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2-类证治裁 >

第84章

602-类证治裁-第84章

小说: 602-类证治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降气〕x滑胎煎x 归 地(各三钱) 山药 杜仲(各二钱) 川芎 枳壳(各七分) 
〔催生〕x保产无忧散x 归 芎 芍 枳 草 木香(各一钱半) 水煎,再入乳香研。血余烧存性,研, 
各五分,和匀服。 
〔助气血〕x八珍汤x 见一卷中风。 
〔催生〕x五物汤x 四物汤加肉桂。 
〔催生〕x三合济生汤x 当归(三钱) 川芎 枳壳(各二钱) 制香附 大腹皮(各钱半) 苏叶(八分) 
甘草(七分) 水煎,待腰痛腹痛时服之,立产。 
〔开骨〕x加味芎归汤x 当归(一两) 川芎(五钱) 败龟板(一个,酥炙) 妇 
人头发(一握,烧灰) 每服一两,水煎。 
〔产难〕x兔脑丸x 兔脑(研如膏,一个) 乳香(二钱半) 母丁香(一钱) 麝香(一字) 共研细,以兔 
脑髓和丸芡实大,阴干,每一丸,温水下。 
〔产难〕x如圣散x 紫苏 当归 等分,每服三五钱。 
〔产难〕x如意散x 人参 乳香(各一钱) 辰砂(五分) 为末,临产时用鸡蛋清一个调药末,再用姜汁 
调服。 
〔催生〕x佛手散x 当归(三两) 川芎(四钱) 研末,分四服,加酒半杯和服。 
〔固血〕x如神散x 百草霜 白芷 各等分,每服二钱,以童便米醋和,加沸汤调服。治横生逆产,血得 
黑则止,能固血,免血涸也。 
〔产难〕x立应散x 当归 车前子 冬葵子 白芷(各三钱) 牛膝 大腹皮 枳壳 川芎(各二钱) 
白芍(一钱) 水煎。治横生逆产。 
〔盘肠〕x举元煎x 见三卷饮食。 
〔胎死〕x平胃散x 见一卷中风。 
〔滑胎〕x葵子阿胶汤x 葵子(一升) 阿胶(二两) 水煎。 
〔胎衣不下〕x回生丹x 苏木(三两,水煮去渣) 红花(三两,酒煮去渣) 黑豆(三升,水煮去豆) 
大黄(一斤) 为末煮,熬成膏,次下上三汁,再熬。人参 白术 青皮 木瓜(各三钱) 当归 川芎 延胡 
香附 苍术 蒲黄 赤茯 桃仁 熟地(各一两) 牛膝 三棱 山萸 五灵脂 地榆 甘草 楂肉 陈皮 
白芍(各五钱) 良姜(四钱) 乌药(二两半) 木香 没药 乳香(各一钱) 共为细末,用前膏杵丸弹子大, 
金箔为衣,随症酌用,每一丸,白汤下。 
〔同上〕x牛膝汤x 牛膝 瞿麦(各四两) 归尾 通草(各六两) 滑石(八两) 葵子(五两) 分五六服, 
水煎。一方有桂心。 
〔逐瘀〕x牛膝散x 牛膝 川芎 朴硝 蒲黄(各七钱五分) 当归(一两半) 桂心(五钱) 为末,每服 
五钱,加姜三片,生地五钱,水煎服。 
〔消瘀〕x失笑散x 见六卷胃脘痛。 
〔峻补〕x十全大补汤x 见一卷中风。 
〔脾伤〕x加味归脾汤x 见本卷胎前。 
〔肿痛〕x逍遥散x 见一卷火。 
〔火伤〕x龙胆泻肝汤x 见三卷诸气。 
〔升提〕x补中益气汤x 见一卷中风。 
〔昏晕〕x清魂散x 泽兰 人参(各二钱半) 川芎(八分) 荆芥穗(醋炒,二钱) 甘草(一钱) 
童便一杯和服。 
〔痰晕〕x二陈汤x 见一卷中风。 
〔冲心〕x花蕊石散x 见二卷血。 
〔冲心〕x夺命散x 血竭 没药 等分,研细,每服二钱,白汤下。 
〔冲肺〕x参苏煎x 人参 苏木(各一两) 
〔血热〕x保阴煎x 见五卷痉。 
〔络伤〕x固阴煎x 见二卷脱。 
〔怒火〕x加味四物汤x 四物汤 香附(炒) 五灵脂(炒,另研。各一钱) 
水煎。痛甚加桃仁四分。 
〔腹痛〕x延胡索散x 见本卷调经。 
〔腹痛〕x当归建中汤x 见一卷伤风。 
〔血晕〕x四味散x 当归 延胡 血竭 没药 童便煎。 
〔血晕〕x黑神散x 见二卷血。 
〔行血〕x鹿角散x 鹿角(炙灰) 童便 酒调下。 
〔行血〕x郁金散x 郁金(烧研,二钱) 醋调下。 
〔痰火〕x导痰汤x 见一卷中风。 
〔痰火〕x朱砂安神丸x 见二卷汗。 

卷之八
产后论治
属性:新产营血大损,阴倏亏于下,阳易冒于上。其甚者,气脱血晕,迟则不救,稍轻则头汗目眩为郁冒。 
风入筋急为发痉,阴虚阳浮为发热,火炎灼金为喘嗽气促,为虚烦不眠,为惊悸盗汗,而蓐劳成焉,皆阴虚阳 
亢之咎征也。《金匮》论新产三症,一血虚多汗出,善中风,故病痉;二亡血复汗,寒多,故病郁冒;三亡津 
液,胃燥,故大便难。《心典》云∶血虚汗出,筋脉失养,风入而益其痉,此筋病也。亡阴血虚,阳气遂厥, 
而寒复郁之,则头眩 
而目瞀,此神病也。胃藏津液,以渗灌诸阳,亡津液胃燥,则大肠失润而大便难,此液病也。三症不同,其 
亡血伤津则一,故用药忌辛热再劫其阴。即有外因,亦忌风药升举其阳,致汗脱血晕而毙。 
产后阴伤,下焦必损,而奇经多丽于下,冲任督带,皆失所司,最多厥逆上攻,腰脊腹痛,红白自下等症。 
香岩先生案中,于冲脉为病,每用紫石英镇逆。任脉为病,用龟板静摄。督脉为病,用鹿角胶、鹿茸温煦。 
带脉为病,用当归宣补。阳维为病,苦寒热,用当归桂枝汤和营。阴维为病,苦心痛,用生化汤加肉桂温寒。 
此产后症所当审而用之者。 
诊新产先问腹之痛否,以验恶露有无。如小腹胀痛者,恶露未净也,郁金、桃仁、牛膝、延胡之属行之。手 
摸脐腹成块者,儿枕未消也,失笑散,或楂肉、砂糖之属消导之。腹痛喜热手按者,虚寒气滞也,砂仁、木香、 
香附、小茴、当归、姜、枣温而通之。再询头身痛否,及曾否寒热,有汗无汗,以辨外因内因。如外感头痛, 
脉必浮,芎、芷、防、芥、甘菊、蔓荆辛散之。血虚头痛,脉近数,四物汤、白芍用酒炒主之。产后感冒, 
不可轻汗,如头痛发热脉浮,伤风也,香苏饮加芎、归、姜、葱轻解之。身痛拘急,恶寒脉紧,寒邪也,芎 
苏饮加生姜温散之。初起头晕发热,即烦渴,脉右大,温热症也,葱豉汤微汗之。若脉迟身痛,营分虚也, 
当归建中汤和之。汗出身痛者,营卫俱虚也,归 建中汤两和之。自汗属阳虚,汗多亡阳,轻则参、 地 
芍、五味、小麦之属补而敛之。重则 附汤固其阳。盗汗属阴虚,汗本阴液,六味汤加麦冬、五味、牡蛎固其 
阴。产后头汗晕厥,阳上冒也,生地、阿胶、龙骨、牡蛎、茯神、枣仁、乌梅、白芍、小麦养阴以镇阳。产后 
恶寒,阳不足也,寸脉微,补中益气汤加姜、枣发越之。产后发热,阴不足也,尺部弦,六味汤加肉桂收摄之。 
阴阳相乘,憎寒发热,八珍十全诸汤调补之。其恶露未净者,大调经散消补之。若血去多,不时发热,孤阳无 
所根据附也,四物汤益其阴。必以炮姜苦温,收其浮越。其肌灼面赤,渴饮脉虚大者,当归补血汤。以无形 
之气,生有形之血也。寒热咳嗽,肌羸色悴 
者,蓐劳也,母鸡汤、猪腰汤,或用参、 、苓、草、五味、山药、枣仁、当归、白芍、莲子以扶脾。其脏寒腹 
痛者,下焦虚也,归姜羊肉汤温养之。白带多,腰脊痛者,督脉空也,鹿角胶、杞子、杜仲、沙苑子、菟丝饼、 
芡实等填补之。蓐劳寒热,食减泄泻者,损及脾阳也,异功散加砂仁、莲子、山药、益智、肉果、诃子温摄之。 
吐逆泄泻,肢寒者,胃阳虚也,附子理中汤、温胃饮急温之。呕痞痰多者,脾气滞也,香砂六君子汤健运之。 
外感咳嗽,声重鼻塞者,腠理疏也,杏、桔、苏、前、生姜先散之,再用异功散去白术,加生黄 以实之。 
内伤嗽,脾肺气虚有痰者,六君子汤加蜜炙桑皮主之。火炎灼金呛嗽者,六味去萸、泽,加麦冬、五味主之。 
干咳无痰,火郁于肺也,甘桔汤加玉竹、贝母、杏仁、百合开润之。产后血脱气喘,为孤阳绝阴,危候也, 
贞元饮主之。吸气促,自汗肢冷,虚阳欲脱也,参附汤急救之。若风寒外邪入肺,而喘急者,必气粗嗽痰,与 
吸促气短不侔,以金水六君煎主之。或去熟地,加杏、桔、苏,疏痰利气。若败血冲肺致喘者,人参苏木煎、 
夺命散主之。产后腹满闷,呕吐,脘间有败血者,抵圣汤宜之。伤饮食者,和中饮消导之。脾气虚寒者,六 
君子汤加炮姜、木香温补之。胃虚气逆者,橘红半夏汤加蒌、杏苦降之。肝木侮土者,六君子汤加升、柴疏 
畅之。胃虚呃逆,危症也,理中汤加丁香。古法用丁香散,如不应,急加参、附。迟则难救。其因寒者,丁香 
柿蒂散。因痰者,橘皮竹茹汤。产后身面浮肿者,气虚水湿不行也,须辨表里。如因浴早,水渍入窍,身重肌 
浮者,湿肿也,羌、防、芎、苏、当归、防己汗之。因水谷聚湿,小便不爽者,水肿也,苓、夏、泽兰、车前、 
木通利之。如四肢浮胁腿刺痛者,败血流入经络也,小调经散,或牛膝、山甲、归尾、琥珀、红花、苏木等消 
其瘀。如气不化水,肿胀溺涩者,肾阳虚也,肾气汤去丹、萸,以化气而利水。产后因惊发狂者,血虚神不守 
舍也,加味八珍汤主之。败血干心,狂言见鬼者,心包受邪也,茯苓散、琥珀散加菖蒲汁镇理之。惊悸恍惚 
者心神不安也,归脾汤补之。产后不语者,或因败血,上闭心胞,以清魂散加牛黄、丹参、苏木理之。因痰 
涎上干心窍,用温胆汤加菖 
蒲汁豁之。因心肾气虚,不能上通于舌,用七珍散补而开之。产后汗多必发痉,牙关紧急,口噤肢搐者,血虚 
风劲也,十全大补汤加制附子峻补之。若攻风则死,然古法用小续命汤,及大豆紫汤、独活汤最效。朱奉议云∶ 
无汗恶寒为刚痉,小续命汤主之。有汗不恶寒为柔痉,上汤去麻黄,加葛根。产后汗出头晕,欲成痉厥者, 
肝阴虚,风阳动也,阿胶、生地黄、茯神、小麦、牡蛎粉,枣仁以生液。产后类中风,口眼 斜,腰背反折者, 
血虚兼风火痰也,芎归汤加荆芥穗,炒黑豆淋酒煎服,以行血祛风,或川芎散清理痰火。凡筋脉夹寒则急,夹 
湿则纵。血虚风火入络,则状类中风,产后若作真中风用小续命等汤治,则误矣。类中痿废不起,气血亏, 
筋缓弛也,宜滋阴大补丸以壮养肝肾。螈 者,筋脉拘急为螈,弛纵为 。产后脱血,风火炽而筋失荣养也, 
八珍汤加丹皮、钩藤以生阴而退阳。如不应,用四君、芎、归,加丹皮,钩藤以补脾土。如左脉弦,血虚火灼 
也,加味逍遥散,六味丸以清肝火,滋阴血。古法用愈风汤、交加散效。产后麻瞀,气血虚而夹痰也,右半身 
麻而晕,经脉空而痰饮袭入也,六君子汤加归、 、肉桂。左半身麻而晕,营血亏而风火袭入也,十全大补汤。 
产后颤振,气血虚而生风也,急用十全大补汤。手足拘挛制动者,风客经络也,舒筋汤主之。夹风热,加味逍 
遥散。如虚寒,十全大补汤。产后鼻衄及口鼻黑气,胃绝肺败也。如血虚滞,用参苏煎加制附子。如虚火上炎 
舌黑,犀角地黄汤。瘀血逆升鼻衄,益母丸,童便化服。经验方用绯线一条,并产妇预心发二条,紧系中指节, 
即止。产后泄泻,脾上虚寒也,六君子汤加炮姜温摄之。脾肾虚寒,补中汤合四神丸升摄之。命门火弱,以八味 
丸补其母。若伤食泻,六君子汤加楂肉、神曲、谷芽消运之。完谷不化,阳火虚也,理中合四神丸。泻白沫如 
肠垢,元气陷也,补中汤加桂、苓、炮姜升举之。滑泄不止,参香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