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二战回忆录之大同盟 >

第2章

二战回忆录之大同盟-第2章

小说: 二战回忆录之大同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德斯泰特赶过第聂伯河的俄军。在这次行动中,德军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到9月
    初,大量俄军被合围在基辅周围,在持续了1个月的拼死搏斗中,俄军死伤和被俘
    人数达50多万人。在北部,德军却未能取得同样的成功,列宁格勒被围却未被攻占。
    希特勒的决定并不正确,于是他的心愿又转回到中部。他命令包围列宁格勒的军队
    分派机动部队和部分协同作战的空军支援对莫斯科的新一轮进攻。向南增援龙德斯
    泰特的装甲集团军也被调回参加莫斯科之战。9月底,被弃置的中部战场又掀起了
    新的猛烈攻势。南部的军队则向东挺进顿河下游,高加索山脉从此完全展露在德军
    面前。
      但战事的进展存在着另一面。俄军在遭受可怕的损失后依然在顽强不屈地抵抗,
    他们在殊死战斗的同时获得了作战经验和技巧。德军后方出现的游击队无情地破坏
    着交通线。原有的苏俄铁路系统远不敷军用;繁忙的交通使得公路瘫痪,未建公路
    的地方雨后经常难以行走,运输车辆也开始显得不堪重荷。可怕的俄罗斯严冬还有
    不到两个月就要降临了,能在这期间攻克莫斯科吗?即便占领了莫斯科,德国人便
    可高枕无忧了吗?这是个性命攸关的问题。尽管希特勒仍在为基辅的胜利得意不已,
    德军将领们则很可能觉得他们当初的疑惧是合理的了。在这条决定性的战线上,德
    军已被耽搁了4个星期;中部军团“歼灭白俄罗斯敌军”的任务尚未完成。
      当秋季临近,苏俄前线生死存亡的危机步步紧逼时,苏俄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
    越执著了。
                *  *  *  *  *
      比弗布鲁克勋爵的美国之行促使美国业已强大的军事工业以更惊人的速度生产
    战时必需品。回国后他负责战时内阁的援俄工作,成绩斐然。利比亚沙漠的战斗迫
    在眉睫,对日本的深深忧虑笼罩在我们的马来亚和远东事务之上,援俄物资都是我
    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在这一艰难复杂的形势下,满足苏俄的需要仍是我们战争思
    想的首要。我不断权衡着各个方面的比重,也让我的同事们分担我的压力。为了援
    助这个贪婪、纠缠、乖戾、近来对我们的生存越发冷漠的新盟友,我们承受着危害
    自身安全和许多至关重要的计划可能失败的风险。
      当比弗布鲁克和哈里曼从华盛顿返回时我们便可以对军火和其他物资的供给形
    势作出估计,我感到他们应该去莫斯科向苏俄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军火和补给品的
    援助。一场痛苦的、绵延不休的争论开始了。后勤服务部门觉得这简直是在剥自己
    的皮,但为了对苏俄的抵抗作出有力贡献,我们最终还是决定集中我们的最大力量、
    并同意用我们渴望已久的美国援助物资中的一大部分支援苏俄。8月28日,我向我的
    同事们提议派比弗布鲁克勋爵前往莫斯科。内阁一致同意由勋爵将援助计划面呈斯
    大林,罗斯福总统也认为哈里曼完全可以代表他本人。
      作为这次外交使命的前奏,我致函斯大林,简述了我们的立场。9月4日晚,麦
    斯基打电话要求将斯大林的答复面呈于我。这是7月份以来斯大林第一次与我进行
    个人交流。在对我们又支援200架战斗机表示感谢后,斯大林得寸进尺的策略开始
    了。他在电报中说:
      ……大约3个星期以前,我们终于使前线的情势相对有所稳定,但这种稳定上个
    星期已不复存在。德国向东线新增了30—40个步兵师以及大批的坦克和飞机。20个
    芬兰师和26个罗马尼亚师也在加紧活动。德国人认为西部的危险并不存在,于是把
    所有的力量肆无忌惮地调往东部,因为他们确信并没有什么西部战线,而且西部战
    线永远不可能存在。他们相信有能力把他们的敌人一一歼灭:先是苏联,然后是英
    国。
      因此,我们失去了大半个乌克兰,敌人得以屯兵在列宁格勒的大门口……
      我认为惟一的出路就是今年在巴尔干或法国菜地建立第二战线,分散东线30—
    40个师的德军。同时应保证在10月初之前支援苏联30000吨铝,每月援助苏联至少400
    架飞机和刃0辆小型或中型坦克……
      苏俄大使在艾登先生的陪同下和我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交谈。他不无愤强地强
    调,在过去的11个星期中苏俄几乎在孤立无援阶情况下抵挡德军的攻击,俄军目前
    正承担着前所未有的重负。他说他不想使用夸张的语言,但目前的确可能成为历史
    的转折点。要是苏俄被打垮了,我们又怎能赢得这场战争?麦斯基用痛切的语调强
    调了苏俄前线极端严重的危机,我对此予以同情。但当我觉察到他们的请求中竟隐
    藏着某种威胁时,我愤怒了。我对相识多年的苏俄大使说:“请记住,仅仅4个月
    以前,我们还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和德国一起向我们进攻。我们当时觉得这很可能,
    但即便如此,我们觉得我们仍会赢得这场战争。我们从来没有认为我们的生存取决
    于你们的行动。不管发生了什么、不管你们在做什么,在所有人当中你们最无权指
    责我们。”我越讲越激动。这位大使说道:“请冷静一点,亲爱的丘吉尔先生!”
    但此后他的语调明显改变了。
      随后我们又对电报中交流过的事宜进行了讨论。麦斯基大使恳请我们马上在法
    国或低地国家沿海登陆。我向他解释了不可能登陆的军事因素,而且这种军事行动
    并不会减轻苏俄的负担。我对他说明,当天我已花了5个小时和专家们仔细研究大
    力加强跨波斯铁路运输能力的问题。我们还谈到了比弗布鲁克和哈里曼的苏俄之行,
    表明了我们尽一切可能援运物资的决心。最后,我和艾登先生告知他,我们将向芬
    兰声明,如果他们越过1918年约定的边界进人苏俄的话,我们将向他们宣战。麦斯
    基当然不会放弃开辟第二战线的要求,但继续争论下去是毫无意义的。
      其后,我马上与内阁讨论了我们的谈话和斯大林电报中所涉及的问题。当晚,
    我发出了回电。以下是其相关的部分:
      我们将不遗余力,但英国却没有在西方采取行动的可能。我们可以进行空中行
    动,设法在冬季来临之前吸引德国在东部的军事力量。没有土耳其的帮助,我们不
    可能在巴尔干开辟第二战线。如果阁下认为必要的话,我可以把军事参谋们得出这
    一结论的原因一一陈述。我们的外交大臣和参谋人员已经就这些问题在今天的会议
    上和贵国大使进行了讨论。不管出于何种美好愿望,这种军事行动只会导致惨重的
    损失,而这种惨败只会有利于希特勒……
      现在我们已经做好了和你们统筹规划的准备。根据目前的形势,我们还不能判
    断1942年英军有无把握在欧洲大陆登陆,但是在极北黑夜更长的地区,我们却可能
    给予你们帮助。在中东地区的英军今年年底可望达到75万人,1942年夏可达100万人。
    一旦利比亚的德意联军被击溃,这些部队将加入你方战线的南侧。我们可望劝说土
    耳其至少能够严守中立。同时,我们将不断加强对德国的空中打击力度,以确保海
    上.生命线的安全……
      我觉得这一切至关重要,所以趁记忆犹新马上给罗斯福总统也发了一封电报:
      苏俄大使……用含混的语言描述了势态的严重性,并提出了与我们的答复相关
    的关于转折点的说法。尽管从他的话语里并不能肯定这种猜测,我们却无法排除一
    种印象,那就是他们其实另有打算……我觉得这可能是个决定性的时刻,我们也只
    能尽力而为了。
      9月15日,我从斯大林那里又收到了一封电报:
      我毫不怀疑英国政府期望苏联夺取战争的胜利,而及你们正在想方设法帮助我
    们达到这一目的。如果正如他们认为的那样,在西方开辟第二战线目前尚不可能,
    那么,是否可以用另一种方法给苏联以积极的军事支援?
      我觉得英国可以不冒任何风险地以25—30个师的兵力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登陆,
    或者穿过伊朗(波斯)将其运至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南部。这样,我们就可
    以在苏联的领土上建立起两国部队的军事合作。这种合作还可以延续到将在法国发
    生的最后战役。上述安排将对战局产生巨大帮助,对希特勒的侵略将形成有力的打
    击……
      真是难以置信,有众多军事专家为其出谋划策的苏俄政府首脑竟会坚信这样的
    谬论。和一个完全凭空想象的人讨论似乎是件无望的事,我只好尽我所能作出了最
    恰当的答复。
               *  *  *  *  *
      同时,比弗布鲁克和哈里曼的苏俄之行也结束了。9月22日,英美援助代表团
    乘“伦敦号”巡洋舰从斯卡珀湾出发,穿过北冰洋抵达阿尔汉格尔斯克,再从那儿
    乘飞机抵达莫斯科。他们肩负重任,但他们受到的接待极不热情,问题的讨论也很
    不友好,似乎苏俄陷入当时的困境是我们一手造成的。苏俄的将军和官员们没有给
    英国和美国的同事提供任何信息,他们甚至未向我们通报他们要求这么多宝贵军用
    物资是根据何种标准估计的。代表团一直没有受到任何正式的款待,直到最后一个
    晚上才被邀请到克里姆林宫赴晚宴。千万不要认为设宴款待整日操心严峻国际事务
    的外交人员与正事无关,事实上,很多私下的接触很容易带来有利于达成协议的和
    谐气氛。但莫斯科丝毫没有这种气氛,我们倒像是来向苏俄乞求恩惠的。
      伊斯梅将军曾记录下一段趣闻,或许这并非真实,但在此却可以活跃一下叙述
    气氛。苏联国际旅行社的一位导游带着将军的勤务兵(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游览
    莫斯科的景点。导游说:“这是艾登饭店,以前的里宾特洛甫饭店。这里是丘吉尔
    大街,以前的希特勒大街。这是比弗布鲁克火车站,以前叫戈林火车站。抽烟吗,
    同志?”海军陆战队员答道:“谢谢你,同志,以前的杂种!”这个故事虽然滑稽,
    但某种程度上能够反应出会谈的奇怪氛围。
      友好协定最终还是达成了。关于1941年10月一1942年6月英美两国援俄计划的
    草案也签署了。这使我们本已受到军火短缺牵制的军事计划雪上加霜,我们必须承
    担一切责任和义务,我们不仅要援助自己的产品,而且还要放弃那些本来是美国支
    援我们的急需物资。运送这些物资至苏俄必须穿越危机四伏的北冰洋,对于这一点,
    我们和美国都没有做出承诺。当我们提议护卫舰需等到坚冰消退再出发时,斯大林
    开始无礼地责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