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2-类证治裁 >

第66章

602-类证治裁-第66章

小说: 602-类证治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肝为刚脏,药忌刚燥,痛宜益加矣。延至夏初,木火相乘,体羸食减,日晡寒热,咳嗽气促,口干舌腻,坐则 
胁背牵引刺痛,脉来弦数无神。症由情志不遂,肝胆寄居之相火,上侮肺金,以至痰红气急,日就羸怯,此以 
水涵木之法,急宜进商也。阿胶、麦冬、白芍、贝母(各二钱)、五味子(五分)、石斛、黑豆皮(各三钱)、 
丹皮(钱半),二服寒热止,嗽痛减,食加餐矣。又令晨服燕窝汤,晚服生脉散,症有起色。 
韩 右胁有块,梗起攻胸,气痹食少,宵胀引背。此肝强胃弱,升降失和,泄肝通胃可效。浓朴、枳壳、 
杏仁、蒌仁、青皮、旋复花、降香末、木瓜,三服而平。 

卷之六
腹痛论治
属性:(腹中窄狭附) 
人身背为阳,腹为阴。中脘属太阴,小腹左右属厥阴,脐腹正中属少阴、冲任。经论寒痛十一条,热痛 
一条,寒热痛二条,血虚痛一条,此泛言猝痛,而腹痛该之矣。其症有暴痛久痛,实痛虚痛,有痛在气分血分, 
在腑在脏,在经络之辨。凡暴痛非热,久痛非寒;虚痛喜按,实痛拒按。痛在气分者,攻注不定;在血分者, 
刺痛不移。痛在腑者,脉多弦滑;在脏者,脉多沉微。初痛邪在经,久痛必入络。经主气,络主血也。感寒腹 
痛者,气滞阳衰,喜热手按,脉沉迟,治在温中。香砂理中汤去白术。感寒 
呕痛者,气虚兼痰,脉弦滑,治在健运。香砂六君子汤去白术。气滞兼食者,腹中有一条扛起,利后痛减, 
脉沉滑,治在消导。香砂枳术汤加神曲、麦芽,或保和丸。寒气滞痛,兼胀满者,治在温通。排气饮加砂仁, 
去泽泻。胃虚肝乘,吐酸浊者,治在辛泄。吴茱萸汤。伤寒腹急痛,阳脉涩,阴脉弦,治在甘缓。小建中汤。 
太阴寒痛,自利脉沉,理中汤。厥阴寒痛,肢厥脉细,当归四逆汤。少阴寒痛,四肢沉重,咳呕下利,脉沉细, 
真武汤。外感兼宿食,或中暑霍乱吐泻,藿香正气散、六和汤。胸腹绞痛,上不得吐,下不得泻,名干霍乱, 
脉沉伏,急以烧盐汤探吐,再服藿香正气散。火郁痛,时作时止,热手按而不减,脉洪疾,清中汤,或二陈 
汤加栀、苍、连、芍、郁金。热厥痛,时作时止,金铃子散。七情气郁,攻冲作痛,三因七气汤、五磨饮。 
理气不应,脉芤涩,痛如芒刺,为血郁,手拈散。血虚腹痛,饥劳必甚,芍药甘草汤加桂、枣、当归。气 
血虚寒,腹痛脉微,按之温之必稍缓,大营煎、理阴煎。当脐 痛,审系肝脾络血痧结,失笑散加归须、桃仁、 
韭汁。若肾虚任脉为病,六味丸加龟板。凡痛久必入血络,非香燥可劫,治宜宣络。旋复花汤加归须、桃仁、 
生鹿角。死血痛,由血络阻痹,桃仁承气汤加苏木、红花。积聚痛,由宿有 瘕,木香槟榔丸去大黄、牵牛, 
加郁金。有热,阿魏丸,跌伤痛,由血瘀胁腹,复元活血汤。酒积痛,由湿热阻滞,曲 丸。小腹满痛,由经 
闭血滞,玉烛散去硝黄,加延胡索、香附。思伤脾气, 结悸痛,归脾汤去白术。怒伤肝火,痞结刺痛,柴 
胡疏肝散,或左金丸。虫痛时作时止,有块梗起,口吐清水,唇有红点,脉乍大乍小,理中安蛔散、乌梅丸 
加减。疝气痛,必引睾丸,香橘散、立效散。肠痈痛,身皮甲错,小便如淋,腹皮急,按之濡右左,足屈者大 
小,肠痈。牡丹皮饮、十味排脓散。中恶腹痛,霍乱吐利,苏合香丸。大抵腹痛,寒淫为多,热淫为少,以阴 
寒尤易阻塞阳气也。腹痛气滞者多,血滞者少,理气滞不宜动血,理血滞则必兼行气也。古谓痛则不通,通则 
不痛,故治痛大法,不外温散辛通,而其要则初用通腑,久必通络,尤宜审虚实而施治者矣。 
〔腹中窄狭〕《医通》云∶肥人乃是湿痰留滞,气不升降,当行气燥湿。越鞠丸、平胃散为主。瘦人乃 
是阴虚火旺,熏蒸脏腑,当降火开郁。逍遥散、左金丸为主。肥人腹中辘辘有声,须作痰治,二术二陈汤。 
气虚者,加人参。 

卷之六腹痛论治
腹痛脉候
属性:阴弦腹痛,细小紧急,皆腹痛。濡滑为痰饮,短滑为宿食。芤涩为死血,沉伏为气滞。尺脉紧,脐下痛。 
弦急,小腹痛,痛甚者,脉必伏。大为病久,细小而迟者易治;实大坚疾,紧数浮长者,难治。大痛而喘, 
人中黑者,死。阴弦或紧,宜温,沉弦滑实,可下。 

卷之六腹痛论治
附方
属性:〔温中〕x香砂理中汤x 理中加木香、砂仁。 
〔健运〕x香砂六君汤x 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 
〔消导〕x香砂枳术丸x 见本卷头痛。 
〔消导〕x保和丸x 见二卷痰饮。 
〔温通〕x排气饮x 见三卷积聚。 
〔辛泄〕x吴茱萸汤x 见三卷呕吐。 
〔甘缓〕x小建中汤x 桂 芍 姜 草 枣 饴 
〔厥阴〕x当归四逆汤x 归 桂 芍 辛 草 通草 枣 
〔少阴〕x真武汤x 见二卷喘。 
〔霍乱〕x藿香正气散x 见一卷中风。 
〔和解〕x六和汤x 见一卷暑。 
〔火郁〕x清中汤x 见本卷心痛。 
〔痰热〕x二陈汤x 夏 陈 苓 草 
〔热厥〕x金铃子散x 见三卷郁。 
〔气郁〕x七气汤x 见二卷咳嗽。 
〔行气〕x五磨饮x 四磨饮见二卷哮,此去人参,加枳实、木香、白酒磨,名五磨饮。 
〔血郁〕x手拈散x 见本卷心痛。 
〔和营〕x芍药甘草汤x 芍 草 脉缓伤水,加桂枝、生姜。脉洪伤气,加黄 、大枣。脉涩伤血,加 
当归。 
〔血虚〕x大营煎x 见三卷关格。 
〔气血〕x理阴煎x 见二卷咳嗽。 
〔络瘀〕x失笑散x 见本卷胃脘痛。 
〔补阴〕x六味丸x 见一卷中风。 
〔宣络〕x旋复花汤x 旋复 新绛 葱 
〔通瘀〕x桃仁承气汤x 见一卷疫症。 
〔积聚〕x木香槟榔丸x 见三卷积聚。 
〔热积〕x阿魏丸x 连翘 黄连(各五钱) 山楂 阿魏(各一两) 醋煮阿魏糊丸,白汤下。 
〔跌伤〕x复元活血汤x 见二卷吐血。 
〔酒积〕x曲 丸x 神曲 麦芽 枳实 白术 
〔经闭〕x玉烛散x 四物汤加 大黄 芒硝 甘草 
〔伤脾〕x归脾汤x 见二卷劳瘵。 
〔痞结〕x柴胡疏肝散x 见二卷劳瘵。 
〔肝火〕x左金丸x 黄连 吴萸 
〔虫动〕x理中安蛔散x 见三卷呕吐。 
〔蛔厥〕x乌梅丸x 见三卷呕吐。 
〔疝痛〕x立效散x 楂肉(一两) 川楝子 茴香(盐水炒) 枳实 茅术 香附 山栀(姜汁炒) 
青皮(醋炒。各五钱) 吴萸(三钱) 为末,每服五钱。 
〔肠痈〕x大黄汤x 丹皮 栝蒌(各三钱) 桃仁 大黄 芒硝(各二钱) 
〔肠痈〕x牡丹散x 见本卷胃脘痈。 
〔肠痈〕x排脓散x 见一卷肺痈。 
〔中恶〕x苏合香丸x 见一卷中风。 
〔六郁〕x越鞠丸x 见三卷郁。 
〔利湿〕x平胃散x 术 朴 陈 草 
〔降火〕x逍遥散x 见一卷火。 
〔除痰〕x二术二陈汤x 见二卷痰饮。 

卷之六腹痛论治
腹痛脉案
属性:夏氏 当脐 痛,触寒屡发,痛来饮食都废,神色清减,脉虚弦。据述服和肝调气不应,数年前曾以 
鸦片烟脚为丸,服下痛止。夫鸦片能行下体经络,此症明系血络阻滞为患,况痛久入络,宜辛温以通之。若但 
如四七汤、四磨饮仅开气分。昔贤谓经主气,络主血,不分经络,安能应手。用当归须(酒拌)、延胡、 
小茴(酒焙)、新绛、桃仁(研)、旋复花(绢包煨),服效。 
薛 寒热咳嗽,数日后小腹掣痛,疑为肠痈。诊脉浮弦,全不沉数,乃络虚气聚,非肠痈也。用杏仁、 
栝蒌、茴香、橘核、当归、延胡(俱酒焙)、木瓜,二服全瘳。 
沈氏 冬寒小腹瘕聚,左胁撑痛,上攻胸背,大小便不通,胀闷欲绝,汤饮不下,兼发寒热,脉短涩,宜 
先导其瘀滞,古云痛则不通也。枳壳、桃仁(各二钱)、浓朴(姜制)、青皮(麸炒各七分)、 
延胡(酒炒)、归尾(酒润。各钱半)、苏梗、郁李仁(各二钱)、沉香(磨汁三分),二服痛定,二便通调, 
惟左胁偶一隐痛。原方去桃仁、归尾、苏梗、延胡,加郁金、香附,沉香改木香,仍磨汁冲服。又将煎剂挫 
为细末,服愈。 

卷之六
肩背手臂痛论治
属性:经曰∶背者胸中之腑,背曲肩随,腑将坏矣。又曰∶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又曰∶肺盛有余, 
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又曰∶邪在肾,则肩背痛, 
是肾气上逆也。盖肩背为太阳经所循,又为肺脏分域,凡太阳经及肺俞为病,固足致痛,而肾气逆攻,亦足致 
痛焉。故肩背痛,不可回顾,此手太阳经气郁不行,宜风药散之。防风通气散。肩背痛、脊强,腰似折,项似 
拔,此足太阳经气郁不行。羌活胜湿汤。如肺受风热,而肩背痛,羌活散。肺气虚而肩背寒,补中益气汤加麦 
冬、五味。肾气逆冲,挟脊而上攻背痛者,系督脉主病,治在少阴。宜川椒、桂枝、茯苓、附子、牛膝、远志、 
沉香、小茴香。亦有肝浊逆冲,从腹而上攻背 
痛者,系冲任主病,治在厥阴。宜干姜、川椒、桂枝、乌梅、川连、白芍、细辛、川楝肉。伤湿而肩背重痛者, 
当归拈痛汤。寒饮伏结,肩背冷痛者,白术附子汤。素有痰饮,流注肩背手臂作痛者,导痰汤。因于气滞者, 
乌药顺气散。因于血虚者,四物汤加秦艽、姜黄。因营虚络脉失养,风动筋急者,舒筋汤。阳明脉衰,肩胛筋 
缓不举而痛,宜调补络脉。生 、于术、当归、防风根、姜黄、桑枝、甘杞子、橘络。督脉虚,背痛脊高突, 
鹿角霜、杞子、归身、杜仲、茯苓、沙苑子。劳力或坐久而致脊背痛者,补中益气汤,或八珍汤加黄 。 
凡背痛,通用姜黄散,更须加防风、羌活引经。肥人喜捶而痛减者,属痰,宜除湿运痰,兼补脾气。六君子汤 
加木香。瘦人多由营弱卫衰,宜调气养血。圣愈汤加桂枝、白芍。手臂为手六经交会,或为风寒湿所搏,或 
因饮液流入,或因提挚重物,皆能致痛。因风湿者,除湿蠲痛汤加姜黄、当归、桂枝。因风热者,秦艽地黄汤。 
因寒湿者,五积散加减。湿痹经络者,蠲痹汤。肢节痛,臂不能举者,舒筋汤加油松节、威灵仙。骨痛筋挛, 
血脉凝涩者,透经解挛汤。痰饮流入四肢,肩背手臂酸痛软痹者,导痰汤加姜、炒白术、姜黄、木香。中脘 
停痰伏饮,脾不能运,臂战不举,脉来沉细者,指迷茯苓丸。挈重伤筋臂痛,宜和气调血,十全大补汤。血 
不荣筋者,四物秦艽汤加玉竹。手屈而不能伸者,病在筋,薏苡仁汤。伸而不能屈者,病在骨,白术附子汤。 
手肿痛连臂,蠲痹汤加桑枝。凡用薄桂,能横行手臂。片子姜黄,能引至手臂,油松节,能透入骨节。丹 
溪治臂痛,以二陈汤加酒炒黄芩、苍术、羌活。是风痰湿热兼治也。 

卷之六肩背手臂痛论治
附方
属性:〔散风〕x防风通气散x 羌 防 荆 栀 术 归 芍 芎 翘 薄荷(各五钱) 桔梗 黄芩 
石膏(各一两) 甘草 滑石(各二两) 每服八钱,加姜、葱,水煎。 
〔除湿〕x羌活胜湿汤x 见一卷湿。 
〔风热〕x羌活散x 羌 防 辛 芎 枳 菊 芩 苓 草 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