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佛教知识 >

第34章

佛教知识-第34章

小说: 佛教知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因。下面我们要讲灭苦的方法。
    灭苦的基本方法是八正道。我们要离苦应修正道,修正道必须具备正知正见:深信世间
一切现象均不离因果的定则:思惟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成。能相信因果就不会贪
便宜或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也相信真正的要离苦成佛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能体验到世
间一切现象都是缘起的、无常的,就能胜不骄、败不馁,成功是大家的帮忙,众缘所成,而
所成就的事,也是常常在变。比如我们现在是烦恼凡夫,将来可能成佛,佛以大慈悲、大智
慧,启发一切众生自己本身的善因缘、善福德而去度众生。信因果、明因缘,就是正知正见
和正思惟。
    有了正知正见之后,要有正确的修行。第一要有正当的职业,凡是跟杀、盗、淫、妄、
酒五事有关的职业,都应该尽量避免。第二要有正当的生活方式,不沈迷于吃、喝、嫖、赌
等靡烂的生活。第三要有正当的言语行为,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除此之外还得努力持戒,努力修定,努力求智慧。凡是有损于人的事绝对不做;凡是有
利于人的事非做不可,算是菩萨戒的精神。持戒清净,并以禅定的方法,使得身心经常处在
平衡的状态,才能使信心坚固,努力读诵经典,听闻佛法,如法修行,便能开发智慧,有了
智慧,方能灭苦。
    灭苦以后所得的结果,以小乘来讲是解脱生死,从我们这凡夫世界生死之中出离。大乘
的解脱,则是仍在凡夫的世界度众生而不为凡夫的烦恼所困扰,这叫做大涅盘。
    《四》佛教的特色
    佛教的特色在于涵容而有层次、正信而不迷信、神圣而非神秘。
    甲、涵容而有层次
    佛教是以「法」为救济,不是以人或神为救济。佛法对世间的一切法没有偏执,所以是
无我、慈悲、智慧的。因此世间的一切善法,都是佛法,任何对社会人心和生活有帮助的宗
教、哲学、知识、技能,都不排斥。所以佛教是涵容世间所有善法的。
    佛教把善法,分为五个层次:人、天、声闻、缘觉、菩萨。
    人,是指具足完美的人格。尽人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最基层的条件,若加上修行利他的
布施,当然更好。行善的定义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独善是人的善法,兼善是天
的善法。具备人天标准,再加上禅定及智慧等的修行,最后得到解脱而进入涅盘的,是声闻
及缘觉二乘的层次。以人天善法做基础,发大菩提心,永无止境地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不
求回馈地为众生服务、贡献,这是自觉觉他,大乘菩萨行的层次,菩萨的最高便是佛,是以
以上的四个层次为基础而达到空、无相、无愿的境界。
    乙、正信而不迷信
    「迷信」有四项特徵:盲目崇拜、不合情理、似是而非、邪正不分。
    所谓「盲目崇拜」,就是人云亦云,听说某人神通很灵,就不经理性的思辨而趋之若
□。这好像有事时听说找流氓比警察有效,便找流氓帮忙一样。流氓可能在一时间比警察管
用,为你解决了当前的问题,但是它的后遗症是可想而知的。
    所谓「不合情理」,是指违背因果原则。例如相信「稻无天水不发,人无横财不富」,
而不择手段,大做投机生意,谋取不合理的利益,大放高利贷等,都是不合情理的。带来的
后果,很可能是身败名裂,甚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又如媚鬼贿神求横财,或用符咒求横
财等,纵然能让你一时间好像发了财了,可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凡是不合情理的,不论借
神的力量也好,鬼的力量也好,人的力量也好,因其不合乎因果的道理,所以是迷信。
    所谓「似是而非」,是指任何宗教都有它自己的一套道理。有的说靠神的力量或加持的
力量,只要信他、依他,一定会灵、一定会验,可以叫你即身成佛,立刻开悟,或是有病祛
病,没病消灾。在他们开出的万灵保单上也有冠冕堂皇、似是而非的理论,但是对真正的原
因则讳而不谈,对这样的宗教,最好谨慎,以免后患。
    所谓「邪正不分」,是指鬼神现象所制造的迷信,是不分邪正的。鬼神往往通过灵媒及
乩坛等的工具,以劝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善良姿态,诱人去信从,当你进了他们的门之后,
则是顺之者昌,逆之者死,威胁利诱,使你恐惧,也使你驯服,若要脱离则可能会发生身心
的障碍及家庭和事业上的困扰了。他们的是非标准与常人不同,他们的因果观念也暧昧不
清。
    佛教的「正信」,就是以佛、法、僧三宝为信仰的对象。
    信佛,不是崇拜佛的肉体,而是崇拜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以及佛陀留给我们的恩德。
    信佛陀的教法,使我们依教奉行而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释迦牟尼佛临要涅盘之时,有
弟子问他:「您老人家入灭后,我们怎么办呢?」佛说:「你们应以法为师,以戒为师。」
就是依赖佛所说的正法,建立信心,如法修行,就能得解脱,证菩提。
    信教团的比丘比丘尼僧,由僧代代相传,传法受戒,以僧代表三宝,住持佛法。以僧宝
为正信的对象,并不等于把出家人神格化,而是出家人以法为师,依戒而住,以定、慧自
修,并教他修,即使他们还没有成佛,也没有开悟,出家人的形象,已为佛教作了清净离欲
的表徵。
    正信是信佛、法、僧三宝,缺一不可。如果只信佛而不信法、不信僧,这等于是信鬼神
一样;如果只信法而不信佛、不信僧,这等于是说食数宝的书呆子;如果只信僧而不信佛、
不信法,这等于是拜了个乾爹娘一样。一定要佛、法、僧三宝具足,才算是正信的佛教。
    丙、神圣而非神秘
    「神秘」是高不可攀但又可以感觉到他的威力;处处可以控制你但又不知他从何来;随
时可给你照顾但又不知是何理由;随时可给你惩罚而又处处寻他不著;往往表现出超乎常情
的能力,却又未必真的对你有用。这些现象,有的是由人操纵的幻术,有的是出于自我的心
理反常,有些是真的由神鬼的灵力所产生。
    佛、法、僧三宝是神圣的。佛是伟大人格慈悲与智慧的究竟圆满者:法是除烦恼证菩提
的道理和方法;僧是上求无上正觉,下化无边众生的修行者。此三者均非一般世间的宗教所
及,所以是不可思议的神圣而非鬼神技俩的神秘。佛教徒要发无上的大菩提心,学佛、修
法、行菩萨道,以佛法帮助众生,使众生已生之恶速断、未生之恶不生,此即令众生早日得
离苦。还要使众生已生之善增长、未生之善速生,此即令众生早日得安乐。不为自己求安
乐,但令众生得安乐,便是无我的大菩提心。不必用大菩萨及活佛的形象来劝导人,而是显
现众生相来劝化众生于不著痕迹之中。所以是神圣而非神秘。
    《五》佛教与非佛教的区别
    甲、无神与有神之别
    佛教是无神论的宗教,但也不是唯物论。佛教主张众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
起、因缘灭。我们这个世界的形成,因为是由生到这世界来的那些众生,过去所造种种业,
而感受到的结果,这叫做「业果」,或称「业报体」。共同的环境是由共业所感;各人的环
境和身心,是各自所造的别业所感。是由众生自造而不是神所创造,所以是无神论的宗教。
但是佛教并不否认各种神鬼。只是佛教所讲的神鬼是众生的类别,而不是宇宙的主宰。
    佛教以外的宗教都是有神论者,有三种类别层次:1。原始形态的多种信仰。认为宇宙间
的任何现象,都有各类不同的神在掌管,以水为例,江有江神,海有海神,小沟有小沟的
神,厨房、厕所、乃至一草、一木都有特定的神明在管理。这些神和神之间,没有领袖,彼
此各不相属。2。中央集权式的多神信仰。例如中国的道教、印度的婆罗门教,都是在众神之
上有一个最大的神,统摄所有的神。中国的道教是元始天尊,又叫玉皇大帝,印度的婆罗门
教是大梵天、又叫湿婆神。3。唯一神论的宗教。相信自己所信的是唯一的创造和毁灭宇宙的
主宰神,其他一切灵界灵体的神明统统是魔鬼,比如犹太教、基督教、回教。
    乙、净化与神化、俗化之别
    「神化」是除了佛教之外的其他一切宗教所共有的特微。他们相信神明能主宰人间祸
福,而把自己的命运全部交给不可知、不可测的神明。有的宗教相信神是全知全能的,能使
我们上天国,也有权使我们下地狱。不因犯过而不升天国,也不因行善而不下地狱,但看是
否信神信得彻底。信者升天国,不信者不得救而下地狱。这一类的人,如果信心坚定的话,
虽跟佛教的理论不相同,也往往非常有修养,但难免有点类似澳洲的驼鸟。另有一种信仰,
是仗神的力量使自己修练成神。附佛法外道便说以他们的加持力,可以即身修练成佛。这些
神化的宗教,就好像拮据之时向地下钱庄告贷一样。一时之间钱是有了,但不是自己的。也
像挖肉补疮,虽然解决一时的问题,跟著衍生的问题,终究无法解决。
    至于「俗化」的信仰,则是以贿赂神明来祈求神明,赐给世俗之间大家所需要的近利和
暴富。拜财神求发财、拜注生娘娘求子息、拜妈祖等海神求海上平安、问卜命运求黄石公,
乃至为了彩券中奖求土地公,过节祭祖、吉庆祭神希望保佑子孙平安。这些就是俗化的信仰
了。
    佛教不否定俗化的民间信仰和神化的各级宗教,都有其一定的作用。但是肯定净化的佛
教,则对世道人心更加有用。佛教以佛、法、僧三宝化导世间,又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
淫、不说谎、不饮酒等五戒来净化人间的身口行为,再以禅定的功夫净化我们心理的行为,
更主张以理性的智慧处理自己,利益他人。若能依教奉行,对自己则身心健康,对他人则家
庭和乐、社会安宁。佛教的净化人间,也具足神化的功能和俗化的力量,确不会由于神化、
俗化的偏颇而造成个人的困扰及社会的失衡。
    《六》基础的修行方法
    佛教的化世功能,就是以佛法来净化人间,提升人品,使得众生,既得现世利益,也得
后世安乐。如何达成其目的?便是依照佛陀所说的教法去实践、去修行。
    基础的修行方法,不出福业、定业、慧业。福业是指布施与持戒,定业是指禅定,慧业
是指智慧。以修「布施」、「持戒」的功德,可得人天福报,也可进而成就佛果,唯有佛陀
堪称福智圆满的人。以修「禅定」的功德,可得现实的生理健康及心理平衡,也可进而于身
后直升禅天、梵天、更可成就佛果,唯有佛陀的定境最高,故有「如来常在定,无有不定
时」的功力。有了深定、大定,才能有大慈悲与大智慧。以修「智慧」的功德,可于现世少
欲知足、少烦恼,进而能得离苦、断苦得解脱,最后可以大智深慧度无量众生。
    甲、如何修布施?
    人类为了生活的保障及生命的安全,必须养成随时储蓄的观念和习惯,储蓄的方式可有
两种,一是有限的,一是无限的。有限的是以财产存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