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湖辉心理操纵术-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天下班回到家里时,先站在这张表格前面,将当时乐观与
悲观的看法逐一填上去。待全部记录完毕后,再用奇异的墨水
仔细地把悲观的部分擦掉。在他抹去“悲观”时,沮丧不安也会
从内心里驱逐出来。
然后,他们必须要出声朗读记述的乐观内容,借此使内心充
满着乐观。
这种方法所以会产生效果,那是因为当他陷入不安的情况
时,难以明辨悲观与乐观的界限。而当他进行这种选别作业时,
将会发现实际存在的乐观因素并不算少。而且其间出现的悲观
要素,只要能在表格上消除,自然可以获得心理上的安定。
只要能够领悟这种原理,也不一定要特别在纸上列述出来,
在脑海里进行选别作业也未尝不可。
第四节 从现在开始褒奖自己
一切麻烦都是自己找来的
人类是经常会焦灼不安的动物,大家只要扪心自问,也都会
承认这个事实。但是,其他动物是否也有类似焦灼的心理状态
呢?关于这一点,因为我们不能直接去问动物,因此无法确认
它。不过,当我们请教动物学老师时,他们都说其他动物恐怕没
有像人类那样焦灼的方式。
在万物之中,何以只有人类才有此种焦灼的感情呢?加藤
谛三教授这个答案一定跟时钟的发明息息相关。
因为每类动物都有一种符合自己生理节奏的体内时钟,而
一切行动都由这种生物钟决定。反之,人类由于发明时钟这种
机械,脑海里自然存有一种物理的时间概念。因此,人类就忘记
自己体内的“时间”,而被机械的时间束缚得很紧,因而也就产生
了效率的概念。例如在物理的时间之内,大家都很注意自2的
生产量与完成量,结果就产生了焦灼的心理状态。换句话说,因
为要换算效果或效率,人类才会担负焦灼的心理状态。 ,,,:
因此,如果想免于承受读书的效率降低,或工作不利等焦灼
的情绪,那就必须要忘却这种预告物理时间的机械时钟。如果
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方法是暂时不要把时钟摆在身边。如果
没有时钟,就可以过着符合自己步调的生活方式,从不必要的焦
灼感里得到解放。“焦灼无补于事”,一点儿也不错,一旦解除内
心的焦灼,则可使工作效率意外地提高,并且恢复信心。
也许没有这种体验,生活中被认为是不足为取的杂事,如果
不做,就会不放心,就不可能集中精神于本来的工作上。
有二个大企业的部长,他使用记事簿的方法、与众不同。在
他日记式的记事簿里,不但记有和工作有关的所有规定计划,而
且就连身边一些琐碎的杂事也用小小的字密密麻麻地记上,然
后把处理完的事用答字笔一一涂掉。
杂事的备忘录,对一位大公司的部长来说,似乎不值得记
载,但他却连“购入一箱汽水”之事也记在上面。有人说,“您太
一板一眼了”。他却一本正经地回答,“不,不!一旦把小事放置
不顾,就会有一种不放心的感觉,这样,工作的效率就不会提高
了。”。
多湖辉认为,对非做不可的事无法尽力产生的紧张情绪,和
神经衰弱有很大的关系。别认为是不足为取的杂事,如果不做,
就会不放心,就不可能集中精神于本来的工作上。所以即使是
特别忙而不能及时处理的小事情,也要像那位部长那样,记录在
备忘录里。这样,就能免除杂念分心。
调整你周围的环境
如想改变环境来增强自己的信心,那么在现有的环境中好
好研究颜色的用法,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事。
首先,不妨从自然界的颜色开始联想。大体上说,因为红色
代表鲜血或火焰,所以,这种颜色能给人一种活泼与兴奋的印
象;同样地,由于青色与绿色系统表示大海与草木的颜色,所以
只要一看见这种青绿色,就会使人产生一种沉着的安定感。
不妨再说得详细些,关于色彩的象征这个问题。红色代表
愤怒、兴奋、嫉妒、焦灼、羞耻、恋爱,青色则代表自信、理想、优
越、幻想、永远,青绿色代表梦、未来、空想、憧憬,纯绿色代表自
信、理想、思乡,这种观点跟自然界的情况大致相同。
无论如何,不同的颜色对于人类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
当我们装饰房间,或调整色彩时,也应该根据不同的目的来进
行,这样才会更具效果。
如想燃起旺盛的斗志,就得使用红色;如果想平息不安或焦
灼的情绪,就得使用青色。这时候只要变化壁纸或地毯,或将工
作场所迁移到相关颜色较浓厚的地方去就行了。
清新整洁的工作环境是恢复自信必不可少的条件。你也许
曾有过这种感觉,内心很想做点事,但头脑却混混沌沌,力不从
心。此时,你不妨暂且把事情放一放,先将周围的环境,包括书
本呀、办公用品呀,彻底清理一番,甚至认真地把办公室打扫一
遍。
多湖辉认为这样,你的情绪便会开朗起来,思路也会清晰起
来,便可轻松做事了。很难想象,一个人的办公桌上满是灰尘,
办公用品杂乱无章,却能有条不紊地工作,产生很高的工作效
率。
经由你自己动手,将书本分类,然后放在取用方便的地方;
将杂乱无章的办公用品,整理得井井有条;将脏兮兮的工作环
境,打扫得干干净净,都需要花费一定的体力,但这却是一种积
极的休息,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情绪转换”。
当你看到一个清新整洁的环境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旺盛的
斗志定会油然而生,此时再去做事,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停止自怜,变劣势为优势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态度有什么问题,有些人以为
自己知道,其实一窍不通。
“我到了17岁的时候就得休学,赚钱供养弟弟,”石井四郎
解释道:“我一点力、法也没有。”
“我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纯子小姐急促地告诉你。“我
没法和平常人一样走得那么好。你不可能希望我找到什么好工
作。”
“你不知道吗?”田村先生向你吐露心声。“我渐渐老了,我
没法不让生活变得单调枯燥。”
“不能期望我什么。”和“如果怎么样的话,我也无能为力。”
这是自怜的人常说的两句话。
他们还有些别的类似行为,诸如老是谈自己碰到的问题,或
一直想自己的困扰,时时想要赢得别人的同情。
“没有人知道我的苦衷”,是举世最普遍的回音。
在我们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些我们想尽力避免却仍躲不掉
的状况,而自怜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自怜引起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烦扰别人。人家可能会暂时同
情你一下,但迟早会觉得厌烦。亲朋好友也许会一直随侍在侧,
但你很容易看出来,这都是出于义务;别人则可能开始逃避这些
老是自叹倒霉的人,因为和他们讲话实在太沉闷了,而且对他们
也没什么好处。 ·
人们讨厌听自怜的话并不是因为无情,他们只是对事实反
应而已。这项事实正是自怜引起的第二个大问题——自怜等于
把自己赶进一个死胡同。这只会让你呆呆的想:“我为什么会这
么倒霉呢?”而不去找一条最好的生路。
因为你对一切事情都抱着无助和被动的态度,所以自怜才
得以继续生存,并受到增强:你认为每件事情都发生在你身上,
而你一点也没法帮助自己,这种想法并不正确,对你也没有好
处,你实在可以帮助自己,但首先一定要停止自怜的想法。
在所遇到的状况中,我们可能觉得痛苦或难堪,但我们也能
找出藏在其中的幽默或教训。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状况,但是怎
么回应面临的情况,却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多湖辉认为将每个遭遇都视为宝贵的教训,可以使我们不
再自怜。 .
人生一世,失势得势,必不可免。你肯定也遇到过这种情
况,如何对待,则大有学问。
有的人得势时趾高气扬,飞扬跋扈;失势时一蹶不振,垂头
丧气,这些态度均不足取。得势骄人,必然使你陷于孤立;失势
自暴自弃,定会使你失去重整旗鼓的信心。
有一位男士,原在一家大公司任要职,他对下属严而不威,
对自己矜而不骄。由于一个误会,他被总经理调任闲职。他没
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依然如故,对上司不卑不亢,对同事
一如既往,且做事更加努力认真。大家非但没有鄙视他,反而对
他更加尊敬。
后来,总经理终于弄清了造成那次误会的原委,对他重新起
用,委以重任。 ,
得势不骄,失势不馁,不仅使他赢得了更多的同情和尊敬,
而且使他维系了自信心,终于走出低谷,变失势为得势。
“精神准备”
有些人认为,不能象想像的那样做事、读书的原因是由厌烦
引起的,这实在是无稽之谈。因为只要是人,谁都会有厌烦的
事。有的人虽然厌烦工作,但仍能提高效率;有的人只要一厌
烦,就无法提高效率。这是因人而异的。
认为“因为好厌烦,所以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的人,大概是
把厌烦和疲倦当作同一回事了,所以想休息以后再重来。但实
际上厌烦和疲倦是截然不同的。厌烦可以说是心理的饱和现
象,意味着在某方面的关心或吸收能力已达极限。
所以,光是休息,并不能改善这种极限状态,你还是无法再
容纳其他事物。为了不致如此,与其休息,不如暂时把注意力转
移到别的方面去,解除饱和状态这种现象。
多湖辉的调查饱和程度的实验表明厌烦时做些不同性质的
工作的方法很有效。在实验中,让一个人尽量画圆圈,然后观察
他“厌烦”的程度。这时会发现如果在中途让他改换成做一些有
文字或图画的作业,就可以防止效率的低落。
我们只要稍微留意经验丰富的推销员,就能看见这种情况:
本来开始根本没有要买的意思,到后来竟然买了起来。这不能
不承认推销员的能说善辩。他们能够巧妙地说服我们,是因为
他们极精通人们的心理。
他们说话技巧的共同点是首先谈天气、家庭等与业务不相
干的话,都是问些购买者非答“是”不可的问题。就这样抓着购
买者对于回答“是”而无抵抗感的时机,灵活地转入问题的核心。
等最后购买者说完了“是”,起初不想要的东西已落入手中了。
多湖辉认为,这是应用了“精神准备”的手法。在做一些根
本不想做的工作时,下意识地应用此种方法,就能减少抵抗感,
并意外地使工作顺利进展。
例如对国语学习感到头痛的人,可以在读国语之前先读一
些自己较拿手的课程,这样对接下来的国语学习就有“精神准
备”了。作家在写不感兴趣的文稿时,总是先广泛地阅读一番,
这也是一种对自己的心情进行调整的自我暗示手段。
这种做法不仅仅是消除内心反感的一种手段,而且还是振
奋情绪的积极手段。换句话说,电可以称为“助跑效果”。先做
轻松容易的工作,理出一个头绪,然后再乘势进攻,当然就能一
气呵成地完成不感兴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