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二卷张我军评传 作者:田建民 >

第38章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二卷张我军评传 作者:田建民-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在日本的商业中心大阪定居下来,开设了一家卖网球拍和缝衣针的商店。这样的生活维持了三年。林海音就是在他们到达大阪的第二年的农历三月十八出生的。可是教师出身的林焕文不善经商,在这三年里他不仅没有赚到钱,就连从台湾带去的老本也差不多要赔光了。于是,他准备到祖国大陆去,由于他当时对大陆情况不是十分明了,便将妻子和女儿先送回台湾,只身前往北京去探明情况。到北京之后,他确信这里是一个适宜的安身立命之所,于是,1923年3月将妻子爱珍和年仅五岁的林海音接到北京。一家人在北京团聚之后,临时住在珠市口的谦安客栈。不久,林焕文通过考试被录取到收入丰厚、工作稳定的北京邮政总局工作。他们一家也从客栈搬到了租赁的房子里居住。此后,林焕文的两个弟弟也从台湾迁到北京居住和生活。他们一家与当时在北京的台湾乡亲保持了密切的交往,其中与张我军一家的关系更是十分亲近。张我军和林焕文不仅是意气相投的朋友,还有点亲戚关系。林焕文的妻子爱珍是张我军的故乡台北板桥人,她是一个乐天知命、不识字的旧式妇女,十五岁就与林焕文先生结婚,生有五女一子。据说幼时曾经许配给张家,男方病故,才嫁给林家。因为有这么一层关系,张我军的孩子们都称她为姑妈,林海音和自己的弟妹们则称张我军为表舅。两家人往来很是频繁,甚至林海音留在台湾的二妹林秀英也是由张我军的母亲带到北京来的。林焕文一家和许多台湾同胞一样十分讲究民族气节。当时,在北京的台湾同胞在名义上是日本侨民,但是他们却把自己的籍贯写成自己在大陆的祖籍。林海音该上小学了,林焕文没有把女儿送进北京的日本侨校。他认为,自己本来就是一个中国人,不是所谓的日本侨民,中国人的孩子就应该进中国人的学校读书,学习中华民族的文化知识。于是他把林海音送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书,林海音在那里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北京”。1931年林家发生重大变故。林焕文最小的弟弟林炳文暗中做地下抗日工作已经有好几年了,这次,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抗日活动,他以自己在北京邮局工作为掩护,把一批抗日经费送往朝鲜,不幸在走到大连的时候被日本人发现逮捕入狱,在监狱中被折磨致死。林焕文从北平赶到大连去收尸,受到了严重刺激,又伤心又生气,回来不久就染上重病,吐血不止,病逝在北平,年仅四十四岁。当时作为长女的林海音只有十四岁,下面还有五个年幼的弟妹,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由此,他们对日本人更加仇恨。林海音曾经写信给在台湾的祖父林台先生,在信中写道:“自从叔叔在大连被日本人害死在监狱之后,我永远不能忘记,痛恨着害死亲爱的叔叔的那个国家。还有爸爸的病,也是自从到大连收拾叔叔的遗体回来以后,才厉害起来的。爸爸曾经给您写过一封很长很长的信,报告叔叔的事。我记得他写了好多个夜晚,还大口吐着血。而且爸爸也曾经对我说过,当祖父年轻的时候,日本人刚来到台湾,祖父也曾经对日本人反抗过呢?所以,我是不愿意回去读那种学校的,更不愿意弟弟妹妹从无知的幼年就受那种教育的(日本在台湾办的学校)。”古继堂:《林海音——台湾女性文学开山人》;《新文学史料》2002年第2期第7页。张我军一家对林家既同情又敬重,从各方面给予了林海音一家很大的帮助,张我军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林家的父兄的角色。林焕文去世以后,林海音一面尽力维持家人生活,一面到福州人办的明春中学读书,毕业后,便考取了张我军的学生成舍我在北京创办的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后来分配到当时的《世界日报》当编辑,与同事夏承楹相恋并结婚。夏承楹出生于北京一个大家族里,他家是京城旧官宦人家,他的父亲夏仁虎,是前清的举人,后来曾经担任中华民国的国会议员、财政部次长以及国务院秘书长,于20年代末退隐在家。夏仁虎有八个子女,夏承楹排行第六。1939年,林海音和夏承楹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婚礼的证婚人是旧文学家赵椿年,男方的介绍人是王光美的父亲王槐青,女方介绍人就是张我军。不仅如此,张我军还充当林家的操办婚事的主事人,为林海音的婚礼奔忙。现在张我军的长子张光正手里仍然保存着林海音赠送的当年的结婚照:新郎夏承楹着燕尾服,新娘林海音披白色婚纱,左右有伴郎伴娘。男主婚人着长袍马褂,女主婚人着晚清妇女大礼服,作为介绍人的张我军着西装站在后排。此后张我军还一直给予他们以无私的帮助,两家人保持了终生的友谊,他们的后人也多有来往。 
  张我军不仅和台湾的乡亲有着密切的往来,而且也有众多的大陆朋友。他们之间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张我军的大学同学叶苍芩老先生回忆,虽然他比张我军低两届,但是在1926年到1937年这十多年间,他们三天两头见面,一起到琉璃厂去“淘”古书,有钱的时候就买回来,没钱的时候就在那里翻看,十分快活。1931年张我军的次子出生时,叶苍芩还为他起了名字,叫做“光直”,足见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仅如此,张我军还和叶苍芩等大陆同学共十二人组织了文学团体,一起从事文学活动。同学们对他的组织能力和才华都十分欣赏。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张我军不仅是一位有才华的作家,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和翻译家,更是一位有情、有义、乐于助人的性情中人!    
第六章 日语教学与译介活动  
第三节 动荡的华北  
  20世纪30年代的华北真可谓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当时,华北地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水灾、旱灾、蝗灾、风雹等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几乎是三年一大灾,一年几小灾,农村经济接近破产。而当时的政府腐败昏庸,防灾无力;救灾无能。老百姓挣扎在饥寒交迫之中。许多眷恋着家园的青壮年农民被迫无奈,纷纷背井离乡,闯关东,走西口,谋求生路。留在当地的大多是一些老弱病残,生产力低下,导致大量田地荒芜,形成恶性循环。大部分人为了养家糊口,负债累累,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农民无法保住自己的土地,而一些地主;富农;官吏和商人又乘机兼并土地,加剧了社会矛盾,致使农业生产长期无法恢复正常;造成连年歉收甚至颗粒无收。人们没有粮食;只好以野菜、树皮、草根充饥,甚至出现了卖妻鬻女;易子而食的悲惨现象。 
  在天灾频仍的年代里,人祸也并没有止息。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华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早在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就在这块土地上不断地征战杀伐,1920年7月第一次直奉战争,1924年直皖战争和第二次直奉战争及以后直奉为争夺北京的控制权而导致的大小战争;都给华北地区的人民造成了很大伤害。1928年5月后;又有国民政府的北伐。1930年的蒋冯阎中原大战,更给整个华北地区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天灾人祸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而可怕的外患又直接威胁了华北地区乃至全中国的生存。自19世纪末以来,日本就一直把中国作为它侵略的目标。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腐败的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长达五十年之久。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这是一场两个强盗在失主家中打起来的战争。中国东北辽河以东成为两个强盗国家交战的战场,而中国也就成了这场战争的最大受害者。土地饱受蹂躏,生灵惨遭荼毒。最后俄国战败,其结果只不过将它在中国获得的利益让与日本,最终的受害者还是中国。1911年,日本趁中华民国刚刚成立之机,派特使赴俄国,日俄双方订立密约,划中国长春以南及内蒙古东部为日本势力范围,长春以北及其余蒙古各地为俄国势力范围,双方狼狈为奸,互为声援。二次革命兴起之时,袁世凯派张勋入南京,影响了日本商人的经营,日本乘机以此事为借口,派六艘战舰威胁南京,提出五铁路筑造权的要求,并向袁世凯暗示以此为承认民国的条件。袁世凯急于得到日本承认,完全答应了日本的要求,这是“二十一条”的先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出兵攻占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胶州湾。于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使中国主权受到极大伤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各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日本与英、法、意三国暗中勾结,密谋让日本接收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中国代表则要求取消“二十一条”,并收回德国在山东所有权益。但英法偏袒日本,准备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这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不敢违背全国人民的意愿,拒绝签署和约,日本野心没能得逞。但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没有就此罢休,反而变本加厉。北伐进行期间,日本恐怕中国一旦统一,它就不能在中国任意妄为,所以竭力阻挠北伐的进行,并以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1928年5月1日,国民革命军攻克济南,日军于5月3日派兵侵入中国政府所设的山东交涉署,残忍地将交涉员蔡公时的耳鼻割去,然后枪杀,将交涉署职员也全部杀害,并到处肆意焚掠屠杀,制造了令人发指的济南惨案。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日本国内深受打击,为了转嫁危机,摆脱国内的政治、经济困境,日本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先是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炮轰沈阳城外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再进攻东大营,而后占领沈阳城,继而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境。并于1932年,引诱胁迫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担任傀儡皇帝,组织成立伪满洲国,把东三省完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同年,日本在上海也挑起事端,派兵向闸北、江湾、吴淞湾等地大举进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遭到驻守上海的国民党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所率第十九路军的猛烈反击,上海人民也积极支援和配合对日作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挫败了日本法西斯企图侵略华中的计划。但国民政府奉行妥协退让的政策,于5月5日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上海停战协定》,日本从此取得了在上海长期驻兵的特权,为其后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华中地区建立了桥头堡。同时,日军利用停战协定的机会,得以抽调大批兵力投向东三省,加紧了对东北抗日军民的“讨伐”,并逐渐开始向华北地区侵入。面对这种局面,当时的国民政府依然以“攘外必先安内”为理由,对日本的侵略步步退让,并对于人民自发的反日行为进行镇压。冯玉祥将军在他的回忆录里曾经提到:“这时候蒋介石每天都说:‘攘外必先安内,抗日必先剿共,革命的敌人不是日本,乃是中国共产党。’东北四省失掉了,蒋介石说,他不负责任。汪精卫在南京中央党部说:‘诸葛亮要出兵中原,必先平定南蛮。’这也就是抗日必先剿共的意思,何应钦在北平取消河北省境内一切救国军义勇军等名目,不遵命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