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jt叔叔医学资料合集 >

第113章

jt叔叔医学资料合集-第113章

小说: jt叔叔医学资料合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悶的胃口不開,不然就是容易口苦、膽結石──這等到上了《傷寒論.少陽篇》
大家就會曉得,都是少陽膽病的眨{。 
我有一個朋友,他常常覺得他的女朋友不很合他的意,於是在家裡,有時就會長
長地凝望這個讓他失望的女生好一會兒,然後「唉…………」地長長嘆一口氣。
有時候,這種個性的人,還真是會主動選擇一個能傷他的人來維持他的情志模式。 
我的這些教書的同業,往往都是對學生有相當大的期待,可是學生好像也洠颤N
慧根,學起來有一搭洠б淮畹模蠋熌昴暝略露蓟钤谶@種挫敗感之中,就變成這
種眨{了。(哎,我們這群教書的呀,站在臺上還積點口德;私底下交流,『炫耀』
誰家的『逆徒』最頑劣,可是熱門的話睿。。
而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這種心情,也會起一種「我辜負老師了!」的罪惡感,而為
了填補這種罪惡感,就拼命做一些幫忙端茶倒水準備點心、免費做網管小版主之
類的,和讀書做功課毫不相關的「義工活動」,義工做得愈多,就更洠в袝r間讀
書,罪惡感就更重,「服務」得更拼命。於是,老師身邊形成義工團,教書事業
變成好像什麼宗教師門一樣。 
我在出來教這次的課之前,就研究過同業間的這個問睿驗槲液懿幌矚g自己也
變成這樣,太傷膽了! 
後來我發覺:會變成這樣的同業者,幾乎都有一種「發佛心來的」的想法,因為
他教人這個科目,他覺得是出自愛,是為了幫人、救人,所以不管學生怎麼做,
到最後都還是會形成一種「我不夠對得起老師」的氛圍。 
我就想啊:發佛心,會變成這樣;那,不發佛心,發「私心」,總行了吧?教書
是幹嘛的?做生意,賺錢! 
而我比「賺錢」還要更賤、更自私。我這次開課的時候,跟大家說的是:「基本
上我是自己要讀書,做了一個讀書計畫,想說用三年的時間把《傷寒雜病論》再
細細研究一遍,這樣我自己的功力就會更進步。而各位付錢來,也可以說是贊助
我讀書的投資者,那,我每個禮拜讀到了什麼、做了什麼主睿难芯浚紩疬L
向各位董事們作報告!」一開始就講明了:我對學生洠в袗郏抑皇潜仨殞l主
盡責任。 


一開始就是這樣子的設定,我是整件事的最大獲利者,所以教到今天,也仍是戰
戰兢兢,唯恐「辜負」了各位股枺鼈兊拟n票,在結構設定上,我只能這樣子感覺
這件事,根本就洠в修k法去想「學生辜負我」什麼的。 
而所有助教,一律是金錢交易,洠в腥藭赓M做任何事,我不要「義工」,因為
只要有一隻義工的存在,就等於在向全體同學宣告:「我給你們的愛太大了,你
們還不完,所以你們可以多做點什麼來平衡對我的虧欠。」 
一切就是商業行為,是交易,各位是金主,是我的衣食父母,是顧客,顧客至上! 
你學不會,我怎麼會覺得「你辜負我」來跟你嘔氣?洠С缘綎|西,還照樣付錢,
這種恩客,我是加倍地感謝你啦! 
當然,這樣子搞,也有代價,就是,在這個業界,我的人格很被人瞧不起。別人
都被叫「恩師」,我是被叫「奸商」。不過這洠шP係啦,面子不要緊,天天活在「理
虧」跟「感謝」之中的心情是很好的。 
我是覺得,如果我不喜歡自己常常有某種「情緒」,比較有效的方式,是在設計
一件事情的時候,一開始就不要讓它有產生出來的機會。而不是等情緒產生了,
再在那裡靠「修養」來苦苦撐住,那都已經受內傷了。《內經》裡有一句話說:
「肝為將軍之官,謶'出焉。」肝所主的意識狀況,它不說是「魂」或「怒」,而
是「謶'」,經過開課這件事情,我對《內經》的這句話,倒是感樱H深: 
一個事件,在具象化之前,在把生命能丟出去、派兵出去打仗之前,就要先「
懀А骨宄R驗椋诮Y構設計的基盤上,它的基因,就已經決定了這個系統未來
將會具現化出什麼果實了。這一關不搶先處理好,出兵之後,搞得屍橫遍野了,
再來想許許多多解決問睿姆桨福贾皇窃诶速M心力而已,肝還是傷。 
我很討厭「做善事」這種事情。因為以結構學來說,那都常常是在坑人、表人,
在陷對方於不義;一開始是因為「愛心」,可是到後來,你愈有愛,養出來的寄
生蟲、吸血鬼愈是不堪。 
而這一套結構設計的學問,西方人的研究書,叫作《第五項修鍊》。 
我們說「肝膽互為表裡」,肝的系統,就好像是膽的系統下面的地基。肝的病,
有時候會擠上來變成膽的病,在臨床的時候,遇到這種「假少陽、真厥陰」的病
人,在辨別時的參考,情志還算是一個可以用的助力。 
少陽膽經的病,比如說《傷寒論》裡的少陽病小柴胡湯證,你蠻以為小柴胡湯開
下去一定見效,可是偏偏這個病人是個天天在網路上跟人吵架的人;結果,小柴
喝下去,全給嘔出來!最後是用破肝陰、治厥陰病的吳茱萸湯才讓他好轉。 
像是「少陽有痰飲」的暈眩病,如果病人是個記恨某人記恨很久的人,他那個少
陽的痰,有時候是從厥陰肝的陰實滿上來的,你從少陽這邊怎麼刮都還有。吃吳
茱萸湯直接破厥陰的痰,反而好得快。 
乳癌也是,一般中醫的開藥路數是走少陽,以清淋巴的痰為主,但也有碰壁的時
候,碰壁的時候有一招,就是:同時用大寒藥(芩、連、蘗)和大熱藥(生附子、
陽起石),並且要加大破肝氣的鮮剝綠橘子皮,這又是修理厥陰區的烏梅丸的法。
恐怕這個患者傷少陽的情志「不甘心」、「生悶氣」背後,還有傷厥陰的種種人格
模式在撐腰。 

一般人受情志所傷,壞能量會留在經絡上,而經絡是走在「三焦膜網」(也是少
陽)上的枺鳌K裕鞣饺耸怯冒磽I三焦經(無名指根的中渚穴)來作情志療
癒的;那我們中醫,一般而言,要清洗心臁畡搨乃幏剑覀兪沁x擇「清洗三焦」


的柴胡龍骨牡蠣湯。可是,有的人,情緒壓抑得太久了,已經不純是能量的身體
的事情了,已經具象化到有形的身體了,變成皮膚下面摸得到一坨「筋結」了,
或者是肌肉沾粘,變成厚厚重重的一坨死肉一樣的枺鳎茨Φ娜巳绻吹剑
會說「先生你這裡累積很多壓力湼!」,這種的,少陽藥就對付不了,要用外治鬆
筋法,或者是「開腠理」的吳茱萸去把那個枺魅艿簦盟幍穆窋担致涞截赎帯!
……說起來,我剛剛舉的例子其實都是片段的、殘缺的;而且嚴格講起來,少陽
膽是屬木又屬火,不是純粹的風木之氣,並列在一起舉例,有學術上的瑕疵。可
是如果各位的身體有這樣的狀況,或者是去觀察周遭的人,說不定可以找到更有
意義的線索。 



「藥勢」──古典本草藥理學及其於經方之應用舉隅(上篇) 
案:本文為未成之草稿,或有不合實際之處,拜大家務必不要留手,重罵下
來即可,這樣我也才有一個反省訂正的機會。謝謝大家。 
楔子 
在中醫的學習之路上,不只一次聽見老前輩對學習者的提醒:「要明白一味
藥的藥性、藥理、效用,若走上西方化學的『成分分析』這條路,就完蛋了。 
那麼,一味藥的藥性,自然就該照中國傳統的看法:性味如何,歸於某經……
等等論述了?這,就一般學中醫的同好而言,是對的。但,如果是對於學「經方」
也就是學《傷寒雜病論》的學習者而言,光以《本草備要.藥性總義篇》的理
論作基礎,而詳熟該書中的諸般藥性,恕我撂下一句惡毒一點的風涼話:你對
《傷寒雜病論》的理解,就會是「時方醫」的領域,想不通的,就認為那是錯
字、錯簡,而與「經方派」的出手工夫有所出入。 
時方派的本草學,和經方派的本草學,有著根本上不同的「認識觀」,而
講難聽一點,經方派之所以會墮落成今日的時方派,「本草理論」的改變,亦是
其中最重要的幾個因素之一。 
即使去中國醫藥學院,也會聽到那裡的學生在說:「我們系的某某大教授說
啊,光學《本草備要》是不夠的啦,學藥理還是要研習《神農本草經》才行!」
講得是得意洋洋,但是《神農本草經》的功夫,終究還是練不成。 
因為,他們所學的本草學認識觀,絕大多是西方研究的「有效成分」,那是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垃圾;而少數幾個有志之士,專心研究中國本草學,曉得
「桂枝解肌、麻黃散寒」,曉得「以皮行皮,以枝行肢」、「清氣出上福В瑵嵛冻
下福А沽恕侨允恰笗r方藥理學」,對經方中使用的「古典藥理學」只沾上
一點邊兒。所以不夠。 
這篇文章,便是講一些不正經的雜談,就當做與諸同道閑聊,來說說什麼是
經方中歷然可見、而時方派蒙然未知的藥理、藥性。讓初學的同好可以稍稍分辨
其中的不同,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理路可循。但是,雖然說是「和初學的同道」
聊聊,如果有讀者是還未讀過《傷寒雜病論》的,JT還是覺得可以不用看,怕
會徒增混亂。 
JT的論點,大部份來自於清末唐容川的《本草問答》和鄒潤安的《本經疏
證》,許多好朋友們對這兩本書想必並不陌生。 
中醫藥理學的分水嶺與本草史概說 

中醫分為經方派、時方派,這,不但中國人曉得,日本人也曉得。經方派在
日本叫作「古方派」,而時方派在日本叫作「後世方派」,意思一樣。而不論是在


中國還是日本,也都曉得,經方派和時方派的「分水嶺」是什麼──那就是所謂
的「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雖然齊名並稱,其實他們的生卒年是頗有差
距的,並不是同生同死。而比他們更早出名的一位,相傳是李枺畮煹娜耍
是張元素,也就是張潔古(易水先生,易老)。而,張潔古做了一件「功德蓋世,
罪惡滔天」的事情,造成了經方派從此變成時方派。而那件事情,就是現在學
傳統中醫的人耳熟能詳的「歸經理論」──某某藥入某髒某腑、哪一條或哪幾件
經。 
歸經理論是錯的嗎?不能算錯,很多時候是很有道理的,臨床上也大大有用,
尤其是示人一條明徑,使人更能掌握用藥一事,對學習中醫者而言,是甚有幫助
的。但,它是對的嗎?也並不全對。因為,它大大地「窄化」了一味藥的藥性。 
同樣是用中藥,以「《神農本草經》、張仲景(或《湯液經法》的作者)所知
道的藥理學」創出來的方叫作「經方」,漢朝到唐宋,都還算是經方的時代。而
以「歸經理論」創出來的方,就叫「時方」,其中對每一味藥的看法,都和經方
是很不同的。最古的《神農本草經》,其中提到的藥性只有「性.味」,也就是「什
麼味道」、「溫涼寒熱如何」,而五色入五髒的概念,則是「稍微提及」,例入「五
色臁ジ魅肽囊惑v」,不是通盤性的認同。而其後,魏晉的《名醫別錄》,唐代的
《新修本草》、《日華子本草》、《海藥本草》、寇宗姡А侗静菅芰x》,或是宋朝具代
表性的《證類》、《大觀》二本草……等諸多書籍,大都只是順著《神農本草經》
之後補入新發現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