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着书系205-金匮翼-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蒡子(二钱) 元参 犀角 升麻 黄芩 木通 桔梗 甘草(各一钱)
水煎食后服,此辛凉解散之剂。
x《圣济》射干丸方x
射干(一两) 香豉(一合) 杏仁(去皮尖,炒) 芍药 犀角(各二两) 升麻(一两) 炙
草(半两)
蜜丸小弹子大,每一丸含化咽津,日三五服。
x元参散x
元参(一两) 升麻 射干 大黄(各五钱,酒浸) 甘草(二钱半,炙)
每服五钱,水煎,时时含咽。
卷五咽喉
客寒咽痛
属性:《针经》云∶寒气客于会厌,卒然如哑,此寒气与痰涎凝结咽喉之间,宜以甘辛温药治
之。切忌寒凉,邪郁不解,则疾成矣。
x《千金》母姜酒x
母姜汁(一升) 酥 牛骨髓(各一升) 桂心 秦椒(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 芎 独
活(各一两六铢)
上为末,内姜汁中,煎取相淹濡,下酥髓等合调,微火三上三下煎,平旦温清酒一升下
膏二合,即细细吞之,日三夜一。
x半夏桂甘汤x 治冷症无阳,咽痛喉闭。
辣桂 甘草(炙) 半夏(制)
上件等分锉,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半盏,细细呷之。(《活人》)
伏气之病,谓非时暴寒中人,伏于少阴之经,始先不觉,旬日乃发,先发咽痛,次必下
利,古方谓之肾伤寒,宜用半夏桂甘汤。
卷五咽喉
咽痛失音
属性:咽痛失音者,风热痰涎壅闭咽门也。亦有阴虚肺损者,盖肺象金而出声音,金破则不鸣
,金实亦不鸣,辨之之法,实者壅遏不出,虚者声嘶破也。
x《宣明》诃子汤x
诃子(四个,半生半熟) 桔梗(一两,半炙半生) 甘草(二寸,半炙半生)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童子小便一盏,水一盏,煎五六沸,温服,甚者不过三服即愈
。
x海藏发声散x 治咽喉痛,语声不出。
栝蒌(一个) 白僵蚕(去头,炒,半两) 甘草(炙,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或生姜自然汁调下,用五分,绵裹噙化,咽津亦得,日两三
服。《宝鉴》有桔梗七钱半,炒为末,每一钱,入朴硝一钱匕,和匀口含咽津。
卷五咽喉
咽喉妨闷
属性:咽喉如有物妨闷者,肺胃壅滞,痰气相搏,结于喉间。《金匮》所谓咽中如有炙脔;《
千金
》所谓咽中贴贴,状如炙脔,吞不下吐不出者是也。其症妇人多郁者恒患之。《圣惠方》云
∶忧愁思虑,气逆痰结,皆生是疾也。
《医学正论》∶喉干燥痛,四物加桔梗、荆芥、黄柏、知母煎服立已。
咽喉干枯,常如毛刺,吞咽有碍者,风燥也,宜荆防败毒散,加薄荷、黄芩,倍桔梗,
入生姜煎服。
x浓朴汤x
浓朴(姜汁,炙) 赤苓 紫苏叶(各一两) 半夏(姜制,一两半)
每服三钱,入生姜三片同煎,食后温服。
x杏仁煎x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 桑根白皮 贝母(各一两半) 酥(半两) 生姜汁(二合) 生地
汁(
二合半) 大枣(六十枚) 紫菀(二分) 甘草(炙) 桔梗(炒) 五味子 地骨皮 赤茯苓(去
皮,各一两) 人参(三分)
共十四味,研杏仁以水五升,滤取汁,将草药细锉,同煎至二升,以绵滤去滓,续下酥
及地黄汁,慢火煎成膏,每食后含一匙,细细咽津。
按∶喉间痰气结聚成核,久而不散,则生燥涩,浓朴汤用辛味以破之也。杏仁煎,假润
药以通之也。
x发声散x 治咽痛生疮妨闷。
黄栝蒌(大者一枚) 桔梗(七钱半) 白僵蚕(五钱,炒) 甘草(二钱,炒)
上为末,每取少许,干掺。如咽肿红紫色,加朴硝一钱,如喉中有小白头疮,入白矾末
五分。
x通嗌散x 治喉痛生疮,声哑。
白硼砂(二钱) 孩儿茶 青黛 滑石 寒水石(各一钱) 蒲黄 马牙硝 枯白矾(各六
分) 黄连 黄柏(各五分) 片脑(二分)
上为细末,炼化白砂糖和丸芡实大,卧时舌压一丸,自化入喉神效。
一人但饮食,若别有一咽喉,斜过膈下,经达左胁而作痞闷,以手按之,则漉漉有声,
以控涎丹十粒服之,少时痞处热作一声,转泻下痰饮二升,再食正下而达胃矣。
卷五咽喉
喉痹诸法
属性:喉痹者,咽喉肿塞痹痛,水浆不得入是也。由脾肺不利,蕴积热毒,而复遇暴寒折之,
热为
寒闭,气不得通,结于喉间。其症发热恶寒,喘塞胀闷,不急治杀人,针刺出血,搐鼻吐痰
,皆急法也。
文潞公喉肿咽痛,喉科治之,三日愈甚。上召孙兆治之,孙曰∶疾得相公书判笔一管,
去笔
头,沾水点药入喉,便愈。孙随便刺,相公昏仆不省人事,左右皆惊愕流汗。孙乃笑曰∶非
我不能救相公。须臾呕出脓血升余,旬日乃平复如故。予尝治一男子喉痹,于太 穴刺出黑
血半盏而愈。由是言之,喉痹以恶血不散故也。
凡治此疾,暴者必先发散,发散不愈,次取痰,取痰不愈,次取污血也。(娄全善《纲
目》。)火郁则发之,即发散之意也,血出多则愈。有针疮者,姜汁调熟水时时呷之。
治急喉痛,于大指外边指甲根齐针之,不问男左女右,只用人家常使针针之,令出血即
效。如大段危急,两手大指多针之甚妙。(《夷坚志》)
挑背法,于暗室中,用红纸条点火照背上,隐隐有红点,用针挑破,喉痹将死者,破尽
即苏。
元公章少卿,述闻德府士人,携仆入京。其一患喉闭胀满,气喘塞不通,命在须臾。询
诸郡
人云∶惟马行街山水李家可看治。即与之往。李骇曰∶此症甚危,犹幸来此,不然死耳。乃
于笥中取一纸捻,用火点着半,烟起吹灭之,令仆张口,刺于喉间,俄吐出紫血半合,实时
气宽能言,及啖粥,掺药敷之立愈。士人甚神其术。后还乡里,村落一医,偶传得此法,云
∶咽喉病发于六腑者,如引手可探及,刺破瘀血即已。若发于五脏,则受毒牢深,手法药力
难到,惟用纸捻为第一。然不言所以用之之意。后有人拾得其残者,盖预以巴豆油涂纸,故
施火即着,藉其毒瓦斯,径赴病处以破其毒也。牙关紧闭者,以烟熏入鼻中,实时口鼻涎流,
牙关自开。(《医说》)
周密《齐东野语》云∶密过南浦,有老医授治喉痹垂死方,用真鸭嘴胆矾为末,醋调灌
之,
大吐胶痰数升即瘥。临汀一老兵妻,苦此绝水粒三日矣,如法用之即瘥。屡用无不效验,神
方也。《济生方》用胆矾二钱半,白僵蚕炒,五钱,研,每以少许吹之吐涎,各二圣散。
孙兆治潘元从急喉痹,以药半钱,吹入喉中,少顷吐出脓血立愈。潘谢曰∶非明公不能
救,
赠金百两,愿求其方。孙曰∶猪牙皂、白矾、黄连等分,瓦上焙为末耳。既授方,不受所赠
。
x解毒雄黄丸x
雄黄 郁金(各一分) 巴豆(去皮油,十四粒)
细末,醋糊丸绿豆大,茶清下七丸,吐出顽痰立苏。水浆不得入口者,醋磨灌喉取吐,
未吐再服。丹溪云∶姜汁僵蚕末,治咽痛喉痹神效。
x喉痹吹药x
白矾末一钱,同巴豆一粒同炒,去巴豆,取矾研细末吹之,即吐浊痰,名碧云散。再入
轻粉、麝香少许,名粉香散。吹乳蛾即开。
x玉锁匙x
焰硝(七钱半) 硼砂(二钱半) 白僵蚕(一钱二分半) 龙脑(一字)
为末,以竹管吹五分,入喉中神效。(《直指》)
x搐鼻透关散x
雄黄(研) 猪牙皂荚(蜜炙,去皮) 藜芦(各一分)
上为末,每用一匙,分弹入两鼻中,关透即瘥。
凡人患喉闭及缠喉风,用药开得咽喉,可通汤水,急吸薄粥半碗或一碗,压下余热,不
尔即
病再来,不可不知也。咽喉既可,身热头痛不止,此感外邪,看脉气及大小便。有表症则发
散,有里症则微下之皆愈。愈后虚喘而身不热者,必是服凉药过多而下虚也。当服镇重温药
一服,如黑锡、正元之类,以粥压之。
x冰梅丸x 治喉风肿痛如神。
天南星(三十个) 大半夏 白矾 白盐 防风 朴硝(各四两) 桔梗(二两) 甘草(一
两) 大梅实(拣七分熟者一百个)
先将硝盐水浸一伏时,然后将各药研碎,入水拌匀,方将梅实置于水,淹过三指为度。
浸七
日,取出晒干,又入水中,浸透晒干,俟药水干为度。方将梅子入磁罐封密,如霜衣白,愈
佳。用时绵裹噙口中,徐徐咽汁下,痰出即愈。
时行喉痛,宜用普济消毒饮子。
x神效散x 治喉痹语声不出,猪牙皂角和霜梅为末噙之。急喉痹其声鼾者,有如痰
在喉
响,此为肺绝之候。宜用人参膏救之。用竹沥、姜汁放开,频频服之。如未得参膏,独参汤
亦得。早者十全七八,次则十全四,迟则十不全一也。
x烂喉痧方x(笔友张瑞符传)
西牛黄(五厘) 冰片(三厘) 真珠(三分) 人指甲(五厘,男病用女,女病用男) 象牙
屑(
三分,焙) 壁钱(二十个,焙,土壁砖上者可用,木板上者不可用) 青黛(六分,去灰脚净
)
共为极细末,吹患处效。
笔友张瑞符,湖州府人也,予往来二十年矣。其为人也,敦浓和平,年过五旬,并未生
育,
虽置外家亦终不得怀孕。忽一日遇李相士,即道喜云∶尔当生子矣。李乃张之同乡友也。张错
愕曰∶我半生已来,并未生育,尔何得相戏若此。李曰∶我昔年曾看尔相,许尔无子。今尔
阴骘纹已满面,岂无子之相。后果如其言。予因问张曰∶尔一生如何为善?张曰∶生平并未
有善,只有两事,亦人所当为者也。一舍弟早亡,所遗一子,我抚养长大。而舍弟所有主顾
,我已相与二十年矣。舍侄既长,我使之去,彼不愿。我曰∶尔在我处,我甚有益。但尔不
去,终身只作店伙,我所不忍,今于尔笔,同往各主顾家,相致曰∶此即我舍弟某之子也,
今已长,可仍用其笔。况此子自幼在我店习业,彼之笔即我之笔也。又此方甚效,我所不秘
,余亦无所为。予曰∶只此可称善矣。有侄少孤,抚之成立,并使其能继父业;有急救之方
而公之于世,善莫大焉。予得是方,并述其始末云尔。(鹤年。)
卷六
心痛统论
属性:方论心痛有九种∶曰饮、曰食、曰风、曰冷、曰热、曰虫、曰悸、曰疰、曰去来。悸者
动也
,心虚则动而痛也。疰者住也,恶风所着也。去来者,作止不常,亦邪气也。但疰为阴而去
来为阳耳。
心主诸阳,又心主血。是以因邪而阳气郁伏,过于热者痛。阳气不及,邪气胜之者亦痛
。血因邪泣在络而不行者痛。血因邪胜而虚者亦痛。
五脏六腑任督支脉,皆络于心,是以各脏腑经脉,挟其淫气,自支脉上乘于心,皆能作
痛。
然必有各脏腑病形与之相应。经云∶心痛引少腹,上下无定处,溲便难者,取足厥阴;心痛
腹胀啬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阴;心痛短气,不足以息,取手太阴;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
少阴,不已,刺手少阳。此之谓也。
胃居中焦,禀中和之气,为水谷之海,三阳之总司。凡饮食、寒热、气血、虫邪、恶气
,亦
如心痛有不一之因也。惟肝木之相乘者尤甚。其症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
食不下,病名食痹。食痹者,食已心下痛,吐出乃已是也。其肾水上逆者次之。肾水上逆者
,寒厥入胃也。
胃者,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