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天朝落日: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 >

第49章

天朝落日: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第49章

小说: 天朝落日: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副元帅,由朱元璋执掌该部实权。当年5月,朱元璋率部渡过长江、攻占采石,太平(今安徽当涂)。次年三月攻占集庆路(今江苏南京),改名为应天府,然后攻占镇江、宁国(今安徽宣城)、池州、徽州(今安徽歙县)、扬州等地,巩固了自己的阵地。郭、张均死于集庆之役,朱元璋便成为这支队伍的最高统帅。宋政权下令在应天设江南等处行中书省,授他为行省平章。当刘福通率军三路出兵攻打蒙古之时,朱元璋借机在南方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他先后派兵攻占了镇江、广德、长兴、江阴等地,使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展和巩固。1360年,徐寿辉被陈友谅杀死,陈友谅自立为帝,改元大义,国号为汉。不久,陈友谅即率军南下攻打应天,结果惨败。1364年,朱元璋采用火攻之法,陈友谅兵败身亡,其大汉政权随之灭亡。此后,朱元璋又攻占襄阳等汉水流域,全面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带。为稳定江汉局势,朱元璋转兵东攻张士诚,此时,已投降元朝的张士诚将韩林儿和刘福通赶至滁州。朱元璋便以请求迁都为名,派军队将韩林儿迎往应天。行至瓜步镇(今江苏六合),奉迎的军队将韩林儿沉入长江溺死,韩宋政权就此灭亡。至此,朱元璋已经初步显示出他的帝王野心,他把“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作为他的斗争口号。此时元朝的最高统治者阶层却陷入荒淫无序的状态,毫无复兴的希望。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是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在位期间,元朝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加剧,各地民变风起云涌。面对社稷不保的局面,他却荒于政事,只顾饮酒作乐。就在朱元璋大举北上,准备灭元之时,元统治集团内部再次发生了内乱。早在1359,皇太子爱猷识里达腊见政局动荡,顺帝听任朝臣倾轧,就打算联合当时丞相太平逼顺帝逊位,遭到太平严词拒绝,皇太子又中伤太平,逼其辞去相位。在皇太子的咄咄逼势下,顺帝被迫罢免太平,但由于大臣们的坚决反对,皇太子的阴谋未能得逞。此后不久,元朝内部的斗争更甚,各皇子之间以及顺帝与朝臣、皇子的战争不断。
    击灭张士诚后,朱元璋制定了南征北伐的计划。他以部分兵力,向浙东、福建、两广和四川进军,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主要兵力则用于北伐,与元政权进行最后的决战。此时,元政权虽然依靠地主武装把北方红巾军镇压下去,但它的统治基础却在各支起义军特别是北方红巾军的沉重打击下趋于瓦解了。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10月,朱元璋派出徐达、常遇春渡淮北上,短短几个月,即下山东、取汴梁、克潼关,对大都(今北京)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元顺帝惊恐万分,慌忙带着后妃、太子北逃。
    1368年正月,在徐达率北伐军平定山东的凯旋声中,朱元璋在应天就皇帝位,定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一个新的王朝,就此诞生了。2月,徐达回师河南,兵峰直指汴梁、洛阳,直到此时,元朝内部的混战仍在继续。闰七月二十八日,徐达率军攻陷通州。据《庚申外史》载,一部分大臣再三劝说顺帝死守京城,以待援军。他不同意,说夜间观测天象,大元气数已尽,当让位于朱元璋。当晚,元顺帝即率同后妃、太子和一些大臣,逃往漠北。8月,徐达率兵进入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被推翻。
    逃往漠北的元顺帝屯兵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朱元璋曾遣使遗书,对其晓以利害,目的在于招降。顺帝作《答明主》一诗,令使者带给朱元璋。诗曰:
    金陵使者渡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何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诚心烦为说,春风先到凤凰台。
    这首诗的文采如何暂且不论,但却写的不卑不亢,自认元朝气数已尽,又自诩大元的皇恩浩荡;既高兴江南已有明主治理,又婉转表达了自己禅让的诚意。这种态度恐怕在历代帝王之中,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只是不知叱咤风云、纵横一世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看到后世儿孙的如此场景,是该哀其不争,还是该对这种“广阔胸襟”,“谦谦君子之风”而感到一丝自豪呢?
    逃到草原上的这位颇具豪气的元顺帝在明军接连不断的打击下,惶惶不可终日。1370年5月23日,他怀着悲愤和郁闷,在沙拉木伦河畔的应昌去世。元顺帝的儿子爱猷识里达腊获悉父亲去世的消息后,便在哈拉和林继位,他将残元政权又维持了八年,并厉兵秣马盼望着有朝一日重登中国皇位。1378年,爱猷识里达腊怀着满腔遗憾去世,其子脱古思帖木儿继位。1388年,蓝玉率领10万大军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贝尔湖南岸大败脱古思的军队,残元诸王、平章以下官员三千多人及军士七万余人被俘,脱古思帖木儿逃走后被其部将缢杀。残元的主力基本被消灭。1402年,鬼力赤者杀掉坤帖木儿自立为可汗,除去“元”的国号,改称鞑靼,北元灭亡。
    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这一千古至理名言,在元朝再次得到印证。天下统一以后,统治者应当调整统治阶层内部利益关系,肃清吏治,精诚团结,励精图治;应当与民休养,发展生产,省刑罚,恤民力,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然而,元廷官员虽然深知汉文化传统在治理国家中的重大作用,却不得其要领,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民族制度等许多方面都呈现其落后性和原始性。阻碍历史的发展,只能被历史所抛弃。这就是无情的历史规律。

    煤山孤魂:明朝覆亡真相
    公元644年3月19日上午,北京城德胜门外,熙熙攘攘的百官民众簟食壶浆,夹道欢迎一支浩浩荡荡的义军进城。走在队伍前面的一位骑着高大的乌龙驹,身着蓝布箭衣,头戴白色毡笠。意气风发,英武绝伦。他,就是出身驿卒的农民起义军将领、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政权的闯王李自成。这一天阳光晴和,鸟鸣莺啼。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紫禁城后的煤山一角阴郁的树林中,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愁容惨淡,一会儿仰天长叹,泪流满面;一会儿拊膺顿足,以头触地。当第二天人们找到他时,看到的是一具僵硬而冰冷的尸体。他已经不知何时在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了。至此,曾经辉煌一时的大明王朝,在享国270年之后,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积重难返,在如暴风骤雨般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寿终正寝了。
    明初盛世
    明王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他是继汉高祖刘邦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位平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1328年出生在淮北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从小为地主放牛牧羊,生活困苦。17岁时,家乡发生旱灾、蝗灾和瘟疫,他的父亲、长兄、侄儿和母亲先后去世,他只好到附近的於皇寺里当小行童。不久,寺院因灾荒缺粮而关闭,朱元璋只好带上一个木鱼和一只瓦,外出游方化缘。后终因走投无路,到濠州投奔到农民义军郭子兴的队伍。由于他刻苦学习武艺,有勇有谋,显示出很高的军事才能,深得郭子兴的赞赏,遂把养女嫁给他为妻。郭子兴去世后,他逐步掌握了军队大权,并一步步成为最高统帅。在群雄逐鹿的元末,深谋远虑的朱元璋逐步削除群雄,于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
    出身贫寒的太祖朱元璋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江山,他精心治理大明帝国,期盼朱家王朝能够万世长存。他改革军政制度,集行政、军事、司法、监察等大权于一身,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处理政务,接见大臣,批阅奏章,一直忙到深夜。他兢兢业业,一心想着如何巩固统治。每日黄昏,他便令专人在道路上敲打木铎,高声叫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五更时,又派专人在城门谯楼上吹起画角,高声唱道:“创业难,守成又难,难也难!”朱元璋严厉整肃吏治,认为:“吏治之弊,莫过于贪墨”。为此,他下令:“凡是官吏贪污的,都要治罪,不容宽贷!”官吏贪赃枉法者,一概发配到边地充军。官吏贪污获赃60两以上者,处以枭首示众、剥皮实草之刑。各府州县衙门左首的土地庙,就是剥皮的刑场,叫皮场庙。贪官在此砍下头颅,挂到旗竿上示众。再剥下人皮,塞上稻草,摆到衙门公座旁边,以警告继任的官员。朱元璋还借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桓案和空印案等,大兴党狱,除掉一批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的官员们。由于采取了这些有力措施,吏治腐败的现象逐渐得到扭转,“一时守法畏法”,“吏治焕然丕变矣”。
    朱元璋下决心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他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的小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 朱元璋下令,凡是战争中抛荒的田地,被他人耕垦成熟的就成为耕垦者的产业,如果原来的田主回来,由官府另外拨给同等数量的荒地作为补偿。他大力推行屯田,注意水利建设,全国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开国仅仅24年(1392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850余万顷,比北宋耕地数字最高的1021年(开禧五年)的524余万顷增加了300余万顷;政府的税粮收入达32799800石,比元朝的税粮收入增加了近两倍;全国人口共有10652870户,60545812人,比《元史》所载元世祖1291年(至元八年)全国最高的人口数字,增加了195万户,700万人。洪武中期,有一首流传于江西的民谣,描述当时经济发达、社会安定的景象:“山市晴,山鸟鸣,商旅行,农夫耕,老瓦盆中冽酒盈,呼嚣隳突不闻声”。朱元璋之后,雄才伟略的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建文帝朱允手里夺得帝位,成为明帝国最有开拓性的帝王。他上台以后,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他建立内阁,肃清吏治;他鼓励垦田养植,发展经济;他治理惠通河,迁都北京;他经营边疆,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以后,仅永乐年间共有60多个国家的国王或使臣200余次访问中国。中国沿海居民前往南洋的人数也日益增多,不少人侨居海外,对南洋的开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发展了与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明朝也成为当时世界上非常富庶文明的国家。
    明成祖为建立长治久安的统治,积极开展对敌对的蒙古族政权的打击。他六扫虏庭,五次亲征,然终未能如愿,于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病死在北征途中。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年号洪熙。十个月后,仁宗去世,太子朱瞻基继位,改元宣德。仁、宣二帝共在位12年,他们对明太祖奠定、明成祖加以拓展的基业采取守成之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采取蠲免赋役、恤贫赈灾、垦荒屯田、兴修水利等措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明初70年,国势臻于全盛,在亚洲乃至世界上都具有重大的影响。这是继西汉文景、汉武之治和唐代贞观、开元之治之后的又一个盛世。史称“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庶几三代之风焉”,堪称盛世。

    万历衰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