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2-类证治裁 >

第56章

602-类证治裁-第56章

小说: 602-类证治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劳火亢炎而精绝,迁延至夏,内外皆热,孤阳厥逆,如煎如熬。宜清心益肾,或咸寒降逆。人参固本丸加淡菜、 
阿胶、方诸水。薄厥者,肝本藏血,怒则火起于肝,迫血上行而厥。蒲黄酒降之。痿厥亦热厥症,厥从肝起, 
致四末不用,因水亏则阳风烁筋,络热沸腾,须血肉咸润之品,熬膏服以填其隙。鳖甲、龟板、阿胶、淡菜、 
生地、猪羊脊髓。痹厥香港脚顽麻,初发必身痛,肢节肿。当归拈痛散。其自踝以下痛极者,五兽三匮丸、滋 
肾丸。风厥手足搐搦,身体强直,名痉厥。小续命汤。痫厥肝风发痉,肢掣液涸。固本丸加阿胶、鸡子黄、 
龙骨。喑厥乃类中风症,暴喑不语,经所谓内夺而厥,则为喑痱。地黄饮子加减。郁厥亦血厥症,平居无疾, 
忽默默无知,目闭口噤,恶闻人声,移时方寤,由热升风动,郁冒而厥,妇人多有之。羚羊角散。虚则填补奇 
经,杞子、当归、鹿角霜、茯苓、肉苁蓉。骨厥骨枯爪痛,六味丸。痛厥由胃阳久衰,肝木来乘,浊气攻胃。 
吴萸、半夏、茯苓、姜汁、广皮之属。肾厥火由背脊上升,肢逆吐沫。椒附汤。其有肾厥气逆至巅、头脑大痛。 
玉真丸。色厥乃纵欲竭情,精脱于下,气脱于上。独参汤。暴厥脉至如喘,气闭肢冷,若鼻及心腹微温,目中 
神采不变,口无涎,卵不缩,皆可救。备急丸。疟厥由疟邪陷阴,发厥不省,当和正以托邪。人参、半夏、 
知母、草果、乌梅、生姜之属。凡诸厥,脉大浮洪有力易醒,脉细沉伏数急不连贯,凶。厥仆大指掐拳内,凶; 
掐拳外,轻。面青,环口青,唇白,鼻青孔黑,人中吊,危也。 

卷之五厥症论治
诸厥脉候
属性:寸脉沉大而滑,沉为实,滑为气,实气相搏,猝厥。血气入 
脏,即死,入腑,即愈。(唇青身冷为入脏,身温汗出为入腑。)猝厥,脉大而缓者生,紧大而浮者死。尸 
厥脉伏者死。凡厥脉沉微为寒,沉数为热。细为气虚,芤大血虚。浮数滑为痰,脉至如喘为气,沉滑紧疾为食, 
洪大而滑为蛔,脾脉缓为痿,浮涩而紧为痹。 

卷之五厥症论治
附方
属性:〔寒厥〕x理中汤x 见一卷中风。 
〔寒厥〕x四逆汤x 见一卷暑。 
〔热厥〕x火郁汤x 见一卷火。 
〔便秘〕x大柴胡汤x 见一卷温。 
〔散热〕x四逆散x 见三卷肝火。 
〔荡热〕x小承气汤x 见一卷温。 
〔滋阴〕x六味汤x 见一卷中风。 
〔补阳〕x补中益气汤x 见一卷中风。 
〔气脱〕x四味回阳饮x 参 附 姜 草 
〔气逆〕x四七汤x 一名七气汤,见二卷咳嗽。 
〔气逆〕x排气饮x 见三卷积聚。 
〔血逆〕x通瘀煎x 归尾 山楂 香附 红花 乌药 青皮 木香 泽泻 
〔怒伤〕x化肝煎x 见二卷血。 
〔霍乱〕x正气散x 见一卷中风。 
〔气滞〕x八味顺气散x 见一卷中风。 
〔酒厥〕x二陈汤x 见一卷中风。 
〔吐痰〕x瓜蒂散x 见一卷中风。 
〔尸厥〕x苏合香丸x 见一卷中风。 
〔尸厥〕x调气平胃散x 见一卷中风。 
〔气闭〕x还魂丹x 辰砂 雄黄 玳瑁 麝香 白芥子 安息香熔化为丸黍米大,每服五分。 
〔止蛔〕x乌梅丸x 见三卷呕吐。 
〔止蛔〕x安蛔散x 见三卷呕吐。 
〔杀蛔〕x芜荑散x 见三卷积聚。 
〔煎厥〕x固本丸x 见一卷中风。 
〔薄厥〕x蒲黄酒x 蒲黄一两炒褐色,清酒十杯沃之,温服。 
〔痹厥〕x当归拈痛汤x 见一卷湿。 
〔痹厥〕x五兽三匮丸x 见本卷痿。 
〔泻热〕x滋肾丸x 见一卷火。 
〔风厥〕x小续命汤x 见一卷中风。 
〔喑厥〕x地黄饮子x 见一卷中风。 
〔郁厥〕x羚羊角散x 见本卷痹。 
〔肾厥〕x椒附汤x 见四卷泄泻。 
〔头痛〕x玉真丸x 硫黄 硝石 石膏 半夏 姜汁糊丸。 
〔暴厥〕x备急丸x 大黄 干姜 巴霜(各二两) 蜜丸豆大,猝厥者酒下三丸,即活。 

卷之五厥症论治
厥脉案
属性:房叔 秋感时疠,烦闷吐泻,筋掣囊缩,手足厥逆,脉微,邪陷厥阴。与六和汤去扁豆、白术、杏仁,加 
吴茱萸、煨姜。吐泻止,手足温。忽发痉,项背强直,时或反张,头面冷至胸背,躁扰欲冷冻饮料,目闭,心了了, 
口不能语。由吐泻后真阴大伤,厥气上逆,阴阳失交,虚风入络,故现痉厥重症,虽神明未昏,而肾水欲枯,微 
阳垂绝。勉用参(二钱)、附(三分)回阳,归(二钱)、芍(三钱)救阴,麦冬(钱半)、五味(四分)生津, 
木瓜、钩藤(各钱半)舒筋,茯神、远志(各二钱)敛神。服后阳回躁定,再剂诸症悉退。 

卷之五
香港脚论治
属性:香港脚,壅疾也,多由蕴湿而成,经所谓缓风湿痹也。顽弱为缓风,痛着为湿痹。然有风湿、寒湿、湿热、 
厥逆、攻注等因。东垣谓南方多感寒湿,北方多伤湿热。《千金方》直谓风毒所中,由坐立湿地,风湿袭入经 
络皮肉,遂成香港脚,初起甚微,人多不觉,惟猝起脚屈弱,不能动,或肿不肿,或顽痹,或缓纵,或挛急。其 
发也,身痛壮热,大类伤寒,或小腹不仁,或腹痛下利,或二便秘涩,或忡悸昏愦,呕逆转筋。但病起自脚, 
或肿满,或枯细,便作香港脚治,勿用伤寒等药。其小腹顽痹不仁者,脚多不 
肿,顽后三日,令人呕吐,为香港脚入心,死在旦夕。肾乘心,水克火也。丹溪以八味丸去山药救之。后人又以 
浮肿为湿香港脚,当利湿疏风,不肿为干香港脚,当润血清燥,干即热也。治法大要疏通其壅。气滞者,槟苏散、 
四七汤。食滞者,枳黄汤。风胜者,自汗走注,脉浮弦。越婢加白术汤。寒胜者,无汗,挛急掣痛,脉沉涩。 
酒下牛膝丸。暑胜者,身热渴烦,脉洪数。清暑益气汤。湿胜者,肿痛重着,脉濡细。除湿汤。寒湿胜者, 
顽弱无力,脉细缓。葫芦巴丸。热甚者,加味苍柏散。肿甚者,胜湿饼子、桑白皮散。香港脚初发,浑身痛, 
肢节肿,二便秘,先用羌活导滞汤导之,后用当归拈痛散除之。风毒甚,头痛身热,肢节痛,或一脚偏软,小 
续命汤加木瓜。三阳经热毒注脚踝, 赤肿痛,寒热如疟,败毒散加苍术。三阴经寒湿着胫膝,枯瘦色淡,少 
腹不仁,或腹急痛,上气喘急,八味丸加沉香。香港脚入腹,冲胸欲绝,千金半夏汤。入胁作痞,杉木节汤。脚 
气冲心,为火气逆上,金铃子散加黄柏,别以附子末,津调敷涌泉穴。冲心满痛,二便俱阻,沉香导气汤。腹 
胀喘急,苏子降气汤,佐以养正丹。呕逆恶心,平胃散加木香。腿肚转筋,以蒜擦足心,令热,即安。仍以冷 
水食一瓣。其厥气升,湿浊不降,木萸汤。肾气虚,小溲不利,金匮肾气丸。气血虚,屈伸不利,独活寄生汤、 
羌活续断汤。香港脚走注,痛不可忍,捉虎丹。骨节肿痛,五加皮丸。腿筋不舒,苎根汤。厥气上攻,便秘, 
三将军丸。腹胀喘急,威灵仙末二钱,酒下。足肿成疮,沈氏香港脚汤。湿疮虫痒,甘蔗渣烧灰,生猪脂捣敷, 
油纸扎效。注踝成漏,人中白 研,敷孔良。此症最忌房室,及一切牛羊鸡鸭鱼肉葱蒜酒面,犯之则成痼疾。 
东垣云,香港脚实由水湿,然有二焉。南方卑湿,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此为外感。北方常食膻乳, 
饮酒太过,脾胃不能运化,水湿下注,此因内至外者也。香港脚胫肿,是为壅疾,治当疏下,然太过则损脾, 
不及则病不去。南方多见两足粗大,与疾偕老,初起治宜槟榔汤、香苏散。并加槟榔、橘皮以宣通其气,不使 
其壅。壅既成,砭去恶血,然后服药。 
《千金》论云∶香港脚有冷有热不同者,足有三阴三阳。寒中三 
阳,所患必冷。暑中三阴,所患必热。脾受阳毒,必热顽,肾受阴湿即寒痹。 
《活人书》云∶凡香港脚服补药,及用汤药渫洗,逼邪入于经络者,皆医之大戒也。 
《医通》云∶香港脚服补药太过,小便不通者,用姜汁炒山栀、木通、赤芍、赤茯苓、当归、甘草梢,不时 
煎服。香港脚遍身肿满,喘促烦闷者,木通散。香港脚上入少腹不仁者,八味丸。 
凡香港脚多从暑湿得之,故肿痛多属湿热,其兼寒兼风,当详春夏病因六淫治之。至于枯细而热者,属 
阴虚。瘦弱而寒者,属阳虚。当别以本症治之。 

卷之五香港脚论治
香港脚脉候
属性:香港脚之脉,浮弦为风,濡弱为湿。迟涩因寒,洪数热郁。沉伏毒在筋骨,涩涩不调,毒在血分。夏暑脚 
膝冷,其脉阳濡阴弱,为湿温。浮大紧 ,及沉细而 ,皆恶脉。心下急,气喘自汗,脉促短数,呕吐不止者 
死。 

卷之五香港脚论治
附方
属性:〔顽痹〕x八味丸x 见一卷中风。 
〔气滞〕x槟苏散x 苍术(二钱) 香附 苏叶 陈皮 木瓜 槟榔 羌活 牛膝(各一钱) 甘草(三分) 
葱白(二茎) 姜(三片) 
〔气滞〕x枳黄汤x 枳实(五分) 酒浸大黄(三钱) 羌活(钱半) 当归(一钱) 
〔风胜〕x越婢加术汤x 麻黄 石膏 白术 甘草 姜 枣 
〔寒胜〕x牛膝丸x 牛膝(二两) 川椒(五钱) 附子(一钱) 虎胫骨(六钱) 酒浸晒研,蜜丸,酒下, 
忌食动风物。 
〔暑胜〕x清暑益气汤x 见一卷暑。 
〔湿胜〕x除湿汤x 见一卷湿。 
〔寒湿〕x葫芦巴丸x 葫芦巴(酒浸一宿,焙) 故纸(炒。各四两) 共研,以木瓜切顶去瓤,入药令满, 
签合蒸烂,捣丸。 
〔热甚〕x加味苍柏散x 苍术(一钱) 白术(八分) 知母 黄柏 黄芩(各六分) 归 芍 地(各四分) 
木瓜 槟榔 牛膝 木通 羌 独 
防草(各三分) 
〔肿甚〕x胜湿饼子x 白丑 黑丑(各二两,取头末五钱) 甘遂(五钱) 荞麦面(一两半) 水调作饼如钱 
大,饭上蒸熟。空心服,以利为度。 
〔肿甚〕x桑白皮散x 赤苓(二钱) 木香 防己 槟榔(各一钱二分) 桑皮 郁李仁(各一钱) 苏叶 
木通 大腹子 青皮(各七分) 姜(三片) 
〔疏下〕x羌活导滞汤x 大黄(酒煨、二钱四分) 羌活 独活(各一钱二分) 防己 归尾(各七分) 
枳实(五分) 
〔湿热〕x当归拈痛散x 见一卷湿。 
〔中风〕x小续命汤x 见一卷中风。 
〔热毒〕x败毒散x 见一卷伤风。 
〔胸闷〕x半夏汤x 半夏 人参 桂心(各三钱) 干姜(二钱) 附子 炙草(各钱半) 细辛 蜀椒(各一钱) 
分三服。 
〔胁痞〕x杉木节汤x 杉木节(一升) 橘叶(切,一升,无叶则以橘皮代之) 槟榔(七枚) 童便(三升。 
煮一升半) 分二服。 
〔火逆〕x金铃子散x 见三卷郁。 
〔满阻〕x沉香导气汤x 羌活 白芍 槟榔(各一钱) 川芎 香附(各八分) 枳壳(七分) 苏叶 苏子 
木瓜 姜(各六分) 炙草 沉香(各五分) 
〔喘胀〕x苏子降气汤x 见二卷失音。 
〔喘急〕x养正丹x 见三卷呕吐。 
〔呕恶〕x平胃散x 术 朴 陈 草 姜 枣 
〔肝气〕x木萸汤x 木瓜 槟榔(各二钱半) 吴茱萸(钱半) 
〔肾虚〕x肾气丸x 见二卷虚损。 
〔虚弱〕x独活寄生汤x 见一卷湿。 
〔偏痿〕x羌活续断汤x 羌 续 辛 防 艽 芷 参 地 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