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薷一味。或六一散一服。考本草香薷辛温发汗。能泄宿水。夏热气闭无汗。渴饮停水。香薷必佐
杏仁。以杏仁苦降泄气。大顺散取义若此。长夏湿令。暑必兼湿。暑伤气分。湿亦伤气。汗则耗
气伤阳。胃汁大受劫烁。变病由此甚多。发泄司令。里真自虚。张凤逵云。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不必用下。可称要言不烦矣。然幼科因暑热蔓延。变生他病。兹摘其概。
卷十幼科要略
受热厥逆
属性:夏令受热。昏迷若惊。此为暑厥。即热气闭塞孔窍所致。其邪入络。与中络同法。牛黄丸至宝丹
芳香利窍可效。神苏以后。用清凉血分。如连翘心竹叶心玄参细生地鲜生地二冬之属。此症
初起。大忌风药。初病暑热伤气。竹叶石膏汤。或清肺轻剂。大凡热深厥深。四肢逆冷。但看面
垢齿燥。二便不通。或泻不爽为是。大忌误认伤寒也。
卷十幼科要略
疳
属性:幼儿断乳纳食。值夏月脾胃主气。易于肚膨泄泻。头热。手足心热。形体日瘦。或烦渴善食。渐成
五疳积聚。当审体之强弱。病之新久。有余者当疏胃清热。食入粪色白。或不化。当健脾佐消导
清热。若湿热内郁。虫积腹痛。导滞驱虫微下之。缓调用肥儿丸之属。
卷十幼科要略
口疳
属性:夏季秋热。小儿泄泻。或初愈未愈。满口皆生疳蚀。尝有阻塞咽喉致危者。此皆在里湿盛生热。
热气蒸灼。津液不升。湿热偏伤气分。治在上焦。或佐淡渗。世俗常刮西瓜翠衣治疳。取其
轻扬渗利也。
卷十幼科要略
胀
属性:夏季湿热郁蒸。脾胃气弱。水谷之气不运。温者内蕴为热。渐至浮肿腹胀。小水不利。治之非法。
水湿久渍。逆行犯肺。必生咳嗽喘促。甚则坐不得卧。俯不能仰。危期速矣。大凡喘必生胀。胀必
生喘。方书以先喘后胀者治在肺。先胀后喘者治在脾。亦定论也。金匮有风水皮水石水正水
黄汗。以分表里之治。河间有三焦分消。子和有磨积逐水。皆有奥义。学人不可不潜心体认。难
以概述。阅近代世俗论水湿喘胀之症。以内经开鬼门取汗为表治。分利小便洁净府为里治。
经旨病能篇。谓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以健脾燥湿为稳治。治之不效。技穷束手矣。不知凡病皆
本乎阴阳。通表利小便。乃宣经气利腑气。是阳病治法。暖水脏。温脾肾。补方以驱水。是阴病治
法。治肺痹以轻开上。治脾必佐温通。若阴阳表里乖违。脏真日漓。阴阳不运。亦必作胀。治以通
阳。乃可奏绩。如局方禹余粮丸。甚至三焦交阻。必用分消。肠胃窒塞。必用下夺。然不得与伤寒
实热同例。擅投硝黄枳朴。扰动阴血。若太阴脾脏饮湿阻气。温之补之不应。欲用下法。少少甘
遂为丸可也。其治实症选用方法备采。
卷十幼科要略
备用方
属性:葶苈大枣汤 泻白散 大顺散 牡蛎泽泻散 五苓散 越婢汤 甘遂半夏汤 控涎丹 五子五皮汤
子和桂苓汤 禹功丸 茯苓防己汤 中满分消汤 小青龙汤 木防己汤
附记一徐姓小儿。单胀数月。幼科百治无功。佥用肥儿丸万安散磨积丹绿矾丸鸡肫药俱不
效。余谓气分不效。宜治血络。所谓络瘀则胀也。用归须桃仁延胡山甲蜣螂 虫灵脂山楂之
类为丸。十日全愈。
卷十幼科要略
吐泻霍乱
属性:吐泻一症。幼儿脾胃受伤。陡变惊搐最多。若是不正秽气触入。或口食寒冷。应用正气散。六
和汤。五积散之类。正气受伤。肢冷呃忒。呕吐自利。即用钱氏益黄散。有痰用星附六君子汤理
中汤等。倘热气深伏。烦渴引饮。呕逆者。连香饮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热闭神昏用至宝丹。寒
闭用来复丹。
卷十幼科要略
食瓜果泄泻
属性:稚年夏月。食瓜果水寒之湿。着于脾胃。令人泄泻。其寒湿积聚。未能遽化热气。必用辛温香窜
之气。古方中消瓜果之积。以丁香肉桂。或用麝香。今七香饼治泻。亦祖此意。其平胃散胃苓汤
亦可用。
卷十幼科要略
疟
属性:疟因暑发居多。方书虽有痰食寒热瘴疠之互异。幼稚之疟。都因脾胃受病。然气怯神弱。初病
惊痫厥逆为多。在夏秋之时。断不可认为惊痫。大方疟症。须分十二经。与咳症相等。若幼科庸
俗。但以小柴胡去参。或香薷葛根之属。不知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致变屡矣。幼科纯阳。
暑为热气。症必热多烦渴。邪自肺受者。桂枝白虎汤。二进必愈。其有冷食不运。有足太阴脾病
见症。初用正气。或用辛温。如草果生姜半夏之属。方书谓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阳明
独胜之热。疟久色夺。唇白汗多。馁弱。必用四兽饮。阴虚内热。必用鳖甲首乌知母。便渐溏者忌
用。久疟营伤。寒胜加桂姜。拟国中末疟门用药于左。
初病暑风湿热疟药 脘痞闷 枳壳 桔梗 杏仁 浓朴(二味喘最宜) 栝蒌皮 山栀 香豉
头痛宜辛凉轻剂 连翘 薄荷 赤芍 羚羊角 蔓荆子 滑石(淡渗清上)
重则用石膏 口渴用花粉 烦渴用竹叶石膏汤 热甚则用黄芩黄连山栀
夏季身痛属湿。羌防辛温宜忌。宜用木防己蚕砂。
暑热邪伤。初在气分。日多不解。渐入血分。反渴不多饮。唇舌绛赤。芩连膏知不应。必用血药。谅
佐清气热一味足矣。
轻则用青蒿 丹皮(汗多忌) 犀角 竹叶心 玄参 鲜生地 细生地 木通(亦能发汗)
淡竹叶
若热久痞结泻心汤选用。
又夏月热久入血。最多蓄血一症。 语昏狂。看法以小便清长者。大便必黑为是。桃仁承气汤
为要药。
幼稚疟久。面肿腹膨。泄泻不欲食。或囊肿。或跗肿。必用东垣益气以升阳。倘脾阳消惫。前方
不应。用理中汤。或钱氏益黄散。得效二三日。须投五苓散一二日。再与异功参苓白术散之类。
必全好。徐忠可注金匮有云。幼儿未进谷食者。患疟久不止。用冰糖浓汤。余试果验。
疟多用乌梅。以酸泄木安土之意。用常山草果。乃劫其太阴之寒。以常山极走。使二邪不相
并之谓。用人参生姜曰露姜饮。一以固元。一以散邪。取通神明去秽恶之气。总之久疟气馁。凡
壮胆气。皆可止疟。未必真有疟鬼。又疟邪既久。深入血分。或结疟母。鳖甲煎丸。设用煎方。活血
通络可矣。
卷十幼科要略
痢
属性:痢疾一症。古称滞下。盖里有滞浊而后下也。但滞在气。滞在血。冷伤热伤。而滞非一。今人以滞
为食。但以消食。并令禁忌饮食而已。
夫疟痢皆起夏秋。都因湿热郁蒸。以致脾胃水谷不运。湿热灼气血为粘腻。先痛后痢。痢后不
爽。若偶食瓜果冰寒即病。未必即变为热。先宜辛温疏利之剂。若脓血几十行。 痛后重。初用
宣通驱热。如芩连大黄。必加甘草以缓之。非如伤寒粪坚。须用芒硝咸以 坚。直走破泄至阴。
此不过苦能胜湿。寒以逐热。足可却病。古云行血则便脓愈。导气则后重除。行血凉血。如丹皮
桃仁延胡黑楂归尾红花之属。导气如木香槟榔青皮枳朴广皮之属。世俗通套不过如此。盖
疟伤于经。犹可延挨。痢关乎脏。误治必危。诊之大法。先明体质强弱。肌色苍嫩。更询起居致病
因由。初病体坚症实。前法可遵。久病气馁神衰。虽有腹痛后重。亦宜详审。不可概以攻积清夺
施治。聊附记一治验备考。
施姓子年七岁。七月二十三日。天久雨阴晦。遂发泄泻。数次。越日腹痛下痢红白。延幼科二人。
调治五六日。至初二日。余诊之。呕逆不食。下痢无度。都是血水。其腹痛昼夜无宁刻。两脉俱细。
右涩欲歇。坐次鼻闻药气。乃大黄气。令其勿进。施云。有二医在。枉先生一商何如。余唯之。入书
室索方。一医曰。下痢已来。全无糟粕。若非攻荡去积。无别法可投。余曰肢冷下血液。七八日。痛
不饮水。望面色。枯白中极气黯。脉形细 。按之不鼓。明是冷湿中于太阴。仲景太阴九法。示不
用下。乃急煎人参炙草炮姜归芍陈皮。少佐肉桂。二剂。垢滞得下。痛痢大减。继以归芍异功散。
参苓白术散。半月全安。
噤口不纳水谷下痢。都因热升浊攻。必用大苦。如芩连石莲清热。人参辅胃益气。热气一开。
即能进食。药宜频频进二三口。
小儿休息久痢。变为粪后下血。最难速愈。有因气弱下陷者。补中益气。虚寒饮食不化者。钱氏
益黄散。湿热未净。气分延虚者。清暑益气汤。胃强善食者。苦寒清热。更节饮食。须善调经月。
久泻久痢。必伤及肾。以肾司二便也。必肛门后坠不已。与初病湿热里急下重不同。治以摄阴
液。或佐疏补。久则纯与摄纳。
小儿热病最多者。以体属纯阳。六气着人。气血皆化为热也。饮食不化。蕴蒸于里。亦从热化矣。
然有解表已复热。攻里热已复热。利小便愈后复热。养阴滋清。热亦不除者。张季明谓元气无
所归着阳。浮则倏热矣。六神汤主之。
卷十幼科要略
秋燥
属性:秋深初凉。稚年发热咳嗽。证似春月风温症。但温乃渐热之称。凉即渐冷之意。春月为病。犹冬
藏固密之余。秋令感伤。恰值夏热发泄之后。其体质之虚实不同。但温自上受。燥自上伤。理亦
相等。均是肺气受病。世人误认暴感风寒。混投三阳发散。津劫燥甚。喘急告危。若果暴凉外束。
身热痰嗽。只宜葱豉汤。或苏梗前胡杏仁枳桔之属。仅一二剂亦可。更有粗工。亦知热病。与泻
白散加芩连之属。不知愈苦助燥。必增他变。当以辛凉甘润之方。气燥自平而愈。慎勿用苦燥。
劫烁胃汁。
秋燥一症。气分先受。治肺为急。若延绵数十日之久。病必入血分。又非轻浮肺药可医。须审体
质症端。古谓治病当活泼泼地。如盘走珠耳。
翁姓子方数月。秋燥潮热。咳嗽如疟。幼科用发散药二日不效。忙令禁乳。更医用泻白散。再
加芩连二日。昼夜烦热。喘而不咳。下痢粘腻。药后竟痢药水。延余诊之。余曰稚年以乳食为
命。饿则胃虚气馁。肺气更不爽矣。与玉竹甘草炒广皮竹叶心。一剂热缓。继与香粳米南枣
广皮甘草沙参二剂。与乳少进。令夜抱勿倒。三日全愈。
卷十幼科要略
冬寒
属性:深秋入冬。暴冷折阳。外感发热。头痛身痛。呕恶。必从太阳。若渴能饮水者。里热见症。即非纯以
表散。伤寒每以风伤卫。用桂枝法。寒伤营。用麻黄法。小儿肌疏易汗。难任麻桂辛温。表邪太阳
治用。轻则紫苏防风一二味。身痛用羌活。然不过一剂。伤风症亦肺病为多。前杏枳桔之属。辛
胜即是汗药。其葱豉汤。乃通用要方。若肢冷寒战。呕吐自痢。或身无热。即从中寒里症。三阴须
分。但小儿科。太阴中寒最多。厥阴间有。若冬令应寒。气候温暖。当藏反泄。即能致病。名曰冬温。
温为欲热之渐。非寒症得汗而解。若涉表邪一二。里热必兼七八。是瘾疹丹痧。非徒风寒。或外
受之邪。与里邪相薄。亦令郁于经络。或饮醇浓味。里热炽烈。而卫气不与营分相和。或不正直
入内侵。即有腹痛下痢诸症。其治法按症。必以里症为主。稍兼清散有诸。设用辛温。祸不旋踵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