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点亮理性之光-启蒙运动文学-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伏尔泰一度以“史诗诗人”而享有盛名,他按照古典主义的原则创作了长篇史诗《亨利亚特》(1728)。
《亨利亚特》以法国十六世纪宗教战争为题材,它描写了亨利四世通过战争成为国王以及颁布南特敕令,提倡宗教自由的经过。
史诗的情节如下:
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王后喀特琳有五个儿子,其中有三个儿子先后当上了法国国王,他们分别是法兰西二世、查理七世和亨利三世。他们在位时,由于频繁的宗教纠纷,使整个国家动荡不宁。1592年,王太后在圣用圣巴托罗缪节日之夜,下令屠杀新教徒于格诺,由此引发了宗教战争。喀特琳的女婿亨利四世,兴兵反对王太后,当上了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即位后,颁布了南特敕令,实行宗教宽容。但是反动教会拒不执行亨利四世政策,最后密谋杀害了亨利四世。
伏尔泰在长诗中,颂扬了亨利四世的功勋,把他描写成一位理想的君主。伏尔泰赞扬亨利四世为消除宗教纠纷的献身精神,推崇他的仁慈与治国有方。伏尔泰还描写了宗教狂热和统治阶级的内讧给法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伏尔泰不仅将矛头指向了封建的无政府状态,而且指向了宗教狂热。由于《亨利亚特》充满了启蒙主义关于宗教宽容的思想,它在当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艺术上,伏尔泰一味模仿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伊尼德》和塔索的《被解放的耶路撒冷》,大大削弱了这部史诗的独创性。
在伏尔泰的文学创作中,最有价值的是他的哲理小说。据法国《七星丛书》搜集,伏尔泰一共写过二十六部哲理小说,其中大部分是中短篇,约占他全部文学著作的十分之一。
哲理小说是伏尔泰创造的一种新体裁。作为宣传启蒙思想的武器,伏尔泰的哲理小说比他的戏剧更有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伏尔泰那些轰动一时的戏剧,因为模仿的成份太多,已经逐渐被人淡忘,伏尔泰的哲理小说,却以其独特的艺术创造,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成为十八世纪启蒙文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此世界》(1746)《查第格》(1748)、《老实人》(1759)、《天真汉》是伏尔泰哲理小说的代表作。
中篇小说《查第格》写于1748年,由十八个章节组成,副标题是《东方世界》。
《查第格》的故事情节如下:
古波斯巴比伦有一个名叫查第格的年轻人,他品性优良,明哲保身,但命运对他来说是不可理解的。他出于善良的动机做了许多好事,但他每做一件好事,总有一场灾难接踵而至。
查第格同美貌的少女赛弥尔订了婚,两人如胶似膝。一天,一位大臣的侄子带着一帮人想抢走赛弥尔。查第格勇敢地击退了强人,赛弥尔对他感激不尽。
在搏斗,查第格眼睛受了伤,赛弥尔担心他会变成独眼,就同他分手了。
查第格同阿曹拉结了婚,但不久爱人就变了心,甚至想把他的鼻子割下来给新情人治病。
一天,查第格在树林里散步,被怀疑偷了王后的母狗和御马,因为他凭自己的聪明才智鉴别出母狗和御马的大小高矮。
接着,查第格写了四行打油诗,歌颂国王。因为石碑断开,诗意被歪曲,查第格险些遭到杀身之祸。
国王欣赏查第格的才能,任命他为首相。查第格的优异才华,给王后阿斯达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她悄悄爱上了查第格。
国王知道以后,妒火中烧,决定对查第格采取报复行动,查第格不得不连夜出逃。
一路上,查第格历尽了各种各样的艰辛。一次,查第格为了救一名挨打的妇女,被罚作奴隶出售。还有一次,查第格为了救一名投火殉夫的年轻寡妇,差点被活活烧死。
一天,查第格路过一片草原,遇到了巴比伦王后阿斯达丹。
原来,查第格逃走以后,阿斯达丹也躲了起来。缉捕阿斯达丹的差役抓错了人,把泼妇弥苏弗当作阿斯达丹押进宫中。国王欣赏弥苏弗的风韵,就娶她为妻。由于国王宠幸淫妇,国事被败坏得一塌糊涂,结果引起全国判乱,国王死于乱枪之下。
阿斯达丹回到巴比伦,重新做了王后。查第格凭借非凡的才智,被拥戴为国王,并且同阿斯达丹结了婚。
伏尔泰通过查第格的遭遇,机智巧妙地抨击了社会时弊,国王、大臣、主教、法官都成了作者嘲笑的对象。查第格结婚不久,爱人就开始变心,作者借此嘲笑了法国上流社会的荒淫无耻;查第格几次被无辜关进监狱,险些丧命,作者借此嘲笑法国政府草菅人命;国王宠幸淫妇,把国事败坏得一团糟,作者借此嘲笑路易十五耽于声色。小说伪托古代的故事,但处处有着法国现实生活的真实影子。作者通过查第格的经历,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下的法国社会政治黑暗、人情险恶、法官贪婪、教会人士伪善、专制君主暴虐无道的真实情况,从而揭露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和罪恶。
在伏尔泰笔下,查第格是一个聪明、善良的人物,他清心寡欲,明哲保身,具有渊博的知识和过人的才智,作者把查第格作为启蒙精神的化身加以颂扬。
查第格的聪明才智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相反,他因此招致了种种意想不到的灾祸,查第格的不幸遭际,正是启蒙思想家的共同遭遇。同查第格一样,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不断受到各种邪恶势力的迫害,但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小说以查第格当上国王告终,体现了伏尔泰“哲学家国王”的政治理想。查第格当上国王以后,用理性的原则治理国家,“从此天下太平,说不尽的繁荣富庶,盛极一时。国内的政治一以公平仁爱为本。百姓都感谢查第格,查第格却是感谢上天”。作者把查第格塑造成一个开明君主的形象,反映了伏尔泰对开明君主仍然抱有幻想。
《老实人》创作于1759年,由三十九章组成,它是伏尔泰哲理小说中最出色的一个中篇。
小说的故事情节如下:
男爵府上的家庭教师认为这个世界是最完美的,他经常说:“事物大小,皆系定数;万物皆有归宿,此归宿自必为最完美的归宿。”寄居在男爵府上的老实人性情温和,头脑简单,他天真地相信这一说法。一天,男爵发现老实人居然与女儿居内贡恋爱,一怒之下,将老实人逐出家门。从此,老实人开始了流浪生涯。
老实人刚到保加利亚,就被抓去当兵。在军队里,老实人因自由行动而惨遭毒打。在战场上,老实人目睹了两军互相屠杀、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老实人来到荷兰境内,在这里遇到了邦葛罗斯。邦葛罗斯染上花柳病,但他仍然坚信世上一切十全十美。
老实人和邦葛罗斯乘船到了里斯本,正好遇上了大地震。为了防止地震把全城毁灭,邦葛罗斯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
后来,老实人意外地与居内贡小姐重逢。原来,居内贡一家在战乱中惨遭荼毒,她流落里斯本,沦为犹太银行家和大法官的玩物。老实人杀死了这两个人,带着居内贡逃往阿根庭。
不久,居内贡被总督夺走,老实人带着仆人加刚菩,历尽艰辛,来到了黄金国。
黄金国遍地都是财宝,人人温文有礼,老实人和加刚菩在这里受到了隆重的礼遇。
一个月后,老实人和加刚菩离开了黄金国,分头去寻找居内贡。
一路上,老实人被别人拐走了大笔财富。后来,他又亲眼目睹了互相残杀的场面和尔虞我诈的勾当,开始对“世上一切皆善”的说法产生怀疑。
老实来到荷兰,碰见了另一个哲学家玛丁,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老实人到了威尼斯,遇见了加刚菩,得知居内贡正在君士坦丁堡当奴隶。老实人带着加刚菩去探望居内贡,途中遇到了侥幸逃生的邦葛罗斯,后来,又遇到了居内贡的哥哥。
一路上,老实人、邦葛罗斯、玛丁和加刚菩等人,各自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老实人见到居内贡以后,发现她已经变得丑陋不堪。居内贡向老实人提到当年的婚约,老实人答应了。
婚后,老实人和他的同伴们生活在一起,他们百无聊赖,感到十分苦恼。
最后,他们在一个土尔其人的启发下,买下一份土地,从事田园劳动。他们终于在劳动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老实人》是法国启蒙主义文学的杰作。如果说《查第格》是伪托古代的题材,影射当代的社会现实,那么,《老实人》则是直接描写当时欧洲的社会生活,对盲目乐观的“前定和谐”论进行了尖锐的嘲讽和批判。“前定和谐”论的说教源于德国十七世纪唯心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莱布尼茨认为,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是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世界,在这个最好的世界中,一切都趋于完善,这就是他所谓的“乐观主义”。
在伏尔泰看来,盲目乐观的“前定和谐”论,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愚昧主义,目的是麻痹人民,维护现存秩序,巩固封建专制制度。伏尔泰曾经指出,那些主张世界和谐的乐观主义哲学家,就像是玩弄自己镣铐的流刑犯。事实上,世界更像屠宰场。伏尔泰在这部小说中,驳斥了认为世界尽善尽美的“前定和谐”论。老实人起初相信,在这个最完美的世界上,一切都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后来的一系列遭遇告诉他,世界并非尽善尽美。伏尔泰用大量的事实,证明生活中充满了邪恶和黑暗,盲目尔观主义是没有根据的。它只能维护封建统治,不利于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
小说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反动宗教势力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老实人在流浪过程中,所到之处,亲眼目击了专制国王的暴虐、封建贵族的腐朽、法官的贪婪、教士的虚伪、宗教的残酷。伏尔泰通过老实人传奇式的经历,揭露了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的罪恶,预告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必然没落。
伏尔泰反对盲目乐观,但并不悲观失望。作者通过老实人漫游“黄金国”的故事,为人们设计了一幅理性王国的美丽蓝图。在“黄金国”里,上有贤明的国君,下有幸福的人民,人人过着自由自在、丰衣足食的生活。在这里,遍地都是黄金,人们吃的是珍馐美馔,穿的是金银铺绣的衣服,住的是华丽的宫殿;在这里,没有法院和监狱,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没有宗教狂热,人们从早到晚敬爱上帝。伏尔泰把“黄金国”同封建专制社会进行对比,表达了他对人类理想社会的向往。但是,这样的理想国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它只是作者开明君主制理想的一种图解,反映了伏尔泰对开明君主的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既然世界并非“尽善尽美”,黄金国又是如此虚无缥缈,那么,怎样才能消除现实中的苦难?老实人经过长期探索,终于找到了答案:“工作可以使我们免除三大不幸:烦恼、纵欲和饥寒”。最后,老实人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种我们的园地要紧。”这句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构成了伏尔泰全部哲理的真谛。
《天真汉》创作于1767年,它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