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155-幼幼集成 >

第29章

155-幼幼集成-第29章

小说: 155-幼幼集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瀣丹。 
一、阴黄证,全非湿热,而总由气血之败。盖气不生血,所以血败,血不华色,所以色败。凡病黄而绝无 
阳证阳脉者,便是阴黄,或因大病之后,或脾胃久亏,故脾土之色自现于外。其证喜静恶动,喜暗畏明,神 
思困倦,言语轻微,畏寒少食,四肢无力,或大便不实,小水如膏。此皆阳虚之候,与湿热发黄者反如冰炭, 
使非速救元气,大补脾胃,终无复元之理。且此证最多,而昧者不察,遂云黄胆同是湿热,而用茵陈、栀子清 
火利水,则无有不随药而毙者。如四君子、五君煎、温胃饮,是其宜也。 
凡小儿脾胃素弱,常有积滞,面色多带黄白,不可消积,惟以集成肥儿丸多服。使脾胃健,食自消,灌溉 
脏腑,流行荣卫,自然五色修明,何黄之有? 
小儿黄病,昧者一概呼为湿热,无非除湿利水,清热退黄,除此之外,无别法矣。岂知湿热发黄者少,脾虚 
发黄者多。盖脾土强者,足以捍御湿热,必不生黄,惟其脾虚不运,所以湿热乘之。治此者,无非暂去湿热, 
茵陈五苓散亦佳;黄稍退,即速健脾,不得 
屡用消耗,而谓有是病用是药也。 
若面目俱黄而带虚浮,唇白舌淡,口不渴,身不热,夜无烦热,小便不涩,不可认为湿热而分利之,速救脾 
胃。四君子六君是其宜也。 
凡服分利之药,黄久不退,以致口淡心慌,四肢软弱,憎寒发热,小便带浊,皆为虚甚。宜四君子煎送八 
味地黄丸,不可再行分利,以致脾败肾绝而死矣。 

卷四黄胆证治
入方
属性:x茵陈五苓散x 方见卷二伤湿门。 
x胃苓汤加茵陈x 方见卷二伤湿门。此加茵陈一钱。 
x集成沆瀣丹x 方见卷一胎疾门 
x四君子汤x 方见卷三疟疾门。 
x五君煎x 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兼湿者。 
官拣参(一钱) 漂白术(二钱) 白云苓(二钱) 炮姜炭(一钱) 炙甘草(一钱) 
水一盅半,煎服。 
x温胃饮x 治中寒呕吐,吞酸泄泻,不思饮食。 
官拣参(一钱) 漂白术(二钱) 白扁豆(一钱) 广陈皮(五分) 炮姜炭(一钱) 大当归(一钱) 
炙甘草(六分) 
水一盅,煎七分服。 
x集成肥儿丸x 治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消,肌肤瘦削。如多服能令儿肥。此丸久经效验,比诸家肥儿丸 
功独甚。 
建莲肉(二两四钱,去心皮,炒) 西砂仁(六钱,酒炒) 漂白术(一两,土炒) 官拣参(一钱,切片, 
焙干) 京楂肉(四钱,炒) 杭白芍(四钱,酒炒) 广陈皮(四钱,酒炒) 法半夏(四钱,炒) 白云苓 
(一两,乳汁蒸晒) 真雅连(二钱,姜制) 苡仁米(六钱,炒) 六神曲(六钱,炒) 炙甘草(二钱)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日早午晚各服一丸,米饮化下。 
x六君子汤x 方见卷二类搐门。 
x八味地黄丸x 方见卷一保产门。 

卷四黄胆证治
黄胆简便方
属性:小儿急黄,以丝瓜连皮带子,火烧存性研末,每服一钱,米汤下。连进数服愈。小儿黄如金色,因积滞凝 
于脾家,以糯稻草煎浓汤饮之,数次效。 
治小儿黄胆如金,取山间薏苡仁根,洗极净,煎汤,服之自愈。 
治湿热发黄,用生姜半斤、茵陈半斤,同捣烂,以布包之,时时周身擦之,其黄自退。 

卷四
腹痛证治
属性: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 
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凡病心腹痛者,有上中下三焦之别。上焦者痛在膈上,此 
即胃脘痛也;中焦者在中脘,脾胃间病也;下焦痛在脐下,肝肾病也。然有虚实之分,不可不辨。辨之之法,但 
察其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久病者多虚,暴病者多实;得食稍减者为虚,胀满畏食者为实;痛徐而缓,莫 
得其处者为虚,痛剧而坚,一定不移者为实。虚实既确,则治有准则。 
夫腹痛之证,因邪正交攻,与脏气相击而作也。有冷有热,有虫痛,有食积,辨证无讹,而施治必效。 
挟冷痛者,面色或青或白,冷甚者,面色暗淡,唇口爪甲皆青。此脾气虚寒之极,轻者当归散,重者烧脾 
散,有吐泻者,保童丸。 
挟热痛者,面赤壮热,四肢烦,手足心热。宜四顺清凉散加青皮、枳壳;大便秘者,木香槟榔丸;大便调 
者,芍药甘草汤。 
食积痛者,口中气温,面黄唇白,目无精光,或白睛多,多眠恶食,大便酸臭。宜三棱丸,甚者消积丸, 
下后六君子汤调之。 
虫痛者,面白唇红,六脉洪大,心腹疼 
痛,口中涎沫及清水出,腹内结聚成团,摸之梗起一条。小儿脾胃虚者,最多此证。宜乌梅丸。 
凡腹痛喜手按及热熨者,为虚为寒,速宜温补;如手不可按者为实,速宜下之。 

卷四腹痛证治
入方
属性:x当归散x 治腹痛有寒无热。 
大当归(一钱五分) 南木香(五分) 青化桂(一钱) 大拣参(一钱)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水煎,温服。 
x烧脾散x 治伤生冷果菜,停积中焦,心脾冷痛。 
黑炮姜(一钱) 紫浓朴(一钱) 草蔻仁(五分) 西砂仁(一钱) 六神曲(一钱) 老麦芽(一钱) 
真广皮(一钱) 高良姜(五分) 炙甘草(一钱) 
或丸,或散,或水煎,俱可。 
x保童丸x 因伤风冷,食积肚疼,泄泻呕恶。 
官拣参(切片,焙干) 漂白术(土炒) 紫浓朴(姜炒) 正广皮(酒炒) 白云苓(炒) 结猪苓(焙) 
宣泽泻(炒) 藿香叶(焙) 公丁香(捣) 法半夏(焙) 白干姜(炒) 青化桂(去粗) 白蔻仁(炒) 
杭青皮(醋炒) 肉豆蔻(煨) 南木香(屑) 炙甘草(各等分) 
共焙燥为细末,神曲糊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米饮化下。 
x四顺清凉散x 治挟热腹痛,面赤壮热,四肢烦,手足心热。 
杭白芍(二钱) 白当归(一钱) 锦庄黄(一钱) 炙甘草(五分) 
净水煎滚,热服。 
x芍药甘草汤x 此方无论寒热虚实,一切腹痛,服之神效。 
白芍药(一根,重三钱) 粉甘草(一根,重二钱) 
上二味俱要整的,用纸七重包之,水湿慢火煨熟,取起,杵烂煎汤服。寒月,略加肉桂数分更妙。 
x三棱丸x 治食积胃脘痛、心腹痛、小腹痛、癖痛、虫痛。 
京三棱(煨) 蓬莪术(煨) 半夏曲(焙) 小枳实(麸炒) 正川连(姜炒) 吴茱萸(泡) 
正广皮(酒炒) 杭青皮(醋炒) 南木香(屑) 尖槟榔(炒) 川浓朴(姜制) 川楝肉(炒) 小茴香(酒炒) 
共为末,神曲糊丸。量儿大小加减,米饮调服。 
x木香槟榔丸x 方见卷三食积门。 
x乌梅丸x 治胃冷,虫痛攻心,呕吐,四肢冷。 
官拣参 川黄柏 北细辛 青化桂 川熟附(以上各六钱) 川黄连(五钱) 正花椒 大当归 黑姜 
炭(以上各四钱) 肥乌梅(三十个,蒸,去核,收净肉,捣烂) 
共为细末,酒蒸乌梅肉捣膏和药,少加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水送,每日二三服,以十分之一, 
水煎服亦可。 

卷四腹痛证治
腹痛简便方
属性:治一切胃痛胸痛腹痛腰痛,疼如锥刺,不可忍者,花椒不拘多少,研为细末,和少面粉,醋和成饼,贴于痛 
处,上铺艾绒,用火灸之,疼立止。 
一切腹痛,不问虚实寒热皆效。用小麦杆烧灰,地上出火毒,将布包之,滚水淋汁,一服立止。 
一切疼痛,或寒或热,或积食,或积血,证莫能辨,药不能施,有起死回生之妙。用生姜一斤,捣烂,略 
挤去汁,入锅内炒热,用布分作二包,先以一包熨痛处,冷即换热者,勿令间断。如姜已干,略加前汁拌之, 
又炒又熨,痛止乃已。 
凡小儿腹痛,摸其肚有一块梗起者,虫痛也,不须用药,惟令大人以手擦揉其块处,久久搓之,半日许, 
其虫将死,皆从大便而出,痛立止。 
小儿腹痛,啼哭不止。用南木香、明乳香、黑没药俱去油各五分,水煎温服。 
小儿胎寒腹痛,啼哭吐乳,大便青色,身出冷汗。用姜黄一钱,南木香、乳香、没药 
俱去油各三钱,共为细末,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姜汤调下。 
小儿盘肠气痛,月内之儿多有之。其证腹内如蛙声,啼哭不止者是也。盖寒热不和,脏气不行。用栀仁五 
钱、附子三钱,同炒极枯,取起,拣去附子不用,单取栀仁,加入白芷一钱为末。每服五分,小茴香汤下。 
小儿腹痛,啼哭不止。用乳香一钱,去油,灯花七枚,同为末。每服二分,乳汁调服。 
小儿虫痛,口流涎沫。使君子取肉微炒,为末,五更时,米饮调下。 
小儿腹痛,一痛即死者,名为虫痛,似痫。用干漆烧灰,白芜荑二味,等分为末,每五分,米饮调下。证重 
者,每服一钱。 
小儿盘肠腹痛,浓煎葱汤,浇洗儿腹,仍以葱捣烂,炒热作饼贴脐上,良久,屎出痛止。 

卷四
癖积症治
属性:经曰∶新积痛可移者,易已;积不痛,难已也。又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 
应衣,脉宗气也。结而横,有积矣。凡饮食之积,其渐积者,不过以饮食偶伤,必在肠胃之内,故可行可逐,治 
无难也。惟饮食无节,以渐留滞者,多成癖积于左胁膈膜之间,此阳明宗气所出之道也。若饥饱无论,饮食叠进, 
以致阳明胃气一有所逆,则阴寒之气得以乘之,而脾不及化,故余滞未消,并肠外汁沫搏聚不散,渐成 疾矣。 
然其初起甚微,人多不觉,及其既久,则根深蒂固,而药饵难及。今西北小儿多有此疾,而尤于食面之乡为最, 
正以面性多滞,而留积于皮里膜外,所以不易治也。惟当以渐消磨,求法治之,幸毋孟浪欲速,妄行攻击,徒致 
胃气受伤,而积仍未及,以速其危也。 
癖者,血膜化水则癖,胁旁时时作痛,时发潮热,或寒热往来似疟,故疟家多有此证。 
凡疟疾发过之后,必令其热退极尽,方可饮食;若热未尽而饮食之,则中脘多蓄黄水,日久而成癖积。 
小儿脏腑和平,脾胃壮实,则荣卫宣畅,津液流通,纵使多饮水浆,不能为病;惟脾胃不胜,乳哺失调, 
三焦不运,水饮停滞,冷气搏之,结聚而成癖也。体素弱者消癖丸,气壮实者赭石挨癖丸。大约有癖之儿,虚 
者居多,攻下之药,非可常用,即不得已而用之,待其略减,用消癖丸缓缓消之,至为良法。 

卷四癖积症治
入方
属性:x消癖丸x 治癖在胁下,面黄肌瘦,午后发热似疟。 
官拣参(切片,焙干) 漂白术(土炒) 正广皮(酒炒) 白云苓(乳蒸) 杭青皮(醋炒) 川浓朴 
(姜制) 小枳实(麸炒) 法半夏(焙) 西砂仁(酒炒) 六神曲(炒) 陈麦芽(炒,以上十一味俱 
各二钱) 九肋鳖(炙,三钱) 京三棱(煨) 蓬莪术(煨) 炮黑姜(以上各一钱) 青化桂 南木香(各 
二钱) 正雅连(姜汁炒,二钱) 
共为细末,早米粉糊为丸。每服一二钱,量儿大小加减,米饮下,以癖消药止。 
x赭石挨癖丸x 治腹中癖块,或生寒热,或时作痛。小儿壮实,饮食素强者,方宜用之。脾胃素弱者,切 
不可服,惟以前消癖丸攻补兼施,久之自愈。 
代赭石(火 ,醋淬至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