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2006年第4期-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师长不知道,一颗敌人炸弹已经把最后一线取胜希望从中国人手中夺走。
我军后方遭遇敌机猛烈轰炸,一颗从天而降的重磅炸弹不偏不歪地击中了设在开封城外的前线总指挥部,给中国军队造成灾难性后果。薛岳总司令本人虽在轰炸中幸免于难,但是猛烈爆炸却把指挥机关变得一团糟:正副参谋长均负重伤,各部门七零八落,电台变成蜂窝,通讯联络中断,导致正在作战的各级指挥部陷入混乱和瘫痪。
敌机轰炸打乱了中国军队的进攻节奏,彻底阻断他们通往胜利的道路。后方开进的增援部队因为等待指示而延误宝贵战机,前线阵地由于得不到增援而难以为继,一面是源源运到的武器弹药堆放在火车站,另一面却是浴血苦战的部队官兵弹尽粮绝望眼欲穿。还有一些未经证实和互相矛盾的消息不胫而走,有说指挥部遭到敌人偷袭,薛总司令已经殉国;有说敌人援兵攻占开封,中国军队退路已经被切断;还有说大本营已经下令紧急撤退,委员长亲自飞到郑州督阵等等,总之一时间群龙无首军心大乱,有的部队停止前进,有的就地观望待命,还有部队干脆放弃阵地向后撤退。
在这个到处弥漫着失败情绪和人心惶惶的混乱时刻,心急如焚的龙师长还在不断派人向军部求援,但是他不知道,军部已经遭到一股来历不明的敌人攻击,军长桂永清同他一样头戴钢盔帽,手握冲锋枪正在同敌人作战。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军队已经陷入各自为战的泥潭里苦苦挣扎。派出去的人没有消息,龙师长一次次举起望远镜向自己后方望,渴望看见运送粮食弹药的骡马民工和增援队伍奇迹般出现,盼望我军的进攻炮火重新猛烈起来,但是他还是一次次被无情的现实推入绝望的深渊。因为他除了看见敌机轰炸和炮火封锁掀起的高高尘烟外,根本看不到我方队伍的调动迹象,好像一夜之间中国大军统统撤退了,把他们遗忘在前线阵地一样。
三义寨内不时传出零星的枪声和爆炸声,说明出生入死的决死队勇士们仍在顽强战斗等待救援,但是身为上级长官的龙慕韩却心如刀绞无能为力。他几次下令增援都被敌人火力击退,敌人的反击势头越来越猛,有几次已经打到师指挥所跟前。就在他开始犹豫,应该向后撤退保存实力还是继续坚守阵地时,一个最新出现的情报彻底动摇了他的信心。参谋长紧张地报告说,敌人增援部队已经出现在兰封郊外,部队随时有被切断退路的危险。
龙慕韩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询问参谋长:你认为我军援兵还会到来吗?
参谋长摇摇头说:师长,这不是第八十八师的战役,这是校长和薛长官指挥的战役。
龙师长的精神堤坝轰然垮塌,他下令放弃阵地撤退。
第八十八师一口气退过陇海铁路,退至开封城外。龙慕韩看见沿途败兵如潮,各部队都在争相撤退,说明豫东战役大势已去,失败已成定局,任何个人包括校长的意志都无力回天。就在龙将军壮志未酬仰天长叹时,一队宪兵出现在他的面前,为首军官用冷冰冰的声调宣布说:奉委员长手谕,将擅自逃跑的龙慕韩革职逮捕,押送武汉审判问罪。
6
其实日本人也到了生死决战的最后关头。
本来中国军队连日猛攻已经彻底动摇了日军防线,三义寨到处断壁残垣一片焦土,有的联队弹尽粮绝,有的阵地只剩下伤兵在坚持射击,即使飞机空投也难以鼓舞士气。土肥原已向各旅团下达“玉碎”命令,师团机关开始销毁军旗和机密文件,还有被包围的守军向师团长发出诀别电,然后向敌人发起自杀性冲锋。
战地记者清水岩也负了轻伤,当敌人决死队夜袭师团部大院时,他同所有日本军人一样都拿起枪来投入保卫司令部的战斗。幸好对方人数不多,记者对此深感庆幸,要不是及时识破敌人诡计,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被包围的敌人极为顽强,他们射出的每一颗子弹都像长了眼睛一样,给日本人增加很大伤亡。天亮后师团长派人送来热气腾腾的熟马肉,原来将军亲自枪杀了自己的坐骑,把马肉分给士兵食用。战地记者手捧马肉时不禁感动得流出眼泪来,他决心不辜负师团长的期望,实现用生命效忠天皇的神圣誓言。
总攻击开始,战地记者同所有来自海岛的日本士兵一道,端起明晃晃的枪刺,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疯狂和不顾一切地扑向敌人。当无数锋利的刺刀割裂清晨的空气,在初升的阳光下闪动着致命的寒光时,士兵都像野兽一样发出有威胁的凶猛咆哮,子弹对于肉搏双方都失去作用。沉重的枪托呼呼作响,被击碎的头颅脑浆四溅,喷涌的鲜血像彩虹一样覆盖战场,人们格斗的喘息声、咒骂声和伤者的惨叫此起彼伏。废墟上弥漫着浓烈和新鲜刺鼻的血腥味。
战地记者亲手杀死一名敌人军官。
战斗结束,摇摇晃晃的战地记者开始举起照相机拍照。他看见战场上到处都是正在凝固的敌人尸体,这些愤怒不屈的中国军人表情各异栩栩如生,依然保持着生命最后一刻的搏杀姿态。
日本指挥官下令掩埋中国勇士,以示敬意。
7
豫东战役发起第三周,第一支救援的日本机械化部队终于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与被围困的第十四师团会合,从而宣告中国军队代号为“泰山行动”的作战计划彻底失败。
第十七章精忠报国
1
经过紧张拆卸,第一批机器终于装船启运。
开船之前,工厂在武昌码头举行隆重的上路仪式。有人专程从荆州请来一尊关帝神像护航,左有黑脸周仓,右有白脸关平,张松樵率领一干工厂主事,燃起香烛来行磕头大礼。
仪式完毕,上百条木船相继离港,浩浩荡荡溯江而上,占据很大一片江面,造成一个蔚为壮观的景象,吸引许多市民驻足观看。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裕华纱厂率先撤退的行动在武汉三镇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人们惊讶之余议论纷纷各说不一。有人猜测说,既然中国飞机空袭日本,取得伟大胜利,前线捷报频传,保卫大武汉宣传得轰轰烈烈,为何在湖北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裕华纱厂偏偏选择此时搬迁?迁厂有何政治背景,是否得到来自上层的某种消息?此举是否一个信号,表明前线形势不妙,当局已经或者即将放弃武汉?
市政当局大为恼火,他们派人来张贴布告,宣布所有撤退行动都须经过批准,属于“战略行为”。工厂不得私自搬迁,违令者将以“破坏抗战罪”没收财产。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舆论沸沸扬扬,工厂搬迁工作被迫停止,码头上机器堆积如山。好在第一批船队已经驶离武汉地界,正在浩浩荡荡地往上游进发,张松樵得报后感到一丝欣慰,他指示肖老大说,这是工厂的火种,你要给我看管好机器,有了它们裕华纱厂才不至于全军覆没。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松樵从工厂搬迁那一刻起,他的个人抗战就已经打响了。
2
“五·一九”中国飞机空袭日本之后,日军一个阴险的秘密报复计划被命令付诸紧急实施。一个皓月当空之夜,两架携带炸弹的日本海军战斗机从停泊在长江口的航空母舰上起飞,沿着长江航道向华中腹地偷偷飞来。
这是一次被称作“约定暗杀”的夜间袭击。
敌机在目标区域上空开始降低高度耐心盘旋。
这是一个经过精心策划的阴谋,仅仅几分钟后,珞珈山下果然升起汉奸的信号弹来,日本飞机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飞行员早已瞪大眼睛虎视眈眈,只等信号弹出现立刻锁定目标发动攻击,这就是里应外合的所谓“约定暗杀”战术。
目标就是隐藏在丛林中的蒋介石东湖官邸。
东湖官邸四周均属军事禁区,戒备森严难以接近,而且背山靠水古木参天,就是大白天飞机也难以发现目标。日本人事先派出汉奸潜入树林里埋伏起来,这些中国人的败类趁黑夜里应外合,用信号弹编织起一张暗杀的阴谋大网来。
敌机呼啸而至,把两颗重达五百磅的高爆炸弹先后投向目标,日本飞行员亲眼看见炸弹爆炸的巨大火球撕碎黑暗的大幕,随后开始猛烈燃烧的树木就像火炬一样映亮夜空。日本强盗确信偷袭任务已经胜利完成,于是得意洋洋原路返航。事实上,敌机偷袭确实给地面造成很大损失,一颗炸弹击中东湖官邸的草坪,冲天而起的爆炸气浪摧毁了一幢精致小楼,掀翻假山和喷水池。
另一颗炸弹击中车库,引燃一场大火。
负责实施“约定暗杀”的日本海航司令部获得偷袭成功的暗号后一片欢腾兴高采烈,他们相信蒋氏夫妇已经在劫难逃。日本舰队司令更是立即给东京打电报,向海军大臣报告喜讯,称蒋介石“十有八九已经在我英勇战机打击下丧命”。日本内阁成员都在第一时间得悉来自中国前线的军事报告,他们连夜紧急会晤,磋商如何处置发生这个重大事变后的支那(中国)形势。
3
汪精卫是在天亮之后才得知东湖官邸遭袭的惊人消息的。
当国民党中宣部长周佛海跌跌撞撞地冲进客厅,把这个未经证实的爆炸性新闻向他报告时,汪精卫蜷缩在沙发上的身体短暂地僵硬了几秒钟,然后猛然绷直,好像遭开水烫了的大虾一样。他一迭声地问周佛海:真的真的真的……吗?好好!
对国民党副总裁兼国民议会议长汪精卫来说,东湖官邸挨炸无疑是个天大喜讯,让他重新看到登台执政和接管权力的曙光。自从日本内阁宣布“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即第一次近卫声明)之后,他读解日本对华政策的背后含义是,日本人已经彻底排除与蒋介石合作的可能性,决心置这个铁腕的中国统治者于死地。
汪精卫在屋子里急速走动,试图从一团乱麻的脑袋中整理出头绪来。首先他清楚自己上台执政决不会一帆风顺,阻力和挑战将会来自那些军方实权派人物,手中掌握军队的黄埔系将军们肯定不会欢迎他上台,他们将会成为他通往权力宝座上的最大绊脚石。其次还有党内持不同政见的元老人物和各派政治领袖,这些人都不会轻易对他俯首称臣,他们无疑会给他制造很多麻烦和障碍。但是已经看见曙光升起的汪精卫信心百倍,他并不十分担心这些对手和政敌,因为他相信除了自己的政治影响和实力,还有一个更加强大的政治盟友将会坚定地站在他一边,这个盟友就是日本人。日本人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因为只有他才是中日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最佳人选,只有他才能把“中日亲善”的事业推动下去。但是胃口很大的日本盟友将会提出什么苛刻条件来,中日战争如何收场,今后中国政府怎样应对战败国的从属地位等等他一时心中无数。
站在一旁的宣传部长小心地提醒他,应当考虑召开中政会,以最高领袖的名义控制政府和军队。汪精卫这才如梦初醒,开始着手拟定接管权力的方案。他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赶快核实空袭消息,查找蒋氏夫妇下落,并且一定要找到尸体,哪怕烧成灰也要验明正身。接着他又指示秘书曾鸣久草拟一份《告全党全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