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简明医彀 >

第48章

-简明医彀-第48章

小说: -简明医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桔梗 川芎 山楂 木通 人参 红花 生地 糯米(五十粒) 灯心(七枝) 生姜(一 
片) 水煎服。 
起不快加牛蒡子。便涩腹胀加大腹皮。繁红不润加当归、蝉蜕。陷塌加黄 。痛加白芷。不 
匀加防风。嗽、渴加麦门冬、五味。痒及水泡加白芷、白芍药。七、八日浆足,接用保婴百补汤 
。 
x益元透肌汤x 治实热痘。服羌活散郁汤后壅热悉开,三、四日后不肥大,用之成浆收靥。 
即太乙保和汤去生地、红花,加蝉蜕、牛蒡、陈皮煎服,加减悉同。七、八日浆足,接服保婴百 
补汤。 
x保婴百补汤x 治实热血热痘。八、九日无他证,并以此方调理。盖痘证平顺者,不必药; 
恶逆者,药无功。险证宜药。虚寒者少,二热证多,特另出此五方。此方后用。 
当归 芍药 地黄 白术 人参 茯苓 山药 甘草(等分) 枣二枚,水煎服。 
气虚加黄 、官桂。有别证,虚实加减。 
x加味四圣饮x 治痘出不快,及变陷倒靥,小便赤,身热未退,或风吹复冒者。 
紫草 黄 人参 川芎 蝉蜕 木通 木香 甘草 
大便秘加枳壳。上加糯米百粒,水煎服。 
x活血解毒汤x (解余毒) 
防风 荆芥 生地 赤芍 当归 连翘 黄连 牛蒡 紫草 白术 薄荷 川芎 木通 甘 
草(等分)水煎服。 
x玄参升麻汤x (温毒发斑) 
玄参 升麻 甘草(等分)水煎服。 
x大连翘饮x (痘后一切热毒痈肿) 
连翘 防风 荆芥 牛蒡 当归 柴胡 黄芩 栀子 蝉蜕 赤芍 木通 玄参 滑石 甘 
草(等分)上加姜一片,水煎服。 
x独圣散x (发痘) 穿山甲(炒,研极细末) 
每服五分,儿大加服,酒浆调。 
x人牙散x (痘不起发) 老人牙(火 ,研极细末) 每服二厘,酒浆调下,勿多服。 
x参苏饮x (方见伤风) 犀角地黄汤(方见血门) 六一散(方见暑门) 白虎汤(方见 
伤寒) 
x柴苓汤x 即小柴胡汤(方见伤寒。)配四苓散(方见便癃) 甘桔汤(方见咽喉) 理 
中汤(方见中寒) 真人活命饮(方见痈毒) 



卷之六

论疹

属性:(即麻 痧 斑) 
麻疹之发,必在天行厉气。传染之时,沿门遍户,轻重不等。其始也,身体发热,面肿腮赤 
,眼泡 
浮肿,泪出汪汪,鼻流清涕,呕吐恶心,大便泄泻,即是疹候。便宜发表散邪,行气解毒, 
必兼泄火清肺之药,次清胃火,次宜滋阴养血。盖疹乃阳毒,火邪炽盛,肺金受克,所以疹证必 
有咳嗽痰涎、胸满喘急之患,皆肺家之证也。若见口干作渴,乃胃火也,即宜白虎汤之类,随轻 
重用。失治则阳明火盛,后有走马牙疳、齿龈臭烂之证,伤人最多。滋阴者,疹毒热甚,则阴血 
受其煎熬而虚耗也。表发既出,必子后出而午后收,午后出而子后收,以六小时为度,此阳生阴 
成,阴生阳成之妙也。如吐泻不食、鼻衄、滞下之证,皆不必用药。谚云∶吐不杀,泻不杀,饿 
不杀。诚哉斯言也。吐泻则毒火得泄,不食则内虚易出。鼻衄、滞下,肺与大肠之火由此疏通, 
惟宜表发。疹出之后,诸证可安,饮食自进,最宜避风寒,忌腥酒浓味、咸酸生冷、糟物海味, 
守禁忌服药。所谓疹有六闭∶触冒风寒,毒火炽盛,饮食填塞,皮肤粗浓,出而复没,药误辛热 
是也。但宜古方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通治有效。世传痘重而疹轻,殊不知死生系于反掌, 
岂可忽诸! 



卷之六

发热五朝证治

属性:发热之初,憎寒壮热,鼻流清涕,呕吐泄泻,咳嗽气急,腮红眼倦,即当解表。得微汗则 
皮肤通畅,腠理开豁,麻疹易出。宁有闭闷、腹胀、喘急之患哉?初起全似伤寒,但面赤、中指 
冷为异。 
x主方x (次剂根据后加减) 升麻 葛根 防风 荆芥 桔梗 枳壳 前胡 桑皮 杏仁 
(等分) 甘草(减半) 加连须、葱头,水煎服。 
暄热加黄芩、黄连、栀子、玄参、木通、石膏、知母,减升麻、葛根,入淡竹叶、灯心煎。 
和暖加石膏、知母、牛蒡、薄荷、连翘、木通,减升麻、葛根、灯心十枝,水煎。 
时暖时寒加羌活、牛蒡、连翘、赤芍,减枳壳。水煎服。 
大寒加麻黄(酒炒、) 羌活、川芎(少加桂枝,) 去升麻、葛根。水煎服。 
四方加桑皮、杏仁。 
凡吐泻不食,不必治。惟发散表,疹出透,诸证自安。如大便秘加大黄五、七分,以通为度 
。 



卷之六

见疹三朝证治

属性:疹之初出,多于耳后,项上及腰腿先见。其顶尖而不长、其形小而匀净者吉。既出之时,色 
宜淡红、疏朗,如深红紫色,兼火化也。若紫红干燥,昏暗无光,乃火盛毒炽也。服表药后,纸 
捻照之,红影出于肌肤,成片而将起。切戒风寒、生冷及诸禁忌。一有触犯即反收没,多致不救 
。遇此急宜表出,如不出,猛加发药,外用擦法。若毒内攻,则致痒塌,难救。或皮肤闭塞,毒 
气壅滞,遂变为浑身青紫,烦躁腹痛,喘急闷乱而死。若自利不止,或小便频数,虽为恶候,如 
疹稠密,深红紫色,则又无妨。但至三日后,热不退、疹不收者,毒火太盛,余邪未尽也。宜服 
清火解毒之药,自收。根据后方∶ 
轻∶或热或退,五、六日后出疹,色淡红滋润,头面匀净而多,根据时发透,三日渐收。 
重∶头面不出,红紫黯燥,咽喉肿痛,不能食,冒风寒没早,移热变痢。 
x主方x 防风 前胡 川芎 枳壳 桔梗 桑皮 杏仁 陈皮(等分) 甘草(减半) 水煎 
服。 
发未透加升麻、麻黄,夏少用。出透加连翘、牛蒡。毒火、渴甚加石膏、知母、玄参、黄连 
、黄芩、栀子。喘嗽加苏子、栝蒌仁、萝卜子。 火闭加大黄。色白加红花(酒炒)、赤芍药(酒炒)。 
疹色深红而渴∶石膏(二钱) 知母(一钱) 牛蒡 连翘 升麻 地骨皮 淡竹叶 甘草 
(各七分) 上加糯米(百粒,)水煎服。 
天热、大渴引饮不止加栀子、麦冬、天粉,与绿豆灯心汤饮。 
风寒闭塞,疹出不透∶麻黄(酒洗,一钱或二钱。发为度) 升麻(酒洗,一钱) 人中黄 
(如无,用童便拌甘草) 蝉蜕 牛蒡子(各一钱) 
姜、葱煎服。外用胡荽同酒糟蒸热,于无风暖处,周身头至足擦,令热汗出为度。 
紫赤干燥∶川芎 生地 红花(酒洗) 干葛 黄芩 连翘 牛蒡子 上水煎成,调六一散 
服。 
将出复没∶麻黄(酒洗,二钱) 升麻 葛根 羌活 防风 荆芥 牛蒡子 前胡 桔梗 
甘草 水煎服。 
孕妇出疹∶主方加川芎、生地、条芩、艾叶,安胎为主,兼解毒药,宜多服。如胎气上冲, 
急用苎根、艾叶煎汤,磨生槟榔服。 
热毒蒸胎∶胎多受伤,内服药,外用护胎法保全。倘失治胎坠,母可无恙。盖痘宜内实,胎 
落母亡;疹宜内虚,故母可安(必宜母子俱生。) 
护胎法∶靛青 灶心土 井底泥研匀,涂脐腹寸浓,频敷。 
不治证∶黑黯焦枯,忽见紫点,一出即没,鼻扇口张,目直无神,鼻青粪黑,气喘前心吸 
,疹后牙疳臭烂。 



卷之六

疹后余毒证治

属性:疹属阳毒,感之则暴悍酷烈,为害匪细,变态顷刻。所以发热时,最宜解表散邪,必令发出 
透彻,乃无余毒蕴热之患。或表发不透,或风寒阻塞,或误饮食,或犯禁忌,疹虽收而余证作者 
多矣。疹后自宜热退,若拂热犹在,随证详审。如呕吐,仍用前方。便秘加制大黄。若胸高如圭 
,肩耸而喘,口鼻出血,面红或青枯黯,皆为恶候。然亦有肺虚,为毒所遏而发喘,连声不已, 
用止嗽清肺方参酌。如日夜烦躁,谵语狂乱,主方调六一散(方见暑门)加辰砂灯心汤下。小 
便赤短,五苓散(方见便癃)加芩连煎调辰砂服。 
烦躁谵语,升麻葛根汤、辰砂六一散服。随所见证,以后方酌用。 
止嗽清肺∶知母 贝母 天门冬 麦冬 桔梗 软石膏 杏仁 马兜铃(等分) 糯米百粒 
,水煎服。热加连翘。 
气热鼻燥,毛焦咳嗽∶麦门冬 桔梗(各二钱) 知母(一钱) 荆芥(取穗一钱) 天粉 
石菖蒲(一寸,九节者) 诃子肉(各四分) 水煎服。 
余毒不尽加防风、牛蒡、甘草。 
热乘肺金,声哑咳喘∶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生地黄(酒洗) 陈皮 贝母 栝蒌 
仁白茯苓 片黄芩(酒炒) 栀子(炒) 天门冬 玄参 麦门冬 桑皮 杏仁 热加黄连、 
石膏、苏梗、甘草。水煎服。 
嗽不止∶陈皮 半夏 茯苓 黄连(姜炒) 甘草 竹茹水煎服。 
泻不止∶猪苓 泽泻 滑石 赤芍 黄连(姜炒) 升麻 甘草 水煎服。未止,加止泻药。 
痢不止∶黄芩 芍药(各一钱半) 黄连 枳壳 当归 木通 生地(各七分) 
不通加酒大黄。后重,木香,另磨槟榔。水煎。 
汗不止∶黄 黄连 黄柏 黄芩 生地 熟地黄 酸枣仁 当归 加浮小麦一撮,水煎服。 
鼻衄出血∶玄参 丹皮 生地 茅花(无,用根汁) 片黄芩 栀子 石膏(等分) 甘草 
(减半) 水煎,调百草霜服。 
咽喉肿痛∶黄连(二钱) 黄芩(二钱) 黄柏(一钱五分) 苦参(一钱) 玄胡索 乳 
香(各三分) 雄黄 孩儿茶(各五分)上各为细末,研匀,芦管吹入喉中。 
心神恍惚,夜卧不安∶黄连(二钱) 当归 生地 远志(甘草煮,剥) 茯神 人参 酸 
枣仁(炒) 丹参 柏子仁 石菖蒲 麦冬 甘草(炙。各一钱) 上为末,入金箔三张,山药 
糊丸,朱砂为衣,每服一钱,灯心竹叶汤送下。 
疹后痈毒,肢节肿痛∶羌活 穿山甲(炒,研末。各一两) 金银花 白芷梢 大黄(各五钱) 
甘草节(一钱) 乳香(制研,二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用牙皂角刺同煎,酒调下,发汗出 
为度。 
咽喉肿痛,不能饮食∶甘草 桔梗(各二钱) 玄参(一钱) 连翘 牛蒡子 射干 山豆根 
(各五分) 上水煎服。 
(前吹叶入薄荷、甘草、桔梗、玄参、山根末,蜜丸噙化,效。) 
走马牙疳,龈肉黑烂∶人中白 芦荟 使君子肉 龙胆草 胡黄连 五灵脂(等分) 上 
为末,蒸饼,糊丸黍米大,每服一钱,临睡白汤下。 
x敷方x (牙疳黑烂) 雄黄(水飞,一钱) 黄柏(研末,二钱) 麝香(五厘) 上研 
匀,先用艾煎汤洗净,次敷药。 
又方 五倍子(研末,二钱) 雄黄(水飞,五钱) 枯矾(八分) 蚕蜕纸(烧灰,一钱 
)上研匀,先温米泔、乱发洗净,敷药。(痘前后牙疳急,宜敷。服。有传于两颊浮肿,穿溃 
死者) 
疹后水蓄证,因渴时多饮所致。水停于胃为呕哕,入脾为肿胀,宜利水实脾,猪苓、泽泻、 
茯苓、白术。入肺为喘咳,加葶苈。入心惊悸,宜赤苓、木通。入肝胁痛,加芫花。入肾、膀胱 
,小便不利,车前子。疹后昼夜发热,毛发焦枯,皮肤干槁,肌肉羸瘦,清热丸(方见牙疳门 
主方。)如忽然心腹绞痛汗出,乃元气亏损,失于补养,外虽似安,内虚未实,偶中恶气,多致 
不救。及睡中露睛,手足厥冷,欲作慢脾风,不救之证。 
热甚失血∶犀角地黄汤(方见血门)加三黄、栀子、茵陈、木通,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