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笔花医镜 >

第9章

-笔花医镜-第9章

小说: -笔花医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之不得。无药可治也。水积者。即水肿之症。治法具详卷一。 



卷三儿科证治

疳症

属性:疳者干也。久热伤阴。津液干涸之症。俗名童子痨。其症总因饮食不节。积滞化火。渐或生痞 
生虫。致成骨蒸。内热销灼其阴。其症腹大青筋。发直毛焦。肌肤枯燥。唇舌绛红。而疳症成矣。 
此症阴血既槁。势已难回。况又有热未清。积未去乎。善治者。必乘其阴血未槁之时。清其火。 
消其积。育其阴。调其脾胃。尚克有济。初治宜清热导滞汤。有虫者。唇内起白点。以化虫丸间 
服。若阴分既虚。则用理阴和中煎。胃口不开。则并用异功散调其胃。俾得阳生阴长。庶几有 
救。大约此症腹软者。虽虚可治。为其能受补也。腹硬者难治。为其不可消也。 



卷三儿科证治

盗汗自汗

属性:盗汗为阴虚。自汗为阳虚。然亦有秉质如此。终岁习以为常。此不必治也。若平日并无此症。 
又非夏秋暑月。而无端盗汗者。宜四物汤加龙骨、牡蛎、浮小麦、北五味之属。以养其阴。无端 
自汗者。宜四君子汤加北五味、牡蛎。以养其阳。或加玉屏风散亦可。 



卷三儿科证治

咳嗽

属性:小儿咳嗽。半由于风寒。初起以杏苏煎散之。痰薄者。加半夏、生姜。痰浓者。加川贝、花粉、栝蒌 
仁之属。肺有火邪。则泻白散。此一定之治法也。若秋冬燥令。肺受火刑。则咳而无痰。甚者咳 
血。宜以贝母栝蒌散润其肺。清肃之气下行。则咳自止。 



卷三儿科证治

解颅龟胸龟背

属性:解颅者。脑盖未满。头颅不合。中陷而四角起。如古钱之形。此先天不足所致。暑月服六味地 
黄丸。冬春之月补天大造丸。俟气虚渐充。则自合矣。龟胸者。肺热作胀。胸骨高起。须白虎汤 
加泻白散。以凉肺气。若喘急者。难治也。龟背者。背骨高突如龟。此先天不足。督脉为病。补天 
大造丸加金毛狗脊治之。 
此外诸症治法。与方脉同。故不赘叙。 



卷三儿科证治

解颅龟胸龟背

属性:x三黄汤x 
黄芩 黄柏 川黄连 大黄(各一钱) 
浓煎。将丝绵作乳头状。蘸药时时令吮。每日五六回。不必尽剂。 
x益黄散x 
陈皮(一钱) 青皮 诃子肉 炙草(各五分) 丁香(三分) 
x荆防散x 
荆芥(一钱) 防风 苏梗 川芎 陈皮(各八分) 杏仁(二钱) 甘草 姜皮(各三分) 
x保和丸x 
山楂炭 茯苓 莱菔子(各一钱五分) 神曲 半夏 陈皮 连翘(各一钱) 
x和中丸x 
白术(二两) 扁豆 茯苓 砂仁 半夏(各一两) 枳实 神曲 炒麦芽 楂炭 香附 
丹参(各一两五钱) 陈皮 五谷虫(各二两) 
共为末。每服三钱。 
x贝母栝蒌散x 
川贝(二钱) 栝蒌仁(一钱五分) 山栀 黄芩 橘红(各一钱) 甘草(五分) 
热甚加川连八分痰多加胆星五分 
x黄芩芍药汤x 
黄芩 白芍(各二钱) 生甘草(一钱) 
x蒿皮四物汤x 
生地(三钱) 北沙参 炙鳖甲(各二钱) 归身 白芍 青蒿(各一钱) 地骨皮 
(一钱五分) 丹皮(八分) 甘草(五分) 
x四君子汤x 
人参 茯苓(各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炙甘草(五分) 大枣(三枚) 
x通关散x 
细辛 皂角(各三钱) 生半夏(二钱) 
共研末。吹入鼻孔取嚏。 
x利火降痰汤x 
黄连(八分) 连翘(一钱五分) 山栀 滑石(各二钱) 木通 黄芩 枳实 
栝蒌霜 车前(各一钱) 钩藤(四钱) 柴胡(六分) 甘草(三分) 
x清膈煎x 
制胆星 木通(各一钱) 白芥子 川贝(各二钱) 海石(三钱) 陈皮(一钱五分) 
x抱龙丸x 
胆星(二钱) 天竺黄(一钱五分) 雄黄 辰砂(各一钱) 麝香(三分) 
共为末糊丸。灯心汤下。 
x清热养血汤x 
细生地(三钱) 丹参(一钱五分) 黑山栀 青蒿 丹皮(各一钱) 赤芍(八分) 
生甘草(五分) 
x异功散x 
即前四君子汤加陈皮一钱。 
x附子理中汤x 
人参 白术(各二钱) 附子 干姜 炙草(各一钱) 
x七福饮x 
人参 熟地(各三钱) 归身 枣仁(各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炙草(一钱) 远志(五分) 
x秘旨安神丸x 
人参 枣仁 茯神 半夏(各二钱) 归身 白芍 橘红(各一钱五分) 北五味 
炙草(各五分) 生姜(三片) 
x安神定志丸x 
茯苓 茯神 人参 龙齿(各一钱) 远志(五分) 
x七味安神丸x 
黄连 当归 麦冬 茯苓 甘草(各二钱) 朱砂(三钱) 冰片(二分) 
共研末为丸。灯心汤下一钱。 
x六味地黄汤x 
熟地(四钱) 山药 萸肉(各二钱) 丹皮 泽泻 茯苓(各一钱五分) 
x藿香和中汤x 
藿香(八分) 浓朴 砂仁 陈皮 炙草(各五分) 
生姜(二片) 此方加苍术白芷苏梗川芎香附楂炭麦芽治感寒停食 
x导赤散x 
生地(二钱) 木通 麦冬 车前 竹叶(各一钱) 甘草(三分) 加灯心三十寸虚者加人参五分 
x花火膏x 
灯花三颗煎汤。 
x香薷饮x 
香薷 扁豆 浓朴(各一钱五分) 炙草(五分) 
x四苓散x 
白术(一钱) 赤苓(三钱) 木通 猪苓(各一钱) 车前 泽泻(各一钱五分) 
x益元散x 
滑石粉(六钱) 生甘草(一钱) 
x平胃散加减x 
藿香 浓朴(各一钱五分) 苍术(八分) 陈皮(一钱) 
x二陈汤x 
制半夏 陈皮 茯苓(各一钱五分) 炙甘草(五分) 生姜(二片) 
x六君子汤x 
即前四君子汤加半夏一钱五分。陈皮一钱。 
x清中饮x 
川连(五分) 钗石斛 生谷芽(各三钱) 赤苓 车前(各二钱) 酒芩 
藿香(各八分) 加姜汁炒竹茹一钱五分 
x清热汤x 
钩藤(四钱) 山栀 连翘 青蒿(各一钱五分) 僵蚕 赤芍 香薷(各一钱) 
滑石(二钱) 川连 柴胡(各五分) 
x大和中饮x 
炒麦芽 楂炭(各三钱) 枳实 砂仁(各六分) 陈皮 浓朴 泽泻(各一钱) 
x化虫丸x 
芜荑 雷丸(各五钱) 槟榔 本香 白术 陈皮 神曲(各三钱) 雄黄(一钱五分) 
共为末糊丸。使君子肉三钱煎汤。送下三钱。 
x清热导滞汤x 
胡黄连(五分) 地骨皮 楂炭(各二钱) 青蒿 山栀 大腹皮(各一钱五分) 炒麦芽(三钱) 
槟榔 浓朴 丹皮 生甘草(各一钱) 加红枣五枚 
x理阴和中煎x 
生地 北沙参 生谷芽(各三钱) 地骨皮 首乌 青蒿子 炒麦芽 豆皮 牡蛎 
(各二钱) 白芍 楂炭(各一钱五分) 浓朴 丹皮(各一钱) 
x四物汤x 
熟地(四钱) 归身 白芍(各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 
x玉屏风散x 
生黄 (二钱) 防风(八分) 
x杏苏煎x 
杏仁(二钱) 苏梗 前胡 赤芍 荆芥(各一钱) 陈皮(八分) 桔梗 甘草(各五分) 
x泻白散x 
桑白皮(蜜炙一钱五分) 地骨皮(二钱) 
x白虎汤x 
生石膏(四钱) 知母(一钱五分) 粳米(一撮) 甘草(五分) 
x补天大造丸x 
人参(二两) 黄 白术(各三两) 当归 枣仁 山药 茯苓(各一两五钱) 
熟地 枸杞(各四两) 河车(一具) 
用鹿角一斤。龟板八两熬膏。同为丸。 



卷四

女科证治

属性:天台程钟龄女科一卷。悉从诸大家论说中斟酌尽善而出之。字字毫发无憾。并无近世临证指南等 
纤巧习气。故根据治每收实功。兹卷大半宗此。以为女科正范。此外诸症。与方脉同治者。概不赘叙。 



卷四女科证治

妇女证论

属性:妇女之症。不肯对人言。与小儿之不能自言。其难治一也。医家又未便逐细询间。则更暗中 
摸索矣。然大要不离乎中情郁结者近是。盖妇女阴啬之性。识见拘墟。一有逆意。即牢结胸 
中。又不能散闷于外。则郁久而成病矣。主治之法。审无外感内伤别症。唯有养血疏肝四字。 
用四物汤、逍遥散之类。可以得其八九。其一切杂症。与方脉同治。兹不赘叙。若胎前产后。此 
生死交关处。详叙于后。慎勿忽诸。 



卷四女科证治

室女

属性:室女天癸未至。有病从幼科论。天癸既行。则与妇人同治矣。然其神完气足。经水应无愆期。 
其有时经闭者。若非血海干枯。必其经脉逆转。血枯则内热咳嗽。渐成怯症。经逆则为吐为 
衄。血必妄行。皆非轻候也。须速治之。如或经水适来。偶阻溺窍。则小便不通。腹胀欲死。急宜 
通其经而便自利。用调经饮。 



卷四女科证治

月经

属性:经者常也。月行有常度。经水有常期。其愆乎常者。皆病也。方书以趱前为热。退后为寒。此说 
亦难尽信。要之。察其色总以红为正。其变为紫黑者。热也。黄如米泔者。湿也。浅淡红白者。虚 
也。或成块而紫黑。色黯者。寒凝也。成块而紫黑。色明者。热结也。将行而腹痛拒按者。气滞血 
凝也。既行而腹痛喜按者。气虚血少也。经前发热者。为血热。经后发热者。为血虚。腹胀者。为 
气滞。腹痛者。为血滞。泄泻者。是脾虚。溏泻者。是寒湿。凡逆行上溢而吐衄。错行下流而暴崩。 
皆属血热妄行。而亦有络脉伤损。瘀积肝旺所致。若经水过多者。色淡为虚。色深为热。或兼 
赤白带而下者。臭者为湿热。腥者为寒湿。 
血枯与经逆者。并用益母胜金丹加牛膝主之。经阻溺窍者。调经饮并泽兰汤主之。经水紫黑者。 
生地四物汤加丹参、丹皮、益母草。淡红者。八珍汤主之。黄如米泔者。六君子汤加苡仁、扁豆。寒 
凝成块者。四物汤加桂心、牛膝。热结成块者。生地四物汤加丹参、丹皮、益母草。气血凝滞而作痛 
胀者。调经饮或四物汤加延胡、香附、木香。气虚血少。而或痛或热者。四物汤加人参、白术。泄泻溏 
利者。六君子汤主之。血热而上下妄行者。四物汤加丹皮、阿胶、黄芩、黑山栀。络脉伤而妄行者。或 
喜怒。或过劳。八珍汤主之。瘀血积则血不归经。独圣丸主之。肝火旺不能藏血者。逍遥散主之。 
其兼赤白带者。五苓散加减治之。 



卷四女科证治

肝气

属性:肝气者。妇女之本病。妇女以血为主。血足则盈而木气盛。血亏则热而木气亢。木盛木亢。皆 
易生怒。故肝气唯妇女为易动焉。然怒气泄则肝血必大伤。怒气郁则肝血又暗损。怒者。血 
之贼也。其结气在本位者。为左胁痛。移邪于肺者。右胁亦痛。气上逆者。头痛目痛。胃脘痛。气 
旁散而下注者。手足筋脉拘挛。腹痛小腹痛。瘰 乳岩。阴肿阴痒阴挺诸症。其变病也不一。 
随症而治之。 
左胁痛。肝气不和。柴胡疏肝散。若七情郁结。用逍遥散、解恨煎。右胁痛。用推气散。如肝燥而皮泡胀 
痛者。栝蒌散。头痛者。痛或连眉棱骨眼眶。逍遥散主之。目痛者。蒺藜汤加柴胡、山栀。胃脘痛者。 
沉香降气散、柴胡疏肝散并主之。手足筋脉拘挛者。肝气热也。五痿汤加黄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