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现代前期经济史 >

第5章

世界现代前期经济史-第5章

小说: 世界现代前期经济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家。在70年代初,美国超过了法国,到80年代初又超过了英国,跃居世 

  界工业首位。美国的钢铁、煤炭、机器制造、电气等重要工业部门,在 19 

  世纪80—90年代均跃居世界首位,工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方面也进入了当 

  时世界的先进行列。从1870年至1913年的43年中,美国工业增长了8。1 

  倍。在同时期内,美国工业在世界工业中所占的比重,由23。3%上升到35。8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决非偶然,而是 

  由于工业化时期下列各种有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这一时期美国农业的迅速发展,为美国的迅速工业化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美国是靠农业起家的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的基础作用促使美国政府很早 

  就重视农业问题。南北战争以后,美国政府又采取了直接干预农业经济的政 

  策来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如通过“宅地法”(1862年)及其后的“植树 

  法“(1873年)、“沙漠土地法”(1877年)及“林地和砂石法”(1878 

  年)等一系列土地法令,出售西部国有土地,吸引了大批移民涌向美国,同 

  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美国人口不断向西迁移和对西部的开发,使中部和西部地 

  区逐步成为农产品的主要产地,农业中心也从东部向西部移动。美国政府还 

  采取了大力推进农业教育和科学研究,促进农业机械化和科学化的种种政策 

  措施。如1862年根据“农业部组织法”成立了农业部,其主要任务是搜集农 

  业科技资料;组织和开展科学研究;推广新技术;引进和推广良种;发展农 

  业教育等。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莫里尔赠地学院法”,规定从联邦公 

  有土地中,按每州在国会参、众议院的议席,每席拨给三万英亩土地,由各 

  州政府拍卖筹集资金,用来创办和维持至少一所设有农业和机械课程的州立 

  学院,即“赠地学院”。根据这个法规,美国联邦政府拨给各州的土地,共 

  达1100万英亩。并在美国建立了一批从事农业教育和实验活动的农业高等院 

  校和机械工程学校。这批学校对发展美国农业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农业 

  机械化和国家工业化培养了人材。1887年的“哈奇农业试验站法”,规定由 

  联邦政府从出售公有土地的所得中,每年向各州拨款1。5万美元,以建立州 

  农业试验站,专门从事与各州农业生产有关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此外,美 

  国政府还拨款资助兴办灌溉工程,加强农地改良工作等等。 

       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农业生产在工业化时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1860—1890年农业机械和设备的价值,从2。46亿美元增至4。94亿美元,增 

  长了一倍。从1890—1914年又增长近2。7倍,达到17。19亿美元。农用动力 

   (牲畜动力除外)也从1890年的60。5万马力左右增加到1910年的100亿马 

           ① 

  力以上。随着农业种田的科学化,农用化肥从1860年的16。4万吨增至1910 

  年的554。7万吨,增长了近33倍。农业的机械化和科学种田的大量推广,使 

  农业生产效率迅速提高。1840—1900年每生产100蒲式耳小麦所需的工时, 

  从233个减为108个;每生产一包棉花所需的工时从601个降为284个。因 

  此,这一时期美国农业的发展是相当快的,1870—1900年以每年平均3%的 

  增长速度向前发展。1850—1900年,美国农产品的产值增加了近两倍。在1860 

  —1900年期间,小麦产量增加了近3倍,玉米增长2。5倍,棉花增长约4倍。 



① [美]H。N。沙伊贝等著:《近百年美国经济史》(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年版,第67 页。 


… Page 16…

  畜牧业也十分发达,在整个19世纪,畜牧业产值一直都略超过种植业而占一 

  半以上。在主要牲畜饲养方面,牛、羊、猪的饲养量分别增加了1。71倍、1。8 

  倍和0。91倍。从每个农业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所供养的人数看,从1860年的 

  4。5人增加到1900年的7人。 

       美国农业的发展不仅为迅速增加的工业人口提供了粮食和农畜产品,而 

  且还给工业提供了所需的部分原材料和积累了大量资金。据统计,1870年美 

  国人口近4000万,1910年增加到9000多万。而每个人平均拥有的粮食,1870 

  年为2164斤,1910年为2464斤。1880—1900年期间,轻工业总产值中农业 

  原材料的比重在55%—66%之间,在整个工业中1880年占47%,1900年还 

  占27。4%。农产品大量出口,为工业生产积累了大量资金,不仅可换回国外 

  的工业设备,还可换回国内缺乏的某些原料。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在美国出口 

  总额中占的比重,1860年为81%,以后虽因工业品出口增加,它所占的比重 

  有所下降,但到1900年仍占62%,1910年占50%多。 

       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从农业中 

  游离出来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转移到工业生产中,缓和了工业劳动力紧缺与 

  工业飞速发展的矛盾。1860—1900年,农业人口从总人口的80%,下降为 

  60%,而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从20%上升到40%。同一期间,就业总人数增 

  长了285。3%,而农业就业人数仅增长98。6%;农业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从 

  59%降为42。8%,而制造业就业人数比重从15。4%增加到21。6%。 

       此外,农业机械化、科学种田以及对西部的开发,为美国工业提供了巨 

  大的国内市场。1860年以后,农业机械在美国得到迅速和广泛的推广,这对 

  制造业中农业机械制造部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交通运输革命在工业化中发挥了先行作用。 

       随着大规模的“西进”扩张和土地法的实施,美国东部移民源源不断向 

  西涌去,而西部的日益开发,则需要输出农产品和输入东部的工业品;东部 

  工业区也需要向西部开拓市场和获得粮食及原材料。这种大规模的东、西部 

  运输和城乡各业的发展,使得美国以公路和内河航运为主的交通运输方式越 

  来越满足不了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采用先进的运输系统——铁路,才 

  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了促进铁路建设,早在1830年,美国政府就实施了以降 

  低进口路轨关税为主要内容的援建铁路法规。之后,又实施了赠予土地援建 

  铁路的1850年法令。此后,授予国有土地便成为美国联邦政府支援铁路建设 

  的主要形式。从1850年到停止授地的1871年,根据国会立法,美国联邦政 

  府总共授予各铁路公司的土地,约为13100万英亩。此外,各铁路公司还从 

  各州政府获得了5100万英亩的土地。两级政府授地近两亿英亩。铁路公司出 

  售政府免费授予土地的收入,是修筑铁路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除此以外, 

  联邦政府为铁路建设发放的贷款约为6500万美元,州和地方政府也提供财政 

  援助。从1865年到1890年,包括政府给铁路赠予土地的价值在内,政府援 

  助的总额达15至20亿美元,占同期铁路全部投资的10%—15%。① 

       援建铁路法规的实施,极大地刺激了私人资本投资于铁路的热情,大大 

  加快了美国铁路建设的速度。1830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只有23英里,到1860 

  年达到3万多英里,在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铁路网。 

  1862年,以拨地和提供贷款为主要内容的“太平洋铁路法”实施以后,铁路 



① [美]H。N。沙伊贝等著:《近百年美国经济史》(中译本),第177—178 页。 


… Page 17…

建设更加飞速发展,到1870年营业里程达5。3万英里,1880年超过9。3万 

英里。到1900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为19。3万多英里。尤其是在这期间, 

美国建成了横贯大陆的五条铁路大动脉,即:联合太平洋铁路(1869年)、 

北太平洋铁路 (1883年)、南太平洋铁路 (1883年)、圣塔菲铁路 (1885 

年)和大北铁路(1893年)。这样,美国在几十年之内,就形成了一个连接 

南北、横贯东西、沟通城乡的庞大铁路网。从而促进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推动了工、农、商等各业的发展和西部广大地区的开拓。同时,铁路建设还 

带动了煤炭、钢铁和机器制造业等部门的增长。 

     再次,技术革命和科学管理对工业化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在世界第二次 

技术革命中,美国不仅不失时机地从西欧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同时还鼓励 

本国的发明创造,为此不断修订专利法以保障专利权,推动了美国科学技术 

事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科技队伍。从南北战争到19世纪80年代, 

批准的专利增加了1倍,到1914年超过4万件。这些新发明、新技术推动着 

美国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生产 

技术日益复杂,从而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科学 

管理的先驱者。其中最突出的是泰罗。他对作业过程、工时测定、生产进度、 

车间组织、人员选择和训练、工资制度等一系列有关管理的基本问题进行了 

研究,第一个把凭经验的传统管理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开创了科学管理的 

新阶段,因而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主要代表作有《论传送带》、 

 《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和《科学管理原理》。此外,还有工业管理 

家吉尔布雷斯夫妇的时间——动作研究方法、埃默森的成本管理、福特的同 

期管理等等。这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原理与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因此,技术革命和科学管理推动着美国工业化迅速向前发展。 

     第四,资本积累和外国移民是美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实现工业化,就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这一时期,美国的资本主要靠 

国内通过节约、储蓄和发行股票来积聚资本,同时也大量利用外国资本加速 

本国工业的发展。到1914年,美国仍然是一个资本输入国,在引进的外资中 

约有67亿美元是欧洲国家的投资,其中半数以上是英国资本。这些外国资本 

大多投入美国的铁路证券、土地、采矿和畜牧业方面。就对铁路证券的投资 

来说,外国资本要占到投资总额的四分之一。 

     外国移民是促进美国工业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迫切需要大量劳动力。从1861—1910年涌入美国的移民近2300万人。 

这些移民主要来自欧洲,他们带来一定的技术和一部分资金,为美国工农业 

的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