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301-针灸甲乙经 >

第1章

301-针灸甲乙经-第1章

小说: 301-针灸甲乙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针灸甲乙经
作者:皇甫谧  
朝代:晋  
年份:公元256年  


林序
属性:臣闻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不通人曰技,斯医者虽曰方技,其实儒者之事乎。班固序《 
艺文志》,称儒者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此亦通天地人之理也。又云∶方技者,论病以 
及国,原诊以知政。非能通三才之奥,安能及国之政哉。晋·皇甫谧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 
静寡欲,有高尚之志。得风痹,因而学医,习览经方,前臻至妙。取黄帝《素问》、《针经 
》、《明堂》三部之书,撰为《针灸经》十二卷,历古儒者之不能及也。或曰∶《素问》、 
《针经》、《明堂》三部之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曰∶人生天地之间,八尺之躯,脏 
之坚脆, 
之乎。非大圣上智,孰能知之,战国之人何与焉。大哉!《黄帝内经》十八卷,《针经》三 
卷 
传,学之者鲜矣。唐·甄权但修《明堂图》,孙思邈从而和之,其余篇第亦不能尽言之。国 
家诏儒臣校正医书,今取《素问》、《九墟》、《灵枢》、《太素经》、《千金方》及《翼 
》、《外台秘要》诸家善书校对玉成,缮写将备亲览。恭惟主上圣哲衣冠文物,光辉上下,孝慈仁 
德,蒙被 
化之一端云。 
x国子博士臣高保衡尚书屯田郎中臣孙奇光禄卿直秘阁臣林亿等上x 


皇甫序
属性:夫医道所兴,其来久矣。上古神农始尝草木而知百药。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 
,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 
焉。其论至妙,雷公受业传之于后。伊芳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中古名医有俞跗、医缓、扁鹊,秦有医和,汉有仓公。其论皆经理识本,非徒诊病而已。 
汉有华佗、张仲景。其它奇方异治,施世者多,亦不能尽记其本末。若知直祭酒刘季琰病发 
于畏恶,治之而瘥,云∶后九年季琰病应发,发当有感,仍本于畏恶,病动必死,终如其言 
。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 
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而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 
曰 
终如其言。此二事虽扁鹊、仓公无以加也。华佗性恶矜技,终以戮死。仲景论广伊芳尹汤液 
为数十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指事可施用。按∶《七略 
·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 
经》也。亦有所亡失,其论遐远,然称述多而切事少,有不编次。比按仓公传,其学皆出于 
《素问》,论病精微。《九卷》是原本经脉,其义深奥,不易觉也。又有《明堂孔穴针灸治 
要》,皆黄帝岐伯选事也。三部同归,文多重复,错互非一。甘露中,吾病风加苦聋,百日方 
治,要皆浅近,乃撰集三部,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 
易》曰∶观其所聚,而天地之情事见矣。况物理乎?事类相从,聚之义也。夫受先人之体, 
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 
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此固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其 
本论其文有理,虽不切于近事,不甚删也。若必精要,后其闲暇,当撰核以为教经云尔。 


序例
属性:诸问,黄帝及雷公皆曰问。其对也,黄帝曰答,岐伯之徒皆曰对。上章问及对已有名字 
者,则下章但言问言对,亦不更说名字也。若人异则重复更名字。此则其例也。诸言主之者 
可灸可刺,其言刺之者不可灸,言灸之者不可刺,亦其例也。 
x晋·玄晏先生皇甫谧士安集x 
x朝散大夫守光禄直秘阁判登闻检院上护军臣林亿x 
x朝奉郎守尚书屯田郎中同校正医书上骑都尉赐绯鱼袋臣孙奇x 
x朝奉郎守国子博士同校正医书上骑都尉赐绯鱼袋臣高保衡x 

卷一
精神五脏论第一
属性:黄帝问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何谓德、气、生 
、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岐伯对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 
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 
精出入谓之魄,可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所存谓之志,因志存变谓之思,因 
思远慕谓之虑,因虑处物谓之智。故智以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 
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生,长生久视。是故怵惕思虑者则神伤,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 
正;因悲哀动中者,则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 
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荡惮而不收(《太素》不收作失守)。 
《素问》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食而气逆,故气上。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故气缓。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两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恐则神却,却 
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热则腠理开,营卫通,汗大泄,惊则 
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劳则喘且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思则心有所 
伤,神有所止,气流而不行,故气结。(以上言九气,其义小异大同。) 
肝藏血,血舍魂;在气为语,在液为泪。肝气虚则恐,实则怒。《素问》曰∶人卧血归 
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心藏脉,脉舍神;在气为吞,在液为汗。心气虚则悲忧,实则笑不休。 
脾藏营,营舍意;在气为噫,在液为涎。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泾 
溲不利。(噫音作嗳。) 
肺藏气,气舍魄;在气为咳,在液为涕。肺气虚则鼻息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凭 
(《九墟》作盈)仰息。 
肾藏精,精舍气;在气为欠,在液为唾。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必审察五脏 
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而谨调之。 
肝气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其精不守(一本作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令人阴 
缩而筋挛,两胁肋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素问》曰∶肝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 
志为怒,怒伤肝。《九卷》及《素问》又曰∶精气并于肝则忧。解曰∶肝虚则恐,实则怒, 
怒而不已,亦生忧矣。肝之与肾,脾之与肺,互相成也。脾者土也,四脏皆受成焉。故恐 
发于肝而成于肾;爱发于脾,而成于肝。肝合胆,胆者中精之府也。肾藏精,故恐同其 
怒,怒同其恐,一过其节,则二脏俱伤,经言若错,其归一也。 
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 (音窘)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 
素问》曰∶心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志为喜,喜伤心。《九卷》及《素问》又曰∶精气 
并于心则喜,或言∶心与肺脾二经有错,何谓也?解曰∶心虚则悲,悲则忧;心实则笑,笑 
则喜。心之与肺,脾之与心,亦互相成也。故喜发于心而成于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一过其 
节,则二脏俱伤。此经互言其义耳,非有错也。(又杨上善云∶心之忧在心变动,肺之忧在 
肺之志。是则肺主于秋,忧为正也;心主于忧,变而生忧也) 
脾,愁忧不解则伤意,意伤则闷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素问》曰∶脾在 
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志为思,思伤脾。《九卷》及《素问》又曰∶精气并于脾则饥(一 
作畏。) 
肺喜乐,乐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其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素 
问》曰∶肺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志为忧,忧伤肺。《九卷》及《素问》又曰∶精气并 
于肺则悲。 
肾,盛怒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俯仰,毛悴色夭,死于季夏。《素 
问》曰;肾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志为怒,怒伤肾。《九卷》及《素问》又曰∶精气并 
于肾则恐,故恐惧而不改(一作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是故五脏主藏 
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是故用针者,观察病患之态, 
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已伤,针不可以治也。 

卷一
五脏变第二
属性:黄帝问曰;五脏五 ,愿闻其数?岐伯对曰∶人有五脏,脏有五变,变有五 ,故五五 
二十五 ,以应五时。 
肝为牡脏,其色青,其时春,其日甲乙,其音角,其味酸(《素问》曰肝在味为辛 
,于经义为未通。) 
心为牡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征,其味苦(《素问》曰心在味为咸 
,于经义为未通。) 
脾为牡脏,其色黄,其时长夏,其日戊己,其音宫,其味甘。 
肺为牝脏,其色白,其时秋,其日庚辛,其音商,其味辛(《素问》曰肺在味为苦 
,于经义为未通)。 
肾为牝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是谓五变。 
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荥;时主夏,夏刺 ;音主长夏,长夏刺经;味主秋, 
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 。曰∶诸原安合,以致五 ?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 
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 。 
曰∶何谓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色主春?曰∶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 
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 ,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一作络)满而血者病在胃(一 
作胸),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故命曰味主合,是谓五变也。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 
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 
阴不藏,肾气浊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 
根,逆其根则伐其本矣。故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顺之则生,逆之则死;反顺为逆,是 
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论五脏相传所胜也。假使心病传肺,肺未病逆治之耳。 

卷一
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第三
属性: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肝合胆,胆者清净之腑。脾 
合胃,胃者五谷之腑。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少阴属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 
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此六腑之所合者也。 
《素问》曰∶夫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象 
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 
。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 
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 
,故实而不能满。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称六腑虽少错,于理相发为佳。 
) 
肝胆为合,故足厥阴与少阳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