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过得真快,据专家统计,环境富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普遍可获较长寿命。
后半生应努力改善环境,谁想毁掉我们不要紧,人贵自爱,挣扎求全。
67、香氛
许多人都说,闻到某种香水,联想到童年时与母亲相处的好日子,温馨而留恋。
即使是今日年轻貌美富庶的母亲,也不是个个用香水,小友皮肤敏感,从来不用香氛。
香水用得好,沁人心脾,永志不忘,秘诀是在似有似无间,其实做任何事的秘方都是若不经意,表面上太努力用功实在叫人吃不消。
佛洛伊德说,回忆由声响或气味组成。这是真的,一听见叮叮响,就会蓦然想起中学时一早乘电车到铜锣湾上课那段时间,一直盼望长高,手可以攀到车厢顶的扶手圈圈。
印象最深的是狄奥莱拉香水,只采用铃兰一种花,清逸到极点,不能久留,至今走过百货公司化妆部看到,还想起一年只带一套换身衣服及这一瓶香水走欧洲。
女主角都用娇兰的午夜飞行,贪其名字浪漫:飞机刚发明,不适宜晚间飞行,可是他为着见她,不惜一切,飞出去……以后都没有那样启发性的名字。
我是反对男女合用的香水的,那还有什么意思。
68、课室
每次走进幼稚园课室,都有无限欢喜。
小小枱凳,色彩鲜艳的壁报,可爱的功课簿,大本教科书,孩子七嘴八舌诉说着私事,老师响亮鼓励的声音……
轻轻坐在小椅子上,翻阅幼儿的日志,看他们蝌蚪似乎颤抖的字母逐页进步,不禁想起家母生前说她母亲说过,孩子上学,似番薯雕通成藕的譬喻。
外套与午餐盒子都放在名牌下,小息时吃饼干,交换零食,小朋友有的,他们当然也要有,哪个同学哪个月生日,都有公告。
生物课实习养着一缸鲑鱼,物理课研究固液气体状况,都唤起家长儿时学习记忆。
那是美好世界,一进幼稚园课室,浑忘一切,外界的烦恼,全体暂时消失。
可惜才一年光景,便统统升上小一,开始漫长的传统教育,又轮到另一班四五岁幼儿前来享受人生最美好的经验。
功课固然要紧,精神愉快尤其重要,时常觉得幼儿似云雀般笑声可传入天庭。
69、戒律
报载,上夜店,有十大戒律。
一、不要高声笑谈骚扰别人。二、不得东张西望。三、勿谈黑社会。四、切忌看邻座女性。五、不要醉酒。六、别人打架,不要观战。七、不要斗酒。八、不要讲粗话。九、不要批评食物。十、不要猜拳。
读后不禁大笑。
诚然,全属金科玉律,可是,人们上夜店为的是什么?就是为着上述十项快事呀,不然谁耐烦三更半夜熬着不睡?
这等于教训人:成功之后不要骄傲,嗄,当初为什么要苦苦努力?就是为着将来可以骄之同侪呀。
还有,长得美也不要恃。美女们真要笑出来,上好天赋白白浪费不成?
曾跟着报馆同事上过夜店,当年的采访主任见一丰硕穿黑旗袍女子,不住行注目礼,喃喃道:“好白皙皮肤。”瞧,谁忍得住。
接着,自然是口沫横飞大发牢骚大吃大喝半醉而归,时闻友人在店内发生打斗被抓上派出所及去医院验伤,真正精采。
70、巴巴拉
巴巴拉华德斯在美国广播公司服务二十周年,播放纪念特辑,除出工作成绩,也谈到私事,观众金睛火眼留意她的成功因素。
她的确非常漂亮能干聪明勤力,可是那样的人才,也大不乏人,她的机缘实在太好,不过,最得人心的,是她对工作始终有一股天真的热诚,数十年来不变地活泼、忘我,感动了观众。
她访问过全世界国家元首、各行各业顶尖明星、最轰动案件中主角,她说有这样的事业,真正幸运。
片段中有奇连伊士活几次三番对伊吃豆腐,有故世前埃及总统沙达向她调侃:“巴巴拉,你年薪是我万倍”,她却调皮地答:“可是你是为爱工作。”
她牺牲了家庭生活,只有一名养女,女儿对外宣称,母亲是一位教师,巴巴拉说:“我喜欢儿童,若不是做新闻,大概会教书。”
她说:“有人问为什么我还在工作,我想问:为什么我不可以继续工作”,又谈到行内恩怨:“任何一行都有纷争,无可避免”,巴巴拉肯定是美国继华特康之后的首席记者。
71、旧片
希治阁迷如我每在电视上看到电话情杀案都情不自禁坐下再重头观赏一遍。
四十年前的旧片,第一次同家父去戏院看的时候还是孩子,记得一直问:“他打电话给谁?那女子为何杀人?”十分害怕,不知为何,父亲一直带我去看黑湖妖与其他惊慄片,彼时完全没有儿童不宜。
一套老侦探片,故事说一个丈夫买凶杀妻,那倒楣的凶手反而被该女子误杀。
气氛情调均一流,但是否毫无破绽?当然不是,戏中所有人物的门匙全无匙圈辨认,岂有此理,可是,这不止是一套推理电影,这是一部有关错爱的电影。
同现实世界一样,无论选择爱什么人,到头来必定是错,熟悉的剧情,熟悉的对白,同生活相似。
每次看《北非谍影》,观感如昔,你看,在从前,男性有情有义,保护爱惜女性,还有,为朋友舍身,为正义掉转枪头,都是今日流失了的情操,要不叫人讪笑,要不叫人流泪。
与那些老好情歌一样。
72、孤灯
想起来,并非那么遥远的事,当年明报在湾仔谢菲道,去见工,完了之后,有人说:“你去看看查先生。”
那真是最奇怪的办公室,简陋到极点,在另一层楼,须走一道水门汀楼梯,门虚掩着,光线昏暗,一盏孤灯之下,一中年男子伏案疾写,闻声抬起头来,寒喧几句。
少年的我根本不愿意走近,唯唯喏喏,随即下楼,心里想:“做老板如此刻苦,真划不来。”
其实他那年不过四十左右,可是不知怎地,年轻之际,他已似个中年人,不过幸亏到了老年,他外型也仍然像中年人。
成功当然有所得,可是付出的代价,只有当事人才最明白,创业所费时间精血,不足外人道。
读者最开心,所费无几,捧住《射雕英雄传》读了又读,每次都兴奋得搔头拍腿,一日同MY说:“都会背了,不知为何激动”,没有这几套书,不知如何是好。
后来他的办公室装修得美轮美奂,书房面积也非常宽敞,可是我总是记得那一盏孤灯。他那一天究竟在写什么?社论,抑或是小说?
73、现代标准
祖母知道孙儿与一美女交往,厉声教训曰:“这女子会害你。”
谁知无良的姨妈姑爹辈听见,笑出眼泪来,跟着像泰山那样搥胸说:“那么美,看着都舒服,害我吧,害我吧。”
不是每个人有机会被累惨,大都会,廿一世纪,得失自有一套标准。教育普及,人们在生活上智慧大有长进,随便举个例,金钱万恶一说已不大成立,运用得宜,办教育搞医疗,全靠孔方兄。
谈恋爱,若不高兴,才不会投入,有什么谁害谁,你浪费了三年青春,他何尝不是,彼此彼此,全世界不过两个结局,一结婚二分手,都可以冷静处理。
并且,他的事,由他独家处理,别人最好不发一言,他若需要亲朋戚友的意见,自然会虚心讨教,如不,乐得佯装不知。
争取名利,与同美女行走一样,过程非常享受,一定有所付出,可是其中乐趣,不足为外人道,不然那么辛苦,谁干。
下次不要问人家何必那么丑陋地往上爬,上头风景好,况且,说话有人听。
74、为生活
一日,与T闲聊,说到取舍问题,温婉的伊说:“为了生活,也不得不……”
但生活是廿一岁开始的事,生活一直坐在某角落,笑眯眯,悠闲地,专等我们出错,必须严慎应付,怎么可以轻视他,然后在中年时才到处诉苦:“为了生活,不得不——”
根本不值得原谅,活该出丑,一踏入社会,就该明白,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一贯洗脚不抹脚,遇到失意,当然任人施舍,残羹剩饭都不敢拒绝,还要怪生活,说不过去吧。
某与某,风光之际说不尽的风流快活,衣食住行,样样骄之同侪,到运程转霉,无以为继,就没有资格埋怨生活了,生活对他们,已经太过厚爱。
谁不为生活,有时在报上看到血案主角竟是八九十,甚至是百岁老人,真是惊骇至说不出话来,整个人生,其实一句话可以讲完,便是与生活搏斗。
一直小心经营,还有打个平手的机会,若不,则后果自负。
何必同情谁谁谁今日之情况,你没见过他自以为红时的嘴脸?你真幸运。
75、玩物
老匡置了辨声电脑,此刻著书,躺在沙发上,对牢麦克风,读出来,由电脑转为文字,打出交稿。
老友世瑜兄大为叹服,他说此人无论玩什么都到家。
玩的真谛是莫惜腰间钱,正是:千金难买心头好。还有,玩不起不要玩,稍有自知之明总有益处,小家败气地玩,沦为武大郎玩夜猫子。
千万不要问是否值得,现在不是谈生意,现在是耍乐,寻开心,当然要花冤枉钱,从请吃饭到泡夜总会,那么多人陪你还不够,尚要求颗颗真心,未免不近人情。
古玩、珠宝,但凡喜欢就行,真的固然好,假的也无所谓,切勿讨价还价。并非人人做到如此慷慨豁达潇洒,前些时小老蔡问:“你为何毫无嗜好,是否怕玩物丧志”,纳罕地答:“我有何物可玩,我有何志可丧”,实在是玩不起,惭愧惭愧。
恋爱亦是游戏,劳神伤财,身家与热情不足者一定头崩额裂,还是规规矩矩的好。
那么还有政治游戏,更加碰不得,君子与小老百姓都不宜站危墙之下,你愿意扭秧歌?人家不一定喜欢看,切莫糊里糊涂。
76、巴黎
女友说有男生情深款款对她说:“如果你会陪我去巴黎就好了。”
且不论此君是真情抑或假意,巴黎的确不是胡乱找个伴便可以成行的地方。
不比温哥华或是多伦多:“喂,一起到温哥华去看房子去”,也不同纽约,“反正有半天剩,去逛逛大都会美术馆。”
巴黎是那种找不到合适的人,不如独自去的地方,以免与完全不对劲的人触景伤情,不知多么尴尬。
有一位女生说:“那年四月,在巴黎,他买这件雨衣给我,回来不多久,就分了手。”保证到了六十岁,她还记得。
不不不,不是那个人,是四月下雨的巴黎。
行家品味可分两类,不是迷东洋,便是爱西洋,其实东洋人更迷西洋,不如直接膜拜西洋。
找到好的伴,宜速速抛弃一切,往巴黎度假,有什么事,回来再说,因为原来人老得那么快,还有,人生路上至多的毕竟是名同利。
不要拖到无花空折枝。
77、相信
“人们只愿意相信两种事:一种在报上读到,另一种,则是他们愿意相信的事。”
说得再好没有。
像坚持相信对手一无是处,毋需商榷,不过是一个狗运亨通的小人,其人虚伪、做作、肤浅、奸诈、肯定工心计、邪恶、无情义可言。
实况如何,毫不重要。
要不,就相信在报上读到千奇百怪的故事,白纸黑字,错不了,一定是真的,捕风捉影,不知多有趣,传个十来廿次,人人都言之凿凿,成为目击证人。
毋需新闻版图文并茂,副刊专栏可信性也已经够强,不然,为什么总有人忙不迭对号入座。
生活节奏匆忙,人们不再用心用眼用脑,道听途说,加一点偏见,添一丝夸张,人人愿意相信。
不不,这不是谣言,谣言到底还客观点,这些都变成事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