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25-医学妙谛 >

第4章

625-医学妙谛-第4章

小说: 625-医学妙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少,属痰半夏天南星。痛甚而泻泻痛止,属食枳实山楂增。泻不甚而腹微痛,是为寒泻香 
砂仁。新泻宜泻宜消食,久泻升提温补益。泄久下陷亦用升,升麻柴胡更有力。肾虚送下四 
神丸,防风羌活兼风入。虚泄久泄古有方,黄土一匙冲服食。 
x暑湿热x 
胃苓汤 即平胃散合五苓汤益气汤 白蔻 桔梗 郁金 橘皮 藿香 杏仁 川朴 
降香 茯苓 猪苓 广皮 寒水石 泽泻 滑石 木瓜 檀香汁 
香砂异功散即六君子去半夏加木香 砂仁 
四苓散即五苓去桂 可加椒目 益智 川朴 橘白 黄连 石羔 扁豆 甘草 神 
曲吴萸 砂仁 山楂 麦芽 丝瓜叶 资生丸 
x湿热x 
人参 柴胡 羌活 山楂 防风 川朴 茯苓 茵陈 苡仁 麦芽 川连 白芍 
益智 茅术 黄芩 广皮 川柏 升麻 甘草 泽泻 半夏 猪苓 六曲 藿香 白蒺 
藜五苓散 四苓散 小温中丸去川芎 
中暑必头胀喜冷冻饮料,咳呕,心中胀,舌白兼泻 
柴朴 半夏 石羔 黄芩 杏仁 橘皮 
x中伤湿滞x 
胃苓汤加桂木 生姜 四君子加炮姜肉桂 
x寒湿中宜运通,下直分利x 
柴朴 藿梗 益智 木香 木瓜 广皮 扁豆 炮姜 砂仁 茅术 吴萸 肉果 
白术 腹皮 四苓散 真武汤 术 苓 芍 附 姜 
x肝犯胃,消渴吐清涎,腹痛x 
川连 黄芩 乌梅 白芍 干姜 荷叶 浓朴 猪苓 椒目 泽泻 木瓜 桑叶 
延胡 桂木 甘草 半夏 广皮 米仁 石脂 枣仁 人参 川楝 异功散加木瓜亦可参用 
x胆郁伤脾x 
柴胡 白芍 青皮 黄芩 桑叶 丹皮 
x脾胃阳虚x 
干姜 白芍 煨升麻 益智仁 广皮 当归 泽泻 葫芦巴 煨葛根 木瓜 炮姜 
川朴 谷芽 半夏 香附四君子汤 
x晨泄用治中汤x 
人参 甘草 青皮 白术 干姜 陈皮 
x夕泄用四神丸x 
吴萸 肉豆蔻 五味 补骨脂 
四神丸加法青皮 沙苑子 杜仲 当归 木瓜 小茴香 理中汤加法五味 赤石脂 
枸杞 葫芦巴 胃苓汤 茅术 陈皮 白术 茯苓 泽泻 川朴 甘草 肉桂 猪苓 
桂苓术甘汤加法鹿角 煨姜 南枣 禹量石脂丸加法枸杞 
x中虚腹痛x 
炙草 白芍 炼饴糖 南枣 茯苓 
x食伤x 
人参 炙草 谷芽 葛根 广皮 荷蒂 
陈曰∶脾阳微,中焦聚湿则少运,肾阴衰,回摄失司为瘕泄。是中宜旋则运,下宜封乃 
藏,肾阳自下炎蒸,脾阳始得变运。王氏以食下不化为无阳,陈参曰∶热胜湿蒸,气伤人倦, 
阴茎囊肿,是湿热甚而下坠入府,与方书茎窍症有间。足肿是阳微湿聚,治胃必佐泄肝,制 
其胜也。仲景云∶脉弦为胃,减大则病进。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乃清。脾宜升,胃宜降, 
苦寒必佐风药,是李东垣之旨。久泄必伤肾,八味承气乃从阴引阳。水泻少腹胀满,少腹为 
厥阴肝经,肝失疏泄,当以五苓利水导湿,仿古人急开支河之喻。 
何书田曰∶少阳为三阳之枢,相火寄焉。风火煽胃而腐熟五谷,少阴为三阴之枢,龙火 
寓焉。熏蒸脏腑而转输糟粕,胃之纳,脾之输,皆火之运也。然非雷藏龙驯,何能无燥无湿无 
冒?明燎上之患,必土奠水安,斯不泛不滥,无清气在下之患。故曰∶五泄之治平,水火者,清 
其源崇,堤土者,塞其流耳。 

卷上杂症
痢疾章
属性:古称滞下,乃湿热气薄肠胃。河间、丹溪佥用清热导法。六脏属阳,以通为用,五脏皆 
阴,藏蓄为本。先泻后痢,脾传肾则逆,即土克水意。由伏邪垢滞从中不清,因而下注矣 
痢疾原来下血脓,里急后重腹痛攻。总因食积兼气滞,青黄赤白黑不同。白自大肠来气 
伤,赤是血伤小肠中。气血俱伤兼赤白,食积为黄是真的。白脓结腻是属痰,黑者须知死血 
色。诸痢下迫皆属火,勿妄以白为寒则。后重滞应调气舒,清血便脓应日除。通滞之汤条芩 
利,木通苏梗(炮)姜槟俱。热用黄连痛煨木,胸中不宽砂壳须。小便短则车前滑,后重将军 
不可无。头疼身热风邪痢,葛羌苍术防风驱。恶心作酸食积痢,麦芽曲实山楂配。内伤痢疾 
小腹疼,桃红紫黑血能治。身不热而腹不疼,大孔迫甚黄水利。此为气郁用升麻,更有柴防 
不可弃。噤口烦热腹痛加,水谷入胃即吐地。胃热石莲参(陈仓)米宜,酒积葛梅白蔻济。天 
行疫疾老幼传,合用散毒无他剂。夏月香薷扁豆增,银花肠 血能清。诸痢日久须豆芍,补 
脾山药术云苓。下陷升柴亦必用,白久气虚黄 参。红久血虚归芍进,血痢不止阿胶应。荆 
芥蒲黄同炒黑,姜炭加之少许吞。若还不停血余益,痢久之人虚极明。四君四物可兼用,脉迟肉蔻炮姜灵。 
x暑湿热成痢x(用药方法与泄泻依稀) 
厥阴伏热,先厥防痉 
川连 黄芩 丹皮 白芍 陈皮 女贞子 川柏 银花 炮姜 阿胶 茯苓 炒生 
地滑石 甘草 北秦皮 枳实 谷芽 白头翁 
x协热痢x 
白头翁汤 白头翁 黄连 加黄芩 北秦皮 黄柏 白芍 茯苓 川朴 陈皮 山楂 益 
元散 木香 银花 扁豆 泽泻 
x脾营虚寒,脉沉微,不渴,舌白x 
归身 白芍 肉桂 炮姜 益智仁 青皮 炙草 楂肉 茯苓 
x血痢x血水有红有紫,纯血难治 
茅术 川朴 炒樗皮 肉果 槐米 归身 银花 山楂 炒地榆 广皮 炙草 白 
芍人参 肉桂 羌活 白术 煨姜 南枣 六味丸 山楂 猪苓 黄芩 制军 加法 延胡 川连 黄柏 
x阳虚下痢x 治以温药通之 
胃苓汤加炮姜 益智 青皮 赤石脂 粳米 公丁香 六君子汤加肉桂 
x阳明不阖x(堵截阳明法,变胀主为未传,脉见弦动,是无胃也) 
人参 赤石脂 粳米 炮姜 
x脾肾兼虚x 
人参 覆盆子 补骨脂 巴戟天 熟地 茯苓 菟丝子 禹余粮 赤石脂 莲肉 
萸肉 山药 淡苁蓉 芡实 炮姜 木瓜 五味 
x痢伤阴液x 
复脉汤去桂枝 麻仁 熟地 归身 麦芽 茯苓 炙草 炙升麻 山药 乌梅 白 
芍生地 阿胶 防风根 木瓜 丹皮 查肉 山栀 泽泻 粉猪苓 
x虚气下陷x陷者举之 
人参 炙草 归身 防风 荷叶 西 广皮 白芍 升麻 
x久痢伤肾,下焦不摄x 
人参 菟丝 补骨脂 熟地炭 五味鹿茸 茯苓 赤石脂 春砂仁 山楂 当归 
白术 沙苑子 杜仲 附子 淡苁蓉 苓姜 术桂汤 济生肾气汤 黑地黄丸 苍术 熟地 五味 干姜 
x噤口痢x 
川连 人参 草决明 山楂 熟地 黄 
芩白芍 木香汁 银花 干姜 阿胶 白头翁 汤亦用 
x疟变痢x 
柴胡 人参 白芍 焦查 甘草 吴萸 黄芩 当归 丹皮 茯苓 乌梅 香附 
附子 肉桂 秦皮 牡蛎 复脉汤 泻心汤 
救逆汤去干姜 
x肠风x兼血痢无积泪之声 
赤石脂丸 四苓汤 加滑石 桂心 此分消其湿 生地炭 炒萸肉 炒归身 炒枸 
杞川断肉 五味子 
x噤口日久,圊次多x 
四君子汤加扁豆 苡仁 桔梗 砂仁 炮姜炭 肉果 为散,香粳米饮调服之。石莲 葛根 青皮 乌梅 
x早晨痢重x 
肾气丸 炒焦菔 干地黄 山萸肉 山药 丹皮 茯苓 福泽泻 附子 桂枝 
x午时痢重x 
参苓白术散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山药 扁豆 苡仁 建莲 砂仁 桔梗 陈皮 
陈曰∶酒客湿滞,肠中久痢,非风药之辛佐苦味入肠,何能胜湿逐热?久病饮食不减, 
是肠中病也。参曰∶痢久阴液消亡,无以上承,必唇燥舌干,肛坠胀,阴液涸则小便不通,胃 
气逆则厌食欲呕。此皆痢之疑症也。久痢久泻为肾病。 
热病阴涸,急救其阴,胃关得苏方妙,否则犯喻嘉言所指客邪内陷,液枯致危之戒。宜 
用甘酸化阴法。脉右搏大,乃痢疾所大忌,脾阳动则冀营运,健痢自瘳。 
痢日久则望脏腑自复,非助以提补不可。 
痢而口渴者属太阴,呃忒之来由乎胃少纳谷,致逆则土败之势也。 

卷上杂症
呃逆章
属性:俗称打呃名呃逆,胃火上冲肝火翼。肺金之气下降难,和胃清金肝自抑。橘皮竹茹丁蒂 
汤,丁柿橘皮竹茹吃(丁陈辛温,运中气之痞塞,茹蒂苦寒,治下焦之逆气)。饮食太过储胸 
膛,曲芽枳实和槟榔。痰涎塞壅脉来滑,木香苓夏应同尝。水停心下 声,白术泽泻猪云 
苓。发热烦渴脉来数,石羔知母柴胡芩。滞气盈兮胸腹满,砂夏木香此其选。胃中虚冷脉来 
迟,附术干姜官桂暖。脉形无力气甚虚。六君子汤妙自如。沉香磨用治诸呃,姜汁和蜜全消除。 
x胃虚,虚阳上逆x 
仲景橘皮竹茹汤 橘皮 竹茹 人参 甘草 南枣 生姜 
x肺气郁痹x 
郁金 枇杷叶 豆豉 射干 川贝母 通草 
此开上焦之痹,理阳驱阴,从中治法,与下阳虚、浊阴上逆一门同参看。 
x阳虚浊阴上逆x 
人参 附子 丁香皮 柿蒂 茯苓 干姜 川椒 代赭石 乌梅 半夏 粳米 
x脾肾两寒阳气竭x 
木香流气饮煎 当归 炙草 干姜 或加肉桂 虚寒加丁香 理中汤加丁香 肉桂 
附子 肉果霜 炙草 枳实 大黄 
x食滞呃x 
六和中饮加木香、干姜。 
陈参曰∶肝肾阴虚,气从脐下冲起,此相火上炎,挟其冲气,用大补阴丸峻补真阴,承 
制相火。此丹溪法(黄柏、熟地、猪脊髓、知母、龟板)。 
阴火上冲而吸气不能入胃,脉反逆,阴中伏阳,即为呃。用滋肾丸以泻阴中伏热,此东 
垣法(黄柏、知母、肉桂)。 
又曰∶凡人之心胸背部须藉在上清阳舒展,乃能旷达。 

卷中杂症
痞块积聚章
属性:满而不痛谓之痞,满而痛者即是结。结者积聚有余因,痞者中气不足致。一消一补诚分 
明,脾气素虚者自异。补则积滞邪愈深,消则土伤虚愈至。消补相兼养正宜,枳实之丸为主 
治。不动为 动为瘕,瘕假 真有妙义。右胁食块菔曲草(草果),左胁血块芎桃桂。痰块在 
中海石须,栝蒌白茯槟榔备,壮健亦用青棱蓬,瘦弱参 少许配。香砂青陈可共加,苏梗 
当归姜枣类。妇人有块俱死血,莫将痰食为疑似。 
x痰热内闭x 
豆豉 山栀 枳壳 菖蒲 杏仁 半夏 郁金 栝蒌 川连 白金丸 白矾 
x热邪里结x 
枳实 白芍 橘皮 乌梅 杏仁 泻心汤有三∶生姜、干姜、半夏、人参、甘草、黄芩、 
川连、大枣。人参、甘草、干姜、半夏、大枣。黄连、黄芩、人参、半夏、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干姜、大枣 
x热邪入厥阴x 吐蛔消温 
泻心汤去人参 甘草 加枳实 白芍 
x气闭化热x 
栝蒌 钩藤 白蔻 郁金 橘皮 白蒺藜 山栀 苏梗 桑叶 杏仁 麻仁 绿豆壳 
x暑邪阻气x 
竹茹 黄芩 知母 桔梗 麻仁 郁金 半夏 滑石 枳壳 保和丸 神曲 山楂 半夏 
连翘 广皮 卜子 茯苓 
x湿阻热分x 
半夏 茯苓 杏仁 橘皮 乌药 广藿 良姜 郁金 白蔻 
x中阳不运x 
桂枝 藿香 干姜 半夏 浓朴 茯苓 草果 附子 广皮 
x胃寒滞涎x 
吴萸 干姜 川楝子 半夏 茯苓 广陈皮 
x胸次清阳不运x 
宗仲景转旋胸次之阳,苓桂术甘汤。 
x寒热客邪互结x 
姜炒 川连 半夏 黄芩 淡干姜 枳实 
陈曰∶古人治痞不外以苦为泄,辛甘为散二法。外感如仲景泻心汤,内伤如仲景苓桂甘 
姜法。上焦不舒,枳桔杏蒌开降,栀豉除热化腐,疏畅清阳之气法。古人有形至无形,妙论也。 
x木犯土虚中挟滞x 
川朴 茯苓 白芍 广皮 益智 丁香 人参 半夏 川楝 吴萸 姜汁 牡蛎 
x湿热食滞x 
茅术 广皮 白芍 莱菔子 白术 黄芩 枳壳 鸡内金 
x痰凝脉络x 右胁有形高突,按之不痛。 
白芥子 栝蒌 蛤粉 山栀 广郁金 橘红 姜皮 半夏 
x血络凝痹x 
归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