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坦克-前进! [德] h·古德里安 >

第5章

坦克-前进! [德] h·古德里安-第5章

小说: 坦克-前进! [德] h·古德里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伴随坦克的火器的装甲防护力一般都很弱,有的根本没有防护。这些火器常常是属于坦克战斗队形的中心,坦克由前方、翼侧,有时甚至由后方保护这些火器。 
  6 .根据任务、战斗情况和地形条件,坦克集结时可采取各种保障安全的配置方法。例如在开阔地,坦克在宽大正面上作纵深梯次配置。战争期间把这种配置方法叫做“刺猬”,采取这种配置方法,可以迅速向任一方向前出,并便于在任一方向上构成火力正面。集结的方法通常根据专门的命令确定,这要看集结的目的(为了行军或占领出发位置等)。 
  7 .如果进攻是由团或旅实施的,这时的战斗队形可成一个梯队,也可成若干梯队(坦克营一线配置或前后配置)。 
  有若干梯队的战斗队形的优点是,队形纵深较大,能及时支援第一梯队。此外,这样便于变更部署和在主要突击方向(这个方向常常在战斗过程中才确定下来)上集中兵力。不过,编成这样的战斗队形,不便对第一梯队进行集中指挥,因为在宽大正面上行动的第一梯队遇到各种障碍物时就会自然分割成若干部分。实战证明,在下述条件下宜采取数个梯队的战斗队形:在机动作战时;在遇到强敌时;遇有敌人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必须以交互跃进方式前进时(有时是由于弹药和油料不足)。 
  部队成一个梯队的战斗队形的优点是,所属分队的战斗队形可以有较大的纵深,这样便于利用掩蔽地形。在部队的战斗队形被地形分割时,各分队仍有自己的物资技术保障机构。此外,采取一个梯队的战斗队形,还便于组织由两个方向冲击一个目标。这种队形的缺点是,所有的分队常常要一起参加战斗,因而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能互相支援或实施包围机动。而且整个部队的纵深也不大。同时,将配属兵器集中在主要突击方向上也会感到困难。因此,主要是在实施有限目的的进攻,追击敌人或受地形条件限制不得不分散兵力时,才适于采取一个梯队的战斗队形。 
  8 .坦克部队(分队)指挥官根据情况应位于最便于观察和指挥所属部(分)队的地点。行军中和在展开时,指挥官最好位于纵队的先头,战斗中则位于战斗队形的中央。追击敌人时,部(分)队指挥官位于先头并掌握追击速度。退却时,则同接近敌人的分队在一起。 
  第二梯队分队的指挥官通常同上级长官在一起。这样便于上级长官下达命令和口令。另外,第二梯队分队指挥官位于本分队之前,可以亲自或通过指挥机构(侦察排)事先熟悉地形情况,使本分队能尽快进入战斗。第二梯队的分队通常以跃进的方式前进。   
  命令和报告 
  军队的摩托化对下达命令的方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能够高速行驶的现代化技术装备迫使指挥官迅速定下决心,简短地下达命令,并要求属下人员立即执行命令。否则,技术装备的一切优点都是没有用的。 
  在开始使用无线电台以后,下达命令的方法起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坦克连的坦克乘员能象过去骑兵连的骑兵一样听到连长的声音。在没有使用电台的时候,只要战斗队形一分散,指挥官和属下人员就联系不上了;有了电台,指挥官和属下就可以经常建立直接联系。书面命令和通过第三者传达的命令,还都是间接受领的命令。由于指挥官能与属下人员直接联系,下达的命令也就更有效了。此外,指挥官的坦克就编在战斗队形内,这使指挥官能更多地见到属下的坦克。多变的战场情况,要求下达象电报那样简短而便于执行的命令,不能编制形式主义的命令。检查对命令的执行情况也方便多了,因为指挥官可以一边听取无线电对话,一边亲自观察战场。属下对命令不理解或理解不正确时,可以比过去更快地说清或进一步明确。 
  上级长官也利用了这种亲自与部队联系的可能性。坦克第2 集团军的士兵,有谁在一九四一年不常在第一线部队见到古德里安上将呢!他置身于部队之中,同时由自己的装甲车辆用电台同集团军司令部保持联系。交战双方军队的机动能力都在提高,这就要求给各级指挥官更多的主动权,而不必给他们下达非常具体的指示,不必给他们限定什么框框。命令只需要明确指出要做什么,至于怎么做,那是命令执行者的事情,任务越重要,参战部队的规模越大,越要给现场指挥官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只有在上级首长更好地了解地形和战场情况时才指示如何执行命令。 
  命令的种类 
  预先号令下达的目的是给属下更多的时间做好执行任务的准备,使他们能更顺利地执行任务。坦克也不是总能够立即投入战斗。当然,坦克应当经常处于战斗准备状态(装满油料和弹药等等),但是总还需要一些时间加温和发动发动机(尤其是冬季),以及下达命令等。因此,需要下达预先号令,而首先是关于侦察、现地勘察和行军的内容。 
  局部命令这是根据坦克战进展迅速这样的特点下达的命令,特别是在情况紧急时常常要下达局部命令。这种命令可以用电台以报或话的形式下达,也可以口头下达,其内容只包括下级在执行任务中需要及时了解的情况。局部命令通常在行进间下达。 
  综合命令这是正统形式的命令。但是对坦克连、营来说,只有在下达和执行命令的人都有充裕的时间,而且对完成任务有实际好处时,才下达这种内容详细的命令。 
  在组织需要周密准备的进攻时(如夜间、强渡江河等),以及在组织有计划的退却时,需要下达综合命令。每个分队(包括坦克的乘员组)都要不同程度地参加对情况的预先判断和准备战斗。为更好地判断情况,需将情况作一概括,以综合命令形式下达。 
  关于物资技术保障的特别号令可以战斗命令形式或以号令形式,口头或用电台向分队直至团下达。装甲兵的物资技术保障比其它任何兵种都更重要,是顺利执行战斗任务的先决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再一次证明一条旧原则的正确性,即在任何命令里都不需要有不说明任何问题的多余话,如“尽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等,也不需要什么加强语气的话,如“竭力”、“坚决”、“务必”、“彻底”等。这些话在激烈的战斗情况下不但没有任何价值,而且会影响长官的威信。但是尽量把命令说清楚有时是有益的。例如:“为保证抢救三辆坦克,在××时前要守住既占地区。”这对提高德军士兵的士气是有好处的,因为他们想知道,他们的行动目的是什么,这样做对谁有利。 
  报告 
  随着技术装备的发展,各种报告的内容和数量都增加了许多,因为除了战术性的报告和补给方面的报告以外,还增添了纯技术内容的报告。但是,平时实行的一整套报告制度,战时不一定能实现。首先,关于报告呈递期限的规定就不一定能实现,尤其是需要在夜间、雾天或天气、道路不好,甚至是在游击队占领区传送报告时,在时间上就更没有保障。这时就要看对报告的需要程度。对每个报告的基本要求是:可靠性和客观性。报告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否则会造成判断情况错误,从而定下不正确的决心,以至于下达不正确的命令。拟制报告的人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提供虚假情报的后果。但在战时,并不是总能做到这一点的,特别是要求部队执行难以胜任的任务,而上下级又没有充分了解时,下级提供的情报就更不一定准确。 
  对报告的要求 
  1 .要确切地说明,你所报告的情况是见到的还是听到的。见到远方燃烧的坦克,还不能充分证明这辆坦克已被击毁。 
  2 .报告情况要全面:何时、谁、如何、何地。否则,报告的情况可能是模糊不清的,因为可能有不同的人报告同一情况。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由于报告不清,本来只击毁两辆坦克却成了四辆。 
  3 .不要忘记讲明地形情况。以下各点对使用坦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道路、通路的情况以及桥梁的载重量; 
  2 )沼泽地、森林地和徒涉场的可通行情况(只要一个人背上背着一个人能通过的地方,坦克就能通过); 
  3 )集结、展开、占领出发地位和隐蔽接近敌人的道路; 
  4 )是否有修路、架桥、开设渡口和伪装的就便器材。 
  4 .要附以简明的要图。绘制要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只反映长官需要的情况; 
  2 )准确标示己军和敌军位置; 
  3 )专门标出(用水平线或细线条)观察条件较好的高地; 
  4 )一切说明都在要图的同一张纸上注记; 
  5 )必须说明图的比例尺并标示方位。 
  5 .确定报告的类别及呈送报告的方法和时间(注意保密)。 
  6 .每份报告上都应有报告人的签字以及报告日期和具体时间(即发出报告的时间是几点几分)。 
  7 .必须检查报告的呈送手续是否正确(发出报告要领取收条)。 
  战斗报告 
  战争期间,每次战斗以后都要编写战斗报告。报告内容只包括按时间顺序发生的重要事件。上级长官的命令和下级的报告可直接反映在报告里,或作为报告的附录。总结战术和技术方面的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便能在类似的条件下运用这些经验。在报告的结尾说明人员和技术装备方面的损失以及缴获的战利品和俘虏情况。在战斗中表现突出的军官、准尉和坦克乘员名单要专门附在报告的后面。 
  坦克地图、标定线和地形座标 
  坦克地图对装甲兵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总参谋部的地图没有考虑坦克战斗运用的特点,只是部分地适于装甲兵使用。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常常把坦克所需要的情况用细线条或彩色笔标在图上。 
  标定线在地图上可以起到伪装真正进攻方向的作用,也便于下达命令和编写报告。标定线是在进攻方向上某两点之间标定的一条线,线上标出以厘米为单位的分划,第一点标以两位数的数字。为指示地形上的某方位物,即由该方位物向标示线作垂线,垂线上也以厘米为单位标出分划。当进攻方向有变化时,即标出以其它字母为代字的标定线,以示与原来标定线的区别。除标出标定线以外,在编写报告时还要标出所使用地图的比例尺。 
  如有时间即进行地形座标。每个地物都有一代称,并以四位数的数字标在地图上。各协同行动的兵种都使用同一的座标数字。这些数字便于下达命令和编写报告。 
  例如,“67高地以北一公里处的森林里的反坦克炮正向高地进行射击”可以简化为:“5535反坦克炮射击”。 
  信号 
  和平时期曾使用过许多各种各样的信号。战争中,这些信号的数量大为减少,因为有些信号不便于在战斗中使用。战斗中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敌人身上,不十分考虑使用什么样的信号。坦克损坏或要求援助时,通常使用旗语信号。无线电静默或在行军中无线电台损坏时,以及在战斗以后,一般采用以下信号: 
  向上举起手旗——“集合”; 
  数次举落手旗——“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