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76-普济本事方 >

第1章

076-普济本事方-第1章

小说: 076-普济本事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普济本事方
作者:许叔微  
朝代:南宋  
年份:公元1132年  


普济本事方序
属性:医之道大矣。可以养生,可以全身,可以尽年,可以利天下与来世,是非浅识者所能为 
也。苟精此道者,通神明,夺造化,擅回生起死之功。则精神之运,必有默相于冥冥之中者, 
岂 
瘼,迨及后世。周有和缓,秦有扁鹊,汉有仓公,魏有华佗,宋有徐文伯,唐有孙思邈,又 
皆神奇出人意表,背望踵蹑,代不乏人,自兹以往,其妙不传。间有能者。仅可一二数,何 
古人精巧如是,而今人之不逮也。予尝思之。古人以此救人,故天畀其道,使普惠含灵。后 
人以此射利,故天啬其术,而不轻畀予,无足疑者。予年十一,连遭家祸,父以时疫,母以 
气中。百日之间,并失怙恃。痛念里无良医,束手待尽,及长成人,刻意方书,誓欲以救物 
为心。杳冥之中 
题为普济本事 
予既以救 

卷第一中风肝胆筋骨诸风
真珠丸
属性:治肝经因虚,内受风邪,卧则魂散而不守,状若惊悸,真珠丸(真珠母大于常珠形状不 
一)。 
真珠母(未钻真珠也三分,研如粉,同碾) 
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后秤) 
熟干地黄(酒洒,九蒸九曝,焙干,各一两半) 
人参(去芦) 
酸枣仁(微炒,去皮,研) 
柏子仁(各一两,研) 
犀角(镑为细末) 
茯神(去木) 
沉香 龙齿(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辰砂为衣。每服四五十丸,金银薄荷汤下,日午夜卧 
服。 

卷第一中风肝胆筋骨诸风
独活汤
属性:独活(黄色如鬼眼者,去芦,洗,焙,秤) 羌活(去芦) 防风(去钗股) 人参(去 
芦) 
前胡(去苗,净洗) 细辛(华阴者去叶) 五味子(拣) 沙参 白茯苓(去皮) 半夏 
曲酸枣 
仁(微炒,去皮,研) 甘草(各一两,炙) 
上为粗末。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乌梅半个,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候 
绍兴癸丑,予待次四明,有董生者,患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 
惊悸多魇,通夕无寐,更数医而不效,予为诊视。询之,曰∶医作何病治?董曰∶众皆以 
心病。予曰∶以脉言之,肝经受邪,非心病也。肝经因虚,邪气袭之,肝藏魂者也,游魂 
变。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 
离体也。肝主怒,故小怒则剧。董欣然曰∶前此未之闻,虽未服药,已觉沉 去体矣,愿求 
药法。予曰∶公且持此说与众医议所治之方,而徐质之,阅旬日复至,云∶医遍议古今方书 
,无与病相对者,故予处此二方以赠,服一月而病悉除。此方大抵以真珠母为君,龙齿佐之 
,真珠母入肝经为第一,龙齿与肝相类故也。龙齿虎睛,今人例作镇心药,殊不知龙齿安魂 
,虎睛定魄,各言类也。东方苍龙木也,属肝而藏魂,西方白虎金也,属肺而藏魄。龙能变 
化,故魂游而不定;虎能专静,故魄止而有守。予谓治魄不宁者,宜以虎睛,治魂飞扬者, 
宜以龙齿。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亦在夫人达之而已。 

卷第一中风肝胆筋骨诸风
星附散
属性:治中风虽能言,口不 斜,而手足 曳,脉虚浮而数,风中腑也。盖风中脉则口眼 斜 
风中腑则肢体废,风中脏则性命危。凡风中腑宜汗而解,星附散 
天南星(大者) 半夏(二味薄切,姜汁浸透) 黑附子(炮裂,去皮脐) 白附子(炮 
微黄) 
参(去芦) 白 
茯苓(去皮,以上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酒各一盏,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二三服汗出瘥。顷在桐 
有人患此症,三投此药得汗,手足能举。 

卷第一中风肝胆筋骨诸风
二生散
属性:治体虚有风,外受寒湿,身如在空中,二生散。 
生附子(去皮脐) 生天南星(各等分) 
上二味, 咀。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生姜十片,漫火煎至八分去滓服。戊午年予在 
新安有此疾,张医博士发授此方,三服愈。(煎不熟有大毒,令人发肿增病)。 

卷第一中风肝胆筋骨诸风
救急稀涎散
属性:治中风忽然昏若醉,形体昏闷,四肢不收,风涎潮于上膈,气闭不通。 
猪牙皂角(四挺,肥实不蠹者,去黑皮) 晋矾(光明者,一两) 
上细末研匀,轻者半钱,重者三字匕,温水调灌下,不大呕吐,但微微冷涎出一二升便 
得醒,醒次缓而调治,不可便大段,亦恐过伤人,孙兆方。 

卷第一中风肝胆筋骨诸风
胜金丸
属性:治中风同前证。 
猪牙皂角(二两,捶碎,水一升,同生薄荷一处捣取汁,漫火熬成膏) 生薄荷(半斤) 
瓜蒂末(一两) 藜芦末(一两) 朱砂(半两) 
上将朱砂末一分,与二味末研匀,用膏子搜和丸如龙眼大,以余朱为衣,温酒化一丸, 
甚者二丸,以吐为度,得吐即省,不省者不可治。 
《必用方》论中风无吐法,引金虎碧霞为戒。且如卒暴涎生,声如引锯,牙关紧急,气 
闭不行,汤药不能入。命在须臾,执以无吐法,可乎,但不当用银粉药,恐损脾坏人四肢尔, 
予每用此二方,每每有验。 

卷第一中风肝胆筋骨诸风
拒风丹
属性:治一切风。 
川芎(四两) 防风(去钗股者,一两半) 天麻(去芦,一两) 甘草(一两,炙) 细 
辛( 
去叶,三钱半) 荜茇(半两) 
上细末,炼蜜和杵,每两作一十丸,每服一粒,细嚼,荆芥汤或温酒下,寻常些小伤风 
,头痛鼻塞,项强筋急,皆可服,予家常合,老幼所须之药。 
世言气中者,虽不见于方书,然暴喜伤阳,暴怒伤阴,忧愁不意,气多厥逆,往往多得 
此疾,便觉涎潮昏塞,牙关紧急,若概作中风候,用药非止不相当,多致杀人。元 庚午母 
氏亲遭此祸,至今饮恨,母氏平时食素,气血羸弱,因先子捐馆忧恼,忽一日气厥,牙噤涎 
潮,有一里医便作中风,以大通丸三粒下之,大下数行。一夕而去。予常痛恨,每见此症, 
急化苏合香丸四五粒,灌之便醒,然后随其虚实寒热而调治之,无不愈者。经云∶无故而喑 
,脉不至,不治自已,谓气暴逆也,气复则已,审如是,虽不服药亦可。 

卷第一中风肝胆筋骨诸风
苏合香丸
属性:疗传尸、骨蒸、 ,肺痿,疰忤、鬼气,卒心痛,霍乱吐利,时气鬼魅,瘴疟,赤白 
暴利,瘀血月闭, 癖下肿,惊痫,鬼忤中人,小儿吐乳,大人狐狸等病。 
苏合香油(一两,入安息香膏内) 白术(二两) 丁香(二两) 朱砂(研水飞,二 
两) 木 
香(二两) 白檀(锉,二两) 薰陆香(别研,二两) 沉香(二两) 乌犀(镑屑,二 
两) 荜茇(二两) 安息香(二两,别为末,用无灰酒一斤熬膏) 香附(去毛,二两) 诃 
藜勒(煨去核, 
二两) 龙脑 
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用安息香膏并炼白蜜和剂。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取井华水 
温冷任意,化服四丸,老人小儿可服一丸,温酒化服亦得,并空心服之,用蜡纸裹一丸如弹 
子大,绯绢袋盛,当心带之,一切邪神不敢近。(去龙脑,名麝香苏合丸,治一切冷气胸膈 
噎塞,肠中虚鸣,宿饮不消,余证并同。) 
范子默记崇宁中凡两中风,始则口眼 斜,次则涎潮闭塞,左右共灸十二穴得气通,十 
二穴者,谓听会、颊车、地仓、百会、肩 、曲池、风市、足三里、绝骨、发际、大椎、风 
池也,根据而用之,无不立效。 

卷第一中风肝胆筋骨诸风
灸中风十二穴
属性:听会,二穴,在耳微前陷者中,张口有穴耳前陷中动脉宛宛中,侧卧张口取之。治耳聋 
,耳中状如蝉声,牙车脱臼,日可灸五壮至三七壮止,十日报灸即愈,忌动风、生冷、猪鱼 
等物。(《灸经》云∶日灸五壮至七壮止,可经十日许,还根据前灸之。慎冷食) 
颊车,二穴,在耳下曲颊端陷中,侧卧张口取之。治牙关不开,口噤不语,失音,牙车 
疼痛,颔颊肿,颈强不得回顾,日灸七壮至七七壮止,灸如大麦,忌如常法。 
地仓,二穴,侠口吻傍四分外,如近下有脉微微动,跷脉手阳明之交。若久患风,其脉 
亦有不动者,治偏风口 ,目不得开,失音不语,饮食不收,水浆漏落,眼 动不止,病左 
治右,病右治左,日灸二七壮,重者七七壮,艾炷如粗叙脚大,若炷太大,口转 ,却灸承 
浆七七壮即愈。(面并热食、房事等忌如常) 
百会穴,在头顶中宛宛陷中。治小儿脱肛久不瘥,风痫,中风角弓反张,口吐涎沫,可 
灸七壮至七七壮,头顶皮肤浅薄,凡灸不过七七壮。 
肩 穴,在肩端两骨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治偏风半身不遂,热风瘾疹,手臂挛急 
,捉物不得,挽弓不开,臂细无力,筋骨酸疼,可七壮至二七壮,若偏风不遂,可七七壮止 
曲池,二穴,臂相连处,以手拱胸取之,纹尽处是穴。治偏风半身不遂,刺风瘾疹,筋 
缓捉物不得,挽弓不开,屈伸难,可灸三壮。(《针灸经》云∶日灸七壮至二百壮且停,十 
余日更下火,还至二百壮罢。云云) 
风市即中渎,二穴,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间陷中。治寒气客于分肉之间,痛攻上下, 
筋痹不仁,可灸五壮。 
足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 外廉两筋间,举足取之。治胃中寒,心腹胀满,胃气不足 
,闻食臭肠鸣,腹痛食不化,此穴诸病皆治,及疗食气水气,蛊毒 癖,四肢肿满,膝 酸 
痛,目不明,五劳七伤,胸中瘀血,乳痈,可灸三壮,人年三十以上,皆宜灸此穴。(日灸 
七壮至一百壮止) 
绝骨,一穴,在足外踝上四寸。治风痹不仁,膝 酸,可灸三壮。 
发际,即神庭穴,在直鼻上额入发际五分。治癫疾风痫,戴目上下不识人,及头风目眩 
,鼻出清涕不止,惊悸不得安寝,可灸二壮至七七壮止,凡疗风灸多即伤,惟宜七壮至三七 
壮,针即发狂。 
大椎,一穴,在项后第一椎上陷中。治五劳七伤,颈项强不得回顾,风劳食气,灸以年 
为壮。(或曰日灸七壮至七七壮) 
风池,二穴,在脑后入发际陷中。治颈项痛不得回顾,腰佝偻引项,筋无力不收,可灸 
七壮。 
元符中一宗人得疾,逾年不瘥,谒医于王思和绎,思和具脉状云,病因惊恐,肝脏为邪 
,邪来乘阳明之经,即胃是也,邪盛不畏胜我者,又来乘肺,肺缘久病气弱,金胜无能,受 
肝凌侮,其病时复头眩,螈 搐掣,心胞伏涎,久之,则害脾气,要当平肝气使归经,则脾 
不受克,脾为中州土,主四肢一体之事,脾气正则土生金,金旺则肺安矣,今疾欲作时,觉 
气上冲者,是肝侮肺,肺不受侮,故有此上冲,肝胜则复受金克,故搐搦也,以热药治之, 
则风愈甚,以冷药治之,则气已虚,肺属金,金为清化,便觉脏腑不调,今用中和温药,抑 
肝补脾,渐可安愈,今心忪,非心忪也,胃之大络,名曰虚里,络胸膈及两乳间,虚而有痰 
则动,更须时发一阵热者,是其候也,服下三方,一月而愈,思和名医。寓仪真时,人少知 
者,后至都下,声名籍甚,为医官,政和中度为黄冠,终蕊珠侍宸。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