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多湖辉心理操纵术 >

第4章

多湖辉心理操纵术-第4章

小说: 多湖辉心理操纵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天讲课结束前,一个学生提问:“如果改变实验条件,结
果会怎样呢?”当时,其他听课者一起“巴望”着教授的回答。不
料这位名教授竟堂而皇之地答道:“我也不清楚。”
    日本的教授,恐怕没有一位能作出这样的回答,他们很可能
以“其结果可想而知嘛”来搪塞了事。
    无论是谁,都不希望暴露自己的“薄弱环节”,不愿承认自己
的“无知”,所以也就常常不懂装懂。殊不知,偶尔承认自己的
“无知”,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表现方法。首先,给人留下的是诚
实和坦率;其次,能增强你的自信,因为你“其他的都懂”。
怎样让人信服你的话
    多湖辉在讲授使别人信服的课程时,曾举出这样几个例子:
中国汉朝的开国始祖刘邦,有一次集合了身边的亲近大臣,举行
座谈会,一起评论某大将军。其亲近的大臣韩信说:“这位将军
可以发动50万士兵。”高祖刘邦趁机问道:“那我呢?”听到这个
问话,每个人都默不做声不敢回答,只有韩信非常平淡地说:“我
看陛下只不过能发动10万士兵而已。”高祖一听便愣住了,但韩
信紧接着又说出恭维的话:“陛下不是当士兵的将军的人,而是
可以当将军上面的大将的人,也就是说陛下是将上之将的人
才。”
    由此可知,当人们产生不信任感的时候,并不是百分之百的
不信任。
    知识阶层的人,疑心病较重,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判断能力颇
为自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的首脑人物发觉,将有一场长
期的消耗战,便责成陆军情报教育部,说服士兵参战。该部准备
了两套广播剧本,一套采用的是片面说服法,另一套采用的是两
面说服法。
    通过士兵的问卷调查发现:学历在高中以下的士兵,接受片
面说服法的比接受两面说服法的多15%;而学历在高中以上的
士兵,接受两面说服法的,比接受片面说服法的多14%。
    这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的入,越不容易接受片面说服;倘对
其采用两面说服法,则比较容易凑效。
    另外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对方觉得有利可图,从而作出
让步。多湖辉说:“人类是一种最怕麻烦的动物。但是,一旦使
他认识到这件事情对自己有利时,即使再麻烦,也不会有任何的
怨言。”
    他举了一个例子:乘公共汽车时,很多人都喜欢挤在车门的
位置,给下车的人造成很大的不便,即使司机大声说:‘‘请大家往
里面移动一步。”大部分乘客都无动于衷。但是,司机如果说:
“里面还有空位。”大多数乘客就会往里面走。由此可知,说话的
技巧该有多么重要。正因为泽仁多加能够如此正确地分析人们
的心理,所以他推销物品总是无往不利。
    总之,当你要别人去做他不愿做的事情时,最好能够附带某
种好处作为“食饵”,不要一味使用“请大家往里面移动一步’’的
说法,以免徒劳无功。
当面夸奖与间接称赞都可激发人的干劲
    一天,多湖辉的朋友A君上班的时候,科长难得地对他说:
“我昨天和c公司的B先生吃饭时,他对你的工作能力相当欣
赏,一直夸奖你是个难得的人才。为什么你在公司中,从没有发
挥出这种才华呢?”A君在同事面前受到科长的夸奖,心中很高
兴。
    从此,A君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工作干得很出色,完全
不是过去那种萎靡不振的样子。
    大部分人受到夸奖,通常都会有A君这样的表现。不过,
这里的关键是,A君的科长巧妙地激发了他的积极性,而不是盲
目地一味批评。
    多湖辉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群孩子分为统制群、称
赞群、叱责群和无视群四组,让他们连续五天做加法的运算。
    第一天,四组的平均分数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从第二天以
后,四组成绩的差距越来越大,其中称赞群这组的成绩最好。由
于这个组的孩子心中有“自己是被期待的一群”的想法,所以,自
然会涌现出“自动自发去做”的心理。
    这个实验给人们的启示,恐怕不应只限于如何去教育孩子
吧!
    然而有时间接称赞胜过当面夸奖。
    例如:当你参观画展或听演奏会时,你可以从不同的人对当
事人的称赞,了解他们之间交情的深浅。
    当事入的亲朋好友,决不会使用一般的夸奖词。他们甚至
会站在当事人的立场,格外关心人们对画展和演奏会的评论。
    交情稍好一些的朋友,经常使用的称赞语是“画得很好”,或
“演奏得不错”。
    如果某人使用夸大的赞美词,你可断定此人必与当事人不
熟。
    这些赞语对当事人来说,都不是他最企盼、最关心的。因为
这些赞语都出自与他或多或少有关联的人。他最关心的是与他
毫无利害关系的人如何评价:    
    假如你告诉当事人,听到一些与当事人完全不认识的参观
者评论:“画得很好”或“演奏得相当成功”,当事人一定会喜出望
外。
    总之,毫无利害关系的人所说的话,比较真实,因而也乐于
为当事人所接受,因为它的可信度比较高。如果你利用人们的
这种心理,用这种方法去鼓励对方,一定比当面称赞强胜百倍。
    或者在寒暄中能适时督促对方“好为人师”的欲望,也就可
以攻破堡垒了。
聪明的棋手常常迂回用子
    这是一位大学教授的经验之谈。他讲课时,有个学生问:
“请问老师对调整学费的看法如何?”这位教授就此停止讲课而
回答他的问题,结果众人意见发生分歧,弄得场面很尴尬。
    如果教授当时回答:”质问内容与课本无关,我不能马上回
答,下课后再淡。”就可避免这种难以收拾场面。
    对于对方在激动时提出的问题,如果不能具体解决,往往容
易陷入僵局,所以对此问题要回避。如果是个人的事,可说:“这
件事太复杂,先喝一杯再说。”这样表明软态度,可使对方稳定下
来,比二人争吵不休要好。
    如在正式场合引起争吵,会议主席可先承认发言的重要性;
再说这个问题太棘手,无法立刻回答。”以此牵制住对方;或者
说“对此问题,以后再花时间讨论,今天先从结论着手”;或者干
脆说“改天再说”,把麻烦事虚应过去,使会议得以继续进行。
    相反,对方得到“改天回答”的答复,会认为比遭到拒绝要
好,也许不再纠缠。他的心理得到某种满足,缓和了激动情绪,
便会收敛一下锋芒。这就是以暂时让步缓解对方情绪而赢得时
间的一种技巧。
    一位承包了某电气厂的中小企业的董事长,他的善于接待
是广为人知的。他对于有商业往来的高职位管理者的招待无懈
可击。
    这位董事长的特殊接待方式在于:他不只接待领导干部,连
年轻的职员也热情接待,但也并非任何职员都接待,而是事先调
查其在单位的工作态度、学历和实际业绩等,将来可能成为业务
骨干的职员,他才接待。
    譬如,某职员刚一升为股长,董事长立即跑去祝贺,并带他
到高级料理店去喝一杯。这位新股长从未到过高级料理店,对
此厚待非常吃惊。这位董事长对惶恐不安的新股长说:“由于从
贵公司赚了不少钱,因此想以这种方式,表达我对您和贵公司的
敬意,请万勿介怀。”如此一来相信这位新股长一旦有机缘回报
董事长的这种“知遇之恩”,一定是不遗余力的。
    而有时候,如果你能想到对方最亲近的人并表示关心,更能
显示你的诚意。例如某企业的董事长,每到年底便会收到堆积
如山的赠品。由于太多,他只留下合意的礼物,其余的都送到公
司。后来他在五十‘八岁时收到了一件令他十分满意的礼物——
虽然这件礼物并没有直接送给他本人。
    那是在美国流行的“高丽参布娃娃”,不知是怎样寄来的,总
之是送给董事长小女儿的。礼物十分别致,而这么别致的礼物,
不送给董事长本人,却送给了他的小女儿,的确令董事长深感其
诚意之笃。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发现,给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送礼,人
们往往会理所当然地接受,甚至不会产生警戒心。如果是不对
他本人而对他的家人表示深切关注,会使对方较之自己被厚待
更受感动。
    又例如某企业在接待客户时,必定会招待好客户的妻子,让
他的家人也有参与感。这个做法聪明得很。倘只招待客户,那
仅仅是类似商场上的利益交换关系,而夫人们的加入,便增添了
无限人情昧。更准确地说,是使这个企业的招待会,从商业境地
升华到了友谊境地。
    至于那些很少有机会盛装参加正式宴会的夫人们,对这家
企业能够如此周到地作出安排,一定非常感激。夫人的这种“他
们甚至连我这个做太太的都关注到了”的想法,肯定会以各种不
同的方式传递给她的丈夫。于是这家企业就能够在有困难的时
候获得全力支持。
要用诚挚的心感谢别人,别用轻率的话打发别人
这里有个故事,是一个做了爸爸的男人的故事:
“有一天,我正和一个朋友在谈论生意问题,我那个9岁大
的小女儿笑咪咪地走进来,手里拿着些专为我烘烤的甜饼。我
当时很有点不高兴,认为她打扰了我们大人的正经事,便随便拿
了一块饼,低声对她说了句不好听的话,然后马上又恢复与朋友
的谈论。女儿显然感到伤心,她一声不响地拿着剩下的饼走了
出去。
    “过了几个星期,我问起她为什么不烘饼子时,女儿哭了起
来,很伤心地说:‘我再也不烘饼了。’真的,后来她一直都没有再
烘饼子了,而且,也从来不再提及有关烘饼的事情。”
    每当提及这件事时,那个爸爸都很悲伤。即使对家人,对自
己的晚辈,接受礼物时都不可态度轻率,不然,得到的会是永远
都没法弥补的损失以及终生的遗憾。
    感谢是从心底涌出的激情,并外化为人的行动。曾经有一
位病人,通过输血而被救活了性命。在他病愈时,很诚恳地问
道:“难道我真的没有办法可以知道为我而输出自己的血的好心
人,并向他们表示感激吗?”别人告诉他,献血者从来不会留下名
字。
    后来,这个人常常到医院里去献血,他对医生说:“那些不知
名的人为我输血,救活了我,我能够对他们表示谢意的,就是回
来力所能及地为那些需要的人辅血。”
    感谢不仅仅是一时的情感或一次性的短暂行为,有些感激
之情会伴随着人的一生,持续至生命的结束。这一点体现了人
世间的温暖。
    当丈夫的,想起妻子的关怀之举,会感谢妻子的爰,对妻子
的感激之情也会油然而生;同样,做妻子的,回忆起丈夫的体贴
行为,也是感激不尽,家庭也因此而其乐融融。
    多湖辉回忆道:“一天晚上,我带一个朋友回家,共享一顿不
平常的晚餐。后来这个朋友对我说:,老朋友,你真幸福,有个贤
惠妻子。她身体不好,又要照顾孩子,却仍然为你烹调出这样好
的饭菜。’他对我妻子的赞扬令我有点震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