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 >

第6章

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寅恪先生在中山大学历史系选修课‘元白诗证史’的课堂上; 说过一句大意如下的话; 陈先生说: ‘我是要用开拖拉机的方法来研究历史。’”姜先生以为: 
      那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之时; “拖拉机曾一度是现代化的一种象征; 是新事物的象征。陈先生传达出来的信息是; 他要用一种崭新的方法来研究历史; 
      并力求得到大面积的收获。”③这是否即陈的本意不必论; 但他欲再次为史学开新局面的心态大致可见。 

        陈寅恪这一次拟开展的新局面; 其中不仅包括“新方法”; 又再次要拓宽“新材料”; 专门侧重“诗词及方志笔记等”。陈撰此书固别有所寄托; 
      他晚年深感“纵有名山藏史稿; 传人难遇又如何”; 其寄托之一大约亦希望藉此书以传其方法④。可知其所欲传之方法仍包括强调尽量扩展史料的重要性。不过; 
      陈寅恪更早主要靠常见史料完成的隋唐两论; 已充分展示了其运用常见史书材料的学术技艺。 

        陈氏的隋唐两论提示着当年在史料尽量扩充的同时; 似已出现逐渐向常见史料回归的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可视为一种“扩充”; 
      因许多新人物先已不看这些常见史料) 。此不独陈寅恪如此; 蒙文通在此前关于古史的研究即已基本采用常见书; 而邓之诚更明确其专用二十四史。同时; 
      疑古倾向也逐渐成为众多学者实际针对的目标: 傅斯年提倡“重建”; 陈寅恪主张“了解之同情”; 钱穆倾向于“心通意会”; 蒙文通着意于“通观达变”; 
      郭沫若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阶段论得启发; 陶希圣从社会经济发展中找证据; 其所侧重者固有不同; 
      而皆欲与疑古倾向有别则一。这两者的结合导向一种相对而非绝对、多元而非一统的史学观念; 少了怀疑; 多了理解; 显系史学风气的一大转折; 
      这些只能另文探讨了。 


        2007…3…25 14:35 回复 
      121。48。204。*12楼
      罗志田教授很有才华啊

        2007…6…13 13:12 回复 
  共有12篇贴子 发表回复
        

      内 容:本吧发贴,请先 登录 | 注册 

       
      用户名: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加入会员后本吧发贴免验证码。 
         

©;2010 Baidu 贴吧协议  意见反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