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天外有天--一代棋圣吴清源自传 >

第35章

天外有天--一代棋圣吴清源自传-第35章

小说: 天外有天--一代棋圣吴清源自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寻求宗教信仰的初期,经木谷实相劝,我俩经常去西园寺公毅先生的府
第聆听教诲,我与他的亲密交往即从那时开始。可以说,我们是在信仰的世界里
密为知己的。别人也许不知,与其说我把他当作棋逢对手的宿敌,倒不如说他对
我亲密得胜似兄长。

    在我俩经常出入西园寺公毅先生的府第期间,我们开始尝试新布局的打法。
为了将用新布局下的棋复盘推敲,我俩废寝忘食,不知在西园寺先生家里流了多
少汗水。虽说当年的汗水犹如酿造玉液琼浆的酒曲,散发着一些憨痴的霉味,但
随着光阴的流逝,汗水已成为新布局浪潮的源头了。每当我酪祭木谷实时,不禁
含泪吟道:

    冰觞同沥血,
    古井独思源。

    在那难忘的年月,我俩年轻力壮,风华正茂。木谷实虽然正值新婚燕尔、蜜
月缠绵,但在信仰和棋艺的两条路上他仍然与我结下了和爱情一样深厚的友情。

    我年轻时与木谷实对局次数最多。记得每到午休打挂时,他就去打台球,而
且最热衷于和前田陈尔对打。我总是一旁观望,从来不去试手。我看木谷实的样
子总想笑,他每击一球都要用四、五分钟。击球杆往往在他的手里上下持七到八
次才能定下往哪儿打。谁知刚要打,又缩回手来,正一正眼镜,然后再摸几下球
杆。就这样,欲打又罢,反复斟酌。总之,击一球要摸三、四十下球杆才真的下
手。难怪对手早就等得不耐烦了。

    打麻将也是如此。一手、一手地苦思冥想,半天也舍不得出牌。由于木谷实
的长考,经常急得牌友们坐立不安。不过,因对手大都是他的师弟或晚辈,不得
已,只好耐着性于陪他玩。总之,本谷实为人过于诚实,即使是马虎一点儿也情
有可原的事,他也毫不让步。打麻将也如同下棋,为了弄个水落石出,他从来都
是长考了再长考,毫不吝惜时间。

    木谷实在棋士中是有名的“长考家”。他不管限用时间定为多少,早在序盘
时就用个精光。因而奔过中盘往往时间紧迫,苦于读秒。即使是对业余棋手下让
九子的指导棋,他一般每局也要用半天以上。木谷实是铃木为次郎先生的门徒。
说来有趣,以铃木师傅为首,长考家们一个不剩地聚集在铃木一门。过去,铃木
先生的长考就已经很有名了。到了门下木谷实、关山利一,以及关山的徒弟(木
尾)原武雄的时代,除了长考以外,又增加了一个共同点,即“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知下围棋”。

    以前,我觉得过分地思考反倒不上算,也曾问其为何长考的理由。他回答说,
他首先在作为直感而浮现于眼前的四、五手中,从最不可能成立的一手开始,一
手一手地往下计算。这样看来,因没有漏算的地方,失误自然就少。

    但是,除了中盘的绞杀和收官以外,其他的地方无论如何也是算不尽的。况
且,对方若在自己计算范围外的地方打下一手的话,那么一切还得再从零开始算。
与木谷实相反,我首先在最早浮现于眼前的几手中,从最有可能成立的一手开始
算,如这一手不行,再考虑另一手。我从一开始就认定了:人非圣贤,无论怎样
计算都算不尽、计不清。一般来说,反复长考的棋士多数都是辨别力强的人。正
因为能识破对手,计算又准确,所以即使被迫读秒,也能保持不出误差的自信。
世人皆知,木谷实的计算之精深在棋士中是出类拔萃的。

    不过,对计算过于自信,有时会事与愿违。因为一旦迷信起计算力来,往往
会忽视大局。一方面,谁都明白序盘时过分长考不上算的道理;但另一方面,很
多棋士仍然不会那么简单地纠正这一点。事实证明,人的性格干奇百怪,假如这
些性格不保持住各自的顽固性,那么作为棋士,很难在竞争胜负的世界中各自生
存下去。

    另外,本谷实的“棋风突变”非常有名。他曾几度从一个极端飞跃到另一个
极端。我刚到日本时,他曾是“死死守角、步步为营”的棋风。到了新布局盛行
时期,他一下子又变成了“投石高位、注重势力”的棋风。后来,从他对秀哉名
人的“引退棋”开始,再次恢复了“死死守地”的棋风。尤其是与我进行“镰仓
十盘棋”的时期,他竟变成“极端低位、低。投固守”的棋风了。实不相瞒,我
的棋风也属于变化无常之类,但比起木谷实来,仍然是小巫见大巫,望尘莫及。

    我认为木谷实的棋风绝不是单纯考虑胜负才如此剧变,而是对艺术的探求精
神的表现。棋风剧变的本身,加上始终保持着一流的成绩这两点,足以说明他对
艺术追求的憨痴之心了。如果没有高超的实力,谁也做不出如此艰巨的事业!总
之,木谷实一切为艺术,一切皆可抛,事事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这种忠贞不渝、
探求不止的精神,其表现是如此的淋漓尽致,堪称棋界之楷模。

    遗憾的是,战前与我那么亲密的木谷实,战后的一段时期内却杏无音讯了。
那个时期,他们全家从大肌迁居到了平家。众所周知,他从战后的饥荒年代开始
周游全国,凭其伯乐之慧眼,发现了许多有望之童。这些孩子被他带回家,作为
家传弟子而精心指教,结果培育出许多一流棋士。据说木谷师傅在平家既养山羊、
又把几百坪的院子垦为耕地,自给自足地养活了一大群徒弟。据统计,木谷实培
育了共六十人的问生,家中徒弟最多时曾达到二十六个孩子排队吃饭。看起来,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轻易效仿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木谷师傅固然伟大,但
木谷夫人更加伟大。

    现在,木谷实的弟子早已是桃李满天下,而且事实也已经向人们宣告:当今
的日本棋坛是木谷门徒横行的世界!谁曾想到,当年养育一群家传弟子的无价之
举,唯有卧薪尝胆的木谷师傅一人从中咀嚼出了今日的欢喜。因此,这种埋头苦
干的事业,只有凭木谷实的一片真心和高尚情操才能成功!

    我于昭和三十一年(1956)曾去平家的木谷家小住了几天。记得那时,家传
弟子中的大竹英雄君,摇晃着光溜溜的小和尚头,露出一副很淘气的相儿坐在未
座上。

    后来我搬到东京住的时候,木谷实已在东京的四谷开设了“木谷道场”,因
而我们又重新有了来往。当时,我还让上小学二年级的八岁女儿佳澄每日去“木
谷道场”求教,让她作为木谷礼子的弟子,并经常请加藤正夫君为首的许多棋坛
“俊杰”来教她。半年左右,她就从让二十一子进步到让十六子了。然而,她的
手法虽还正确,但不擅于搏杀,看来胜负之事对她不太适宜。于是,我女儿不到
一年就放弃了学弈之念。我因饱尝了棋士之苦,因此从一开始就没有非让孩子走
同样的路不可的打算。木谷实的子女中,除了礼子以外,也都选择了与围棋无缘
的道路,他们的棋全都不甚高强。

    从木谷实经常闹病时起,我就时常顺路去道场看他。虽说我从未对道场的家
传弟子们搞过教习,但我记得常和大竹君和加藤君一起去散步。

    那时,医生曾禁止木谷实下棋。但因他本人离开围棋就活不下去,所以寂寞
得抓耳挠腮,想下棋都快想疯了。他经常缠着礼子,说什么也要下棋不可,弄得
礼子无计可施。甚至有时候,他还背着家人,独自拄着手杖爬上四楼,来到我家。
记得他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是一本正经他说:“我今后要在所有的对局中出场。
吴先生也和我一起去吧!”我听后大吃一惊,只得婉言相劝:“先生,那可不行。
非要出场的话,也要视身体情况而定,先从电视快棋之类的对局开始,一点点地
慢慢来才行啊!”

    然而,他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终于因脑溢血而躺倒了。就在他发病倒下的
那天我刚好在场。看来我作为第一个发现者真是与他有人生奇遇之缘。记得那天
的午休时,我正在“木谷实道场”巡回观看他的弟子们打挂的几盘棋。午休快结
束的时刻,木谷实和我一起坐在客厅沙发上休息。当我纳闷儿他怎么总不讲话时,
突然发现他的脸色很怪,嘴角还流着口水,我大惊失色,赶快告诉一旁的弟子说:
“不好了!先生的样子有些反常!”

      自那以后,木谷实就长期卧床疗养。当时木谷道场的毗邻处,一座大厦正
在施工,工地的噪音震耳欲聋。而且,楼体起来后,木谷道场就如傍篱小草被遮
得终年阴冷,实在难以再住下去。嗣后,木谷实的夫人找我商量,准备据理力争
“日照权”。我当时劝她说:“他们现在就扰得先生无法疗养,再争日照权,只
会再惹一层麻烦。干脆把道场卖给大厦之主算啦!”后来,木谷夫人毅然下决心
将道场拍卖出去了。就这样,培育出众多棋坛俊杰的摇蓝——木谷道场,终于宣
布解散。木谷夫妇只得重返平冢去住。

      回到平家后,木谷实的病情仍不见好转,终于被迭去住院。那年七月的一
天,林海峰来电话说:“木谷先生的病情恶化!”我急忙赶到医院,在谢绝探视
的时间内破例地进了病房。我一眼就看见木谷实手里握着一把扇于(日本棋士对
局时的必备物——译者),但他已经不能开口说话了。我坐在病榻边,凑近枕边
大声地向他打招呼,然而他却毫无反应。但当我嚷道:“光一君从前是力战型的,
最近越来越赢得麻利了!”这时,木谷实为了表示随声附和而微微摇动了一下扇
子。据木谷夫人讲,这是表明听懂了的暗示。光一君指小林光一九段,他有幸经
历过木谷一门家传弟子的严格锤炼,后来与木谷实的女儿礼子结为美满夫妻。

    说来也怪,我去医院探望木谷实之后,他不久就奇迹般地好转起来,竟然在
半个月后就出院了。

    可是,又过了几个月后木谷实就溢然离去,成为不归之人。

    那个时期,犹如群星陨落一样,多贺谷先生、木谷实先生、濑越宪作先生,
这些对我恩重如山的人都相继谢世。顿时,我的身边也呈现出一派凄凉景象。然
而我还是这样想,身体乃天之恩赐,我将在可行的范围内敝帚自珍,休息养生。
其余的事,干脆听天由命。

文武双全

    我认为,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大体可分成文、武两道。因此,在
人类社会的构成因素中,二者缺一不可。

    武道是对身体和意志的锻炼,是塑造人格的必需。而文化是维持和
平与丰富精神世界所不可缺少的。近来,文与武的界线有些混淆,体育
也被列入文道活动的范围之中了。其实,胜负之争本来就属于武道领域。
从这个意义上讲,难怪人们把围棋和将棋都归档于武道。并且,记者们
还经常在观战记中把“擂争十盘棋”的生死对局,比喻成古代武士们的
自刃格斗。

    自古以来,“文武双全”一词本身就充满着神奇的腕力,因而使世
人无须解释,便深知文武兼备的必要性。就像穷兵黩武的教训一样,
“胜负一边倒”的人容易偏信武力,忽视仁义,因而在他的人格上必然
缺少和谐。我始终不渝地将围棋和宗教信仰作为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