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女皇之路-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创议但皆不能成功,原因即在于此。高宗李治对于超越父亲成为儒家圣王有着浓厚的兴趣,登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算修建明堂,他这一辈子都在听从儒生的意见不断修改、商议,明堂设计在他手里达到了附会的顶峰,把源于阴阳、五行、八卦、堪舆等的各种说法统统吸收进来,以至大到门窗柱椽,小到拱柳屋瓦的数字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可惜直到他去世,明堂也未能创立。然而这样一桩千古之谜到了武后手里却完全不成问题,原因是她根本不和儒生商议,自我作古,昔日周公建明堂也耗时七年,她从动议到竣工仅仅用了一年时间,而且连创两项纪录:——这是史上气魄最宏大,也是最标新立异的明堂。
(本节未完待续)
'9' 叶舒宪:《中国明堂*埃及金字塔*美洲太阳庙》
明堂有多高?按照新旧唐书、通鉴、《唐会要》等书的一致记载,共分三层,“高二百九十四尺”,以一唐尺=0。294米计算,折合为86。43米,相当于故宫太和殿的两倍,今日一幢普通的25层楼那么高。这个高度实在有点吓人,因此今人颇有不相信者,其实北京天坛仅一层就有30多米高,三层楼的明堂共高80多米不足为奇。此外还有一个方法可以校验,玄宗时再造李唐,拆除了明堂第三层,保留两层复为乾元殿,据说是“卑于旧制九十五尺”,即比原来的少了28米,由此可见原来主楼三层的明堂,当是九十五尺的三倍有余,那么正好是86米高。'10' 现今世界上最大的木建筑是日本奈良的仿唐建筑东大寺金堂,高48米,而玄宗改造后的乾元殿为东都洛阳宫的主殿之一,比日本佛寺高十米左右完全正常。今日我们看日本东大寺已经极尽雄伟,那么武后时期的明堂是个什么样子,真是难以想象。唐代建筑为中国木结构的顶峰时期,素以恢宏大气著称,唐代之前未能达到这样高的造诣,宋代的格局又一变为以纤巧秀丽为美,明清以降,便是想建也找不到那么大的木头了^_^ 所以武后所建的明堂不仅空前,而且绝后。而这并非武后所建的最大建筑,明堂建成后武后又在其北面建起一个供奉大佛的五层建筑,称为“天堂”在第三层上就已经可以俯视明堂了。明堂和天堂(这名字实在有点怪异)代表着唐代建筑的最高成就,可惜天堂给火烧了,明堂虽然复建但后来也给玄宗拆了改造成宫殿,殊为可惜。
明堂之高已经让人瞠目结舌,形制之奇更是匪夷所思。光是上面提到的在儒家圣物的明堂之北建起一个更气派风光的“天堂”来供奉佛像就足以让儒生们气得吐血了^_^ 此外,武后的明堂只保留了最基本的上圆下方,八窗四达的形制,其他一概大胆创新,什么五室九室全不见了,怎么喜欢怎么来。按照古制明堂应建于京城南郊三里之外,七里之内,若离宫殿太近,会亵渎神灵。现存的天坛祈年殿便是清高宗乾隆所造的明堂,虽很多方面也不符合古制,但至少也是在北京城郊的。武后不仅不在城郊建,反而选在洛阳宫城中轴线的正中心点上,为此不惜拆毁往昔帝君听政的正殿乾元殿,认为那里是日照正中的阳午地,阳光最为充足。这种说法闻所未闻,不见于任何儒家经典,有认为武后这么做是为了故意羞辱李唐以示破旧立新,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乾元殿为她夫君李治亲手所建,拆李唐什么宫殿不好,专拆老公建的,未免太不给面子,也和武后一向的行为不符。抛开夫妻情分不谈,武后得以临朝称制,最重要的是因为她长期辅佐高宗天下并称为“二圣”的影响力,以及高宗临终托政的缘故。于是她常常利用各种机会来尊崇高宗,把他抬高到和高祖、太宗一样的地位,以此来巩固自己作为高宗配偶掌权的合法性。因此,武后建明堂的怪异选址很可能另有原因,比如摩尼教的影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武后崇佛但不抑道,前有郭行真、明崇俨,后有马元贞、韦什方,足可证明道教徒对她的影响力。她对宗教基本上持有一种兼收并蓄的实用主义态度。在初唐宗教信仰极端自由的情况下,武后对域外宗教感兴趣,并吸收其中一些教义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摩尼教自唐高宗时传入中国,武后当政时曾亲自接见该教使者,并留他在京讲经。'10' 摩尼教崇尚光明,认为世界就是光明与黑暗的两极斗争,由于其教义特殊,在很多国家地区传播时都受到抵制,以玄宗盛唐之包容大气,依然下令禁止,由此更凸显出武后竟然予以官方扶持的特殊。武后对于光明、日月的特殊爱好是可以找出很多例子的,这里不妨看看她对几位子女的命名:
长子李弘,取自当时流行的太上老君入世应劫的传说,李弘便是传说中老君下凡化身为人的名字。
三子显,由于和玄奘法师的特殊关系,是佛教史上颇有名气的佛光王。
幼子初名旭轮,后改名为旦,都是太阳初升之意,“旦”更将日字的字形嵌入其中。
紧接着生下幼女太平公主,按照雷家骥先生的考证名叫李令月,和旦的名字相对应,正有着日月凌空之意,似可作为武后日月崇拜的又一佐证。看来,黄易编排她是魔门传人倒也不算全无根据^_^ 倒不是说她一定是摩尼教徒,但应该有受摩尼教义的影响。关于摩尼教义和对武后施政的影响,下一章神道设教部分会有详细论述。
综上所述,武后一手创建的东都明堂简直是个融会了儒、道、佛乃至域外宗教的大杂烩,更不顾儒生一再要求的明堂应该保持上古时期“茅宇土阶”、不事修饰的朴素简洁,务求华美鸿丽,所动用的巨木据说需要一千人才能拖动。底层四面象征四时,为布政之所,武后在这里发布各种政令。中层为八角形,上立重檐,雕饰着九条金龙,众星捧月似的捧着一个圆盘,其上为明堂的最上层祭天之所。而宝顶赫然竟是一只高达丈余的铁凤凰,黄金为饰,昂首振翼,直欲破空飞去,背负着悠悠白云,渺渺苍穹,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高远辽廓的天宇,上天的眷顾仿佛通过这座宏伟的建筑,时时垂布下来。整座建筑雕金饰玉,极尽奢华,宛如纣王行乐的鹿台。但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顶端那只傲慢的宝凤,丽日当空下舒展着灿烂的双翼,似乎浑身都燃烧着金色的火焰,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强悍姿态,令其下的九条雕龙都黯然失色,沦为陪衬。这实在太太太太过分了!
(本节未完待续)
'10'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杨鸿勋:《自我作古 用适于饰——武则天标新立异的明堂》
'11' 明人何乔远《闽书》:(摩尼在波斯灭度之后),“以其法属上首慕阇。慕阇当唐高宗朝行教中国。至武则天时,慕阇高弟密乌没斯拂多诞复入见,群僧妒谮,互相击难。则天悦其说,留使课经。” 慕阇与拂多诞都是摩尼教对高级僧侣的专称,据摩尼教经典《摩尼光佛教法仪略》载,慕阇为第一等,意为“承法教道者”,拂多诞为第二等,意为“侍法者”。
见过东陵石碑的人,都会对慈禧凤在龙上的设计创意留下深刻印象,然而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武后便将一凤九龙的造型直接搬到了儒家圣物明堂上面,气魄和格局远非慈禧能比了。 “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武后毫无顾忌我行我素的专断与任性,在明堂的建筑设计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或许,她就是要试验人们的心理承受极限以及她对政权的掌控程度。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加码,总有一天,人们会从最初的震惊和反感,逐步过渡到麻木的接受,她有这个耐心和能力。明堂的建成,是历代帝王的梦想,甚至比泰山封禅还要难以实现,如今却在她的手里完成了。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证明,世间没有她做不到的事情。她曾是参与主持封禅大典的第一位皇后,也是设计建筑明堂的第一位太后,下一步,还有什么梦想没有完成呢?
她仰望着明堂之巅那只神秘的金鸟,西周圣君治世的神圣和庄严仿佛藉着金凤而复活。那是她的明堂,每一处装饰都打着她特有的痕迹,那武王周公所缔造出的煌煌成汤之业,是她正欲重振的先祖的骄傲与荣光,虽然很多人也许会对她的乱攀亲戚不以为然^_^ 是不是儒家经典旧制中的圣物有什么关系?这是她的圣物。
饰以黄金,缀以珠玉,重重叠叠的装饰几乎令人窒息。色彩在泛滥,光影在流动,仿佛梦想带着难以承受的重量当头压下,难以抗拒却又感觉甜蜜。三重空间,各逞奇巧,每上一层,便多一重期待,多一重祈愿,不断地累积,向天空徐徐逼近,最后倾注在昂首振翼的宝凤身上,探询而挑衅地凝视着云天深处冥冥中那不可测度的天意。
于彼新邑,造我旧周。光宅四表,权制六合。
这高耸入云气势慑人的明堂,便是她亲手创建的图腾,在洛阳城的正中心,在乾元殿的旧址上,伴随着这座凌空而起的华美建筑,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上元二年,以武后的容颜为原型的卢舍那大佛完工,此举令人联想起昔日鲜卑帝王“凿石造佛,如朕帝身” 的豪情。卢舍那,梵文意为“光明遍照”,正与武后日后的自我定位相配合。
同年,太子弘去世,武后借机拉拢裴炎,势力成功渗透入宰相之列。之后联合裴炎之力,连废章怀太子、中宗,借势囚禁睿宗,临朝称制,总揽大权。
文明元年8月高宗下葬,9月武后宣布改元光宅,东都改名神都,同时大改官制名称,旗帜一律改为金色,——唐属土德,按照五行相生的观点太后若建统绪则应属金。江山变色的预兆已隐隐出现。
接下来武后连杀裴炎、刘祎之等人,整肃朝臣,大开告密之门,钳天下之口。十道御史,分春秋两季巡行全国,监察四方,将国家机器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此基础上,武后隆重推出即将建立的新王朝的标志性建筑——明堂,明白地表示出以凤压龙的决心。
至此,太后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然,已无人能有回天之力。
最后这关键性的一步,由她的侄儿来帮她做到。垂拱四年的这个春天,武承嗣派人在一块白石上镌刻出“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杂以紫石等药物填塞,白石莹润如玉,字形古雅朴拙,如天外之物,然后找人奉表献于朝廷,声称这是从洛水里面找到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中,这是只有海晏河清、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等中国传统政治追求的最高目标实现后,才会出现的最大样瑞!
武后绘制的这幅长卷,此刻已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她微笑着接受了这份特殊的礼物,瑞石来自洛水,必为天授圣图,她将亲临祭拜,并自上尊号“圣母神皇”,开帝王自上尊号的先河。当天子仍然在位之际,皇太后上此尊号自称神皇,可谓史无前例。但更让人心惊肉跳的还是太后下的拜洛诏书,声称她将于十二月亲临洛水举行受图大典,之后坐明堂接受群臣朝贺,因此特别要求各州的都督刺史及李唐宗室外戚都需要在拜洛大殿之前十日齐集于神都。嗅出了这道旨意背后的森森杀机,一直对太后诸般行为隐忍不言的李唐宗室这回终于坐不住了。
(本节未完待续)
对于初唐历史比较熟悉的读者应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