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佛说阿弥陀经+讲解 >

第4章

佛说阿弥陀经+讲解-第4章

小说: 佛说阿弥陀经+讲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背两百字,按照这个进度,叫他背诵的。可是背诵要不吃力,譬如这个学生,他聪明才智高的,他一遍就会背了;譬如说给他七百字,这个文章,他念一遍就会背,那么老师就增加,把他增加到一千字,他要背个五遍到十遍,就能够背得出来了,这就是他的程度,他有这种能力,就是十遍他能够承受。十遍背不出来,那么这个字数要减少,为什么呢?不是他能力能够负担得了的,所以减少,这就是背的长短,是每一个学生不一样。那么他十遍能够背出来了,老师要督促他,就背遍数,在一般讲,总是一百遍以上,叫他念;要背一百遍以上。天赋高的,背个一百遍,差不多了,可以了,他能够记得住。程度要是差一点的,根性要是愚一点的、笨一点的,要背两百遍,遍数要加一倍。为什么要背这么多遍数呢?诸位要晓得,这个遍数背下来,熟透了,他将来一生都不会忘记。
台中李老师,诸位晓得,他今年九十三岁,他写文章,不要去找参考资料,引经据典,随手拈来,他为什么记得那么多?他什么时候念的?小孩时候念的,所以他一生都不会忘掉,这是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教学法。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把它挑选出来,精采的,重要的,大概都在十二、三岁以前,全部把它背完。诸位要晓得,就是背一百遍到两百遍背完。
这个阶段里面,所背的这些经书,没有讲解的,不会告诉你这个怎么讲法,这里头什么道理,不讲。只叫你背,就是叫东西背熟。诸位要晓得,这个里头有很深的意思,这是训练什么呢?训练根本智。为什么呢?他要不背书,那个小头脑也会胡思乱想,也会增长邪见。你们不相信,你看看现在这些儿童,他的小头脑里头,他想些什么?一样的呀!他要背那么多书了,一天到晚,他要背,他要记,所以他就没有妄念了。所以背书这个方法,就是戒定慧一次完成,是圆融的,它不是属于行布的,就是不是属于次第。
戒律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那么诸位想想,他一心一意在那边背书,他什么妄想都没有了,当然就诸恶莫作了。经书是圣人的言教,智慧的结晶,念这个东西,背这个东西,岂不是众善奉行吗?你看戒律有了,背书里头戒律有了。背书要专心,专心就是修定,所以你专心背书,定学有了。背书从头到尾,一个字不错,一句不颠倒,这叫做慧学。所以背书,它的目的;你说是,东西完全记得,那是第二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成就戒定慧,是一次完成,这个方法妙绝。所以这是根本智的修学法,而且是一次完成的修学法。那么根本智有了之后了,再求后得智。所以他小学念完了之后了到了十三、四岁了,所有的书统统都背完了,这个时候怎么样呢?出去参学。那个地方有学问的人,达汝他讲的东西讲得非常好,到那里去听。到那里去听怎么样呢?不必带书。老师讲课,决定不用课本,为什么呢?老师从小也是背得滚瓜烂熟。学生去听课也不带书,你要是带书去,人家笑话你,那你没资格来听,不带书的。所以这个教学,乐啊!
老师带着这学生,做了好酒、好茶、好菜,叫学生挑着担子,到野外去出旅行。那个地方风景好,席地而坐,铺起来,有吃的,有说有笑。讲什么,讲经论当中的道理,读书真乐啊!老师一高兴,出去玩,出远门去玩,郊游去了,玩了两、三个月回来,回来怎么样?大家毕业了。一路走着,一路玩着,一路来把这个经论道理统统发挥完了,这样的教学法,这一种教学的艺术,今天全世界,可以说除了中国有,其他的国家没有。教学的艺术啊!教学在那里?在诗情画意之中,中国人的确懂得享受。在教学里面,叫你身心领会到真善美的境界,这是我们中国古人的教学。现在我们看不到了,这样美好的教学方法,现在失掉了。
在佛法里面,过去也是这个办法。所以诸位学佛一定会听到,从前学佛五年学戒。这五年学戒,学个什么啊?就是五年的生活教育,小学教育,跟世间这个小学教育一样,但是年龄不一样。因为从前世间小学教育,年龄是七岁到十二、三岁,是这个年龄。佛门里面出家,有十几岁,二十几岁,大多数世间教育都有相当的基础,这个是入佛门,五年学戒,就是五年的生活教育,就是小学教育。
这个五年当中,寺院里面有讲堂,他没有资格听讲;有念佛堂、有禅堂,他没有资格进去修学,那他怎么办呢?他这个五年当中,就是伺候大众,照顾大众,等于说做大众的侍者。要伺候老师,要伺候学长,所以他修学的是生活教育。
除了生活教育之外,还有一个,也就是小学教育很重视的,要背诵经论。这个经律论,三藏经典。你自己发心,所主修的那些经论,要背诵。不但经论要背诵,甚至于有很多重要的注解,要背诵。
譬如说天台宗,天台宗一定要背天台三大部,这是它的根本教典。这个三大部就是法华经,不但背经,背注解,法华玄义释签,这是法华经注解,智者大师所讲的,要背诵。法华文句记,这个法华经的注解,这是第二部。第三部,摩诃止观,那是他们的修行方法。这个三大部是它的根本经典,一定要背诵,那么都在这个五年当中完成。所以佛法里面的五年学戒,跟我们世间法的小学,意思完全相同,也是着重在生活教育,着重在戒定慧一次完成。那么由此可知,古人这个教学,真是费尽了心思,力求尽善尽美。
那么这个五年基础奠定下来之后,根本智得到了,这才有资格去参学,有资格进讲堂听经,进念佛堂,或者禅堂里面去修学,才有资格。
我们今日之下,有很多,不管是在家、出家,学了很多很多年,一无所成,原因在那里?没有基础教育啊!没有根本的修学啊!所以一直学到老,前途还是一片黑暗,一片渺茫。因此我在此地特别提示出来,诸位要认真,要好好地想一想。修学态度方法,古今比较比较,那一种对我们真正有利,我们如何来抉择?来选择?这是我们应当关心。因为与我们自己修学,关系太大了,太密切了。
底下也是讲,学习精神之所在,我们应当要注意到的,‘多闻阙疑’,这个是求学的态度。‘明理除疑’,孔子教我们也是如此。多闻,有疑没有关系,打个问号,放在那边,准许我们怀疑。你所疑的那个地方,暂时放在那个地方,没有关系,你慢慢再求答案。明理除疑,到‘实证’的时候,就可以‘断疑’│断疑生信。这是求学非常好的态度。所以有许多疑问,理太深了,不是几句话能够讲得出来的,甚至于根本就是言语没有办法解决的。那么我们怎么办法呢?‘疑’一定有,把这个疑问暂时搁在一边,这就叫阙疑,不要急着去求答案,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功夫不到。换一句话说,你要解答这个答案,条件不具足。条件不具足,换一句话说,根本不可能来解决这个答案。
譬如讲,我们讲到阿赖耶的三细相,你要能够见到它,要能证实它;佛跟我们讲,八地菩萨才能见到,我们现在初学。我们一定要见到三细相,那不可能的事情;一定要想明了三细相,也不可能的事情。佛怎么说,说得再清楚,我们还是一样的不懂,为什么呢?程度不到嘛!那我们应当怎么个学法呢?我们应当退回来,按部就班来。
譬如说,这个问题在大学、研究所,才能够解答的,而我们今天的程度,只是小学程度,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个问题摆到,留到等到我们念到大学、研究所,再来讨论,再去解答。现在我们还是由小学,由初中、高中、大学,我们按部就班地来学习,这个是求学正当的态度啊!
宇宙人生的奥秘,全世界古今中外的那一些学者,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都在那里探讨;用尽了心思,绞尽了脑汁,有没有答案呢?依然没有答案。各说各话,不能叫我们心服口服,我们怎么不疑惑呢?可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理,佛法里全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和盘托出。虽然和盘托出,我们肉眼凡夫不识货;就好像那个珠宝一样,人家把真正的珠宝,最明贵的珠宝,无价之宝,摆在你面前,我们怎样呢?看到了金刚钻,哎呀!这玻璃球,不值钱嘛!把金刚钻当成玻璃球,不识货嘛!把黄金当作黄铜,这不识货啊!不是佛没有给我们,给我们不认识。到你那一天有慧眼了,能够辨别,能够识货了;一看,佛菩萨的确不吝啬,的确是好,早就摆出来给我们看了,这时候自己有受用。
如何能叫我们不识货,变成识货的?经论里有许多善巧方便的法门来教导我们,把我们的烦恼天天减轻,智慧天天增长,境界天天提升,这是佛法的教学,这个是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所以佛菩萨的善巧方便,真正是达到了无以复加。拿近代的一句话来说,时髦的话来说,达到了最圆满、最究竟的艺术化。它不是一个呆呆板板,活活泼泼圆满究竟的艺术。
那么这种最高艺术的教学,必须要我们自己具备良好修学的态度,我们才能够见得到,才能够感受到,才能够接受过来,成为自己的东西。所以在修学上来讲,不但讲是科学的方法;佛法这个教学、修学,是最科学,最真实的方法,而且可以说是最圆满,最究竟的艺术化。不仅是科学,而且超越了科学,连科学都达不到。这样地美满,如此地充实,如果我们是当面错过,岂不可惜吗?
那么诸位也许要问了,佛法众多经典,无量法门里面,那一部经典,那一个法门,是一切经、一切法门里面第一呢?我告诉诸位,这个第一啦!就是小本弥陀经,我们今天跟诸位在一起来研究、来探讨的这一部经典。我说这个话不过分,但是我说这个话的时候,很难叫人相信。那就是不但是你难相信,连经本里头讲,这个经‘难信之法’啦!所以要偏劳十方诸佛来给你作证明。十方诸佛来给你作证明,你还未必相信,真正是难信之法。绝不是说,我修净土法门,我有偏见,我特别来赞叹这个法门。不是的,我跟诸位说的是,句句是诚实言、句句是老实话,绝不敢违背佛经,绝不敢违背祖师,而是说的千真万确的真实语。那么这个讲题到这个地方,我们时间快到了,而给诸位介绍的,我们是五个大段,甲乙丙丁戊,五个大段,只跟诸位介绍了两段。那么底下一半,是必要下次我们再见了,今天我就讲到此地。

佛说阿弥陀经  第二讲  
还是继续地给诸位介绍净土科学观的第三段。在第三段里面,要给诸位介绍的是‘通途断惑’。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佛法的概略以及修学的态度、要领。从前面结论上来看,我们晓得佛法的教学、修学,都是合乎科学的统系,合乎科学的精神,合乎科学的方法,佛法实在可以说得上,是博大精深。在一般教学,过程上来讲,也就是说到了断惑证真。所谓的真,都是讲的真如本性。众生迷失了真如本性,佛法的教学无非是教一切众生如何恢复他的真性。
那么我们看表解上所说到,我们用这两个圆圈来代表‘本性’。这个两个圈是不得已而画出的,那么诸位一定要晓得,实际上它是一个圈,不是两个圈。那么今天第三段,我们讨论通途断惑之原理。我们用这一个圈来代表真如本性,代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