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2-类证治裁 >

第33章

602-类证治裁-第33章

小说: 602-类证治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郁〕x四物化郁汤x 地 芍 归 芎 桃仁 红花 香附 青黛 
〔气郁〕x温胆汤x 见一卷温。 
〔伤络〕x金铃子散x 金铃子 延胡索(各一两) 每服三钱,酒调下。 
〔营损〕x人参养营汤x 见二卷劳瘵。 
〔吞酸〕x左金丸x 黄连 吴萸 
〔胃郁〕x金匮麦门冬汤x 见一卷燥。 
〔散火〕x火郁汤x 见一卷火。 
〔湿郁〕x除湿汤x 茅术(四钱) 防风(二钱) 茯苓 白术 白芍(各一钱) 姜 枣 
〔湿郁〕x平胃散x 见一卷湿。 
〔痰郁〕x润下丸x 芩 连 星 草(各一两) 半夏(二两) 橘红(八两) 用盐五钱,水化,浸橘红煮干, 
焙,共研,蒸饼为丸。 
〔消痰〕x二陈汤x 陈 夏 苓 草 姜 
〔食郁〕x保和丸x 见二卷痰饮。 
〔气滞〕x沉香降气散x 沉香(二钱八分) 砂仁(七钱半) 香附(六两二钱半) 炙草(五钱半) 每服二钱, 
姜汤下。 
〔妇郁〕x半夏浓朴汤x 即七气汤。 
〔治木〕x达郁汤x 升麻 柴胡 川芎 香附 桑皮 橘叶 蒺藜 
〔治火〕x火郁汤x 见本卷诸气。 
〔治火〕x发郁汤x 见一卷火。 
〔治湿〕x湿郁汤x 术 朴 苓 夏 芎 羌 独 草 苍术 香附 姜 
〔治土〕x夺郁汤x 藿香 苍术 香附 陈皮 砂仁 草果 苏梗 省头草 姜 
〔治痰〕x痰郁汤x 杏 蒌 枳 陈 苓 草 香附 浮石 苏子 
〔治金〕x泄郁汤x 紫菀 贝母 桔梗 沙参 香附 砂仁 白蒺藜 
〔治食〕x食郁汤x 神曲 枳壳 香附 砂仁 栀 朴 芎 陈 草 
〔治水〕x折郁汤x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肉桂 丁香 木通 白蔻仁 
〔治血〕x血郁汤x 见本卷诸气。 

卷之三郁症论治
郁脉案
属性:本 谋虑不遂,胆郁生火。春季目眶红晕,惊悸,口渴溺黄,见闻错妄,脉洪疾。用龙胆泻肝汤去芩、柴、 
通、泽,加丹皮、白芍、赤苓、生枣仁。二服已定,再用平调之剂而安。 
刘 年高胸闷,气从下焦逆上,饥不思食,此必郁怒致病。 
右关脉浮长过本位,两尺搏大,显然气逆不降,少阳司令得此,有膈噎吐沫之忧。郁金、栝蒌皮、前胡、枳壳、 
苏子、青皮、降香末、郁李仁。数服效。 
眭氏 食后脘痞呕酸,口燥鼻衄,经四月乃行。沉绵十载,由气分延及血分,乃肝郁不舒,致浊升血逆, 
有终身绝孕之累。生香附、吴萸(黄连汁炒)、黑山栀、茯苓、苏子、郁金、泽兰。数服痞呕渐减,去香附、 
吴萸,加丹皮、白芍、当归、延胡(俱酒炒)、椒目。数服经行。再加金橘皮、木香汁,加减前药为丸。渐平。 
王氏 病久怀抱悒郁,脉细涩少神,左尤甚。呕酸食胀,胃阳不舒,左耳项痛连发际。虚阳上攻,胆 
气横溢,木郁土衰,必至便秘经阻。用吴萸汤去姜、枣,加制半夏、橘白、茯苓、枳壳、甘菊、钩藤、嫩桑叶, 
三服甚适。去吴萸,加谷芽、益智、当归,又数服,诸症渐除。 
谢氏 右腋气瘤碗大,经先期,至则浑身牵痛,结 十载,从未孕育。头晕带下,食后吐酸,脉沉弦。 
症由郁久伤肝,肝经气逆,致生风火,动血震络,腑气失降,呕眩浊逆,营卫失调,脉隧阻痹。治用两通厥阴、 
阳明法。黄连、山栀(俱姜汁炒)、香附(童便制)、枳壳、郁金、茯苓、当归、贝母、橘络、丝瓜络,数 
服症减。改用加味逍遥散去柴胡、白术,加贝母、郁金汁,合胶艾汤。数服而经渐调。 
邹氏 因丧女哀悒,渐次胁痞,食入胀加,痰浊不降,呕苦便溏,脉虚迟。此悲愁郁损生阳,致气窒浊 
壅,治在泄肝温胃。仿吴茉萸汤,吴萸、干姜(各五分)、制半夏、茯苓(各二钱)、枳壳、砂仁壳、橘白、 
乌药(各八分)。三服呕止胀宽食进。改用通腑利湿。大腹皮(洗净,二钱)、浓朴(五分)、半夏曲(八分)、 
椒目(十五粒)、茯苓(二钱)、砂仁壳(八分)、煨姜(钱半)。数服而安。 

卷之三
呃逆论治
属性:呃逆症,气逆于下,直冲于上,作呃忒声,由肺胃气不主降, 
肝肾气不主吸故也。《内经》谓之哕。《内经》治哕之法,以草刺鼻嚏而已,无息而疾引之,立已。大惊之, 
亦可已。今谓之呃,其症因寒火痰食,以及伤寒、吐利、病后、产后多有之。举其纲,则寒呃、热呃、虚脱呃, 
三者括之而已。寒呃宜温宜散,寒去而气自舒;热呃宜降宜清,火静而气自平;古方用柿蒂,取其苦温降逆。 
济生加丁香、生姜,取其开郁散痰,乃从治之法。虚脱呃则非大补真元,必难镇摄也。其寒滞为呃者,阴凝 
浊逆。丁香散、二陈汤、橘皮干姜汤。其肺痹为呃者,咽阻胸闷。枇杷叶、川贝母、郁金、白通草、杏仁、 
淡豆豉。其胃火为呃者,脉实便坚。安胃饮。其胃虚为呃者,虚阳上逆。橘皮竹茹汤、旋复代赭汤。其怒动 
肝火者,胁痛吐酸。佐金汤加白芍、山栀、金器。金器取镇逆以平肝,其气逆作呃者,肝邪乘胃。旋复代赭汤 
加降香。其痰滞为呃者,饮停气阻。丁香二陈汤。其食滞为呃者,腹痛嗳腐。养胃汤去蔻、附、肉果,或大和 
中饮去干姜、泽泻。伤寒少阳症哕逆者,半表半里,气为邪抑。小柴胡汤,或柴陈煎。寒加丁香,火加黄芩。 
伤寒阳明症失下内热,三焦干格,阴道不行,气冲作呃者,宜去火,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加减;去闭,承气汤。 
逆气降,哕自止。其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呃者,橘皮竹茹汤加川贝。其病后发呃者,察其中虚,必补脾;察 
其阴虚,必补肾。大补元煎,右归饮。其中焦脾胃虚寒,气滞为呃者,丁香柿蒂散,或理中汤、温胃饮, 
俱加丁香。其下焦虚寒,肝肾不能畅达,或虚人元阳无力,易为遏抑而致呃者,归气饮,或理阴煎加丁香。 
丹溪谓呃逆因肝肾阴虚,气从脐下直冲于口,由相火挟冲气上逆者。用大补阴丸,峻补真阴,承制相火。 
东垣谓阴火上冲,吸气不得入,胃脉反逆,阴中伏阳,即为呃。用滋肾丸,壮水制火,引以归源,以泻阴中伏 
热。此阳虚阴虚之辨,所当详审施治者也。产后呃逆,最危,四逆汤加人参,羌活附子汤,或桂心五钱, 
姜汁三合水煎。急灸期门左穴,艾柱如豆大。《医通》曰∶平人饮热汤,及食椒姜即呃者,此胃有寒痰死血也。 
死血,用韭汁、童便、下越鞠丸。虚人,用理中汤加蓬术、桃仁,痰加茯苓、半夏。盖呃逆皆是寒热错杂, 
二气相搏,故治之亦多寒热相兼之剂,如丁 
香柿蒂并投之类。试观平人冷呃,令其思想则止,思则脾火气乘而胃和矣。 

卷之三呃逆论治
呃逆脉候
属性:呃逆,如身强气盛,脉见滑实者,多宜清降。若声小气微,脉见微弱者,多宜温补。 

卷之三呃逆论治
附方
属性:〔寒滞〕x丁香散x 丁香 柿蒂(各一钱) 青皮 陈皮 炙草 良姜(各五分) 
〔消痰〕x二陈汤x 夏 陈 苓 草 姜 加丁香,名丁香二陈汤。 
〔寒呃〕x橘皮干姜汤x 橘皮 通草(各钱半) 参 桂(各一钱) 干姜 炙草(各五分) 
〔火呃〕x安胃饮x 见本卷脾胃。 
〔热呃〕x橘皮竹茹汤x 见本卷呕吐。 
〔气逆〕x旋复代赭汤x 见本卷呕吐。 
〔肝火〕x左金汤x 黄连 吴萸 
〔食滞〕x养胃汤x 藿 朴 苓 夏(各一钱半) 肉果 人参 白术 陈皮(各一钱) 丁香 砂仁 蔻仁 
沉香(各七分) 麦芽 神曲 甘草(各一钱) 川附(三分) 
〔消食〕x大和中饮x 见本卷饮食。 
〔少阳〕x小柴胡汤x 见一卷温。 
〔少阳〕x柴陈煎x 即二陈汤加柴胡。 
〔阳明〕x白虎汤x 见一卷中风。 
〔胃火〕x竹叶石膏汤x 见一卷伤风。 
〔补脾〕x大补元煎x 见一卷中风。 
〔补肾〕x右归饮x 见二卷虚损。 
〔气滞〕x丁香柿蒂散x 丁香 柿蒂 良姜 参 夏 陈 苓 草 
〔虚寒〕x理中汤x 见一卷中风。 
〔胃寒〕x温胃饮x 见一卷中风。 
〔阳虚〕x归气饮x 熟地(三钱) 茯苓 扁豆(各三钱) 藿香(钱半) 炮姜 丁香 陈皮(各一钱) 
炙草(八分) 
〔阴阳〕x理阴煎x 见二卷咳嗽。 
〔阴虚〕x大补阴丸x 见一卷火。 
〔泻热〕x滋肾丸x 见一卷火。 
〔产后〕x四逆汤x 附子 干姜 甘草 
〔感寒〕x羌活附子汤x 羌活 附子 炮姜(各一钱) 茴香(八分) 丁香(五分) 
〔死血〕x越鞠丸x 见本卷诸气。 

卷之三呃逆论治
呃脉案
属性:潘 呃逆连声,日夜不止。医用丁香柿蒂散加白蔻、木香、刀豆荚之属,随止随发,闷绝而苏,坐不能卧。 
诊其脉虚浮而疾,逆气自丹田上升,直犯清道,此肝邪犯胃也。丁、蒂、蔻、香,辛温助火,何济于事。用重 
以镇逆法,旋复代赭汤去人参,加石决明(醋 )、刺蒺藜(醋炒)以泻肝,半夏(青盐制)以降痰, 
沉香(磨汁)以下气,一啜逆气镇定,神安熟寐。梦一老妪,引小儿以手捋其左胁曰∶愈矣。醒而呃逆大减, 
再剂若失。问所梦何人,予曰此镇肝而心脾之神得安也。盖脾之神黄婆,心之神婴儿云。 
薛 痰火呃逆,身热咳嗽,脉浮数。此肺受火灼,膈上痰结,遂失整肃下降之权。治用苦辛降逆。橘皮竹 
茹汤去参、草,加山栀、杏仁、前胡、贝母、栝蒌、豆豉、郁金汁,再剂悉平。 
潘 冬初寒热自利,烦渴不寐,呕吐浊痰,右脉小数模糊,左关弦而微劲。是协热下利,胃虚木欲乘土, 
必作哕逆。治先表里清解,仿景岳柴陈煎。柴胡、黄芩、半夏曲、茯苓、陈皮、栝蒌、枳壳、姜,寒热退, 
烦渴解,而呃果作。此系浊痰不降,木气上升,宜降痰兼镇逆。用苏子、杏仁(俱炒研)、橘红、竹茹、茯苓、 
赭石、石决明(醋 研)、姜汁。一服左关脉平,再服呃逆亦定。惟右关虚,乃商镇补中宫法,所谓胃虚 
则呃也。用山药、扁豆、薏仁(俱炒)、炙草、半夏、陈皮、茯苓、沉香汁,呃平。但宵分少寐,上脘略闷, 
则痰沫随气上泛,呃仍间作。治用通摄,佐以运脾, 
所谓脾能为胃行其津液也。蒌仁、煨姜、薏米(生)、茯神、橘白、砂仁、半夏、莲子。气平呃止思食, 
前方去蒌仁,加潞参、山药、枣仁,健饭如初。 
包 呃逆呕沫,食后为剧,是肝胃病。据述阴疟愈后,夏秋浴池,兼啖生冷,遂致呕呃,不时寒懔。 
夫肺主皮毛,水寒外袭,感病在经,胃主通纳,生冷伤阳,气随浊逆,怯寒乃肺卫虚,非在经客邪。仲景以呕 
涎沫为肝病,肝病必犯阳明胃腑。先用温通泄浊,吴茱萸汤加半夏、椒目,呕逆止。再用旋复代赭汤而呃平。 
桂 病后脉虚疾,左关尺尤 ,胃虚呃逆,必肝肾之气上奔,而阳明当其冲,因作呃也。化痰利气, 
是开其道矣。有年体虚,法当镇摄。牡蛎(醋 ,三钱)、石决明( 研,二钱)、赭石(钱半)、竹茹(二钱)、 
潞参、降香末(各三钱)。一服呃止。再剂去决明、赭石,加茯神、枣仁、远志、山药。服,脉亦和。 

卷之三
症论治
属性:症属胃,俗云心 ,非也。其状似饥非饥,似痛非痛,脘中懊 不安,或兼嗳气痞闷,渐至吞酸停饮, 
胸前隐痛。丹溪谓皆痰火为患,或食郁有热。华岫云谓脾属阴主血,胃属阳主气;胃易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