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富姐 作者:阿袁-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70年6月份,我出生在温州市区龟湖路一个小商人的家庭。在我之前有一位姐姐,大我两岁;而弟弟阿军,则比我小两岁。
说来有趣,当时不知道怎么搞的,我的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却是1969年呢,这也许是为了当时登记户口的方便而“制作”的吧。现在想来,真的还是感到有些好笑和滑稽。但我的户口簿上的名字却是叫陈红。
那时候,温州不像现在这么有名,许多方面和全国其他城市相比,也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即便是做小生意什么的,也不会像现在一样光明正大地去做。就是赚了钱了,也很少有人去张扬的,更不会像现在这样被人有意无意地公布出去。
那时候,我老爸他们搞的电器生意,我当时并不是特别喜欢,因为我真正的爱好是在服饰方面。当然,那时是不叫服饰的,而是称为服装。
因此,我这样的一种商人家庭环境,和我以后所从事的事业的成长,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直接的必然联系。
虽然说是这样,但是,我爸那份敬业精神和他那种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我妈温柔待人的做事方式和对一些弱者所富有的同情心,却都已经毫不迟疑地遗传给了我。对我来说,这可是一笔极其丰饶的财富,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986年夏天,我从温州第六中学的纺织工艺专业毕业。之所以读这样一个专业,和我的爱好是大有关系的。我依然记得我比这还要早些年的时候,虽然不敢说就具有了对色彩的天然的敏感,和以后历练出来的对色彩准确的把握能力了,但在那时,肯定可以说是很有感觉的。我平时爱对布料和衣服琢磨的习惯,可谓是由来已久的。
2、许多朋友见到了
就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非常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了。一些看起来很普通的衣服,我会凝神盯着它看好久,而且在看过之后,我就想着给它来个别有风味的搭配。这样,穿在了身上,我不但会有别样的感觉,而且会有一种自己创新后才能感受得到的快乐。
许多朋友见到了,觉得这样搭配出来的风格迥然不同,自然就会对我基于服饰的能力把握而大大地惊讶。尤其是人们看到一些被遗弃的布头,经过我那一番精心的拼凑加工,就能变成了做背心、做书包的好材料,就更为赞叹了。
那时的生活条件不允许我们有很多很多的钱,去买自己想要买的衣服,而且衣服的色彩也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所以,一年当中能有一两回购买全新的衣服,不光是我,即便是对所有的女孩子来说,都是最大的快乐了。
而我妈在把衣服给我买回来的时候,我总爱在它的上面搞一些小设计,比如加一些小花边啦,来一个小缀子啦,等等,来加强它外在的美感。我妈看着也很高兴,感觉到经过了我的这一折腾,确实比原来的漂亮别致多了。我受到了称赞,心中也着实高兴,这样一来,更激发了我借助难得的买新衣服的机会,自己给它重新设计一番的兴致,那真是其乐无穷的事啊。
同时,我还爱自己动手来做影集。我用一条长长的钢丝绳子,把它圈成了一个镜框模样,然后又在它的外头镶上一些漂亮的花边儿。许多大人看了,就都问我是从哪儿买来的,我说是自己做的,他们就感叹着说,想不到这孩子倒是还挺有创意的呢。
而我那时候还没有照相机,就去附近照相馆里,用一小时一毛钱的租金把它租借了过来。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去拍照了,照出来的效果也是很好的。隔壁邻居又把我夸了一通,我真是感到好得意哟。当时那种得意洋洋的心理,现在想起来,还是挺甜蜜的呢。
但是,我更喜欢在服装上搞些有创意的设计,而那成品一出来,就又受到了许多人的鼓励和赞扬。因此,我在服装方面那爱钻研的本性,就在这无形当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
那时候,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叫喇叭裤的服饰,也就是在裤管的下端,做成了不成比例的奇宽模样,宛如一个大喇叭的形状,这正好吻合了当时爱美爱时尚一族青年的展露心理。
当时在我家附近的温州服装店,除了山后街的一间比较有名以外,还有山前街的一家也比较出名。他们做工较为精细,而且服务态度也还不错。所以,许多人都争相来做衣服,为自己,也为孩子好欢欢喜喜地度上一个祥和的新年,或者是一个快乐的节日。
其中就有一次,我在我妈给我撕布做新衣服的时候,跑到了山后街的一间比较有名的服装店里等候。因为每到年终的时候,许多家庭多会来做衣服,所以越是有名的服装店,它的生意就越是红火,师傅也就会越是忙碌,如果你不去“盯”着,催着,那就很难说会到什么时候才能给你做得出来了。
那天晚上,我进去一看,果然不出所料,许多人都在等候着了。我待到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就过去对服装师傅说,我的那条裤子的裤脚下边要宽成8寸的,而不是我妈所说的6寸的。
师傅点了点头,并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儿地做她自己手中的活儿。我怕她不按照我所说的去做,就一边在旁边看她做活,一边也在琢磨着怎样才能使服装更被人们所喜欢。
时间已经到了半夜,那服装师傅口头上虽然再次答应着按我所说的去做,但就是只闻打雷声,不见天下雨,然后还劝我可以先回家了,说我没必要老在这里等着,而且还冷冷地说,这里店小,大家都不方便。
我听了,有一种很不自在的感觉。但在她的一再劝说下,我就只好先回家了。
第二天晚上,当我再次去那家服装店的时候,我的裤子虽已被做好了,但它的裤脚下边依然是6寸,却不是8寸的!
我就问她,我昨天不是说好了吗,为什么不按照我的改过来?
她说,今天一早,你妈就过来坚持说要做成6寸的。
我听着虽然没有说话,但还是要求师傅把它改成8寸的。
一边这样说着的时候,我一边就从那几乎就是布头垃圾堆的角落里找出可用的面料来,看看和我的面料是不是吻合。然后,我又去把那已经做成了的裤子用剪刀拆开,盯着师傅给改过来。
那师傅狠狠地白了我一眼,知道是拗不过我了,就按照我的话使开了手脚。我又在旁边指指划划着,让她在裤脚边上再给压上几道线,因为这样一来,说不准反而会更好看了呢。
看得出来,那师傅心里虽然是老大不快,但嘴里却一再说行行行,就按照你说的做吧!
没多久,这裤子终于重新做成了。大家一看,果然比原来的飘逸、时尚多了。那师傅也显得极其高兴的样子,讪讪着夸了我几句。我嫣然一笑,高高兴兴地拿着裤子跑了。
然而,就在一路高高兴兴、充满遐想地回家的时候,我却在路前端,不经意间看到了到现在为止都使我心惊肉跳,而且是催我奋发的一幕。那可是血淋淋的、平时只能在电影镜头上才会出现的一幕啊!
我所熟识的比我小一年级的小芳的母亲,正满脸血污地往前奔逃着,而在她的背后正追赶着一个彪形大汉。平时胆子并不大的我,见此情景,一下子居然就什么都不怕了,同这时候正边哭边跑过来的小芳一起,劝阻着小芳的爸爸放下他手中那明晃晃的尖刀。
奇怪的是,这个蛮汉居然被我们两个小女孩给劝止住了。他叹了一口气,恨恨地说,便宜了你这个小贱妇!说罢就把那刀子往路边一甩,然后头也不回地消失在夜幕之中了。
在此后一次课间操的间隙里,小芳告诉我说,那次她爸之所以能被我们劝住,其实还得感谢我呢。
我一听就愣住了,搞不懂那是为什么。小芳继续说,她爸就是曾经见过我所设计的小书包,而由衷地赞许过我。所以,那天见到我也来劝阻他了,就给了我一个面子,而不再追打她妈了(后来才知道她爸是误会她妈了)。
我知道了这事情的“内幕”后,很是惊讶。但我也感到了一丝高兴,我偷偷地为我由于自己的小设计被人看上了,从而制止了一场可怕的血案而得意了好久呢。
那天回到家里,我跟我妈说我把裤腿改成8寸宽了。她惊讶地回过身来瞪着眼看了我好久。一刹那间,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呢。
看了我穿上裤子的效果,我妈就说了,现在经过了你的这一番改动,确实比我所要求的要好看多了,你的事情我以后也就不再去管了啊。
接着,我妈又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说,看来你真的是有想法的,这样好啊。昨天我去的时候,那裁缝师傅告诉我说,如果给你做成8寸的,那样不好看,还是做成6寸的吧。我想人家既然是老师傅,她说不好看,那一定是有她的道理,所以,我也就听从了她的建议,改成6寸的了。现在你又改成了8寸,而且也确实比6寸的好看,以后你做什么事,我也就不再去阻拦你了。
我听我妈说完,感到了自己所坚持的审美眼光和审美观念得到了认同,简直是高兴极了。那时候,我也就是13岁光景吧。
从此以后,我妈凡是要做衣服的时候,我自然责无旁贷地就去“监视着做”了。也许同是女人的缘故吧,我妈也是特爱做服装的。所以,我去服装店的机会随即也就多了起来。加上我妈对我的眼光又比较看好,觉得我对服装的个性化设计总有自己的一套方案,也就放手由我来给她“代劳”了。
3、我初中毕业了
15岁那年,我初中毕业了。我就缠着我妈给我买一台西湖牌的缝纫机,这应该算是当时最为流行的缝纫机了,那可是花了我家里150块钱呀!我当时那高兴的心情真是难以用言语来描述。
我至今还记得那时我一把推开了我妈,一屁股就坐在了机子前,然后就使劲地踩了起来。但是由于对此并不熟悉,往往就把脚踩空了。我先是用白纸试着在机头下面当布用,但用脚踩着的时候,下线老是上不去,这可把我急坏了。一不留神,我竟然把手指头都给针头扎了进去,痛得我大叫了一声,随即,泪水也就再也忍不住地流了出来。
我妈连忙跑过来看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见到我的手指头被缝纫机的针头都给刺透了,就急急忙忙地跑进里屋拿出一些应急的药水,同时还拿着胶布给我缠了好几圈儿。这样,我就好几天都动弹不得。
我为此大大地伤心了一番。我自问,我真是那个做衣服的料吗?我妈安慰我说,这其实没有什么啊!做人怎么可能都是一帆风顺呢?只要自己努力去克服困难,才会有顺利的可能呀。我想我也不该遇到这么点挫折就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吧?
于是,我就被送到了大光明裁缝馆当了一个月的学徒。那时我都是下午两点钟才去的,回来后我就去布料市场买些2元钱一两的布头,作为我真正学裁剪前夕的试制品。我把我的睡床整理了一通,并在那上面铺上几张旧报纸,就把它当成裁缝桌子来使用了。然后,我将鞋子一脱,跪在它的上面,拿画粉一画,就用剪刀开始裁剪布料了。
谁知一不小心,居然把放在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