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2-类证治裁 >

第49章

602-类证治裁-第49章

小说: 602-类证治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微热汗出者即愈。下利发热而渴,脉弱者自愈。《医通》曰∶痢白沫初起,脉小滑,能食者,易治;洪大急 
疾,四肢厥冷者,难治。久痢脉微弱小细者愈;数实,或虚大无根者危。下痢脓血,初起脉小滑,或弦软,身不 
热者,易治。数实滑大而身热者,势虽甚,犹或可治。若先不热,五六日后反发热,脉大者,必死。久则脉宜 
芤迟虚,不宜数盛滑实,身热不止,口噤不食,或久痢脉结代,反骤能食,为除中,皆死。下痢脉,六七日后 
最忌强盛。凡下痢脉浮身热,作风治。脉沉身重,作湿治。下痢为肠胃病,虽频迸,而能食则吉。若噤口痢初 
起,脉数实可治,久痢反不能食,脉见有余者死。惟小弱流利者,当作胃虚治之。 

卷之四痢症论治
附方
属性:〔调气〕x四七汤x 见二卷咳嗽。 
〔调气〕x木香化滞汤x 香 柴 陈 夏 归 草 草蔻 香附 红花 胸满加枳壳,腹胀加浓朴。 
〔和血〕x四物地榆汤x 地 芍 归 芎 加地榆,或加阿胶。 
〔和营〕x理阴煎x 见二卷咳嗽。 
〔清热〕x芩连芍药汤x 白芍(二钱) 黄芩 黄连 木香 枳壳(各钱半) 陈皮(一钱) 炙草(三分) 
〔温寒〕x香砂枳术丸x 木香 砂仁 枳 术 
〔寒滞〕x香砂异功散x 木香 砂仁 参 术 苓 草 陈 
〔泄湿〕x四苓散x 苓 术 泽 猪苓 
〔消食〕x保和丸x 见二卷痰饮。 
〔导滞〕x小承气汤x 见一卷温。 
〔和痛〕x芍药汤x 归 芍 芩 连 桂 草 槟 木香 大黄 
〔升阳〕x补中益气汤x 见一卷中风。 
〔摄滑〕x赤石脂禹余粮丸x 赤石脂 禹余粮 
〔润涸〕x猪脏汤x 取不落水猪大肠煮汁,吹去油面饮之。以脏补脏,且润枯涩,最为久痢妙方。 
〔润枯〕x阿胶丸x 阿胶 黄连(各一两) 茯苓(二两) 
〔补固〕x八珍汤x 见一卷中风。 
〔调补〕x参苓白术散x 见三卷脾胃。 
〔清导〕x导气汤x 芩 连 归 芍 槟 枳 木香 大黄 
〔温里〕x香砂温胃饮x 温胃饮见一卷中风,此加木香、砂仁。 
〔温摄〕x黑豆饮x 黑豆(一两半) 罂粟壳(蜜炙,八钱) 地榆 炙草(各六钱) 炮姜(四钱) 白芍(三 
钱) 分三四服,水煎。 
〔血痢〕x地榆丸x 地榆 当归 阿胶 黄连 诃子肉 木香 乌梅肉(各五钱) 蜜丸。 
〔温脾〕x理中汤x 参 术 姜 草 
〔黑痢〕x芩芍汤x 芩 芍 草 
〔通治〕x香连丸x 黄连(吴萸拌炒) 木香 醋糊丸。 
〔瘀血〕x桃仁承气汤x 见一卷疫。 
〔清血〕x胃风汤x 见本卷泄泻。 
〔五色〕x真人养脏汤x 归 芍 术 草 参 桂 诃子肉 木香 肉果 粟壳 
〔通治〕x驻车丸x 黄连 阿胶 当归(各一两) 干姜(五钱) 醋糊丸。 
〔赤白〕x连理汤x 见一卷暑。 
〔湿郁〕x平胃散x 术 朴 陈 草 
〔冷痛〕x附子理中汤x 见一卷中风。 
〔厥逆〕x通脉四逆汤x 生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 炙草(二两) 冷服,加葱九茎。 
〔脓痢〕x戊己丸x 黄连 茱萸 白芍 
〔痢血〕x阿胶四物汤x 四物汤加阿胶。 
〔发热〕x仓廪汤x 参 苓 羌 独 柴 胡 枳 芎 草 前胡 桂枝 陈米 姜 
〔和营〕x小建中汤x 见二卷咳嗽。 
〔救液〕x阿胶丸x 阿胶 黄连(各二两) 当归 干姜(各一两) 木香 
黄芩 赤石脂 龙骨(各一两) 浓朴(五钱) 
〔救液〕x阿胶梅连丸x 阿胶 黄连(各三两) 归 芍 苓 柏 乌梅(各一两五钱) 炮姜(一钱) 
醋煮阿胶为丸。 
〔存阴〕x黄连阿胶丸x 即阿胶丸。 
〔热痢〕x白头翁汤x 白头翁 秦皮 黄连 黄柏 
〔后重〕x升阳除湿汤x 见一卷湿。 
〔风邪〕x三奇散x 黄 防风 枳壳 
〔虚滑〕x桃花汤x 赤石脂 干姜 粳米 
〔里急〕x苏子降气汤x 见二卷失音。 
〔胃虚〕x治中汤x 见三卷饮食。 
〔呕痢〕x吴茱萸汤x 见三卷呕吐。 
〔休息〕x诃黎勒丸x 樗白皮(二两) 诃子肉(五钱) 母丁香(三十枚) 陈米汤下三钱。 
〔久痢〕x大断下丸x 良姜 炮姜 细辛(各一两半) 龙骨 枯矾 肉果 诃子肉 赤石脂 牡蛎 附子(各一 
两) 石榴皮(五钱) 
〔风痢〕x苍术防风汤x 苍术 防风 麻黄 姜 
〔冷痢〕x诃子肉汤x 诃子(炮) 浓朴 炮姜 草蔻 陈皮 良姜 茯苓 神曲 麦芽 炙草 
〔暑痢〕x薷苓汤x 见本卷泄泻。 
〔湿痢〕x除湿汤x 夏 朴 苍术(各钱二分) 藿香 陈 苓(各七分) 木香 肉桂 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 枣(二枚) 
〔脾湿〕x苍术地榆汤x 苍术 地榆 
〔气痢〕x气痢丸x 诃子肉 陈皮 浓朴(各五钱) 蜜丸,米饮下。 
〔疫痢〕x人参败毒散x 见一卷伤风。 
〔蛊疰〕x乌梅丸x 见三卷呕吐。 
〔杀虫〕x雄黄锐散x 雄黄 苦参 青葙子 黄连 桃仁 研细,捣生艾汁为丸,如枣核大,绵裹纳下部。 
〔虫痢〕x芜荑丸x 芜荑(炒) 黄连(各二两) 蚺蛇胆(五钱) 蜜丸。每服二钱,杏仁汤下。 
〔疟痢〕x东坡姜茶饮x 生姜 陈细茶(各三钱) 
〔产痢〕x伏龙肝汤x 伏龙肝 赤石脂(各一两) 生姜 生地(各两半) 
甘草 艾叶 当归 肉桂(各六钱) 
〔痢风〕x大防风汤x 参 术 草 地 芍 羌 防 桂 附 川芎 牛膝 杜仲 
〔通治〕x治痢散x 葛根 苦参 松萝茶叶 麦芽 山楂 赤芍 陈皮 研服四钱,加黄连尤效。 
〔滋燥〕x黑地黄丸x 苍术 五味 熟地 干姜 
〔润燥〕x六味丸x 见一卷中风。 
〔益火〕x四神丸x 见三卷饮食。 

卷之四痢症论治
痢脉案
属性:某 感暑致痢,热渴烦冤,里迫后重,红白稠粘,此湿热蕴结也。用六一散加花粉、薏仁、薄荷梗、枳 
壳、赤苓、赤芍、丹皮。热退,后重亦减,去花粉、薄荷、丹皮,加黄芩、白芍(俱酒炒)、煨木香、陈皮。 
数服愈。 
幼子 噤口秋痢,身热小腹坠痛,初痢稠红,次下血水,日夜无度,此热邪阻脘,气滞下焦,迫伤营分。 
初用枳壳、栝蒌仁(俱炒)、黑山栀、赤苓、苏梗、木香以导热而通逆。继用白芍、甘草(炙黑)、茴香、炮姜、 
黑楂肉以缓中而温下。后用石莲、潞参、茯神、砂仁、薏仁、熟地炭、山药、红枣、粳米以扶阳而和阴, 
渐次调理获痊。 
包氏 春雨连旬,感湿成痢,脘闷食减,其治在脾。用平陈汤去甘草,加神曲、谷芽(俱炒)、薏米 
煎汤,一服便减。再加炮姜、砂仁,服愈。 
堂弟 初秋患痢,因热渴多服梨、藕、莱菔,上吐下痢,口噤不食,奄卧昏沉,脉细欲绝,肢厥目瞑齿噤, 
汤药难下,急用附子理中汤去参、草。制川附(二钱)、炮姜(二钱)、制半夏(三钱)、白蔻仁(八分), 
煎汤,用箸启齿,以匙挑与之。尽剂手足渐温,与粥汤不吐矣。前方加陈皮、茯苓、炙草、谷芽,再剂痢渐止。 
嗣用香砂六君子汤而安。 
孙 数年久痢,必伤肾阴,但知健脾,不节腥腻,恐脾阳不复,肾阴益亏。用缪仲淳脾肾双补丸,人参、 
茯苓、山药、山萸、 
菟丝饼、砂仁、肉蔻、补骨脂、炮姜、南烛子、莲实,糊丸,一服而效。 
王 痢久鲜红,里急肛坠,兼患三阴疟发,皆暑湿热之邪留恋经腑。但久痢伤肾,久疟伤脾,痢疟合邪,足 
三阴交损,势必支离困顿。根据经旨热淫于内,以酸收,以苦发。用制浓朴、酒黄连(各五分)、乌梅(二枚)、 
甘草(炙黑,一钱)、白芍、赤苓、陈皮、黑荆芥(各钱半)、鲜夜交藤(五钱)、二服痢俱止。 
李氏 滞下自秋入冬,脉缓能食,前用升提止涩两不效者,以症非气滑脱陷也。今小腹痛辄下稠垢,非温通 
不愈,勿以休息痢混,行补摄治。小茴香(炒,八分)、干姜(八分)、煨木香(五分)、广皮、炙草(各六分)、 
砂仁(一钱)、地榆(酒炒,八分)、数服止。 
张氏女 冬初胸脘热痛,食后胀痢血,脉小数,左关尺为甚,阴阳两伤,天癸将至之年得此,惧延损怯。 
栝蒌仁(炒,钱二分)、枳壳、黄芩、白芍(俱炒,钱半)、浓朴(制,五分)、地榆(酒炒,八分)、生 
地炭(钱半)、诸症渐减,去栝蒌、黄芩、浓朴,加当归(醋炒)、香附(便制。各钱半)、红曲(一钱)、 
血痢亦稀,后服六味丸而安。 
朱 少年血痢,由初春迄冬未瘳,阴络久损,中间秋凉感疟,经邪或夹食滞。治者不分经络,妄投大黄、 
枳实、延胡等,通降理瘀,元气益削,脉沉弱少神。今冬怯寒食少,日夜利血十数行,腹不痛而滑泄,治取温 
涩以摄真元。潞参、茯苓、黑甘草、炮姜、肉蔻、牡蛎(醋 )、山药(炒)、诃子肉,一服已减,十数服全 
止。 
族某 初春痛痢,痢后鲜血点滴,腹痛后重,脉大,口燥怯冷,动则气急。六旬以上,痢久阴伤及阳, 
大忌发热。仿驻车丸,去黄连,用乌梅、阿胶(煨冲)、当归、白芍、熟地(俱炒)、五味、木香(煨)、炙 
草,粳米汤煎。三服痢稀血止,去乌梅、木香,加参、 、陈、苓、莲、姜,十数服而平。 
谭氏 六旬外,下痢旬余,犹然腹痛后重,溺涩脉洪,目赤颧红,寤烦口干。忽而香连丸,忽而粟壳汤, 
忽而大黄,忽而肉桂,用药前后不伦,失于疏理。先以荸荠粉、山栀、石斛、丹皮、赤苓、麦冬、白芍、木 
香汁、枳壳、地榆、灯心,一啜诸症减,纳粥糜矣。转方,用煨木香、陈皮、白芍、当归、茯苓、地榆、车前 
子、甘草梢,痢大减,惟腹痛不定一处,则虚气滞也。用葱姜末炒麦麸,绢包热熨,痛已,服调理药而安。 

卷之五
头风论治
属性:(雷头风附) 
风邪上干,新感为头痛,深久则为头风。其症头巅重晕,或头皮麻痹,或耳鸣目眩,眉棱紧掣。旧 
素有痰火,复因当风取凉,邪从风府入脑,郁而为热为痛,甚则目病昏眩。头风不治必害眼。当分偏正、左右、 
寒热、气血治之。痛在正顶,多太阳经风郁,宜川芎、羌活、蔓荆、苏叶等散之。太阳经从额至颠,络脑后 
也。痛在左右,多少阳经火郁,宜甘菊花、丹皮、山栀、桑叶、钩藤等发之。少阳经从头角下耳,及耳之前后 
也。痛偏左为风虚,宜川芎、当归、防风、薄荷。痛偏右为痰热,宜苍术、半夏、黄芩、石膏。气虚者为劳, 
补中益气汤加川芎、天麻。血虚者善惊,四物汤加薄荷、白芷。热痛者恶热,消风散。冷痹者畏寒,追风散。 
寒热久郁,发时闷痛,欲绵裹者多痰,二陈汤加酒芩。荆芥、川芎、薄荷、石膏、细辛。风兼热者,茶调散、 
菊花散。寒挟湿者,导痰汤加苍术、白芷。痛连齿龈者,钩藤散加荆芥、薄荷。痛掣眉棱者,选奇汤。鼻流 
臭涕者,芎犀散,或透顶散搐鼻出涎。脑后筋掣者,钩藤、荷叶边、连翘、苦丁茶、甘菊。气上攻痛者,全蝎 
散。年久不愈者,乌头、南星末,葱汁调涂太阳穴。妇女血分受风者,养血祛风汤。其有因胆火上逆、为晕痛, 
治宜泄热者,用羚羊角、生地、丹皮、甘菊、苦丁茶、嫩桑叶。因肝阳乘胃,为呕吐,治宜熄风者,用茯神、 
甘菊炭、钩藤、半夏曲,薄荷、山栀。因肝阴虚,内风动,治宜滋液者,用复脉汤去参、姜、桂,加鸡子黄、 
白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