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2-类证治裁 >

第31章

602-类证治裁-第31章

小说: 602-类证治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香(五钱,另研) 前四味挫碎,用姜汁、竹沥,浸晒研末,和沉香末,神曲糊丸。 
〔虚滞〕x异功散x 见一卷中风。 
〔温行〕x治中汤x 见本卷饮食。 
〔痰气〕x二陈汤x 陈 夏 苓 甘草 
〔火郁〕x左金丸x 见一卷火。 
〔肝火〕x龙胆泻肝汤x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生地 木通 车前 当归 柴胡 甘草 
〔肝火〕x戊己丸x 见本卷饮食。 
〔清泄〕x火郁汤x 连翘 薄荷 黄芩 桃仁 麦冬 甘草 郁金 栝蒌 竹叶 
〔温散〕x乌沉汤x 乌药 沉香 人参(各一两) 炙草(五钱) 每服五钱,入姜三片,煎成,加盐一字。 
〔消导〕x大和中饮x 见本卷饮食。 
〔消食〕x保和丸x 见二卷痰饮。 
〔理瘀〕x血瘀汤x 丹皮 红曲 红花 降香 苏木 山楂 桃仁 韭汁 甲片 
〔嗳气〕x代赭旋复汤x 
〔呃忒〕x橘皮竹茹汤x 见本卷呕吐。 
〔止痛〕x木香调气散x 见一卷中风。 
〔噎膈〕x神香散x 丁香 蔻仁 
〔噎膈〕x膈噎膏x 见本卷噎膈。 
〔怒伤〕x解肝煎x 陈 夏 苓 朴(各钱半) 苏叶 白芍(各一钱) 砂仁(七分) 
〔气厥〕x苏合香丸x 见一卷中风。 

卷之三诸气论治
诸气脉案
属性:本 头眩口苦,胆气泄也。胁痛入脘,肝气逆也。便不通爽,腑气结也。清胆热,降肝逆,以和腑气。 
用嫩桑叶、粉丹皮、生枣仁以泻少阳,枳壳、金橘皮、降香末以治厥阴,苏梗、郁李仁、谷芽以和阳明,白芍、 
木瓜缓中泻木为统治。服效。 
张氏 气攻胸脘胀痛,身热口干便秘,寸脉浮长,关小数,此肺脾郁久化热,致津液不行,故便燥而 
艰也。用苦降法,枇杷叶、郁金汁、枳壳、杏仁、百合、麦冬、蒌霜、郁李仁、生蜜冲入。数服而平。 
陈氏 气阻胸膈引背,食入胀痛,脐上瘕聚有形,脉来虚缓,胃逆不降少纳,五旬余得此,惧延中膈。 
宜缓攻,姑与辛通。制半夏、杏仁、陈皮、草蔻(煨研)、枳壳、砂仁壳、淡姜渣、延胡(酒炒),韭白 
捣汁冲。四服而病若失。 
龚氏 食入脘胀,微渴,便苦燥,腑气阻,津液不行。胃病治肝,误用牡蛎、赭石敛镇,兼乌药、香 
附辛温,痞聚更增,下壅益甚,脉沉而 。药忌温涩劫液阻隧,主辛滑通润,于腑病为宜。当归、杏仁、郁李 
仁、蒌仁(俱研)、橘白、苏梗、枳壳、淡苁蓉,韭白汁冲。数服愈。 
本 久嗽气促,中夜必起坐,是亥子阳升,丹田不纳。今长夏每食必脐下气冲,涌吐无余。更由劳动阴火, 
扰胃劫痰,直上冲咽。先予降逆,苏子、橘红、枳壳、栝蒌、杏仁、降香、贝母,一啜吐止。议镇冲脉,青铅、 
坎、牛膝、山药、五味、熟地炭、茯神。三服气定嗽减。 
张 运息强通督任,致动冲气,从阴股内廉入阴囊,抵关元,直上挟脐,升至中脘,气即停泊,偏绕右膈, 
冲咽欲呃。此震伤冲任经气,由丹田交会,入脘作呃。《灵枢》亦谓冲任并起胞中,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 
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也。此气升逆,神不自持,恍惚无寐,自汗神烦,身左虚堕,良由精血失涵,任乏担承, 
冲惯升逆,不呕不胀,无关脏腑,一切补脏通腑,奚由入络,拟镇养奇经。诊脉左右动数,仍防喘热耳。牛膝、 
萸肉(俱酒炒炭)、当归须(酒拌,各一钱)、熟地炭、龟甲心(炙)、杞子(焙。各二钱)、茯神、降香末 
(各三钱)、桂心(三分,隔水煨冲)。 

卷之三
肝气肝火肝风论治
属性:凡上升之气,自肝而出。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为嗳,为胀,为呕吐,为暴怒胁痛,为 
胸满不食,为飧泄, 
为疝,皆肝气横决也。且相火附木,木郁则化火,为吞酸胁痛,为狂,为痿,为厥,为痞,为呃噎,为失 
血,皆肝火冲激也。风根据于木,木郁则化风,为眩,为晕,为舌麻,为耳鸣,为痉,为痹,为类中,皆肝 
风震动也。故诸病多自肝来,以其犯中宫之土,刚性难驯,挟风火之威,顶巅易到,药不可以刚燥投也。经曰∶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古圣治肝,法尽于此。夫肝主藏血, 
血燥则肝急。凡肝阴不足,必得肾水以滋之,血液以濡之,味取甘凉,或主辛润,务遂其条畅之性,则郁者舒 
矣。凡肝阳有余,必需介属以潜之,柔静以摄之,味取酸收,或佐酸降,务清其营络之热,则升者伏矣。治肝 
气,先疏其郁,宜逍遥散。因怒动肝,小柴胡汤加山栀、青皮。嗳而吐沫,代赭旋复汤。呕而胀满,三因七气 
汤加枳壳、木香。怒伤胁痛,生白芍、金橘皮、山栀、枳壳、郁金汁、降香末。肠鸣飧泄,则泄木安土, 
人参安胃散加半夏曲。 疝肿硬,则导滞和肝,橘核丸加减。若气有余便是火,治肝火实,吞酸胁痛,左金丸、 
抑青丸。胁大痛引腰背,汗泄,忌辛燥耗气劫液,宜甘酸化阴,甘草、柏子仁、杞子、枣仁、阿胶、牡蛎、 
木瓜、生白芍、五味子、鳖甲、金橘皮。虚痛久痛必入络,宜理营络,旋复花汤加当归须、丹皮、延胡、桃仁。 
湿热火盛,胁痛筋痿溲血,龙胆泻肝汤。火盛狂躁,胸痞咽阻便秘,当归龙荟丸。阴虚痿弱,虎潜丸去锁阳。 
厥逆,四逆散。痞满,半夏泻心汤。呃噎,橘皮竹茹汤。吐衄失血,犀角地黄汤加山栀、藕汁。至于肝阳化风, 
上扰清窍,则巅痛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寤烦,由营液内虚,水不涵木,火动痰升,其实无风可散,宜滋液和 
阳。复脉汤去姜、桂,或用熟地、白芍、杞子、茯神、枣仁、炒甘菊、霜桑叶、牡蛎、石斛、五味。其由肾虚 
阳浮者,宜填髓补精。阿胶、龟甲、淡菜、青盐、牛膝、萸肉、熟地、磁石。其由土弱木乘者,宜缓肝益胃。 
酸枣仁汤去川芎,加人参、山药、小麦。其因怒劳,致舌麻肢痹,筋 肉 ,由五志过极,阳亢阴衰,风从火 
出,宜柔润熄风。河间地黄饮子去桂、附、巴戟、菖蒲。其火风上郁,头重脘痹,宜清金肃降。杏仁、鲜菖蒲 
根、栝蒌、钩藤、菊叶、薄 
荷。其年高水亏,风火易升,头晕便秘,宜壮水滋燥。还少丹去杜仲、巴戟、楮实、茴香,加桑叶、黑芝麻、 
柏子仁、炒甘菊、茯神、牡蛎。其阳明络虚,风火易震,食少知饥,宜填实空际。人参、山药、炙草、牡蛎、 
枣仁、茯苓、白芍、南枣。大抵肝为刚脏,职司疏泄,用药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正仿《内经》治 
肝之旨也。 
丹溪曰∶病患自言冷气从下而上,非真冷也。此上升之气,自肝而出,中挟相火,自下而上。其热为甚, 
自觉冷者,火极似水,积热之甚也。阳亢阴微,故见此症。又曰∶气从左边起,肝火也。宜左金丸。气从脐下 
起,阴火也。黄柏丸、坎离丸。气从足下起入腹,虚之极也。滋阴降火汤,外用津调附子末,涂涌泉,引热下行。 

卷之三肝气肝火肝风论治
附方
属性:〔疏郁〕x逍遥散x 见一卷火。 
〔因怒〕x小柴胡汤x 见一卷温。 
〔嗳气〕x代赭旋复汤x 见本卷呕吐。 
〔呕胀〕x三因七气汤x 见二卷咳嗽。 
〔飧泄'x 人参安胃散x 参(一钱) (二钱) 生草 炙草(各五分) 白芍(七分) 茯苓(四分) 陈皮 
(三分) 黄连(二分) 
〔 疝〕x橘核丸x 橘核 川楝 海带 海藻 昆布 桃仁(各二两) 延胡 浓朴 枳实 木通 桂心 
木香(各五钱) 
〔肝火〕x左金丸x 见一卷火症。 
〔胁痛〕x抑青丸x 黄连一味,以茱萸汤浸一宿为丸。 
〔理络〕x旋复花汤x 见二卷痰饮。 
〔火盛〕x龙胆泻肝汤x 见本卷诸气。 
〔狂火〕x当归龙荟丸x 见一卷火。 
〔痿弱〕x虎潜丸x 见一卷中风。 
〔阳厥〕x四逆散x 柴胡 白芍 枳实 炙草 
〔胸痞〕x半夏泻心汤x 见一卷温。 
〔呃逆〕x橘皮竹茹汤x 见本卷呕吐。 
〔吐衄〕x犀角地黄汤x 见一卷温。 
〔滋液〕x复脉汤x 见一卷中风。 
〔益胃〕x酸枣仁汤x 见一卷中风。 
〔类中〕x地黄饮子x 见一卷中风。 
〔老人〕x还少丹x 见一卷中风。 
〔阴火〕x黄柏丸x 黄柏一味,酒炒水丸。 
〔阴火〕x坎离丸x 见一卷火。 
〔滋火〕x滋阴降火汤x 白芍(一钱三分) 当归(一钱二分) 熟地 麦冬 白术(各一钱) 生地(八分) 
知母 黄柏 炙草(各五分) 陈皮(七分) 加姜、枣,水煎。 

卷之三肝气肝火肝风论治
肝气脉案
属性:本 胁左隐痛,胸间动气,头晕肢麻,寐即舌干似辣,中夜自汗,清晨咳痰,便泻觉爽。肝阳挟风火上 
冒,侵犯脾土使然。秋深左关脉弦长牢实,医谓金弱木强,非时脉见,来春木必侮土,膈逆司忧,遂用滋肾镇 
肝,数十剂脉症未退。更医进胃爱丸,服后痰较少而泄气多,且皆健脾药,不能制肝阳,历冬并右脉亦弦 
劲,胸脘引痛。予谓前症自是肝阳肆横,但肝为刚脏,不任克制,专用滋清,恐又致痛为胀。若仿《内经》治肝 
以酸泻之法,自然柔伏矣。因用白芍、木瓜、乌梅、萸肉、五味、金橘、枣仁等,加牡蛎(醋 )、橘络、 
木香、茯神、芝麻、小麦、桑枝膏为丸。服后左关渐软,不见弦长矣。且示以静摄戒怒节劳,右脉亦和,诸 
症渐除。 
王 高年胸胁气阻痛,脉虚弦。用苦咸酸以泄降。浓朴(姜汁制,五分)、枳壳、旋复花(各钱半)、 
牡蛎粉(醋 ,二钱)、白芍(炒,三钱)、木瓜(八分)、降香末(二钱)。三服肝逆已平,尚未嗜食,用 
甘凉以调胃阴。石斛(二钱)、麦冬(钱半)、甘草(五分)、茯苓、白芍、当归(各二钱)、小麦(一撮)、 
红枣(五枚)。五服全安。 
沈氏 寒热食减,厥气攻注,痛连胸背,脉弦,左浮大。服平肝镇逆之剂,攻注稍缓,宿有胀症,曾用 
通腑法获痊。今惧其壅而成胀,兼用通镇,庶几善后之防。白云苓(二钱)、郁金、浓朴(各 
六分)、砂仁、乌药(各八分)、苏梗、枳壳(汁,各钱半)、代赭石、石决明(各二钱),金器同煎, 
三五服愈。 
何氏 肝郁失畅,循经则头项作胀,乘脾则痰浊化酸,入络则肌肉刺痛,腋下零湿,经信愆期,左 
关沉弦。治在疏肝,佐以渗湿。浓朴、香附、郁金、白芍、茯苓、金橘皮、山栀、钩藤、当归须。三四服诸症 
减,自述平昔肠鸣,必倾泻乃爽。亦木气乘土之咎,且肥人虑虚其阳。前方去郁金、山栀、加制半夏、炒白 
术、薏米、炙草。经亦调。 
蔡 小腹气上冲膈,食下呕吐,寒热,便泻,溺痛。病久脉弦左虚,乃厥阴浊逆为吐,攻肠为泻。治在泄浊 
安胃。吴萸(泡)、川楝子(酒蒸)、小茴香(酒炒)、茯苓、车前子、橘核、白芍(俱炒)、生姜、半夏曲。 
数服诸症退,去吴萸、川楝子、车前子、生姜,加砂仁、炮姜、广皮。服愈。 
束氏 经阻疑孕,胸痞呕酸,寒热胫冷,食减便难,两部沉弦。乃气逆浊踞,非恶阻病,宜和肝泄浊。 
吴萸、香附(盐水炒)、茯苓、浓朴、半夏(俱姜汁炒)、橘白、苏梗、枳壳、煨姜。三服前症渐平。 
张 当春脉弦,肝木乘土,噫气,大便艰少,常欲入厕,皆肝气忽升忽降致之。青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