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 >

第17章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第17章

小说: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 郭璞云:“次玉者也;启母化为石而生启,在此山,见淮南子。”珂案:启母化石生启事,今本淮南子无,惟见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云:“禹治鸿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声乃来。』禹跳石,误中?。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今本盖脱去之。参见海经新释卷二“夏后启”节注6。
  又北三十里,曰讲山,其上多玉,多柘,多柏。有木焉,名曰帝屋,叶状如椒,反伤1赤实,可以御凶。
  1 郭璞云:“反伤,刺下勾也。”珂案:伤,刺也;已见上文“大之山”注4。
  又北三十里,曰婴梁之山,上多苍玉,錞于玄石1。
  1 郭璞云:“言苍玉依黑石而生也。”珂案:錞于字已见上文西山经騩山,錞,汪绂释为蹲,引申固亦有依附之义也。
  又东三十里,曰浮戏之山。有木焉,叶状如樗而赤实,名曰亢木,食之1不蛊。汜2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东有谷,因名曰蛇谷3,上多少辛4。
  1 珂案:经文食之,宋本、吴宽抄本作食者。
  2 郝懿行云:“汜音似。”
  3 郭璞云:“言此中出蛇,故以名之。”
  4 郭璞云:“细辛也。”
  又东四十里,曰少陉之山。有草焉,名曰(上艹下冈)草1,叶状如葵,而赤茎白华,实如蘡薁,食之不愚2。器3难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役水4。
  1 郭璞云:“音刚。”
  2 郭璞云:“言益人智。”
  3 郭璞云:“或作嚣。”
  4 郭璞云:“一作侵。”珂案:王念孙校役为没,云即下文没,其所据项絪本也。
  又东南十里,曰太山1。有草焉,名曰梨,其叶状如荻2而赤华,可以已疽。太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役水3;承水出于其阴,而东北流注于役4。
  1 汪绂云:“此太山在郑,非东岳太山。”
  2 珂案:经文荻,郝懿行云,当为萩字之讹。萩音秋,尔雅释草云:“萧,萩。”郭注云:“即蒿。”合于今本郭注“荻亦蒿也,音狄”之义。郭注荻、狄字亦当作萩、秋。
  3 珂案:经文役水,宋本、汪绂本作没水,项絪本役亦作没。
  4 珂案:经文役,宋本、汪绂本作没,项絪本同;下疑应增水字。
  又东二十里,曰末山,上多赤金。末水出焉,北流注于役1。
  1 珂案:经文役,宋本、项絪本并作没;汪绂本作投,误也。下疑亦应增水字。
  又东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铁。役水出焉,北注于河。
  又东三十五里曰敏山。上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实,名曰柏1,服者不寒。其阳多(王雩)琈之玉。
  1 郭璞云:“音计。”郝懿行云:“玉篇云:『,俗蓟字。』初学记二十八卷引广志云:『柏有计柏。』计、声同,疑是也。”
  又东三十里,曰大騩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1。有草焉,其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2,服之不夭3,可以为腹病4。
  1 珂案:经文青垩,后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引作美垩。
  2 郝懿行云:“玉篇云:『?,胡恳切,草名,似蓍,花青白。』广韵同。是?当为?。”珂案:王念孙校同郝注。?音很。
  3 郭璞云:“言尽(益)寿也。或作芺。”郝懿行云:“芺即夭,古今字尔。”
  4 郭璞云:“为,治也;一作已。”珂案:经文病,宋本作疾。
  凡苦山之首,自休与之山至于大騩之山,凡十有九山,千一百八十四里。其十六神者,皆豕身而人面。其祠:毛牷用一羊羞1,婴用一藻玉瘗2。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也。
  1 郭璞云:“言以羊为荐羞。”
  2 郭璞云:“藻玉,玉有五彩者也。或曰,所以盛玉藻藉也。”郝懿行云:“藻玉已见西次二经泰冒山。此藻疑当与璪同,说文云:『璪,玉饰如水藻之文也。』藻藉,见周官大行人。”
  中次八经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杼1檀。雎2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3。
  1 郭璞云:“杼音椽柱之柱。”
  2 郭璞云:“雎音痈疽之疽。”
  3 郭璞云:“有斑彩也。”珂案:楚辞九歌河伯云:“乘白鼋兮逐文鱼。”当即此。
  枺卑倮铮磺G山,其陰多鐵,其陽多赤金,其中多犛牛1,多豹虎,其木多松柏,其草多竹,多橘?2。漳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雎,其中多黄金,多鲛鱼3。其兽多闾麋4。
  1 郭璞云:“旄牛属也,黑色,出西南徼外也;音狸,一音来。”
  2 郭璞云:“?似橘而大也,皮厚味酸。”珂案:?,本字作柚。黄丕烈、周叔彛1驹疲骸岸嚅伲縼K傳十字應在其草多竹上。”
  3 郝懿行云:“鲛鱼即今沙鱼。”
  4 珂案:经文麋,王念孙、郝懿行并校作麈;郭璞云:“似鹿而大也。”
  又东北百五十里,曰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松柏,多桃枝钩端1。神鼍围2处之,其状如人面3,羊角虎爪,恒游于雎漳之渊,出入有光。
  1 珂案:桃枝钩端已见上文西山经嶓冢之山。
  2 汪绂云:“鼍音驼。”
  3 郝懿行云:“广韵鼍字注本此文,无面字。”珂案:经文面,疑是而字之误,属下读。郭璞注海外东经毛民国云:“为人短小,而体尽有毛。”宋本、毛扆本、毕沅校本、百子全书本、吴任臣本而俱作面,可证。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兽多豹虎,多闾麋?麂1,其鸟多白鷮2,多翟,多鸩3。
  1 郭璞云:“麂似獐而大,猥(●)毛,豹(狗)脚;音几。”
  2 郭璞云:“鷮似雉而长尾,走且鸣;音骄。”
  3 郭璞云:“鸩大如鵰,紫绿色,长颈赤喙,食蝮蛇头;雄名运日,雌名阴谐也。”郝懿行云:“说文云:『鸩,毒鸟也。』体有毒,古人谓之鸩毒。”
  又东北二百里,曰宜诸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洈水1出焉,而南流注于漳,其中多白玉。
  1 郭璞云:“音诡。”
  又枺倍倮铮痪'山1,其木多梓柟,多桃枝,多柤2栗橘?,其獸多閭麈¤?3。
  1 郭璞云:“音伦。”
  2 郭璞云:“柤似梨而酢濇。”珂案:柤音渣;参见海经新释卷三“平丘甘柤”节注4。
  3 郭璞云:“?似菟而鹿脚,青色;音绰。”
  又东二百里,曰陆(危邑)1之山,其上多(王雩)琈之玉,其下多垩,其木多杻橿。
  1 汪绂云:“(危邑)音跪。”
  又东百三十里,曰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1。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
  1 郝懿行云:“木疑水字之讹。”珂案:王念孙校亦作水,汪绂本木字正作水。
  又东百五十里,曰岐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1,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樗。神涉鼍2处之,其状人身而方面三足。
  1 郭璞云:“石似玉者;音旻。”
  2 郭璞云:“鼍,徒何切;一作蠤(酋改留),笑游切。”郝懿行云:“蠤(酋改留)字音义并所未详。”
  又枺偃铮汇~山,其上多金銀鐵1,其木多榖柞柤栗橘?,其獸多(犬勺)2。
  1 郝懿行云:“铜山,盖以所产三物得名。”
  2 郝懿行云:“(犬勺),本或作豹,非。(犬勺)音灼,豹文兽也;见西次二经叄糁健!辩姘福何馊纬急尽⒈香浔咀鞅
  又东北一百里,曰美山,其兽多兕牛,多闾麈,多豕鹿,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雘。
  又东北百里,曰大尧之山,其木多松柏,多梓桑,多机1,其草多竹,其兽多豹虎¤?。
  1 珂案:机已见上文北山经首单狐之山。
  又东北三百里,曰灵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菁雘,其木多桃李梅杏1。
  1 郭璞云:“梅似杏而酢也。”
  又东北七十里,曰龙山,上多寓木1,其上多碧,其下多赤锡,其草多桃枝钩端。
  1 郭璞云:“寄生也,一名宛童;见尔雅。”
  又东南五十里,曰衡山,上多寓木榖柞,多黄垩白垩。
  又东南七十里,曰石山,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雘,多寓木。
  又南百二十里,曰若山1,其上多(王雩)琈之玉,多赭2,多邽石3,多寓木,多柘。
  1 郭璞云:“若或作前。”
  2 郭璞云:“赤土。”
  3 郭璞云:“未详。”王念孙云:“下文虎尾之山多封石,邽、封二字必有一误;篇内作邽石者二,作封石者六。”珂案:是邽石当作封石也。郝懿行校同。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彘山,多美石,多柘。
  又东南一百五十里,曰玉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碧铁,其木多柏1。
  1 郭璞云:“一作楢。”
  又东南七十里,曰灌山1,其木多檀,多邽石,多白锡。郁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砥砺。
  1 珂案:太平御览卷八一二引此经作濯山。下文邽石亦应作封石。
  又东北百五十里,曰仁举之山,其木多榖柞,其阳多赤金,其阴多赭。
  又东五十里,曰师每之山,其阳多砥砺,其阴多青雘,其木多柏,多檀,多柘,其草多竹。
  又东南二百里,曰琴鼓之山,其木多榖柞椒柘1,其上多白?,其下多洗石2,其兽多豕鹿,多白犀,其鸟多鸩。
  1 郭璞云:“椒为树小而丛生,下有草木则?死。”
  2 珂案:洗石已见上文西山经首钱来之山。
  凡荆山之首,自景山至琴鼓之山,凡二十三山,二千八百九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人面。其祠:用一雄鸡祈瘗1,用一藻圭,糈用稌。骄山,冢也,其祠:用羞酒少牢祈瘗,婴毛2一璧。
  1 郭璞云:“祷请已薶之也。”郝懿行云:“祈当为(上几下皿)。”珂案:(上几下皿)见上文中次四经末段注1。
  2 珂案:经文婴毛,江绍原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谓当系婴用之误,是也。婴为以玉献神之专称,婴用一璧者,以一璧祠祭于神也。准此,上文用一藻圭,亦疑当作婴用一藻圭,脱婴字。
  中次九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其木多杻橿,其草多菊(上艹下朮)。洛水出焉,东注于江,其中多雄黄,其兽多虎豹。
  又东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龟,多鼍1。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其木多梅棠,其兽多犀象,多夔牛2,其鸟多翰鷩3。
  1 郭璞云:“似蜥易,大者长二丈,有鳞彩,皮可以冒鼓。”珂案:吕氏春秋古乐篇云:“帝顓頊乃令?先為樂倡,?乃偃寢,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音駝,即鼉之或字,是關於鼉之神話也。
  2 郭璞云:“今蜀山中有大牛,重数千斤,名为夔牛,即尔雅所谓魏。”珂案:郭注魏,今本尔雅作犩。
  3 郭璞云:“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