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19-医灯续焰 >

第30章

519-医灯续焰-第30章

小说: 519-医灯续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宝鉴圣散子x 治远年积块,及妇人干血气。 
砂 大黄(各八钱) 麦 (六两,炒取净面) 干漆(炒烟尽,二两) 蓄 茴香(炒) 
槟榔(各一两) 
妇人干血气,加穿山甲二两炮。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临卧温酒调下。仰卧,此药只在心头。至天明大便如烂 
鱼肠,小便赤为验。药并无毒,有神效。小儿用一钱,十五以上三钱。空心服之, 
更效。(此按古方校定。今纲目刻本 砂六两,大黄八两,岂不误人。) 
x三圣散x 消积块,进饮食。 
橘红(一斤,净) 甘草(四两) 盐(半两) 
用水三、四碗,从早煮至夜,以烂为度。水干则添水。晒干为末,淡姜汤调下。有块者加姜黄半两, 
同前药煮。气滞加香附二两,同前药煮。气虚者,加沉香半两,另入。噤口痢,加莲肉二两,去心另入。 
x控涎丹x(见第二十二) 
x云岐牡丹散x 治妇人久虚羸瘦,血块走注,心腹疼痛。 
牡丹皮 桂心 当归 玄胡索(各一两) 莪术 牛膝 赤芍药(各三两) 京三棱(一两半)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酒各半钟,煎服。 
x三因化气丸x(见第三十二) 
x保和丸x(见第三十七) 
x沉香化气丸x 专攻赤、白、青、黄等色痢疾,诸般腹痛,饮食伤积,酒积,痰积, 
血积、跌扑损伤,五积六聚,胸膈气逆痞塞,胃中积热,中满腹胀,疟痞茶癖, 
及中诸毒恶气,伤寒大便不通,下后遗积未尽,感时疫气,瘴气,并诸恶肿疮疡 
肿毒,及食诸般牛畜等物中毒。不问妇人小儿,并皆治之。 
大黄(绵纹者) 黄芩(条实者,各一两) 人参(官拣去芦) 白术(去芦,肥者各三钱) 沉香 
(上好角沉水者四钱,另为末) 
上将前四味锉碎,用雷竹沥七浸七曝。候干,为极细末,和沉香末再研匀,用 
竹沥入姜汁少许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晒干,不见火。每服一钱,淡姜汤送下。小儿六分。 

卷十二
中恶脉证第七十三
属性:中恶腹胀,紧细者生。脉若浮大,邪气已深。 
不善之谓恶。暗袭潜侵,忽然倒仆,昏不知人,或手足厥寒,或肌肤粟起,或 
语言错妄,或唇齿噤关,或肢体不仁,或面目青黑,即客忤卒厥,鬼击飞尸之类。 
涉水登山,穿冢入庙,夜行露卧,吊死问丧者,多得之。然非正气之大虚,邪亦不 
能一时中伤如此也。初宜灌以苏合丸。候窍开气转,再以调气平胃散与服。若服后 
吐下者,如六君子汤、香砂四君子汤,皆中的之药,视与证相宜者,投之自无不效 
也。人之正气,自内达表,自胸腹而达四肢者,其常也。卒中外邪,则正气不能达 
外,而反退缩于中。退缩于中,则气机敛实,而紧细之脉象见矣。腹安得不胀?药 
力一助,正气必张,邪气必散,紧者仍舒,细者仍充,而本来之面目可还也。故知 
其生。若脉浮大,则正先散越。散越于外,则里更虚。里更虚,则邪必深入,而欲为之治,不亦难乎? 

卷十二中恶脉证第七十三
附方
属性:x苏合香丸x(见第十八) 
x调气平胃散x 
木香 乌药 白豆蔻 檀香 砂仁(各一钱) 藿香(一钱二分) 苍术(一钱半) 浓朴(姜汁炒) 陈 
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x六君子汤x(见第十六) 
x香砂四君子汤x(即四君子加砂仁、木香,见第十六) 
x千金返魂汤x(见第三十五) 
x玉枢丹x(即紫金锭。见第六十三) 
x华佗救中恶方x 治一应忤恶鬼气。 
犀角末(五钱) 辰砂(水飞过) 麝香(研,各二钱五分) 
每服二钱,井水调下。如一时不能得此药,用雄黄末一钱,煎桃枝叶汤调灌之。 
又无雄黄,可用着身上多时遭汗衣,或贴肉衬衣。男用女,女用男。烧存性,服二钱,百沸汤调下。 
x又方x 韭菜捣汁滴鼻中。冬月用韭根。 
x又方x 百会穴,人中穴,足大拇指离甲一韭叶许,名鬼眼穴,及丹田、气海诸穴, 
灸七壮,愈多愈妙。一二处醒,即止,不必俱灸也。以炭火烹米醋熏鼻亦妙。诸 
急证,宜先以牙皂末搐鼻取嚏。牙关紧者,以乌梅肉擦之自开。皆通关之法,后可进药。 
x砒毒x 早禾杆烧灰,新汲水淋汁,绢滤过。冷服一碗,得下利即安。新汲水调白扁 
豆末亦好。华佗用黑铅磨浓水灌之。 
x附子、天雄、川乌、斑蝥毒x 煮大小黑豆汁饮。 
x河豚毒x 仓卒无药,用清油多灌之,得吐愈。 
x巴豆毒x 煮黄连汁饮。 
x诸药毒x 甘草、黑豆、淡竹叶等分,水一碗煎服。 
x刺毛虫毒x 疼痛不已,蚯蚓泥干搽。又治胡蜂叮。 
x郁肉漏脯毒x(郁肉,密器盖隔宿者。漏脯,茅屋漏下沾着者) 烧犬屎,酒服方寸匕。生韭汁亦好。 
x马肉毒x 香豉二两,杏仁三两,蒸一饭时,杵之。酒煎服。芦根煮汁饮,亦良。 
x牛肉毒x 甘草煮汁饮之,即解。 
x犬肉毒x 心下坚,腹胀口干,发热妄语,或洞下。杏仁一升,不去皮,熟研,以沸汤三升和取汁。 
分三服。利下肉片良。 
x中箭死鸟兽肉毒x 大豆煮汁及盐汁,服之解。 
x诸鱼毒x 橘皮煎浓汁饮之解。芦根煮汁亦食。 
x蟹毒x 紫苏煮汁饮之。苏子亦好。 
x诸果毒x 猪骨烧过为末,水服方寸匕,解。 
x诸菌毒x 闷乱欲死,人粪汁饮一升。饮土浆一、二升亦良。大豆浓煮汁饮之,或服 
吐利药,俱可解。亦治枫树菌毒,令人哭不止。(哭,一作笑。) 
x野芋毒x 即前方。 
闭口椒毒 戟入咽喉,气欲绝,或吐白沫,身冷,用肉桂煎汁饮之。或多饮冷水, 
或食蒜,或饮地浆,俱良。 
x水莨菪叶毒x 人每误认作菜食,令人狂乱吐血。甘草煮汁饮之,即解。 
x芹菜毒x 手背腹满痛,名蛟龙病。以芹上带蛟蜃精耳,用硬糖二、三升煮服之,当吐如蜥蜴者。 
x贪食成病方x 食多不消,心腹坚满痛。用盐一升,水三升,煮盐消化。分三服,当吐出食。 
x诸食物毒x 煮甘草荠 汁饮之,通能解。 

卷十三
痈疽脉证第七十四
属性:痈疽浮数,恶寒发热。若有痛处,痈疽所发。 
脉数发热,而痛者阳。不数不热,不疼阴疮。 
未溃痈疽,不怕洪大。已溃痈疽,洪大可怕。 
痈者,壅也。疽者,阻也。荣卫气血,壅塞阻滞,郁热成脓之所致,有阴阳脏 
腑之分。痈大而浅,疽小而深。大则气鼓发。鼓发,则向表而浅。小则气收敛。收 
敛,则近里而深。浅则从腑从阳,故易消易溃。深则从脏从阴,故难消难溃。易溃 
者,则毒从外泄。难溃者,则毒常内陷。此吉凶轻重之所由分也。方书谓其源有五, 
一曰天行时气,二曰七情内郁,三曰体虚外感,四曰身热搏于风冷,五曰食炙 、 
饮法酒、服丹石等热毒。虽分为五,然总不外三因也。三因者,一外因,如《素问》 
运气等篇之太阳、少阴、阳明、太阴、少阳、厥阴之客气,以及所至所复,寒燥湿 
邪,并热淫所胜,岁火太过之发为 疹疮疡,痈疽疮肿。又据脉要精微论,帝曰∶ 
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又生气通天论曰∶ 
劳汗当风,寒薄为 。郁乃痤。(薄之浅则为 ,郁之久则为痤。)又曰∶阳气者,开阖不得, 
寒气从之,乃生大 。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腠理之开阖,皆卫气主之。卫气失常, 
则开阖亦不得如常矣。邪因乘隙而入,结于筋络,故成伛偻。邪若入陷于脉,则营亦不顺,逆于肉理之中, 
久则结聚为痈肿也。)又《素问》气穴论曰∶邪溢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即将为脓。内消骨髓, 
外破大 ,留于节腠,必将为败。(邪留于节腠溪谷之间。节腠溪谷,神气所注,必大为败坏,岂仅 
消髓破 而已?)又《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之中人也,搏于脉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 
痈。(亦荣气不从义。)又云∶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热气 
胜,久则良肉腐化为脓。不外泻而内入,入则烂及于骨。骨伤不易生新附骨,如虫之蚀也。)又曰∶邪气 
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凝结之久,日渐增聚,则日渐长大矣。不腐而大,赘于形体, 
其名曰瘤。昔者,夙昔之谓,言其久也。又曰∶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邪附于骨,久为 
骨疽。)又曰∶有热则化为脓,无热则为肉疽(此邪结于肉者。有热,久则肉腐为脓,无热,久则肉化 
为浆渣。今疽瘤内常有此类。)一内因,如《素问》阴阳别论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 
三阳者,太阳也。 
太阳主表,故发寒热。太阳走足,故下为痈肿。)又《素问》气厥论曰∶肾移寒于脾,痈肿少气。脾 
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肾水寒气反移,凌于脾土,是为逆。逆则气壅肌肉而为肿,以脾主肌肉故。脾以 
寒气反移凌于肝木,亦为逆。逆则气不独壅肌肉,而筋亦挛肿,以肝主筋故。)又《素问》厥论曰∶少阳 
厥逆,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此言少阳游行之火。若厥逆结聚,为毒最甚,故不可治。若发惊, 
是为入脏,主死。以惊属心,脏则指厥阴心包络也。)又《灵枢》脉度篇曰∶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痈。(腑为 
阳,阳主卫。卫气不和,则留结于肌腠而痈肿矣。)又玉版论,黄帝曰∶病之生时,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 
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阴阳不通,两热相搏,乃化为脓。(喜 
怒伤气,饮食伤脏。不测者,暴发之谓。暴则气壅逆而阳有余。不节者,纵食偏嗜之谓。不节则五宫伤而阴 
不足。阳有余则气聚而热胜,阴不足则荣不行而热亦胜。两热相搏,营卫不行,故化脓而成痈疽也。) 
又陈无择亦云∶痈疽瘰 ,不问虚实寒热,皆由气郁而成,盖言喜怒忧思久郁所致。治以远志酒、独胜散,兼 
以五志相胜之理,乃善。(如恐胜思,思胜恐之类。)不内外因,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足生者,必生也。)又异法方宜论曰∶东方之域,天地 
之所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 
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鱼生于水,外 
阴而内阳,水之体也。动而不息,火之象也。火显于外,阳蓄于内,美食久久,使人热中。痈疡之病, 
乃其常耳。)又有久服丹石法酒,热毒蓄中,发为痈疽疔肿,亦同膏粱之类。其脉浮数者,以血泣而 
气复从之。邪与正郁,郁则化热,故数也。在表在阳,故浮也。正为邪搏,则宣畅 
外卫之力薄,故复恶寒。据脉证,似与伤寒表证无异。但伤寒虽有痛,或在头,或 
在身体,或在骨节,未有痛止于一处者。今痛止一处而脉数,此处必化热为脓,正 
痈疽所发之处也。即《伤寒论》辨脉法所谓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 
处,饮食如常者,蓄积有脓是也。如此者,乃为阳毒。若脉不数,身不热,所患之 
处不疼,是邪客阴分,不能鼓发,多致内陷。然必兼有烦懊呕逆,胸膈不安等证。 
否则不热不疼,脉又不数,是一不病患也,何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