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2-类证治裁 >

第16章

602-类证治裁-第16章

小说: 602-类证治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妹 积年羸怯,经当断不断,热从腿膝上蒸。今岁厥阴风木司天,又值温候,地气湿蒸,连朝寒热烦渴, 
寤不成寐,悸咳善惊,总由阴亏心火燔灼,兼乘木火司令,气泄不主内守,阳维奇脉,不振纲维。越人云∶ 
阳维为病苦寒热。今藩卫欲空,足寒骨热,所固然已。先培元气,退寒热,待津液上潮,冀烦渴渐平。用潞参、 
茯神、麦冬、白芍、丹皮、龟板、熟地、柏子仁、红枣、蔗汁。三服寒热大减,烦渴渐止,但觉寒起足胫。 
原方去麦冬、龟板,加首乌、杞子、牛膝(炒炭),壮其奇脉,二服不寒但热,原方又去首乌、杞子、柏子仁, 
加莲子、龙眼肉。数十服遂安。 
贡 弱冠未室,劳力伤阳,寒热痰红,咳则气促呕沫,头眩食减,色悴肌羸,半载不复,脉来虚数, 
右部尤少神,乃肺气受伤,脾元亦惫。理阳兼泄浊为宜。用六君子汤加山药、莲子、南枣、淡姜煎服。四剂寒热 
止,浊逆平,去半夏,加贝母、茯神、 
五味,嗽稀而食进,数脉较减,又如薏米、芡实、黄 、归、芍,煎丸兼服而瘳。 后因自服地黄滋腻丸剂, 
食减便溏,饵牛肚,泻痢不止,又迫于完姻,虚嗽声哑,午余寒热,旦夕利数行,脉益虚数。思食减脾损,痢 
久肾伤,阴阳告残,乃求挽救,用药颇难,且终罔济,姑与扶肺脾以摄肾。潞参、茯苓、炙草、白芍、山药、 
益智、诃子、五味、莲、枣,数服甚平。但气下陷则痢,迫体懔寒,手足口热,寐必口干,此阳虚生寒, 
阴虚生热,而津不上潮也。朝用补中汤去柴、归,加益智、茯神,晚用熟地炭、五味、枣仁、白芍、贝母、 
薏米、麦冬(俱炒),蔗汁冲服。寒热轻,痢如故,与桃花汤加参、苓、五味、乌梅。温摄下焦,痢仍不减, 
由肠液滑泄已久,气虚不受温摄,而喉痛声嘶,咳吐白沫,因春分节后气温升泄故也。转方仍用参、苓、莲、 
药补脾,五味、白芍敛肺,沙参、桔梗清咽,熟地炭、钗斛育阴,诃子、牡蛎(醋淬,)涩下。 
谢氏 崩带后蒸热,头晕齿痛,食后嗳腐痞恶,不时便泻。始由冲任经伤,阴虚生火,医用青铅镇摄, 
虚火愈炎,中气愈陷,反使发际汗多如水,下部泄气如风,不知症缘阴亏,肝阳失制,上则为眩晕,下则为 
蒸泻,中则为风翔浪掀,食入漾漾欲呕。治宜和阳熄风,佐以运脾,否则补虚添胀,滋肾碍脾,势必食减 
肌削,延成下损及中之咎。杞子炭、甘菊炭、牡蛎粉、白芍、山栀、神曲(俱炒)、半夏(青盐炒)、茯神、 
丹皮、嫩桑叶、浮小麦(煎汤)。三服诸症渐平。原方去栀、曲,加鳖甲、山药、熟地炭,蒸热渐愈。 
族弟 嗜饮伤中,湿热内蕴,咳嗽潮热,腹痛呕泻,脉沉小数,左尤涩。不戒饮则成酒劳。生术、茯苓、 
薏米、橘红、茴香、制半夏、枳 子、砂仁、湘莲(炒)。数服诸症稍定,乃用葛花解酲汤去青皮、干姜, 
加制半夏,数十服全愈。 
沈 少年羸怯,晡热呛嗽,头眩食减,频呕苦酸浊沫,大便忽溏忽秘,脉弦数,右尺搏指。由相火太强, 
疏泄失司,痰浊不 
降,必梦泄足心如烙。先驱湿热以熄龙雷,黄柏(酒炒,六分)、半夏(青盐制,钱半)、茯苓、薏米(各三钱)、 
吴萸(盐汤泡,五分)、远志、山栀、泽泻(各八分)、橘红(一钱)。六服痰火降,遗泄止,去吴萸、山栀, 
加生白术(钱半)、五味(三分)、牡蛎粉(二钱),诸症俱减,调理得平。 
服侄 诵读神疲,晡寒宵热,汗嗽食减,脉虚,右尺弦大,此为童损。由心脾肺兼及肾阴,仿立斋先生治 
法,朝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茯苓、枣仁、小麦;晚用六味汤去山萸,加白芍、鳖甲、五味。十数剂寒热止 
而精神复。 

卷之二
劳瘵论治
属性:凡男子之劳,起于伤精,女子之劳,由于经闭,小儿之劳,得于母胎,无不始于阴虚生热。然其源流,宜 
条列施治焉。有杂病久不愈,因积损成劳者,宜调营养卫汤。有思虑太过,郁损心脾而成劳者,宜归脾汤。 
有房劳伤肾,遗淋痿弱而成劳者,宜鹿胎丸。有饥饱伤脾而成劳者,宜补中汤加柴胡、山药。有积劳疲瘦, 
嗜卧寒热而成劳者,宜十四味建中汤。有负重致伤而成劳者,宜补中汤。有伤暑咯血而成劳者,清暑益气汤 
加减。有纵酒伤脾而成劳者,宜葛花解酲汤。有童年禀赋怯弱,骨蒸黄瘦而成劳者,宜麦煎散。有妇女经闭, 
由血热血枯而成劳者,宜逍遥散、补血养阴丸。有情窦初开,积想在心,真阴煎耗而成劳者。宜清离滋坎丸。 
其为劳热也,有气虚热,必兼少气自汗,体倦心烦,八珍汤加减。有血虚热,必兼燥渴,睡卧不安,圣愈汤、参 
人中白丸。有往来潮热,必兼膝软骨节痛,参苓建中汤。有骨蒸热,必兼肌瘦颊红,鳖甲丸、河车丸、二仙胶。 
有五心热,必兼体痛口干,逍遥散参生脉散。有遍体热,必兼神困肌削,十四味建中汤。有病久结痰注络,腹胁常 
热,惟头面手足于寅卯时乍凉。六君子汤加姜汁、竹沥。其为劳嗽也,或由阴伤阳浮,金燥喉痒致嗽,宜甘 
润养肺,清安膏。或由肾水虚涸,火烁肺金致嗽,宜壮水滋液,六味丸加麦、味,或噙化丸。或由脾土先虚, 
不能制水,水泛为痰致嗽,立效方加陈皮、白术。或由元阳下亏,痰涎喘促,虚寒致嗽。六味回阳饮、理中汤、 
八味丸。至劳嗽失音,会厌伤 
也。猪脂和白蜜膏。肺痿吐脓,形肉脱也。太平丸,白凤膏。劳嗽兼喘,肾不纳气也。都气丸加参、 、 
牛膝、蛤蚧或杏仁膏。其见为血症也,嗽血出于肺,忧悲所致也。宜二冬、二母、白芨、百合、桔梗、阿胶、 
或润肺膏。痰血出于脾,思虑所致也。宜苓、 、地、斛、丹、陈、甘草,或酸枣仁汤。吐血出于心,惊 
恐所致也。宜丹参、山药、茯神、当归、地黄、麦冬、或养心汤。血成块出于肝,恚怒所致也。宜柴、芍、丹、 
栀、生地、枣仁、沉香,或柴胡疏肝散。咯血出于肾,房欲所致也。宜地、膝、丹、苓、远志、童便、阿胶, 
或坎离既济丹。呕血出于胃,中气失调,火迫络伤也。宜犀角地黄汤。凡积劳失血,久病吐血,并宜独参 
汤。若夫尸疰瘵症,由瘵久生虫,食人脏腑,其症蒸热呛嗽,胸闷背痛,或面色 白,两颊时红,亦有面色不 
衰,肌肉不损,名桃花疰。宜紫金锭,苏合香丸。又有尸鬼作祟,其症沉沉默默,不知所苦,累月经时,羸 
顿至死,同气连枝,多遭传染,名传尸劳。当补虚以复其元,养营汤、八味丸。杀虫以绝其根。十疰丸、桃奴 
丸。凡诊视者,不宜空腹,宜饱食,或佩安息香及麝香,则虫鬼不敢侵也。 

卷之二劳瘵论治
附方
属性:〔久劳〕x调营养胃汤x 参 术 陈 苓 归 芍 麦 五味 二地 黄 山药 远志 山萸 鸭血蜜煎。 
〔郁劳〕x归脾汤x 人参 焦术 茯神 枣仁 龙眼(各二钱) 炙 (钱半) 当归 远志(各一钱) 
木香 甘草(各五分) 姜 枣 水煎。 
〔房劳〕x鹿胎丸x 鹿胎煮 熟地(八两用人乳粉、山药各一两拌蒸) 菟丝子(十两,酒煮) 杞子(八两 
,乳浸) 制首乌(六两,乳浸晒) 人参(四两) 金石斛(六两,酒炒) 巴戟(五两,酒炒) 黄 (五两, 
酥炙) 黄蒿膏丸。 
〔补中〕x补中益气汤x 见一卷中风。 
〔积劳〕x十四味建中汤x 参 桂 附 术 草 归 芍 芎 地 苓 夏 麦冬 苁蓉 姜 枣 
〔暑劳〕x清暑益气汤x 见一卷暑。 
〔酒劳〕x葛花解酲汤x 见一卷湿。 
〔童劳〕x麦煎散x 赤苓 归 术 地 草 柴胡 鳖甲 小麦 石膏 常山 干膝 大黄 末四味慎用。 
〔女劳〕x逍遥散x 见一卷火。 
〔女劳〕x补血养阴丸x 归 芍 丹 地 麦 味 牛膝 杞子 青蒿 鳖甲 川断 茯苓 益母膏丸。 
〔情劳〕x清离滋坎丸x 六味丸料,加二冬 生地 当归 白芍 知母 黄柏 白术 甘草 吐血加山药、莲 
子,咳加枇杷叶、贝母、栝蒌,痰加橘红,热加骨皮,嗽加五味,怔忡加远志、枣仁,遗精加龙骨、牡蛎, 
咽疮加甘草、桔梗,痰喘加苏子,久咳加阿胶、五味、紫菀、麦冬。 
〔虚热〕x八珍汤x 见一卷中风。 
〔虚热〕x圣愈汤x 参 芎 归 二地 
〔血热〕x人中白丸x 归 芍 二地 人中白 白术 鳖甲 青蒿 羚羊角 阿胶 百部膏丸。 
〔潮热〕x参苓建中汤x 参 苓 归 芍 陈 草 桂枝 半夏 麦冬 前胡 细辛 
〔骨蒸〕x鳖甲散x 柴胡 鳖甲 知母 秦艽 当归 乌梅 青蒿 地骨皮 早晚服。 
〔骨蒸〕x河车丸x 紫河车 人中白 秋石 五味 人参 阿胶 人乳 地骨 鳖甲 银柴胡 以百部、 
青蒿、童便、陈酒熬膏为丸。 
〔骨蒸〕x二仙胶x 鹿胶 龟胶 人参 杞子 
〔口干〕x生脉散x 见一卷暑。 
〔健脾〕x六君子汤x 见一卷中风。 
〔嗽血〕x清安膏x 麦冬 生地(各十两) 橘红(三两) 桔梗 甘草 贝母(各二两) 龙眼 苡仁(各八 
两) 
薄荷(五钱) 
〔滋液〕x六味丸x 见一卷中风。 
〔劳嗽〕x噙化丸x 玉露霜 柿霜 贝母 百合 茯苓 海石 秋石 甘草 薄荷 硼砂(少许) 蜜丸。 
〔嗽痰〕x立效方x 蒌 杏 桔 贝 五味子 款冬 天冬 葱 
白川椒(每岁一粒) 共为末,纳猪肺中,荷叶包蒸,五更服。 
〔阳虚〕x六味回阳饮x 参 附 姜(各二钱) 熟地(五钱) 当归(三钱) 草(一钱) 汗加黄 ,泄加 
白 
术、乌梅。 
〔阳虚〕x理中汤x 见一卷中风。 
〔虚寒〕x八味丸x 见一卷中风。 
〔肺痿〕x太平丸x 二冬 二母 二地 杏 桔 归 款冬 阿胶 蒲黄 薄荷 京墨 麝 蜜丸。 
〔肺痿〕x白凤膏x 白鸭(一只) 元枣(二升) 参苓平胃散(一升) 陈酒(一瓶) 将鸭顶血滴酒 
内饮,再去鸭毛及肚杂,拭净,将枣去核,每枣纳参苓平胃末,入鸭腹,麻线扎定,砂锅内煨,将酒三次添 
入,以干为度,共捣为丸。煎人参汤下。 
〔嗽喘〕x都气丸x 六味丸加五味子。 
〔劳嗽〕x润肺膏x 羊肺 杏仁 肺霜 蛤粉(各一两) 真酥(一两) 此与白凤膏,葛可久方也。 
〔脾血〕x酸枣仁汤x 见一卷中风。 
〔心血〕x养心汤x 归 二茯 川芎 半夏(各一两) 柏子仁 枣仁 远志 五味 人参 桂心(各五钱) 
炙草(一钱) 为散,煎服五钱。 
〔肝血〕x柴胡疏肝汤x 香附 柴胡 陈皮 芎 芍 枳 草 
〔肾血〕x坎离既济丹x 二地 二冬 二茯 归 芍 参 五味 萸 杞 苁蓉 黄柏 远志 枣仁 丹 
蜜丸。 
〔胃血〕x犀角地黄汤x 见一卷温。 
〔杀虫〕x紫金锭x 茨菇 五倍 大戟 辰砂 雄黄 麝香 
〔杀虫〕x苏合香丸x 见一卷中风。 
〔补虚〕x养营汤x 参 苓 术 草 地 芍 归 味 志 陈 桂 姜 枣 水煎。 
〔鬼疰〕x十疰丸x 雄黄 巴霜(各一两) 人参 细辛 附子 麦冬 皂角 桔梗 川椒 甘草(各五钱) 
蜜丸。 
〔杀虫〕x桃奴丸x 桃奴(七个另研) 玳瑁(镑细一两) 安息香(一两) 同熬成膏。另以辰砂 
犀角(各五钱) 琥珀 雄黄(各三钱) 麝香 冰片 牛黄(各二钱) 桃仁(十四个) 共研细,和膏为丸芡子 
大,封固阴干,每 
次一丸,参汤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