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2-类证治裁 >

第21章

602-类证治裁-第21章

小说: 602-类证治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也。若肺受邪,则失降下之令,以致水溢皮肤,而生肿满。此喘为本,肿为标,治宜清金降气为主,而行水 
次之。如脾主肌肉,恶湿克水,若脾虚不能制水,则水湿妄行,外侵肌肉,内壅滞上,使肺气不得下降,而喘 
乃生。此肿为本,喘为标,当实脾行水为主,而清金次之。若肺病而用燥脾之药,则金得燥而愈喘,脾病而 
用清金之药,则脾得寒而益胀矣。 

卷之二喘症论治
喘症脉候
属性:喘脉宜浮迟,不宜急疾。喘逆上气,不得卧者死;上气面目肿,肩息,脉浮大者危。上气喘息低昂,脉滑, 
手足温者生;脉涩,肢寒者死。右寸沉实而紧,为肺感寒邪。亦有六部俱伏者,宜发散,则喘定。 

卷之二喘症论治
附方
属性:〔通治〕x定喘汤x 麻 杏 芩 夏 草 白果 款冬 苏子 
桑皮 
〔补摄〕x六味丸x 见一卷中风。 
〔发散〕x三拗汤x 见本卷哮。 
〔解利〕x华盖散x 见本卷咳嗽。 
〔痰火〕x麻杏石甘汤x 麻 杏 石 草 
〔饮邪〕x桂枝加朴杏汤x 桂 芍 草 姜 枣 朴 杏 
〔暑 〕x香薷饮x 见一卷中风。 
〔暑 〕x白虎汤x 见一卷中风。 
〔利湿〕x四苓散x 见一卷温。 
〔散邪〕x麻黄汤x 麻 桂 杏 草 
〔肺胀〕x小青龙加石膏汤x 小青龙见本卷咳嗽,此加石膏。 
〔水停〕x越婢加半夏汤x 见本卷咳嗽。 
〔水逆〕x真武汤x 术 附 苓 芍 姜 
〔气痰〕x温胆汤x 见一卷温。 
〔火痰〕x清膈煎x 广皮(钱半) 贝母 浮石(各二钱) 胆星(一钱) 木通(钱半) 白芥子(七分) 
〔怒喘〕x三因四七汤x 苓 夏 苏 朴 姜 枣 
〔肺虚〕x生脉散x 参 五味 麦冬 
〔胃虚〕x人参五味汤x 参 术 广皮(各一钱) 五味(九粒) 麦冬 杏仁(各八分) 姜(三片) 
枣(二枚) 
〔引火〕x七味八味丸x 见一卷中风。八味丸加牛膝、车前,名肾气丸。 
〔纳气〕x都气丸x 六味丸加五味子。 
〔产喘〕x参苏饮x 人参(一两) 苏木(二两) 
〔败血〕x血竭散x 血竭 没药(各一钱) 以陈酒、童便各半煎沸调服。 
〔老人〕x杏仁丸x 杏仁 核桃肉 蜜丸。 
〔虚衰〕x嵩崖脾肾丸x 肾气丸加骨脂、益智、砂仁。 
〔支饮〕x苓桂术甘汤x 苓 桂 术 草 
〔少气〕x保元汤x 见一卷火。 
〔少气〕x异功散x 见一卷中风。 
〔气逆〕x四磨汤x 见本卷哮。 
〔气逆〕x七气汤x 参 桂 夏 草 姜 
〔气逆〕x杏子汤x 麻 桂 杏 芍 姜 天冬 
〔降气〕x苏子降气汤x 见本卷失音。 
〔肾气〕x麻黄附子细辛汤x 麻 附 辛 
〔气冲〕x灵砂丹x 水银 硫黄 二味炒成砂子,入水火鼎 炼为末,糯米糊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米 
饮下。 
〔肺寒〕x参苏温肺汤x 参 苓 术 草 桂 夏 陈 苏 五味 木香 桑皮 姜 
〔寒包热〕x麻黄定喘汤x 即前定喘汤。 
〔久嗽〕x人参定喘汤x 人参 麻黄 炙草 阿胶 半夏(各一钱) 五味 桑皮(各五分) 粟壳(二分) 
姜(三片) 
〔痰喘〕x千缗汤x 半夏(七粒) 皂角(去皮弦) 炙草(各一寸) 姜(二片) 
〔胶痰〕x导痰汤x 见一卷中风。 
〔喘嗽〕x九宝汤x 麻 杏 苏 桂 陈 荷 姜 草 桑皮 腹皮 乌梅 
〔喘嗽〕x安嗽化痰膏x 见本卷咳嗽。 

卷之二喘症论治
喘脉案
属性:赵 衰年喘嗽痰红,舌焦咽燥,背寒,耳鸣颊赤,脉左弦疾,右浮洪而尺搏指。按脉症系冬阳不潜, 
金为火烁,背觉寒者,非真寒也。以父子悬壶,忽而桂、附,忽而知、柏,忽而葶苈逐水,忽而款冬泄肺, 
致嗽血益加,身动即喘,坐则张口抬肩,卧则体侧喘剧,因侧卧则肺系缓而痰益壅也。思桂、附既辛热助火, 
知、柏亦苦寒化燥,非水焉用葶苈,泄热何借款冬,细察吸气颇促,治宜摄纳。但热蒸腻痰,气冲咽痛,急 
则治标,理先清降。用川百合、贝母、杏仁、麦冬、沙参、牡蛎、阿胶(水化),燕窝汤煎。一啜嗽定而痰红止。 
去杏仁、牡蛎、阿胶,加生地、竹茹、丹皮、元参、羚羊角午服,以清上中浮游之火,用熟地、五味、茯神、 
秋石、龟板、牛膝、青铅晚服,以镇纳下焦散越之气,脉症渐平。 
族某 七旬以来,冒寒奔驰,咳呕喘急,脉弦滑,时 冷气。 
夫寒痰停脘必呕,宿痰阻气必咳。老人元海根微,不任劳动,劳则嗽,嗽则气升而喘,必静摄为宜,仿温 
肺汤,用辛温止嗽以定喘。淡干姜、五味、(干姜、五味摄太阳而定喘,古人治嗽喘,必二味同用。) 
桑皮(炙)、茯苓、潞参、甜杏仁、橘红、制半夏、款冬花、紫衣胡桃,数服喘呕俱定,十服全瘳。 
李 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以肺主出气,肾主纳气也。出气阻而喘,为肺病,吸气促而喘, 
为肾病。今上气喘急,遇烦劳则发,不得卧息,必起坐伏案乃定,近则行步亦喘,是元海不司收纳之权,致胶 
痰易阻升降之隧,急急摄固真丸。熟地炭、牛膝炭、茯神、五味、萸肉、补骨脂、莲子(俱炒)。数服颇安。 
贡 积年痰嗽,脉细形衰,动则疝气偏坠,病因肝肾久损,客冬心事操劳,身动即喘,痰嗽益剧,肉消 
骨立,是五液悉化为痰,偏卧不舒,是阴阳亦乖于用,所谓因虚致病,积损成劳候也。右脉沉数无力,左脉浮 
数无根,良由下元真气失纳,以致下引上急,吸入颇促而为短气,若不纳使归源,将下元根蒂都浮,喘嗽何由 
镇静,况症本肾虚水泛为痰,必非理嗽涤饮可效。奈何胆星、竺黄、芥子、芩、柏等无理乱投,不知顾忌。 
昨议服固摄之品,痰气较平,而脉象未改,是损极难复,维系不固,有暴脱之忧。今酌定晨服都气丸加参、 
术、远志、故纸,晚服肾气汤去萸、泻、丹皮、桂、附,加茯神、五味、杞子、沙苑子、莲子、枣仁。冀其气 
平而痰嗽自定。 
岳 少年体质阴亏,兼伤烦劳,脉虚促,热渴颊红,痰血喘急,速进糜粥以扶胃,食顷喘定,症宜清调肺 
卫,润补心营。甜杏仁、阿胶(水化)、沙参、川贝、茯神、枣仁、麦冬、石斛、蒌仁、黄 (蜜炒)。三服 
脉匀症退。继进燕窝汤,嗽喘悉止。治以培土生金,潞参、山药、炙草、玉竹、五味、茯神、杏仁、莲子、 
红枣,食进。丸用加减都气而安。 
服侄 初春脉左弦长,直上直下,喘嗽吐红,梦泄。冬阳不潜,足少阴经与冲脉同络,阴虚火炎,气冲 
为喘,络伤为血,乃元海根蒂失固。医者不知纳气归原,泛用归、 、术、草,症势加剧,寒热咳逆,血升气 
促,冲脉动诸脉皆动,总由肺肾失交, 
急急收纳,务令阳潜阴摄。阿胶(水化)、牡蛎(醋 )、龟板(酥炙)、龙骨( )、五味、山药、高丽参、 
茯神、枣仁、坎 (焙研)。数服嗽平血止,去坎 ,加青铅,冲气亦定。 
倪 年近七旬,木火体质,秋嗽上气喘急,痰深而黄,甚则不得卧息,须防晕厥。治先平气定喘。蜜 
桑皮、苏子、杏仁、川贝母、茯神、栝蒌、百合。二服后,加白芍、麦冬。述旧服两仪膏痰多食减,今订胶方, 
减用熟地(砂仁末拌熬晒干,四两)、高丽参(一两)、茯苓(三两)、甜杏仁(炒研,五两)、莲子 
(八两)、枣仁(一两)、枇杷膏(四两)、燕窝(两半)、橘红(八钱)、贝母(一两)、山药(三两)、 
阿胶(一两),各味熬汁,阿胶收,开水化服。 
某 肾不纳气则喘息上奔,脾不输精则痰气凝滞。今痰哮不利,呼吸颇促,病本在脾肾,而肺胃其标也。 
由冬延春,脉候若断若续,忽神烦不寐,语谵舌灰,虚中夹温,治先清降。杏仁、栝蒌、象贝、茯神、潞参, 
菖蒲汁冲服。一剂嗽定得寐,舌苔稍退,进粳米粥,喘息乃粗,脉见虚促,急用纳气归原,冀根蒂渐固。高丽 
参、五味、牛膝炭。远志、茯神、杞子、莲子、牡蛎粉,六服。间用七味地黄丸而安。 

卷之二
痰饮论治
属性:痰饮皆津液所化,痰浊饮清,痰因于火,饮因于湿也。痰生于脾,湿胜则精微不运,从而凝结,或壅肺 
窍,或流经隧∶饮聚于胃,寒留则水液不行,从而泛滥,或停心下,或渍肠间。此由脾胃水湿阴凝,必阳气健 
运,则浊阴下降,如烈日当空,则烟云消散,宜以理脾逐湿为治者也。若夫肾阳虚火不制水,水泛为痰,则饮 
逆上攻,故清而澈,治宜通阳泄湿,忌用腻品助阴;如四物六味等汤。肾阴虚,火必烁金,火结为痰,为痰火上 
升,故稠而浊,治宜滋阴清润,忌用温品助燥,如二陈六君子等汤。治法所必辨也。夫清澈为饮,稠浊为痰, 
饮惟停蓄肠胃,而痰则随气升降,遍身皆到。庞氏云∶天下无逆流之水,因乎风也。人身无倒上之痰,因乎 
气也。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 
在四 
肢则痹,变幻百端,昔人所谓怪症多属痰,暴病多属火也。然又谓见痰休治痰者,以治必探本,恐专事消涤, 
重虚其胃气,反滋膨胀耳。丹溪云∶胃气亦赖痰以养,攻涤则胃虚而痰愈剧。亦有但治其痰者,如风痰散之, 
防风丸加南星、生姜。风兼寒者,青州白丸子。寒痰温之,理中化痰丸。暑痰豁之,消暑丸。湿痰燥之,二术 
二陈汤、白术丸。燥痰润之,润肺饮加杏仁、白蜜。火痰清之,清气化痰丸。食痰消之,保和丸、栝蒌丸。 
酒痰化之,瑞竹堂化痰丸。郁痰解之,三因七气汤加郁金、菖蒲、香附。气痰利之,咯不出,咽不下,如败 
絮,如梅核。七气汤、三仙丸。惊痰泄之,控涎丹加辰砂、蝎尾。老痰软之,如海石、海粉、芒硝、瓦楞子之 
类,或青礞石丸。顽痰吐之,三圣散、青绿丸,虚者参芦散加竹沥。在上者涌之,桔梗芦散,或稀涎散。在下 
者导之,导痰汤,甚者滚痰丸。在脾者黄,滑而易出,二陈汤加枳、术。在肺者白如米粒,涩而难出,利金 
汤去姜、枳,加玉竹,蜜水冲。在肝者青而多泡,川芎丸加星、枳,甚者千缗汤。在心者赤,结如胶粘,半 
黄丸。在肾者黑而多咸。桂苓丸加泽泻、车前。留胁下者,天阴隐痛。二陈汤加白芥子。滞经络者,筋骨牵 
痛。荆沥、竹沥、姜汁行之,或旋复花汤加桂枝。入四肢者,手足疲软。导痰汤加桂枝、姜黄、竹沥。隐皮里 
膜外者,肿而麻木。二陈汤加白芥子、姜汁、竹沥。或成块流走不定,导痰汤加姜汁、竹沥。或成核结聚项 
间。痰核丸、痰核酒。膈上停痰痞闷,小陷胸汤加茯苓、枳实、姜汁、竹沥。脘中伏痰臂痛,指、迷茯苓丸。 
痰滞气逆嗽多,六安煎。寒涎沃胆不眠,温胆汤,多惊者,加蝎尾。痰挟死血攻注,控涎丹加韭汁、桃仁、 
木香、胡椒、鲮鲤甲。痰结窠囊呕吐,姜汁、竹沥、韭汁饮。中风痰迷心窍,属寒者,涤痰汤下牛黄丸;属 
热者,下二丹丸。癫痫痰闷抽掣,牛黄丸。此皆治其标也。如求其本,脾虚湿痰,宜健脾以运之。四君子汤、 
参术健脾丸。肺热火痰,宜清肺以润之。清肺饮、四阴煎。脾肺气虚不运生痰者,六君子汤加木香。肺胃气虚 
不化生痰者,六君子汤加桔梗。脾气滞者,异功散加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