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唐宋词选讲 >

第3章

唐宋词选讲-第3章

小说: 唐宋词选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在一个冷清的秋夜,独自登楼时,为离别的愁苦所 
纠缠的心情。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点出了他的行踪,也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基调。 
他走上西楼,孤单一人,可见他的寂寞。默默无言,这表明他把满腔心事埋 
在心底,心情抑郁。他上得楼来,抬头看到天上挂着一弯如钧的月牙。他俯 
视庭院,在这幽深的院子里,高高的梧桐树也是悄无声息,使他分外感到庭 
院的寂寞,也格外敏感到笼罩着院中的一片凄凉的秋意。他甚至觉得,这冷 
清凄凉的秋意,好象是彼关闭着的院门锁在院中似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秋”,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锁”字,以突出院中充满着的秋意。同时,这 
个”锁”字,也巧妙地透露了作者当时的特定心理状态。不正是因为他自己 
存在着幽居独处、被关锁着的景况,才产生了秋意似乎也被关锁着的联想吗? 
     在词的上片,人物动态和景物描绘,好象一幅高明的剪影,使我们从画 

… 页面 8…

面中感受到了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然而,到这儿作者并朱满足。他的 
诗笔继续深入挥洒,一直触及到人物的内心深处,把一般人常常只能意会、 
难以言传的感情思绪,形象地揭示了出来。 
     他究竟怎样为离愁所苦呢?对于表现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活动, 
作者显示出了一个优秀词人的杰出艺术才能。“剪不断,理还乱”这两句, 
不仅概括了“千头万绪,心乱如麻”的情怀;还更进一步,突出了这种乱的 
难以理清。麻还可以来个“快刀斩乱麻”,而纷乱的心绪却是剪也剪不断的。 
这里只用两个简单明了的比喻,就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那种牵肠挂肚、纠缠不 
去、使人不胜烦扰的离愁。读到这里,我们便会自然而然地同意作者的结语: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了。它是什么滋味呢,很难说得出。我们平常也只 
能说,“很不是滋味”。真是随意拈来,恰到好处。 
     在这首词中,作者用眼前景、平常话,三言两语,似乎是信手写来,就 
把别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的东西,和盘托出来了。由此可见作者的善于写 
情的功夫。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 
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被俘,软禁在宋都汁京,春花秋月使他触景生情,回想起往日南唐 
的官廷生活,愁苦万分,就写下了这首词。 
     春花秋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本来应该引起人们的欢乐,而对于亡 
国君主李煜,却偏偏勾起了他伤心的回忆。因而,这种美景反成为惹人烦恼, 
甚至是可诅咒的了。因为他过去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 
系在一起的。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他往日的欢乐却一去不返了。所以, 
在首句,他就发出了哀怨的感叹。“何时了”的“了”,当了结讲。他埋怨 
春花秋月为什么一再到来,致使他回忆起数不清的往事,倍感辛酸。“小楼 
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是春天的风,春风的吹拂通报 
了春天的到来,而他却难以入睡,对着明月想起(“回首”)灭亡的故国, 
更叫他痛苦难忍。“不堪”,受不了的意思。 
     想起那遥远的故国,最使他不堪忍受的是“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 
改”。“雕阑”,雕花的栏干。“玉砌”,如玉的石阶。“朱颜”是红润的 
脸色。他暗自思量,往日生活于其中的,那富丽堂皇的宫殿,想来应该依然 
存在吧!所不同的只是他已经失去了旧时的容颜,而变得十分憔悴了。言下 
之意是说,现在已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他已从一国之君变成形容枯槁 
的阶下囚了。 
     从首句到这里,作者一直是在直抒情怀。他将思绪分为二组,每组都通 
过联想将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心潮的波澜起伏,抒发了抚今追昔 
的感情。“何时了”充满了哀怨;“知多少”感慨无穷,“东风”而冠以“又” 
字,织进了复杂的心情;“回首”而“不堪”,沉痛已极;“应犹在”的推 

… 页面 9…

测,出自辛酸的眷恋;“朱颜改”的悲叹,满腹凄凉。句句写愁,但始终没 
有在字面上写出一个愁字。直到最后,才象涓涓细流,汇合成奔腾的江河, 
集中地、尽情地倾吐了他的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几多”,即多少。“恰似”,正象。作者自设问答说,请问你的愁到底能 
有多少?正象春天那充溢的江水,汹涌浩荡,奔流不息,无穷无尽哪。这里 
用春水作比喻,看来好象是切合时令,信手拈来。其实,是来自作者对事物 
的细致观察。李煜被俘前,一直生活在濒临长江的金陵,对春江奔流的情景, 
想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之前,李白曾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 
更愁”来形容愁思的不可抑止。李煜却别有创造地从正面用波涛滚滚的江流 
比喻他无穷无尽的哀愁。这个比喻,由于它的生动、贴切,使这两句词成为 
脍炙'kuàizhì'人口的名句。 
     李煜在这首词里表面上是写追怀昔日帝王生活的哀愁。实际上不完全是 
这样。他不仅过着囚犯一般的生活,他的妻子小周后还受到了侮辱,但他在 
词里不敢把他们所遭受的侮辱表达出来,只能说成为怀念昔日帝王生活而哀 
愁,即使这样,还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这首词在写情方面的艺术表现技 
巧,是很值得借鉴的。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 
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软禁在汴京的李煜,对往昔的生活和南唐的江山无限怀恋。他就在这首 
词里,把这种感情抒发在对春意衰残的惋惜声中。 
     全词由寒雨惊梦和凭栏感叹这两个片断组成。 
     透过帘子,从门窗外面传来了潺潺'chàn'的下雨声。降雨是春深的一个 
标志。这使他感到,春天已经快要完结了。“阑珊'lánshān'”是衰残的意思。 
他所盖的丝绸被子,也就是“罗衾'qīn'”,难以抵御阵阵的寒意。因为这时 
候已经进入了夜间的最后一个更次 (五更),气温最低。寒凉使他从梦中醒 
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身是客”,是他对自己被囚在汴京 
的含蓄的说法。“一晌'shǎng'”,片刻。他适才在梦中,暂且忘掉了身为俘 
虏的处境,贪恋地享受了片刻的欢乐。显然,在睡梦中,他又重温了往日的 
帝王生活,而梦醒却使他重新回到了严酷的现实。他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词中写他感觉寒冷,就不仅仅是由于五更和春雨,而是同他当时的心情有关 
的。作者并没有花费笔墨来写他在软禁中的屈辱辛酸,也没有表现他是多么 
怀念旧日的自由享乐生活;他只是抓住梦中贪欢这个细节,白描地写来,又 
以梦醒后的凄凉情景作为对照,这就胜过千言万语的呼喊和哀诉,活生生地 
写出了这个亡国皇帝的痛苦的灵魂。 
     下片凭栏感叹是上片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他倚靠着楼阁的栏杆,是为了 
向远方了望。因为昨夜的好梦,更加勾起了他对南唐故国的怀念。所以他要 
凭栏远望。可是远在金陵一带的南唐国土,又怎么是他从汴京所能望到的呢! 

…  0…

了望也不过是增添新的懊恨罢了。于是,他只能发出“独自莫凭栏”的自我 
劝戒。还是不要一个人倚栏远望了吧。那被宋朝占领了的南唐的广阔国土, 
真是“别时容易见时难”哪!这句话,对于他有着特别不平常的含义,不是 
吗?当他一脚跨上了押送他北上的船只,就离开南唐了,而想重新回到南唐, 
却恐怕是今生今世再也不可能了。 
     他凭栏没有望到南唐,而出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一片残春的凄凉景色。 
落在水面上的残花,正随着流水飘去。这意味着大好春光正在消逝。这景色 
同他那哀叹故国“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心情是那样的合拍,那样的水乳交融, 
似乎这大自然正在把他满腔的抑郁之情诉说出来。他那故国江山和与之联系 
在一起的帝王生活,不是也同这大好春光一样已经消逝了吗!春光的消逝, 
无法追寻,正象天上和人间那样的隔绝。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悲惨处境,也 
象天上和人间那样相差悬殊。于是他从肺腑里迸发出了沉痛的悲叹!“流水 
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可以说是李煜用生命蘸着泪水写下来的。一个有才能的词人, 
把这样深切感受到的生活,付之笔端,是不难收到动人的艺术效果的。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 
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潘阆'làng',字逍遥,是北宋大名(今属河北省)人。他被人推荐,当 
过京城最高学府的教官,披罢斥,靠卖药过活。他的词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形象也很鲜明。 
     浙江省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的奇观,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作家赞美过 
它,潘阆便是其中之一。 
     钱塘江的入海处就是杭州湾,它很象一个正对着东海的大喇叭口。由于 
这样特殊的自然环境,便形成了奇异的潮汐现象。特别是每年秋天八月,海 
潮来时潮峰可达到一丈多高。它仿佛是一座银山,又仿佛是陡立在江中的一 
堵水墙,从远处疾速地向杭州方向推进,十分壮观。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这是从回忆写起。有一年,中秋节前 
后,他在杭州,看到了观潮的盛况。当时杭州的风俗,观潮如过节,大家都 
穿着色彩鲜艳的新衣服,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聚集在江边,等待潮水到来。 
这个难忘的场面,常在他的脑海中浮现,所以词里说“长忆”。“郭”本来 
是指在城外加筑的城墙,这里就是城的意思。“争”,竞争。江边人山人海, 
都想最先发现夭边的一线潮峰,所以争先恐后地在那里眺望。 
     潘阆挤在人群中望着江水。忽然有人大叫潮来了,转瞬之间,潮头就到 
了眼前。”来疑沧海尽成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