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幼幼集成-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冬日起,肾水王七十二日,西南风为贼邪,土克水也;三、六、九、十二月,脾土每季王一十八日,东风为贼
邪,木克土也。此对冲之风,最能伤人,然中气足,腠理密者,始能无害。其所以受邪致病者皆怯弱之体,故
风邪得以乘之。或有不慎而感受者,顿然头痛鼻塞,呵欠喘急,身热脉浮者是也。盖肺主皮毛,风入皮毛,多
为咳嗽,其指纹红紫而长,外感候也。复有伤风自利,腹胀而手足冷者,脾怯也,当与和脾而兼发散。有潮热
多睡,气粗呕吐,乳食不消,大便黄白而嗽者,脾肺受寒,不能受纳而吐也。若伤风多泪,胁痛目肿而咳者,
兼肝证也;舌苦面赤,汗流而嗽者,兼心证也;面黄唇肿,少食恶心,兼脾证也;面白眶肿,上气喘急,为肺
本病也;嗽而腰疼者,兼肾证也。
卷二伤风证治
入方
属性:x人参败毒散x (人参无力措办者,不用亦可)
治小儿四时感冒,以及伤风咳嗽。凡咳嗽痰不应者,每日二服,不拘剂数,以痰豁为度。
官拣参(五分) 白桔梗 陈枳壳 正川芎 甘草 白云苓 川羌活 川独活 信前胡 北柴胡 北防风
荆芥穗(各一钱)
生姜一小片为引,水煎,热服。忌油。
脾怯者,倍云苓,加怀山、扁豆;脾肺寒者,倍云苓,加白术、怀山、藿梗;兼肝证,倍柴胡,加白芍,
微加青皮;兼心证,倍独活,加连翘、木通;兼脾证,加六曲、山楂、麦芽;兼肺证,倍枳壳,加北芥子;兼
肾证,倍独活。
卷二
伤暑证治
属性:经曰∶因于暑汗,烦则喘满,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又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
得之伤暑。婴儿之患,夏秋为甚,盖火土旺于长夏,正当金水受伤。稚阳阴微,已失天和,加之暑热,阳气
浮于外,生冷戕于中,夏失长养,则不能生金而病于暑。然有中暑而病者,有因暑而致病者,虽病有不同,而
总由于暑。故其为病有阴阳二证∶曰阴暑,曰阳暑。治由冰炭,不可不辨也。
阴暑者,因暑而受寒也。凡膏粱之儿,畏暑贪凉,不避寒气,又或居深堂广厦,或乍热乍寒之时,不谨衣
被,以致寒邪袭于肌表。其证头痛无汗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疼。此以暑月受寒,虽名阴暑,即伤寒也。治
宜温散,五积散、清暑益气汤。不恶寒而发热者,人参白虎汤,热退后,用调元生脉散补之。
又有不慎口腹,过食生冷瓜果,凉茶冷水,以致寒凉伤脏,而为呕吐泻利腹痛等证。此亦因暑受寒,寒邪
在内,治以温中为主,加味五苓散,不应,理中汤。
阳暑者,藜藿之儿有之。常在烈日之中,坐于热地之上,澡浴寒涧之内。其证发热头痛,烦躁,大渴大汗,
脉洪滑,大便干结,小便赤痛者,白虎汤;脉虚,烦渴而少气者,人参白虎汤;若眩晕者,生脉散;兼吐泻者,
薷苓汤。
凡治暑证,最当辨其阴阳寒实。若外中热邪,内亦烦躁而热者,此表里俱热,方是阳证,治宜清补如前。
若脉虚无力,或为恶寒背寒,或为呕恶,或为腹痛泄泻,或四肢鼻尖微冷,或不喜凉茶冷水,或息促气短,
无力以动之类,皆阳中之阴证也。凡见此类,但当专顾元气,四君子为主治,或理中汤加芍药。若虚寒甚者,
则舍时令而从证,附桂在所必用,切不可因
暑热之名,而执用寒凉解暑,则祸不可胜言矣。
卷二伤暑证治
入方
属性:x五积散x 治阴暑受寒,头痛无汗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疼,以此温散之。
香白芷 真广皮 川浓朴 芽桔梗 陈枳壳 正川芎 杭白芍 白云苓 漂苍术 大当归 制半夏 嫩桂枝 黑
炮姜 炙甘草 生姜三片,红枣三枚,水煎服。
x清暑益气汤x 治伤暑烦热,自汗口渴,畏寒发热者。
官拣参(六分) 炙黄 (一钱) 漂白术(一钱) 六神曲(五分) 宣泽泻(五分) 川黄柏(五分) 杭青
皮(五分) 粉干葛(一钱) 北五味(三分)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一片,大枣三枚为引,水煎,热服。
x人参白虎汤x 治中暑不恶寒而发热者。
官拣参(一钱) 熟石膏(二钱) 净知母(一钱) 炙甘草(一钱) 晚粳米(五钱)
水煎,热服口渴甚,加麦冬一钱,北五味五分。
x调元生脉散x 平肝木,益脾土,泻邪火,补元气。小儿要药。
官拣参(一钱) 炙黄 (二钱) 大杭冬(一钱) 北五味(三分)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大枣三枚,大煎,温服。
x加味五苓散x 治暑证之要药也。
漂白术(二钱) 白云苓(二钱) 结猪苓(二钱) 宣泽泻(二钱) 青化桂(一钱) 藿香梗(一钱) 宣木
瓜(一钱) 西砂仁(一钱)
生姜一片,大枣一枚,灯芯十茎引,水煎,热服。
x理中汤x 治阴暑呕吐,泻利腹痛。
官拣参(三钱) 漂白术(三钱) 黑炮姜(一钱五分) 炙甘草(二钱)
大枣三枚引,水煎。温服。
x白虎汤x 治阳暑发热,头痛烦躁,大渴大汗,脉洪实,大便秘结,小便赤痛。
熟石膏(三钱) 净知母(二钱) 炙甘草(一钱) 晚粳米(一两)
水一碗,先煎米熟,纳后三味同煎,滚热服。
x生脉散x 固中气,清火热,保肺金。
官拣参(一钱) 大杭冬(三钱) 北五味(七分)
水煎极浓,温服。
x薷苓汤x 治阳暑脉虚,兼吐泻。
漂白术(二钱) 陈香薷(一钱五分) 白云苓(二钱) 结猪苓(二钱) 宣泽泻(二钱) 青化桂(一钱)
白扁豆(一钱五分) 川浓朴(一钱)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一片,大枣一枚,灯芯十茎引,水煎服。
x四君子汤x 方见三卷疟疾门。
x理中汤加芍药x 治伤暑腹痛泄泻。
即本方加炒白芍药一钱五分。
卷二
伤湿证治
属性: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是湿之为病,有出于天气者,雨露是也;有
出地气者,泥水是也;有出饮食者,酒浆生冷是也;有出人事者,汗衣卧湿,如小儿澡浴,粪秽,衣褓不干,
皆是也。然所因虽异,悉由乎脾气之虚,而辨治之法,其要惟二∶一曰湿热,一曰寒湿尽之矣。病而发热者,谓
之湿热;病而多寒者,谓之寒湿。湿热之治,宜清宜利,热去湿亦去也;寒湿之治,宜燥宜温,非温不能燥也。
一湿热证∶其证发热身痛,多烦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脉见洪滑,方是热证。宜利宜清,柴苓汤、茵
陈饮。如果湿热之甚,或元气壮而兼秘结不通者,方可推荡之,集成沆瀣丹。
一寒湿证∶惟胀满泄泻呕吐,皆寒湿之病也。凡小儿喜弄冷水,坐卧湿地。其证头痛身重,寒热往来,宜胃
苓汤。如兼呕吐,加藿香、砂仁。如因中湿浮肿者,胃苓汤合五
皮汤。如不效,必用温补,俟阳气渐复,则阴邪始退,如理中汤、八味丸,宜择用之。
凡脾虚多病湿,内因酒面停滞,嗜瓜果,喜生冷、烧炙甘肥,以致湿热壅溢而为病者,此内因也;复有坐
卧湿地,雾露阴雨所客,澡浴为风所闭,涉水为湿所郁,郁于肌腠则发黄,此湿由外生。可见内外所感,皆由
脾气虚弱,而湿邪乘而袭之。中湿发黄者,茵陈五苓散;不效,六君子汤燥里而黄自退。
卷二伤湿证治
入方
属性:x柴苓汤x 治中湿恶热如疟。
官拣参(一钱) 北柴胡(一钱五分) 枯黄芩(一钱) 法半夏(一钱) 漂白术(一钱) 结猪苓(一钱)
宣泽泻(一钱) 上青桂(五分) 白云苓(一钱)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水煎,热服。
x茵陈饮x 治中湿发黄作热,大小便涩。
茵陈蒿(二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赤茯苓(一钱) 甜葶苈(一钱) 小枳实(五分) 生甘草(五分)
灯芯十茎,水煎,食前服。
x沆瀣丹x 方见卷二胎疾门。
x胃苓汤x 治中湿头重体重,往来寒热,和水土,调脾胃。
漂苍术(二钱) 炒浓朴(一钱) 广陈皮(一钱炒) 白术(一钱) 白云苓(一钱) 结猪苓(一钱)
宣泽泻(一钱) 炙甘草(五分) 上青桂(五分)
生姜三片,水煎,食前服。
x五皮散x 此方合胃苓汤,专治浮肿,神效。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 桑白皮 五加皮(以上各二钱)
灯芯十茎,大枣三枚为引,水煎,空心服。
x理中汤x 方见卷二伤暑门。
x八味地黄汤x 方见卷一保产门。
x茵陈五苓散x 治中湿发黄。
茵陈蒿(二钱) 漂白术(一钱) 白云苓(一钱五分) 结猪苓(一钱) 宣泽泻(一钱) 青化桂(五分)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大枣三枚为引,水煎服。
x六君子汤x 方见卷二非搐门。
卷二
霍乱证治
属性:经曰∶足太阴厥气上逆则霍乱。又曰∶不远热则热至,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夫霍乱之病,起于仓卒,其
证挥霍扰乱,无有宁止,故名霍乱。多因夹食伤寒,阴阳乖隔,上吐下泻,而烦躁闷乱者是也。盖人有三焦∶
上焦受纳水谷,主入而不主出;中焦腐化水谷,流行于五脏六腑;下焦分别水谷,主出而不主纳。故邪在上焦
则吐,邪在下焦则泻,邪在中焦则上吐下泻。凡霍乱得吐泻,则邪气上下得出,斯无苦也;陈 出尽,而吐泻
自止。乃有上不得吐,下不得泻,为干霍乱,又名绞肠痧。其病因脾胃之邪无从而出,若加喘满作搐者,十不救
一。其有上吐下泻者,当分寒热而治之,亦宜止其乳食,恐其增痰也。故霍乱饮米汤必死,以其助胃邪故也,
宜藿香正气散。
有先泻后吐者,乃脾胃虚寒,故先泻白水,而吐亦不多,口气缓而神色慢,额上有汗,六脉沉细,此为虚
冷,宜温之,六君子汤。不愈,则理中汤加藿香、木瓜各一钱。
有先吐后泻者,乃脾胃有热,故喘促唇红,吐多面赤,渴饮水浆,脉洪而数。此为热也,宜和解之,五苓
散加藿香。
其干霍乱上不得吐,下不得泻,最为危迫,速用盐汤探吐之,必待其吐出宿食积痰,然后用药,或以针刺
十指甲边令血出,或刺膝湾名委中穴,出血即解,后用藿香正气散。
卷二霍乱证治
入方
属性:x藿香正气散x 治风邪伤胃,阴阳不和,上吐下泻。
紫苏叶(一钱) 大腹皮(一丸) 芽桔梗(一钱) 白云苓(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川浓朴(一钱)
真广皮(一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水煎,热服。
x六君子汤x 方见卷二非搐门。
x理中汤x 方见卷二乳子伤寒门。此加藿香、木瓜。
x五苓散x 方见二卷中暑门。加藿香。
x盐汤吐法x 其法以温水调食盐略咸,一大碗,令儿服之。良久,以指探其喉间则吐,一吐即松。
卷二霍乱证治
霍乱简便方
属性:凡霍乱吐泻腹痛者,切忌热汤及米汤,犯之必死,必待其吐泻后一二时久,服药过后,俟其胃气稍回,渴止
知饥,方可以稀粥与之。
凡霍乱呕吐,不能受纳药食危甚者,速以新汲水和百沸汤各一盏和匀,名阴阳汤,饮数日即定。
凡痰疟及宿食恶毒之物,阻塞中焦,而令腹胀欲作霍乱者,即与盐汤,令其顿服,吐尽痰食即安。
霍乱吐泻诸药不效,绿豆、胡椒各二十一粒,研细,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