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世中华 作者:汉风雄烈(起点vip2012-06-11完结) >

第283章

盛世中华 作者:汉风雄烈(起点vip2012-06-11完结)-第2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为了‘影响力’和‘轰动性’,还是连同着陈诗一起,亲自走了一趟家丁钱大昕家。

    钱大昕是个明理知趣的人,所以面对梁纲的邀请,‘爽快’的就答应了下来。虽然他也能硬顶着不松口,而眼下时节,梁纲也不敢对他来硬的。可是通晓史学的人,看多了历史上的刀光剑影和阴谋毒计,钱大昕深深地知道自己该如何做才能‘保家安命’。而且他与王贞仪也有认识,‘以为班昭以后一人而已’,对王贞仪如此高的评价就是出自钱大昕之口。

    当得知这些年来那暗中资助王贞仪的人就是梁纲时,钱大昕真真是一阵子目瞪口呆。于是乎,离开了钟山书院大半年时间的钱大昕,再次回到南京话时摇身一变就成了梁纲坐下的太学祭酒了,而陈诗则变成了祭酒之下的司业。此外还有丞(掌判监事)、主簿(掌印)、录事等职务,自有人充任。

    梁纲设立的太学实际上就是没‘扭变’前的国子监,所有一切都按照明时旧制,其内设有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

    每一学都有博士、助教、直讲等多人。

    古代重经学,而轻律算。所以七学博士品节也是有高有低,从最高的国子学博士正五品,到算学博士从九品,跨幅之大,让第一次探知此时的梁纲都感到惊讶之极。

    可是红巾军治下设有司法院、检察院以及财政部等多个律算学重部,所以律学、算学的地位当然就要直线提升。

    说实话,那国子学等经文诗史,现在才是梁纲最不感冒的。若是以红巾军各部门轻重配置而言,律算学博士成为正五品,国子学等博士降到从九品才是正理。只是这也仅仅是梁纲心中的一番yy罢了。真要是那样做,麻烦才叫一个大呢!

    文官品级——九品十八级不变。

    武官衔位却是面目全非了。梁纲之前想直接引入后世的兵、士、尉、校、将、帅,六等十八级。(四级军士长归于一级)可是这显然是超前了,并且不止是一步。

    帅将校尉,这些个字眼中国人固然不陌生,可是要在前面加上少、中、上、大等字,这可就太生疏、甚至是生僻了。就像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解放军突然换成了秦朝时期的军爵制,全国上下肯定斯巴达一片。

    梁纲最终决定的是现代结合历史,自己自行创造出一套军衔制。

    士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列兵。

    对应之前的红巾军四等兵制度,只是更换了其中一点概念,毕竟那时的四等兵制度是以军功来论的,而现在时间因素变成了第一位。

    一等兵可担任小队长。等同前世的班长,一样不列入军官系统。

    士兵以上的军官,分为司马、校尉、将军、元帅四个档次。

    司马级是低层军官,一样划分为三级:假司马、司马、行军司马。最高可担任中队长之职,或是大队副职。等比文职从九、从八、从七三品。

    校尉级是中等军官,分为校尉、将尉两个级别。将尉军官是仅次于将军的职位,秦朝时出现。虽然现在有些不为人知,可胜在简单明了。

    校尉同等级有都尉,任命于宪兵部队。可担任大队长职务,或是营级副职。为从六品。将尉,正营级,或团级副职。为从五品。

    将军。从最初的中郎将开始,依次是将军、大将军、上将军三级。资深者可加号。等比正四品、正三品、正二品、正一品。

    中郎将,为正团级,或是师级副职。将军及其以上者,担任正师级兼其以上者作战编制主将。

    元帅。红巾军最高军衔,超品。

    这套军衔编制,说实话搞得梁纲自己看了头眼晕。可是在詹世爵等人看来,却是比之少尉、少校、中将那一套容易接受的多了。

    既然众将都接受,那梁纲也就没必要再抵触了。

    整个红巾军开始对比授衔,除去梁纲雷打不动的元帅军衔外,最高者也只是将军一级,还仅七人获得。即水师陈达元,陆军陈虎、张世龙、南向阳,和后方的彭泰、王子元、柳严辰三人。

    陈达元,能力并不怎样强,可是老实本分不揽权,更是红巾军发起时的水师主将。用一句老话说,那是没功劳也有苦劳呢!所以被授予将军军衔,梁纲亲自拍板决定的。

    而陆军方面,三大主力团团长兼三方面战场总指挥,地位想当然的高出余下诸多团旅长一头,包括近卫团。后者虽然战斗力强悍,可是战功比之三大主力团还是要逊色一些的。所以,他们三个是将军,余下的团旅长都无话可说,也都成了中郎将。独立营营长就是将尉。

    水师二至六营,五营营长当然不能对比陆地。连同副营长在内,一律的中郎将衔位。

    与现在就已经上下一到九品配置齐全的文官系相比,红巾军军方还任重而道远,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

    文官院、太学和讲武堂,都是正三品级别【将军】编制。讲武堂的总办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只是由彭泰暂捏。

    举国草创,自然辛苦多艰。说实在的,就梁纲现在手下的这班人,错非红巾军一直来都以火力为主要助力,刀枪冷战的话,梁纲真不大相信自己能抖起来。让人看得眼前一亮的干才实在是太少。

    “臣等谢主隆恩。”分封结束后,满殿众臣再次跪地俯首,扣恩拜谢。而今天的这场登基大典,至此也算是圆满结束了正体,只剩下下面的大宴群臣了。

    钱大昕吁吁的喘着气,这么一趟子折腾下来他这快七十的老人确实有些够呛了。

    好在是结束了。陈诗边上扶着他,把手往一侍卫一招,片刻时间一个保着锦缎的墩子就被那侍卫拿上了殿来。这是梁纲特意给钱大昕的优待。钱大昕本来对梁纲的这点小手段是不屑一顾的,可现在时候一屁股坐在锦墩上,腰背两腿间为之一松,那股舒服感都差点令他呻吟出声来,心中对梁纲竟也生出了那么一点的感激之情。

第二卷 烽火连天 三百四十一章 嘉庆心意定,北京暗谍起

    三百四十一章 嘉庆心意定,北京暗谍起

    钱大昕的感激不感激,梁纲才不在乎呢。只要红巾军继续发展壮大下去,早晚有一日他能网尽天下英才,收为己用。

    而眼下时期,封疆建国后的种种可预期的麻烦,只能算是临产前的阵痛,是‘人生’所必须经历的。只要挨过这段时间的磨合,就一切都能走上正途。

    而纳入正途,合理掉内部短缺的红巾军,强大的战斗力爆发出来,也绝不是落后的满清所能抵挡的。

    所以,梁纲信心满怀!【就不改称汉军了,还用红巾军这个老名。到称帝时再进行更改。】

    梁纲南京建国称王的消息在军情局的暗中推动下,像是一股疾吹而过的旋风迅速刮过了大江南北。

    出现在中华大地已有数年时间的红巾军,也在这一日正式甩掉了过去‘叛逆’的帽子。

    从今以后,再也没人能从心底里发自灵魂深处的蔑视红巾军为‘一群叛逆’了,毕竟梁纲这个汉王控制的地盘已经很是惊人。完全可以看做是一股争夺天下的力量。

    而且建制称王后,红巾军辖地内本来一些对红巾军心生抵触的人,现在也渐渐自觉认可了梁纲的统治。这批人多是以乡绅士子为主,而说到底,之所以如此就是一个‘称王’所带来的影响。

    北京,紫禁城。

    毓庆宫内,嘉庆得知了梁纲在南京自称汉王的消息后,勃然大怒到了极点。“这天下还是我爱新觉罗的天下,梁纲,无道逆匪,宵小之徒竟也敢妄图神器?可恨,可恨——”

    乾隆刚死没多久,养心殿虽然空了出来,可嘉庆并没有急着住进去。所以现在他的落脚地还是毓庆宫。

    嘉庆以下,朱珪等一些他的心腹重臣纷纷低头不语。这边乾隆刚大行,那边就传来了登基称王的事,实在是不吉利。而这份不吉利当中,更多的却还是他们这群君臣心底的黯然和无奈。

    就比如说湘黔起义军中的吴八月,他也是自称的苗王,同样是王,而且还时间更早,可是得到了如此消息的清廷,上到皇帝,下到普通一臣子,虽然表面上呵斥怒骂,但心底里却是根本不以为然,丝毫没将它们放在心上。即便那时的湘黔义军是最兴盛的时候,嘉庆等人也照样对他们不屑一顾。因为他们能有充足的把握,一定拿捏得下那支闹腾的湘黔义军。

    可是事情落到了梁纲身上就大大的变样了,与吴八月相比,二者间的实力和影响力完全就不是一个等级的。

    吴八月的苗王只是狂妄自大,梁纲的汉王却是名至实归。红巾军有那份实力,让梁纲配得上自己的那个‘王’字。

    发了一通脾气后,嘉庆无奈的坐了下来,满脸的疲惫之色。殿下的朱珪、王杰这群人虽然能力出众,可是那是在行政上,在最急切地平叛战事上却并不能给自己太大的帮助。因为现在的清军真真切切的是打不过红巾军……

    不过打不过红巾军,却可以打得过白莲剿匪……

    嘉庆当了一年多皇帝,大局观还是有那么一点的。他知道自己想要逆转对战红巾军的形势,就必须在实力上对比红巾军占据到绝对优势,可是现今鄂西、汉中、川陕的白莲义军不灭,湘黔苗民不定,清廷根本就不可能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集中力量来对战红巾军,反倒还要为这些地方花费上大把大把的钱粮和消耗掉极多的精力。所以要对战红巾军取得胜利,嘉庆认为第一步首先要做的就是遏制甚至是消灭掉白莲义军和湘黔苗民,只有如此,他才可以集中全国力量,全力以赴的来打好针对红巾军的这一仗。

    脑子里闪电般翻转着念头,嘉庆的思绪不由得就转到了西部战场上。这几个地方中,鄂西的战事成果最显著,那里的白莲教匪已经得到了明亮极大地抑制,现在都已经被其逼迫到了施南府的山地中,与川东同党相连。明亮手中实力有限,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而主力被抽调的湘黔战场,吴八月颇有抬头的架势,但是经过先前的两年厮杀,苗民已经流尽了血,现在吴八月虽然蠢蠢欲动,可要想想当初那样汇集几十万军民却是想都不要想了。算是个僵持局面。

    四川战场上同样是僵持,有七十五等几员悍将在,在得到了回援川兵的支援后,要他们平定四川白莲教匪自然是不易,可是单守住成都一带却还是一定更能做到的。

    最后的是汉中陕西战场。至今为止,这里是西部各个战场上清军兵力集结最多的地方,更是汇集了杨遇春、王文雄、乌大经等诸多名将,加之以知兵晓战的宜绵统带,本是没道理抵不过襄阳义军的。

    清廷对陕西战场也是报之以厚望,希望宜绵能够顺利杀下汉中,平定了陕南和襄阳义军,继而再下四川,扫荡川中剿匪,然后一路东进,荡平鄂西,最后与各路大军汇抵南京。

    然后……有那个蛀虫在,陕西大军又怎么可能顺顺利利的打仗?现在东部战场的北路军、西路军都已经纷纷覆没了,陕西大军却还在西安一带与襄阳义军纠缠不清。

    奏报粉饰,掩败为功,冒功升赏,营私肥橐。这就是山西大军最大的隐患。因为在军营中可以捞到大笔的好处,所以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