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博览群书2004年第09期 >

第3章

博览群书2004年第09期-第3章

小说: 博览群书2004年第09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娜疃膛艹杉ㄒ碌�0。24秒,标枪成绩下调7米。8134分就是以这种最苛刻的计算得来的)。这个成绩在本届奥运上可以列第7名。当然40年不会白白走过。捷克人赛伯勒2001年创造的世界纪录是9026分,他获得本届奥运冠军的成绩是8893分。但杨传广仍然有一项成绩高于赛伯勒(高栏),两项持平(400米跑和标枪)。下面列出的是杨传广1963年的世界纪录的各项成绩,赛伯勒2001年世界纪录的各项成绩,和齐海峰本届奥运上的成绩:
  
  自杨传广退役后,华人十项全能选手再也没能进入世界前列,甚至没有一个人的成绩超过41年前的杨传广。十项全能也同华人选手一样,在此地成为冷门,受到冷遇。
  刚刚发生的一点点转机是,出了一位齐海峰,他在2003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以8107分获得第7名,并成为杨传广以后第一个闯进8000分大关的华人。这一成绩引起国内田径界的亢奋。马俊仁大声疾呼媒体应该关注齐海峰。但是这个功利的世界怎么会搭理一个不可能染指奖牌的人呢。第一次参加奥运的齐海峰暗自下定的决心是争取8200分,闯进八强。他没有大的闪失,但是不幸也没有任何突破,以7934分获第18名。如果他跳过了撑竿跳的第2个白选高度4.70米,差不多就进了8000分大关。如果他保持世锦赛的成绩8107分,将获得奥运第8名。距离自己的目标,差之毫厘。
  但是同前辈杨传广的成绩相比,齐海峰在三个短跑项目和标枪、撑竿跳上都有较大差距。如果不是杨传广1500米上的大幅度滞后,两人的差距将极大增长。想到二者的成绩跨越了41年的时间长河,华人田径界只能深感惭愧。
  齐海峰几乎不可能成为杨传广。杨传广很可能在华人世界中空前绝后。但是齐海峰毕竟是这个超强项目上华人的希望所在。他只差一步就进入奥运八强。他刚满21岁(身高i.93米,体重83公斤)。杨传广30岁创造了世界纪录。赛伯勒 27岁时创造了世界纪录。因此齐海峰争取奥运奖牌之梦大可做下去。那是一场值得去做的伟大的梦,那是铁人荣耀的召唤。齐海峰最切近也最具历史感的目标是超越杨传广40余年前的成绩。而后才是2008的北京。
  垄断小项目还是缔造大游戏  中国跳水的优势越来越小,国外跳水的高手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不在少数的跳水教练在国外执教,他们断送了中国在跳水领域中一花独秀的局面。该怎样看待这种技术输出?有两个视角。其一是他们有无出国执教的权利?其二是假设我们的官方可以控制这种输出,是控制输出好,还是允许输出好?垄断一项技术,从而在该领域中一花独秀,久而久之,他人彻底失去兴趣,这个领域将日益萎缩。也就是说,你垄断了一个“小项目”,在其中称王称霸。而如果你将你的先进技术传授给他人,吸引他们学习这技术后参与竞争,久而久之,这个项目会扩大,成为一个“大游戏”、一个热门。你可能在其中继续保持优势,也可能降格为角逐者之一,但是你是这个“大游戏”的当之无愧的“缔造者”。竞技体育说到根本是追求牛逼的。垄断一个小领域牛逼,还是缔造一个大游戏牛逼呢?我以为是后者。现在美国之外的篮球水平日益接近NBA,原因之一是很多国家的球员在NBA效力,在那里取回了真经。现代围棋的母国是日本,中韩从日本取经,今天已经成三足鼎立。最大的牛逼追求者唯恐不能缔造一个吸引众人的游戏大世界,岂肯画地为牢称王称霸。西方人支配了这个世界,其实就是将他们自己的游戏和技艺输送到全世界。
  篮球队员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各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决定了对某一体育项目解读的不同。中国篮球队在赴欧的一场比赛中,姚明得分甚高,助攻为零。消息传到美国。火箭队的教练惊讶且不满:“他为什么在中国国家队这么打球,而在我们俱乐部是另—种打法。”尤因说:“打听一下,他是不是我们队的那个姚明。”这个段子生动地说明,他们希望姚明坚挺个人主义,减少团队精神,增加单打独斗。篮球是个集体项目,可是其目标的实现却是既靠集体配合,又凭单打独斗。二者既是缺一不可,又是过犹不及。过分的个人主义当然不可取,但是强调个性往往可以开发出更为高超的个人技术,而这恰恰是这个集体项目的基础。集体配合当然重要,但是特定场合下的一些传球其实是不敢负责任,是个人的怯懦。一个长期浸淫在集体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民族应该格外重视个人主义的积极功能。
  金牌与金牌主义  奥运离北京越来越近,我们应该办一个怎样的奥运,成为热门话题。这话题可以从多个视角去解析,而金牌无疑是绕不过的问题。中国人为什么要申办奥运?我不认为是为了经济利益,我也真的怀疑我们能靠奥运赚钱。我以为目的是为国扬威,赢得世界的更大的承认。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自然是拿金牌。在竞技的世界上金牌少是难以被人承认的。那么是否要推出“金牌主义”的战略,也就是不管“吃相”,可着劲往肚子里塞。我以为万万不可。那样金牌可能不少,“承认”是绝对得不到的。有道是,殷鉴不远。韩日世界杯上,韩国人在足球战绩上完成了不可思议的突破,打进四强。其手段是在裁判身上下大功夫,生生是靠哨子打败了意大利和葡萄牙。但是韩国人忘记了金牌其实只是手段,“被承认”才是目标。如此成绩,只能将一个小人乍富、声嘶力竭、不择手段的面孔活脱脱端给世界,实在是愚不可及。如果还是汉城奥运的时代,我们在金牌问题上确实难堪而焦急,而今天我们有了相当的实力,多一些少一些不是最大的问题。要切记,最终目标是“被承认”,被承认的实质是他人心悦诚服。要追求这一目标,必须放弃金牌主义。一句话,我们不要韩国式的胜利。
  刘翔与华人田径  刘翔得了冠军,不光中国人高兴,连日本人和韩国人都高兴。因为这不仅是中国人的突破,而且是亚洲人的突破,黄种人的突破。但是更具体地说,是哪一种突破?有媒体说,是我们“短跨”上的突破。我觉得不准确。第一,说窄了。不仅是短跨,而且是男子短跑上的突破,因为亚洲男子在奥运短跑上好像还没有拿过金牌。第二,说宽了。这突破其实限于男子,华人中有过一位奇女子纪政,她不仅在短跨,而且在短跑上有过惊人的壮举。
  纪政,1944年台湾新竹县人,祖籍福建晋江。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中以 10秒4的成绩获80米栏铜牌。1069年创200米栏26秒2的世界纪录。1970年 4次打破3项世界纪录(100码10秒、220码22秒7和22秒5、200米22秒4), 2次平2项世界纪录(100米11秒、100米栏12秒8)。成绩震惊世界。重提纪政,是希望媒体有文化中国的观念。两岸政治的统一,应该始于文化的认同而非割裂,经济的交往而非封闭。徒呼统一,失去了文化上的记忆,是可怜和可悲的。
  华人中曾有8人奥运田径中夺牌:杨传广(1960年罗马奥运十项全能银牌, 1963年破该项目世界纪录)、纪政(如上所述,1968年奥运铜牌,4破2平世界纪录)、朱建华(1984年奥运跳高铜牌,3破跳高世界纪录)、陈跃玲(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10公里金牌,1破该项世界纪录)、王军霞(1996年奥运5000米金牌、 10000万米银牌,2破3000米世界纪录,1破10000米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王丽萍(2000年悉尼奥运20公里竞走金牌)、刘翔(本届奥运110栏金牌,平世界纪录)、邢慧娜(10000米金牌)。可否比较8人的高下?很难。但是可以从三个维度上分析。一是奖牌成色。二是记录的高度。三是项目受重视的程度,选手和观众的重视程度越高,竞争就越激烈,夺冠难度就越大。一般说来,奥运金牌比世界纪录更被看重,因为前者是众多高手同场竞技的结果,后者则可能享有一些特殊的优势,比如风力、海拔,等等。综合三者,我认为,刘翔、王军霞、杨传广、纪政四位明星更为耀眼。王军霞有金银牌,有记录,且记录很高。杨传广只有银牌,但是项目重视程度和难度极高,且记录显赫。纪政只有铜牌,但是4破2平世界纪录,且覆盖宽阔,包括100米跑、200米跑和多项短跨,实属多才多艺。刘翔则是中国男子奥运田径夺金这个最重要的指标上的第一人。
  民族和人种的证明  众多的媒体说,刘翔的胜利证明了别的种族能做到的黄种人也能做到。我是超级田径迷,对刘翔胜利的喜悦即使不高于,也不会低于他人。但我不敢苟同上述言论。“文革”前,宣传家们将中国乒乓的胜利说成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右翼分子们雄辩地反驳:如果输了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失败吗?种族的证明与之不完全相同。一个黄种人的胜利确实可以证明黄色人种不是绝对不行。但是这并不能否定种族的差异,并不能否定黑色人种在短跑上的优势,这优势不是以绝对的方式,而是以概率的方式体现。因此必须明白,一块金牌在人种证明上的有限性。
  更重要的问题是,中国人,乃至黄种人,需要奥运金牌乃至诺贝尔奖金,来证明我们体能和智力上都不弱于其他种族吗?,我以为不需要。一部数千年的文明史,已经证明我们可以骄傲地立足世界文明之林,何需区区金牌来作注脚。
  奥运是个游戏。执著地以奥运金牌来证明什么,不仅完不成,比如你不可能证明我们在短跑上与黑色人种旗鼓相当,而且将使这游戏变味——因承载过重而丧失本真的趣味。同理,请客吃饭本来就是图个高兴热闹,乃至交流感情,如果执著于以此证明我家阔气,将使请客吃饭原初的乐趣大大流失。也就是说,不要执著地以金牌证明什么,不要执著地以主办奥运证明什么,你本来具有的东西自然会显露,你没有的东西岂能证明出来。
  我不想以金牌证明什么,但是刘翔金牌给我的乐趣不比“证明者们”小。一个我原本深爱的项目有了华人进入而有了归属感,在我们种族的一个弱项上惊世爆冷,足以让我狂喜。但也仅此而已,无关国家和种族之宏旨。
  金牌盘点,战略反思  本届奥运到了“收官”和“数目”的时候了。中国的金牌数目高达32枚,超过大丰收的悉尼奥运。但4枚金牌的差距并不是变化的全部含义。因为高低多少都必须在比较中呈现。比较的对象是美国和俄国。三强对比中最大的变化是,我们超过了俄国,逼近了美国。这就是本届奥运上的我们的成就和强国座次的新格局。  海外媒体上一直有人在计算中国每一枚金牌的成本。这成本要包括各级体委的总开支,乃至各级少体校的总经费,用总开支除以奥运金牌数,就是每一枚金牌的成本。计算下来,有人说一枚金牌6亿人民币,有人说8亿人民币。我无从判断,但是相信金牌的成本是极其高昂的。我曾经激烈地反对对高价金牌的追求。现在变得保守了许多。愿意为金牌战略作一点辩护。奥运金牌是昂贵了一点。但是第一,一个穷人出席特定的场合也需要一套西装。一个大民族为了自己的尊严,必须拿下一定数量的奥运金牌。第二,它确实给中国民众带来乐子,诱导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