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 >

第22章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第22章

小说: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 王念孙云:“类聚(艺文类聚)八十引此无『生』字,御览南蛮六(太平御览卷七九0)同,又『兽身』上有『其为人』三字。御览火部二(卷八六九)引无『生』字。”珂案:博物志外国云:“厌光国民,光出口中,形尽似猿猴,黑色。”“厌火”作“厌光”,“火出其口中”作“光出口中”,亦无“生”字,“生”字实衍。
  4 郭璞云:“言能吐火,画似狝猴而黑色也。”珂案:吴任臣云:“本草集解曰:『南方有厌火之民,食火之兽。』注云:『国近黑昆仑,人能食火炭,食火兽名祸斗也。』”则于异人之外又增一异兽矣。明邝露赤雅云:“祸斗,似犬而食犬粪,喷火作殃,不祥甚矣。”冯梦龙情史卷十九“白螺天女”条略谓:吴堪少孤,得一白螺归,螺变为美女,助其炊爨。县宰欲图其妻,先索虾蟆毛及鬼臂二物。后乃索蜗牛,妻牵一兽形如犬者以致之。兽食火而粪火,“宰身及一家,皆为灰烬,遂失吴堪及妻”(按实出唐皇甫氏原化记,见旧小说乙集四,“蜗牛”作“蜗斗”)。此“蜗牛”者,即“祸斗”也。
  三株树1在厌火北,生赤水上2,其为树如柏,叶3皆为珠4。一曰其为树若彗5。
  1 郝懿行云:“初学记二十七卷引此经作『珠』,淮南坠形训及博物志同。”珂案:作“珠”是也;陶潜读山海经诗云:“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字正作“珠”。
  2 郝懿行云:“庄子天地篇云:『黄帝游乎赤水之北,遗其玄珠。』盖本此为说也。”珂案:庄子天地篇云:“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乃一古老神话传说故事,故淮南子记之,又增攫剟(攫剟原作捷剟,从王念孙说改)。淮南子人闲篇云:“黄帝亡其玄珠,使离朱攫剟索之,而弗能得之也,于是使忽怳而后能得之。”忽怳即象罔也。修务篇亦云:“使未尝鼓瑟者,虽有离朱之明,攫掇之捷,犹不能屈伸其指。”亦云攫掇(攫剟)。可见黄帝失玄珠故事传说汉初已有小异,当非如郝氏所说系本三珠树为说之纯粹寓言也。意者此生赤水上之三珠树,或为黄帝失玄珠神话之别传,为所失玄珠所生树乎?
  3 王念孙云:“御览木部三(卷九五四)作实。”珂案:初学记卷二七引仍作叶。
  4 珂案:海内西经云:“(昆仑)开明北有珠树。”即此之类。
  5 郭璞云:“如彗星状。”郝懿行云:“彗,埽竹也,见说文(三);彗星为欃枪,见尔雅(释天)。”
  三苗国1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2。一曰三毛国3。
  1 郭璞云:“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为三苗国。”珂案:淮南子墬形篇有三苗民。修务篇云:“窜三苗于三危。”高诱注云:“三苗盖谓帝鸿氏之裔子浑敦,少昊氏之裔子穷奇,缙云氏之裔子饕餮三族之苗裔。”“盖谓”云者,乃臆想之辞,难于凭信。实则三苗即有苗,亦即苗民。大荒北经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即此苗民。苗民实天帝之裔孙。然关于苗民之神话传说,一则以附同蚩尤以抗皇帝(黄帝),故皇帝乃“遏绝苗民”,使“无世在下”(书吕刑);一则以联结丹朱以抗尧,故尧乃“与有苗战于丹水之浦”(汉学堂丛书辑六韬),使败入南海而为三苗国:以其颇表现如高尔基所谓之“反抗神的意愿”(苏联的文学),是以在旧时统治阶级文人笔下,颇见诋諆。至于如神异经所描绘:“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腋,音各——珂)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淫逸无理,名曰苗民。”则轻诋尤甚,不足道矣。
  2 珂案:当即相随远徙南海之象也。
  3 毕沅云:“苗、毛音相近。”
  殴痹谄涠湮嘶疲懿俟渖撸病R辉慌3国在三毛东。
  1 郭璞云:“音秩,亦音替。”郝懿行云:“乓傻蔽ㄈソ穑滴模ㄊS衿鳎ǔ矢辏疲骸海ǔ矢辏玻谌缍!槐敬恕!
  2 郭璞云:“大荒经云:此国自然有五谷衣服。”珂案:郭注“大荒经”乃大荒南经,云:“有琶裰5鬯瓷抟抟蹬处,是谓巫琶瘛N着民?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盖是沃民(海外西经、大荒西经)之流亚也。
  3 珂案:此“拧弊值北鹗且蛔帧>闹蟹灿小耙辉弧痹普撸J槿司捅鸨舅煳亩阶胖撸豆灰欤蚪鲂胧椤霸讪w╳东”或“在╳╳西”而已,无缘复着此同名之国之理。太平御览卷七九0引此经作“一曰盛国”,作“盛国”是也。盖殴芭”本作“铁(去金)”,集韵:“铁(去金),盛也。”故殴嘣弧笆⒐保嘁云渌又匚盅芊崾⒍
  贯匈国在其东1,其为人匈有窍2。一曰在殴
  1 珂案:淮南子墬形篇有穿胸民。高诱注云:“胸前穿孔达背。”艺文类聚卷九十六引括地图云:“禹诛防风氏。夏后德盛,二龙隆(降)之。禹使范氏(博物志作『范成光』——珂)御之以行,经南方,防风神见禹,怒射之。有迅雷,二龙升去。神惧,以刃自贯其心而死。禹哀之,瘗以不死草,皆生,是名穿胸国。”元周致中纂异域志云:“穿国,在盛海东,有窍,尊者去衣,令卑者以竹木贯抬之。”传说虽复有增饰,然“盛海”必因“盛国”而来,足证前殴接酪鳌耙辉皇⒐辈晃蟆N馊纬忌胶>阕⒁ㄅI)虫录亦云:“穿国在盛海东。”
  2 郭璞云:“尸子曰:『四夷之民有贯匈者,有深目者,有长肱者,黄帝之德常致之。』异物志曰:『穿匈之国去其衣则无自然者。』盖似效此贯匈人也。”
  交胫国在其东,其为人交胫1。一曰在穿匈东2。
  1 郭璞云:“言脚胫曲戾相交,所谓雕题、交趾者也。或作『颈』,其为人交颈而行也。”郝懿行云:“广韵引刘欣期交州记云:『交址之人,出南定县,足骨无节,身有毛,卧者更扶始得起。』引此经及郭注,并与今本同。太平御览七百九十卷引外国图曰:『交胫民长四尺。』淮南墬形训有交股民,高诱注云:『交股民脚相交切。』即此也。”
  2 郝懿行云:“此作『穿匈』者,『穿』『贯』音义同。”
  不死民1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2。一曰在穿匈国东3。
  1 珂案: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王逸注举山海经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以为即此,其实非也。远游之所谓“羽人”、“不死”,乃人学道登仙之两阶段。初则不死而为地仙,久乃身生毛羽,遐举而为天仙矣。抱朴子勤求篇云:“是以上士先营长生之事,长生定可任意。若未升玄去世,可且地仙人间。”神仙传亦云:“马鸣生受太阳神丹经三卷归,入山合药服之,不乐升天,但服半剂为地仙。”故不死实升玄之初阶,地仙与天仙乃有微别。天仙云者,御览六六二引天仙品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言之最明。而洪兴祖注楚辞,于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句下,径注云:“羽人,飞仙也。”得其旨矣。论衡无形篇云:“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是仙人生羽翼之说明着于汉世者。证以武梁祠石刻画象,其伏羲与女娲交尾图象中所刻飞行云中之小仙人,确均生有翅翼。殷芸小说云:“汉王瑗遇鬼物,言蔡邕作仙人,飞去飞来,甚快乐也。”(见鲁迅辑古小说钩沉)足征六朝时人犹道此不衰。是知远游之所谓“不死”、“羽人”,实地仙与天仙,非谓殊方之族类也。至此经之所谓羽民国、不死民,则殊方之族类,有其异形与异禀而已,非修炼之谓也。虽然,固亦为众所企羡,几与仙人等观矣。故郭璞注“羽民国”云:“画似仙人”。屈原天问“何所不死”,王逸注引括地象云:“有不死之国”,淮南子时则篇复有不死之野,吕氏春秋求人篇有不死之乡,均以“不死”为说,则殆皆古人心目中之仙乡乐土矣。
  2 王念孙云:“御览人事二十九(卷三八八)引此『寿不死』作『寿考,不死』,后汉书东夷传引作『不死』,御览南蛮六(卷七九0)作『寿考』。”珂案:作“寿考,不死”是也。
  3 郭璞云:“有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亦有赤泉,饮之不老。”郝懿行云:“淮南墬形训有不死民,高诱注云:『不死,不食也。』大戴礼易本命篇云:『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是高注所本。然则不死之民,盖以不食不饮而得之,郭云食木饮泉,据大荒南经为说也(珂案:大荒南经云:『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博物志说员丘赤泉与郭同(珂案:博物志物产云:『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有赤泉,饮之不老』);陶潜读山海经诗亦同兹说(珂案:陶潜读山海经诗云:『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赤泉给我饮,员邱足我粮。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盖魏晋闲人祖尚清虚,旧有成语,郭氏述之尔。”
  岐舌国在其东1。一曰在不死民东2。
  1 郭璞云:“其人舌皆岐,或云支舌也。”珂案:郭注“舌皆岐”,当作“舌皆反”,说详下郝注中。
  2 郝懿行云:“支舌即岐舌也。尔雅释地云:『枳首蛇』,即岐首蛇;岐一作枝,枝、支古字通也。又支与反字形相近,淮南墬形训有反舌民,高诱注云:『语不可知而自相晓。』又注吕氏春秋功名篇云:『一说南方有反舌国,舌本在前,末倒向喉,故曰反舌。』是支舌古本作反舌也。艺文类聚十七卷引此经作『反舌国,其人反舌。』太平御览三百六十七卷亦引此经同,而云:『一曰交。』案交盖支字之讹也。二书所引经文作反舌,与古本正合。”珂案:郝说是也,古本经文全文当作“反舌国在其东,其为人反舌。一曰支舌国在不死民东”。
  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1。一曰在岐舌东,为虚四方。
  1 郭璞云:“虚,山下基也。”毕沅云:“此东海方丈山也。尔雅(释地)云:『三成为昆仑丘。』是『昆仑』者,高山皆得名之。此在东南方,当即方丈山也。水经注(河水)云:『东海方丈,亦有昆仑之称。』又案旧本虚作墟,非。”珂案:昆仑旧本亦作昆仑,盖从俗书也。
  羿1与凿齿2战于寿华3之野,羿射杀之4。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5。一曰戈6。
  1 珂案:羿,古天神名,即海内经所记“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之羿,非夏代有穷后羿。字又作●,说文十二云:“●,帝喾射官,夏少康灭之。”帝喾名?,即神话之帝俊历史化而为人王者,因而天神羿遂亦历史化而为帝喾射官矣。至于“夏少康灭之”之说,则与有穷后羿事迹混淆,非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