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变态心理学 >

第21章

变态心理学-第21章

小说: 变态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幼儿园学校与社区的预防工作也很重要教育机构要与家庭密切合作;可通过定期家长会和家校联系卡互通信息;学校要把以升学教育为主转变成以素质教育为主;减轻学生的升学压力和学习负担;对差生留级生辍学生要提供心理支持和有针对性的帮助;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学习困难者施行特殊教育社区要通过宣传教育和立法手段;倡导健康的道德标准与社会风气注意影视媒介的正确导向;加强社会秩序的法制化管理。
我国对违法犯罪青少年实行教育挽救和改造政策;积累了一些有效经验;如建立少年管教所劳教队以及收容机构;组织社会家庭和学校三结合的帮教队伍;教育和改造了一大批违法犯罪青少年传统上采用的是集中干预方法;如工读学校拘留中心的改造等;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调查表明;释放人员的重犯率仍很高;初犯青少年在监禁的环境里;可接触更多更老练的罪犯;学到或强化了新的犯罪行为因此;提出新的干预计划;即监外干预;为犯罪青少年提供多种服务教育工作培训;避免重提犯罪史;可以减少屡犯率。
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还可进行多种行为治疗;如认知治疗家庭治疗社会学习等除了对个体患儿加强治疗外;还要重视精神环境的建设;只有创设家庭学校和社会综合健康的环境;才能更有效根治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
四 自杀行为的机制与干预
自杀行为近几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其社会影响面广;成为一类敏感的社会问题许多国家自杀已成为前十位死因之一;自杀者越来越年轻;在青少年死亡原因中;自杀已列入前三位北京某区调查青少年自杀人数占总自杀人数的比例;1977 年为41%;1980 年为61%;青少年自杀动机的各比例是:学校问题27。8%;异性关系16。2%;精神病13。2%;家庭问题10。1% 男孩自杀多因学校问题而发生;女孩自杀多因两性问题而发生自杀行为(suicide behaviour)是指有意识自愿地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它不包括故意自伤行为和吸毒酣酒这类自我毁灭的慢性自杀〃行为故意自伤行为是指在外来胁迫和内心冲突紧张状态下;故意伤害自己;如割腕吞服过量药物;一般都自知不会造成致死后果;选择的时间地点都便于被人发现自杀也有别于一些政治上献身性的自绝行为。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 一2R)提出的自杀定义是:有充分根据可以断定系故意采取自我致死行动;其动机可由于悲观绝望委屈抗议畏惧罪责迷信驱使和精神障碍等种种原因有自杀意念而未实行者不能诊断;无自杀意念;由误服毒物误受伤害等原因致死者也不能诊断自杀;单纯自伤和伪装自杀亦不诊断自杀行为有致死致残和将救治而痊愈等多种结局;诊断时要说明自杀已遂或未遂。
常将自杀分成三类:一是自杀意念(suicide idea);即有寻死愿望;但未采取行动;当事者有冲动性和很强的逆转性;可通过有针对性的恰当开导;使之放弃自杀念头;二是自杀未遂(attmpted suicide);即已采取行动;但未导致死亡;当事者临自杀时充满矛盾斗争;最后终因某种原因;使自杀活动成为一种仅让他人看得见的企图;而未能真正自绝;有人借这种方式来威胁他人;达到自己的特殊目的;三是自杀死亡( mmitted suicide);既有自杀的欲望和企图;也已自杀成功其中分二种情况;一种是死亡的欲望战胜生的欲望;会毫不犹豫自杀死去;另一种是生死欲望激烈冲突;完全由于冲动去自杀;本来只想吓唬一下别人;但由于选择方式及自杀现场当时条件的局限;使之自杀致死假如此时有旁人在场;这类自杀者完全可以幸免一死。
上述分类只是反映了自杀意愿的强烈程度;不能绝对分割;有时存在交叉情况;如自杀意念甚强而自杀未遂;或自杀意念不强而自杀死亡。
自杀与个体的身心状态和社会因素紧密相关自杀者的心理特点常常是充满敌意;缺乏主见;社会交往少;认识范围狭窄;行为冲动;情绪幼稚;孤僻内向或抑郁多数自杀者存在早期的心理创伤;如母子依恋感情缺失;父母离异;儿童虐待等;学习生活中遭受巨大的挫折是儿童青少年自杀的一类重要原因;如学习负担太重;升学就业压力;家长与教师的过高期望或对孩子实施严厉的体罚均能成为可能的诱因;人际交往受挫或失恋生活缺乏目标感到无聊和失去生存的价值也会导致自杀;患有不治之症精神疾病伤残吸毒的人容易发生自杀;另外;社会环境不良经济动荡影视媒介的影响和模仿等都是可能原因。
对自杀行为有着不同的理论解释;这些解释为自杀的干预提供了参考。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自杀者结束生命是因为他对社会环境的失望所致人是社会动物;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基础上成长发展起来的;人的价值只能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才能实现;若外界社会文化背景没有人的容身之地;人的生命也就失去了价值;活着也就失去了意义反之;如果能为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失去生命也完全值得根据这种理论;可将自杀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功利主义自杀;指一个人不能全心致力于社会;身处孤立寂寞之中发生的自杀;二是利他主义自杀;即全心致力于社会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的自杀行为;三是社会反常性自杀;指个人对社会的反常状态和突然改变无法适应所致的自杀社会文化理论解释的观点虽强调了自杀的社会文化原因;但忽视了人的生物学特性和心理特点。
精神分析理论学派弗洛伊德(Freud)认为;人的生存与死亡由相应的本能所控制;两者相互作用;死的本能占优势;便发生自杀行为人接受了一种挑衅剌激而又不能外泄时;死的本能就会接受这种刺激;驱使人自杀如高考失败后感到无地自容;以死来求得解脱;蒙冤后元处伸诉;寻死以图清白该理论认为自杀有三个基本原因;即谋杀(恨)欲被杀(内疚)欲宁死(无望无助)欲这种学说反映了自杀行为的内在心理活动与过程;但死的本能不易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感情交流理论认为;自杀也是人类感情交流和沟通信息的一种方式;当人面临某种绝境时;会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表达某种无法向别人发泄的极度愤怒;或是惩罚自己可耻的愿望这一学说把自杀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理智型;自杀者经过周密比较思考;按理性要求作出自杀选择;它具有感情交流的作用;从社会角度看有一定进步意义;如为了逃避他人致死攻击和侮辱时自杀;二是无理智型;由于冲动而自杀;用社会价值观来衡量是不值得的;如因同伴争吵而自杀;三是神经过敏型;在感受情绪活动和信息方面过于敏感而自杀;如听说地球要爆炸而先服毒自杀感情交流学说反映了人的价值观念在自杀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也部分反映了自杀者内在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品质;有一定科学价值自杀行为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需要整个社会系统的共同努力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加强人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训练要通过教育咨询;让人们学会运用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缓解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困境的压力;处理好各类冲突;要能经受挫折和失败;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高尚的情操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尤其是性格内向抑郁寡欢胆小怕事的人要加强训练
其次;要管理高危人群发现高危人群是预防自杀的关键;也是难点;可以通过临床观察或量表评定结合进行实际生活中;常常把下述情况作为自杀的高危因素:情绪低落抑郁患者;曾有过自杀企图和行为;议论或打听过自杀的方法;亲友中有自杀者;性格不开朗或易于冲动;遭受重大挫折;酣酒和吸毒者对高危人群要特别监护;不要唤起他们自杀的欲望;可通过转移谈话目标或提供发泄愤怒的替代途径;如运动竞赛等方式来控制自杀行为。
再次;选用针对性的心理和行为治疗方法;如采用认知疗法或系统脱敏等。
最后;可开展自杀预防咨询电话服务工作社会上开展希望热线咨询电话服务活动;是一类自杀预防的好方法;它方便迅速;为自杀者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受益面广电话咨询对咨询师的要求较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专业知识;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艺术和敏捷的思维能力电话咨询的疗效评估是一个难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希望热线电话咨询近几年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其收费办法有免费服务和对方付费等多种形式;自杀的预防工作如何走向市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其管理制度和立法有待加强。


第九章 迷信行为与特殊状态

迷信巫术在我国民间文化中广泛存在;由此导致的心理变态并不少见还有气功出偏附体状态特异功能催眠以及各种江湖骗术时有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它们对人的健康有何影响?本章将从健康心理学的角度依次讨论这些令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 迷信巫术与民俗
迷信(superstition)是指盲目地信仰和崇拜;尤指相信占卡相命与鬼神迷信观念,虽不构成一种信仰体系;但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人的行为迷信与宗教有时难以区分;因为二者都相信各种超自然力量的存在;相信这种力量能左右客观现实;掌握人的命运所不同的是;宗教有各自的信仰体系;有固定的神或者相关崇拜物的信仰仪式与行为规范体系我国法律尊重并保护公民宗教信仰的自由;但对迷信活动是禁止的迷信观念与行为有时和精神病态症状类似;但不是精神病;迷信者大脑并不存在器质性改变;是一种群众性的错误感知和认识行为对他们实施药物治疗是徒劳的;可以通过科学知识教育和现实生活检验来改变原来的信仰;使之最终自动放弃或改变迷信观念和行为。
迷信行为常常分为下述几类:一是传统世俗迷信;相信某些活动数字会带来好运气;如喜鹊叫带来喜讯;乌鸦叫带来恶运; 168〃表示一路发〃; 13〃不吉利二是鬼神迷信;信神疑鬼;菩萨可以显灵三是人体功能迷信;相信心灵遥感〃和未卡先知〃; 透视他人内脏; 感受〃万里之遥气功大师在发功四是个人崇拜迷信;不以事实为准绳;盲目崇拜帝王将相和权势伟人。
迷信在民间文化发展中渊源流长;原始人群将雷电风雨视为超自然力量;用祈祷或巫术等仪式来消灾降福;并崇拜鬼神祖灵图腾等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一方面经过系统化发展成为原始宗教;另一方面以民俗的形式保存为迷信活动有人认为;专门从事迷信活动的巫师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职业;迷信活动是人类早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里;迷信逐渐被科学所淘汰;超自然的力量已受到广泛怀疑另一方面;社会动乱战争贫富差别疾病死亡精神痛苦依然存在;它们为迷信活动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全世界人口中;迄今为止有神论者多于无神论者;一些科学工作者也是有神论者科学和迷信并存的状况给现代人类生活带来了困惑迷信流行的机制是什么?有人认为迷信具有精神寄托的社会功能;即一定的社区有迷信活动的需要另一种观点认为;迷信观念和行为是作为调和社会中利益冲突的工具而存在的迷信者参与迷信活动的动机一般是期望消灾降福;摆脱现实挫折;寻求心理慰藉和支持求健康长寿和保平安一直是迷信观念和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迷信活动对人类有一些心理支持作用;但它在更多场合下是有害于健康的迷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