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 >

第39章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第39章

小说: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即咏其事也。然其情景乃与“处河大泽”之舜二女宵明、烛光相类,或均同一传说之分化与?罗泌路史(后纪十一)因云:“宵明烛光,处河大泽,灵照百里,是为湘之神。”以之混同于湘水尧二女神话中,正无足异。
  盖国1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2。
  1 郝懿行云:“(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云:『东沃沮在高句丽盖马大山之东。』后汉书东夷传同。李贤注云:『盖马,县名,属玄菟郡。』今案盖马疑本盖国地。”珂案:此节及以下九节均应移海内东经“钜燕在东北陬”之后,说已见海内南经“匈奴”节注。
  2 郭璞云:“倭国在带方东大海内,以女为主(宋本、藏经本作王——珂),其俗露紒,衣服无针功,以丹朱涂身,不妒忌,一男子数十妇也。”珂案:郭说本三国志魏志东夷传。
  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1。
  1 郭璞云:“朝鲜今乐浪县,箕子所封也。列亦水名也,今在带方,带方有列口县。”郝懿行云:“(汉书)地理志云:『乐浪郡朝鲜又吞列分黎山,列水所出,西至黏蝉入海。』又云:『含资带水,西至带方入海。』又带方列口并属乐浪郡。晋书地理志列口属带方郡。”
  列姑射在海河州中1。
  1 郭璞云:“山名也。山有神人。河州在海中,河水所经者。庄子所谓藐姑射之山也。”珂案:东次二经云:“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又南三百里,曰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即此,所谓“列”姑射也。此节与东次二经所写情景相合,确当移海内东经始妥。庄子逍遥游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释文引简文(梁简文帝)云:“藐,远也。”则藐姑射之山即姑射之山亦即列姑射(山)也。列子黄帝篇云:“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云云,正是其地也。至于庄子又云:“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者,释文云:“汾水出太原,今庄生寓言也。”谓不必信以为真也。郝疏乃以列子列姑射山属此,以庄子藐姑射山属东次二经姑射山,谓二者“非一地也”,未免泥求,未能贯通。
  射姑国1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2。
  1 珂案:宋本、藏经本、吴宽抄本、吴任臣本、毕沅校本并作“姑射国”,作“姑射国”是也。
  2 郝懿行云:“山环西南,海据东北也。”
  大蟹在海中1。
  1 郭璞云:“盖千里之蟹也。”珂案:大荒东经云:“女丑有大蟹。”郭注云:“广千里也。”即此大蟹也。周书王会篇云:“海阳大蟹。”孔晁注云:“海水之阳,一蟹盈车。”此大蟹之见于先秦古籍者也。玄中记(古小说钩沉辑)云:“天下之大物,北海之蟹,举一螯能加于山,身故在水中。”御览卷九四二引岭南异物志云:“尝有行海得洲渚,林木甚茂。乃维舟登岸,爨于水傍。半炊而林没于水。遽斩其缆,乃得去。详视之,大蟹也。”则传说演变,愈出而愈奇也。
  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1。
  1 珂案:海外西经云:“龙鱼陵居在其(沃野)北。”即此鱼也。说详该节注。楚辞天问云:“鲮鱼何所?”刘逵注吴都赋引作“陵鱼曷止”即人鱼也。龙、陵声转,陵、人音近。山海经记有产人鱼之处多所:西山经之竹山、北次三经之龙侯山、中次三经之熊耳山、中次六经之傅山、阳华山、中次十一经之朝歌山、葴山,均云“多人鱼”。即南山经青邱山之赤?,中次七经少室山之●鱼,亦均人鱼之属也。然此人鱼,乃动物之人鱼,非神话之人鱼也。水经注伊水云:“广志曰:『鲵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鲮鳢,可以治牛,出伊水也。』司马迁谓之人鱼。故其着史记曰:『始皇之葬也,以人鱼膏为烛。』徐广曰:『人鱼似–而四足,即鲵鱼也。』”谓此。神话之人鱼,此经所记近似矣,而未若搜神记所记之鲛人。搜神记卷十二云:“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博物志、述异记并记之而文小异。而御览卷八0三引博物志(今本无)云:“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为尤奇异。后世人鱼之传说,则见于太平广记卷四六四引洽闻记:“海人鱼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皆为美丽女子,皮肉白如玉,发如马尾,长五六尺。”天中记卷十二引徂异记亦云:“侍制查道奉使高丽,晚泊一山,望见沙中有一妇人,红裳双●,髻鬟微乱,肘有红鬣。水工曰:『某在海上,未省此何物?』查曰:『此人鱼也。』”其形貌姿态已与近世北欧童话家笔下人鱼相近矣。郝懿行云:“初学记三十卷引此经云:『鲮鱼背腹皆有刺,如三角菱。』北堂书钞一百三十七卷亦引此经,而云『鲮鲤吞舟』。疑此皆郭注误引作经文,今本并脱去之也。”是矣;而狞猛之状则异也。
  大?居海中1。
  1 郭璞云:“?即鲂也;音鞭。”珂案:尔雅释鱼云:“鲂,魾。”郭璞注云:“江东呼鲂鱼为?。”说文十一云:“?,?。”故郭此注云“?即鲂”也。
  明组邑居海中1。
  1 郭璞云:“音祖。”郝懿行云:“明组邑盖海中聚落之名,今未详。或说(吴任臣说——珂)以尔雅(释草)云『组似组,东海有之。』恐非。”
  蓬莱山在海中1。
  1 郭璞云:“上有仙人宫室,皆以金玉为之,鸟兽尽白,望之如云,在渤海中也。”珂案:史记封禅书云:“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云云,是郭所本也。列子汤问篇五神山神话亦有蓬莱,已见海外东经“大人国”节注。御览卷三八引此经作“蓬莱山,海中之神山,非有道者不至。”当是檃括经文并郭注而言,非经文也。
  大人之市在海中1。
  1 珂案:大荒东经云:“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臂(臂原作耳,据王念孙、毕沅、郝懿行诸家校改)。”即此。杨慎、郝懿行等咸释以登州海市蜃楼之幻象,云:“今登州海中州岛上,春夏之交,恒见城郭市?,人物往来,有飞仙邀游,俄顷变幻,土人谓之海市。疑即此。”云云,非也。
  山海经海经新释卷八  山海经第十三    海内东经
  海内东北陬以南者1。
  1 珂案:此经方位与海外东经方位恰相反。
  钜燕在东北陬1。
  1 珂案:此下当接海内北经“盖国在钜燕南”以下十节文字,说见海内南经“匈奴”节注。
  国在流沙中者埻端1、玺?2,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3。
  1 郭璞云:“埻音敦。”郝懿行云:“玉篇作●,国名。”
  2 郭璞云:“?音唤,或作茧?。”郝懿行云:“?即暖字也。玉篇作玺(目奂)国。”
  3 郝懿行云:“海内东经之篇而说流沙内外之国,下又杂厕东南诸州及诸水,疑皆古经之错简。”珂案:郝说是也,此下三节俱当移在海内西经“流沙出钟山”节后,说见海内南经“匈奴”节注。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1、竖沙2、居繇3、月支之国4。
  1 郭璞云:“大夏国城方二三百里,分为数十国,地和温(黄丕烈、周叔彛N潞停鄱鞫嘈M妫宋骞取!焙萝残性疲骸爸苁橥趸崞疲骸捍笙淖劝着!!豢钻俗⒃疲骸捍笙模鞅比帧!灰烈姆搅钤疲骸赫贝笙摹!皇芳谴笸鸫疲骸捍笙脑诖笸鹞髂隙в嗬铮K稀F渌淄林谐俏荩氪笸鹜住N薮笸醭ぃ且刂眯〕ぁ!慌崴芍⑷荆ㄎ褐疚谕柘时岸拇┮郝栽疲骸何魍跄肝饔行蘖魃常蘖魃澄饔写笙墓!弧
  2 郝懿行云:“说文(十二)云:『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宿沙盖国名,宿、竖声相近,疑即竖沙也。三国志注引魏略作坚沙国。”珂案:宿沙,炎帝臣,其煮海盐当在古齐地,与竖沙东西地望绝不相侔,郝说非也。
  3 郭璞云:“繇音遥。”珂案: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注引魏略作属繇国。
  4 郭璞云:“月支国多好马、美果,有大尾羊如驴尾,即粒蛞病P≡轮А⑻祗霉愿接乖啤!焙萝残性疲骸耙烈姆搅钤疲骸赫痹率稀!皇稀⒅H咀⒁郝宰髟仑倒:菏槲饔虼疲骸捍笤仑倒渭嗍铣恰!弧辩姘福呵逭配怪菀煳镏驹疲骸霸率瞎醒颍仓厥铮钪┦常吧绻省!庇衷疲骸坝醒虼笪玻低颇诵校美燮渖怼!奔垂弊⑺健坝写笪惭蛉缏课病敝{羊也。
  西胡白玉山1在大夏东,苍梧2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3。
  1 郝懿行云:“三国志注引魏略云:『大秦西有海水,海水西有河水,河水西南北行有大山,西有赤水,赤水西有白玉山,白玉山西有西王母。』今案大山盖即昆仑也,白玉山、西王母皆国名。艺文类聚八十三卷引十洲记曰:『周穆王时,西胡献玉杯,是百玉之精,明夜照夕。』云云。然则白玉山盖以出美玉得名也。”
  2 郝懿行云:“此别一苍梧,非南海苍梧也。”
  3 郭璞云:“地理志昆仑山在临羌西,又有西王母祠也。”珂案:汉书地理志云:“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又云:“有弱水昆仑山祠。”是郭所本也。
  雷泽中有雷神1,龙身而人头,鼓其腹2。在吴西3。
  1 珂案:大荒东经云:“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郭璞注:“雷兽,即雷神也,人面龙身鼓其腹者;橛犹击也。”即此雷神也。
  2 珂案: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此经云:“雷泽有雷神,龙首人颊,鼓其腹则雷。”淮南子墬形篇云:“雷泽有神,龙身人头,鼓其腹而熙。”并与今本异也。
  3 郭璞云:“今城阳有尧冢灵台。雷泽在北也。河图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珂案:淮南子墬形篇高诱注云:“地理志(汉书)曰:『禹贡雷泽在济阴城阳西北。城阳有尧冢。』”是郭注所本也。郭引河图,又见太平御览七八引诗含神雾,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宓牺即伏羲也。吴承志山海经地理今释卷六云:“此经当在『始鸠在海中,辕厉南』下,编失其次。”又云:“雷泽当作震泽。说文(十一)雨部震,篆解云,籀文震如此。雷泽即震泽。汉志具区泽在会稽郡吴西,扬州薮,古文以为震泽。震泽在吴西,可证。”此海外东经“在吴西”之雷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