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月是故乡明 >

第11章

月是故乡明-第11章

小说: 月是故乡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1、团聚
四分之一世纪以前,她们在香港同一家女校毕业,一班共三十人,情同金兰。
今年,约了在温哥华见面,旧友自五湖四海聚汇,有人住三藩市,有人住夏威夷,都暂时放下家小,兴奋地与老同学谈到半夜……
多么长情,可是一向爱煞风景的我又笑曰:“也得环境好得可以为这种事买一张飞机票”,出一次门不便宜,金钱精神时间缺一不可,想像中这三十位可爱的女士个个都是富贵闲人。
做好人或有情人,全部讲本身条件,她们的母校,不用问,肯定是间贵族女校。
而且志同道合,都不打算为事业作出太大牺牲,否则,如何随时告假外出旅游,真是有福人士。
有些女孩子就是这样好运,一生无风无浪,如今子女已统统进了大学。
她们戴的首饰还是廿年前某次生日同学送的,一直带在身边,感情这样真挚。
她们永远年轻,岁月在伊们身上无痕,是人间少数幸运人士。

112、失意
小友表示失望:“第一次见某人,原来如此苍老、寻常、不修边幅,衣服也旧。”
想半晌,只得答:“那是因为失意。”
同年龄与打扮均无关系,一个人心情欠佳,无论如何强颜欢笑,均于事无补,甚至弄巧成拙,看上去笑脸同哭脸差不多。
相反,际遇好,事事顺利,则气定神闲,即使坐着不出声,也自然露出雍容之态,举手投足,都有气派。
所以她们都说,歌星明星越红越漂亮,有了信心,一切好办。
失意之人又通常有一陋习,那就是喜欢撑,有事没事掀荷包,每过一阵子便自动表示如无意外,这辈子吃用不愁之类,唉,其实每一日均靠阁下肉身逐一秒捱过,何用向任何人交代来龙去脉,只有越描越黑。
故小友失望之余,无比讶异。
大抵也明白,什么地方都不去,也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至佳办法。
看不见,也就无从评头品足。

113、第十八首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叫“我可否将你比作一个夏日”,老师教该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太小了,记得她曾有点困惑地说:“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年轻人的呢”,大家都微笑不语。
“我可否将你比作一个夏日?你更可爱更为温婉”,你是南咸敦伯爵。
他是莎士比亚的赞助人,未成名写作生涯一贯艰辛,若无人支持,日子不好过。
伯爵是著名双性恋人,有许多爱侣,大文豪与他的关系有点暧昧,第十八首诗中率直地尽诉倾慕之意,因为词藻美丽热情大胆,一下子流行了四百多年。
诗末两句狂妄地预言:“此诗不朽,将赋予你生命”,果然如此。
当年他的剧院开在酒馆与妓院林立之处,够胆说出这样豪气的话,算是信心十足。
毛姆曾这样批评莎士比亚:“他说好故事的条件是你必须先把那故事同他说一遍”,讽刺他作品多数改自历史或是民间故事。

114、纹身
《水浒传》里有两个人是纹身代表,一是九纹龙史进,二是浪子燕青,引起读者无限遐思。
年轻之际,老是想纹身,不能决定纹在何处,一直踌躇未能成事,大抵是肩膀或是足踝吧,后来与老匡说起,他哇呀一声,“我也想过纹身!”
全世界的纹身沙龙都仿佛有点邪恶意味,有教养的正经人不会接近,图案可分几种:野兽莽蛇昆虫、卡通人物、美女、穿心的箭,以及名字缩写。
到文具店可买到各种纹身印水纸,一日看到玫瑰纹身二字,大喜过望,太有意思,立即买一本,全家玩。
这才想起,最佳纹身之处,是后颈靠左或靠右一点,不过,纹身之后可怎么上班呢。
一次,买日本设计师高田的牛仔裤,送纹身印水纸,图案是一只竹林中猛虎,好玩印上手臂,搭地车,哗,途人肃静回避。
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叫纹身吸引吧,不然,何来身份,九纹龙史进武功人品均未算一流,幸亏身上刺着九条盘龙,以兹识别。

115、东方不败
一日,照例往麦当劳去买薯条,看到停车场有一辆神气的银灰色轿跑车,车窗上髹着四个深蓝闪光大字:东方不败。
唉,写小说写成这样,夫复何求。
事主当然是一个年轻人,可以想像,一定朝气勃勃,决不忿东方人胜不过西方人,故在车上写出心声,好日日警惕。
从前,我们读书之际,最喜欢毛主席写的“东风压倒西风”这一句源自《红楼梦》的真言,挂在宿舍,励志。
金庸的东方不败似乎更加直截了当。
前些日子,遇见他,坦坦白白同他说:“你的大作丰富了我惨白寂寥的青少年时期,真正庆幸你辗转到了香港从事写作,成千上万的读者精神因此得到归宿。”
这是写作人最大成就,然后,才是丰厚的稿酬。
一本成功小说的主角在读者心中有独立生命,渐渐会脱离故事,走到群众心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东方不败就是这样。

116、重逢
最近见到C先生,他被傍友及书迷重重包围,闲人一共说不到十句话,不过仍觉有意思。
很多人说他讲话模棱两可,其实他词锋一向非常厉害,爱恶分明。
这次他说:“对某集团的报章杂志有说不出的讨厌”,一是一,二是二,一点转圜余地都没有,坦白到极点,由衷佩服。
对于温埠记者老追问他香港前途问题,他不客气地说:“你们身在加拿大,怎么还一直提着香港?”
有人认为他事业成功,有赖谁谁同谁,他也不高兴分辨,只笑笑说:“我写《书剑恩仇录》之际,还未曾认识这帮人呢。”
还有,“你专栏中的C先生是我吧,多谢你提着。”哗,急急找地洞钻。
他精神矍烁,早上八时开始活动,到晚上十一点多,一班中年人已累得东歪西倒,他还要到朋友家去聊天,真令人放心。每次见面,日后从中温习,都获益良多,毫不讳言,自十七岁便开始崇拜这个偶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