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针灸-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痛。恶风寒。不可以嚼。齿痛(小肠)。
x头维二穴x 在额角入发际。本神傍一寸半。针二分。禁不可灸(本神。在曲差傍
寸半)
铜人经云。足少阳阳明脉之交会。治头偏头。目视物不明。亦治微风眼脸 动不止。风泪
出(胃)。
卷六针灸门
穴
属性:(外前关二穴)
x上关二穴x 一名客主人。在耳前起骨上廉。开口有空。动脉宛宛中。灸七壮。艾
炷不
用大箸头作炷。若针。必须侧卧。张口取之乃得。禁针深。问曰。何以不得针深。岐伯曰。
上关若刺深。令人欠而不得KT 。下关久留针。即KT 而不得欠。牙关急。是故上关不得刺深。
下关不得久留针也。明堂经云。客主人二穴。针入一分。留之得气即泻。日灸七壮至二百炷
不用大筋头。其针之。必须侧卧张口取之。乃得穴。避风。一云灸一壮。铜人经云。足阳
明少阳之会。治唇吻强。耳聋。螈 口沫出。目眩。牙车不开。口噤。嚼食耳鸣。偏风口眼
斜。耳中状如蝉声。西方子云。灸三壮。主青盲无所见。耳痛。口 僻不能言。明堂经云
主牙齿龋痛(胆)。资生经云。按素问刺禁曰。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注云。言
刺太深。则交脉破决。故为耳内之漏。脉内漏。则气不营。故聋。审若是。又不止令人欠而
不得KT 而已。用针者所当知也。
x下关二穴x 在上关下。耳前动脉下廉。合口有空。开口即闭。针入四分。得气即
泻。
禁灸。又云。下关不得久留针。侧卧闭口取之。铜人经云。足阳明少阳之会。疗 耳有脓汁
出。偏风。口目 。牙车脱臼。其穴侧卧闭口取之。牙龈肿处。张口以三棱针出脓血。多含
盐汤。即不畏风。西方子云。灸三壮。主耳痛鸣聋。牙齿痛。齿龋痛。忌如前法。
x前关二穴x 在目后半寸。亦名太阳之穴。理风赤眼痛。目眩目涩。不灸。针三分
资
生经云。铜人经有上关下关各二穴。素问亦同。但明堂上下经有上关而无下关。惟上经有前
关穴。又不与下关穴同。在上关之下。恐别是一穴。前关穴一名太阳穴。理风赤眼。头痛目
眩涩等疾。所不可废。故附入于下关之后。
x和 二穴x 在耳前兑发下。横动脉。针七分。灸三壮。素问注云。在耳前锐发下
横动
脉。铜人经云。手少阳脉气所发。治牙车引急头重痛。耳中KT KT 。颔颊肿(三焦)。和 二穴
在耳前锐发陷中。明堂上经亦有和 二穴。 即 也。在鼻孔下。夹沟傍五分即铜人之禾
。明堂下经之禾 也。或者明堂上经误写禾字作和字尔。恐人以和 和 为一穴。故佣论
也。
x听会二穴x 在耳微前陷中。上关下一寸。动脉宛宛中。张口得之。针七分。留三
呼。
得气即泻。不须补。日灸五壮。止三七壮。十日后根据前报灸。明堂经云。针三分。忌冷食。
下云。灸三壮(一云听呵后名听会)。一名听呵(胆)。铜人经云。手少阳脉气所发。治耳聋。
耳中状如蝉声通。耳疼痛不得嚼食。经云。牙车脱臼。相离三寸(一云一寸)。其穴侧卧张口
取之。灸亦良。明堂经云。主耳淳淳浑浑。聋无所闻。西方子云。主齿痛恶食。癫疾。呕吐
骨酸。目眩狂螈 。口噤。喉鸣。牙车急痛。忌食动风生冷猪肉鱼等物。
x耳门二穴x 在耳前起肉当耳缺者陷中。针三分。留三呼。灸三壮。明堂云。禁灸
有
病不过三壮。铜人经云。治耳有脓汁出。生疮。耳 。耳鸣如蝉声。重听无所闻。齿龋。噤
口。明堂经云。宜灸。有病不过三壮也。西方子云。主耳痛(三焦)。
x听宫二穴x 在耳中珠子大赤小豆。针三分。灸三壮。明堂经云。针一分。铜人经
云。
手足少阳手太阳三脉之会。治耳聋。如物填塞无所闻。耳中嘈嘈。心腹满。臂痛失声。西方
子云。主耳若蝉鸣。骨酸目眩。狂螈 口噤喉鸣(小肠)。
x颊车二穴x 在耳下曲颊端陷中。针四分。得气即泻。日灸七壮。止七七壮。炷如
大麦
明堂(下)经云。在耳下二韭叶陷中。灸三壮。又云。耳下曲颊骨后。千金云。一名机关。
在耳下八分少近前。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治牙关不开。口噤不语。失喑。牙车疼痛
颔颊肿。颈强不得回顾。其穴侧卧开口取之。明堂经云。主牙齿痛。不得嚼。西方子云。
主口僻痛。恶风寒。不可以嚼物(胃)。
卷六针灸门
穴
属性:x肩井二穴x 一名膊井。在肩上(明堂经有罅中二字)。缺盆上大骨前寸半。以三指
按取
之。当中指下陷中。甲乙经云。只可针五分。此 井脉。足阳明之会。乃连入五脏气。若刺
深。则令人闷倒不识人。即速死。须针三里下气。先补不泻。须臾平腹如故。凡针肩井。皆
以三里下其气大良。灸七壮。明堂经云。针四分。先补而后泻。特不宜灸。针不得深。深即
令人闷。若妇人胎落后微损。手足弱者。针肩井立瘥。灸乃胜针。日灸七壮。止一百壮。若
针肩井。必三里下气。如不灸三里。即拔气上。铜人经云。手足少阳阳维之会。治五劳七伤
颈项不得回顾。背 闷。两手不得向头。或因马逸扑伤。腰髋疼。香港脚上攻。又云。若有
灼然解针者。遣针。不解针者。不可遣针灸乃胜针。针深。便引入五脏之气。乃令人寿短。
大肥人。亦可倍之。西方子云。主妇人堕胎后。手足厥逆。咳逆。寒热博索。气不得卧(胆)
资生经云。明堂经既云。特不宜灸。又云灸乃胜针。日灸七壮。至百壮罢。则是又可灸
矣。不知何自畔其说也。或者肩井不可灸。惟胎落后手足弱者可灸耶。
x天 二穴x 在肩缺盆中上瑟骨之际陷中央。针八分。灸三壮。铜人经云。手足少
阳阳
维之会。治肩肘痛引颈项急。寒热。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烦满。西方子云。主臂痛不举
(三焦)。
x巨骨二穴x 在肩端上行两叉骨间陷中。灸五壮。针寸半明堂经云。巨骨一穴。在
心脾
骨头。日灸三壮。至七壮。禁针针则倒悬。一食顷乃得下针。针入四分。泻之勿补。针出始
得正卧下。又云。巨骨二穴在肩端上两行骨陷中。灸一壮(铜人经云云门在巨骨下夹气户傍
各二寸。俞府在巨骨下璇玑傍各二寸。气户在巨骨下俞府两旁各二寸)。明堂经云。主肩中
痛。不能动摇也。铜人经云。手阳明跷脉之会。治背 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而痛
铜人经云。巨骨一穴。在肩端上两叉骨间。明堂下经亦同。但明堂上经云。巨骨一穴。在心
脾骨头。不特一穴字不同。而穴在心脾骨头亦异。岂其所谓一穴在心脾骨头者。非巨骨耶。
不然即是误写。二字作一字。肩胛为心脾也。
x 会二穴x 一名 。在肩前廉去肩头三寸宛宛中。针七分。留三呼。得气即泻
灸
七壮。素问注云。臂前廉肩端。铜人经云。手阳明之络。治项瘿气瘤。臂痛不能举。气肿痉
痛。针三分。留十呼。西方子云。主咽肿。寒热。颈瘰 。癫疾。腠气肘节痹。臂酸重。腋
急痛。肘难屈伸(三焦)。
x肩 二穴x 在膊骨头肩端两骨间陷宛宛中。举臂取之。灸七壮。至二七壮。以瘥
为度
若灸偏风不遂。可七七壮。不宜多。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可灸不畏细也
刺则泄肩臂热气。唐库狄钦若患风痹。手足不得伸。甄权针此穴。令将弓箭向垛射之。如
故。明堂经云。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不及针。以平手取其穴。日灸七壮。增至二七
壮。若灸偏风不遂。可至二百。若更多。灸恐手臂细。若刺风 风 风 当其火艾。不畏细
也(千金云。肩头正中两骨间。名中肩井。外台名偏骨)。铜人经云。手阳明跷脉之会。疗偏
风半身不遂。热风瘾疹。手臂挛急。捉物不得。挽弓不开。臂细无力。筋骨酸疼。又云。一
名扁 。主胸俯仰刺风。风虚。手不得上头。臂冷而缓。患刺风者。百日刺筋。百日刺骨。
方可得瘳。灸亦得。西方子云。疗肩中热。头不可以顾。忌如前(大肠)。
x肩 二穴x 在肩端 上陷中。举臂取之。针七分。灸三壮。明堂经云。五壮。铜
人经云。治肩重不可举背肘痛(三焦)。
x肩贞二穴x 有肩胛下两骨解间。肩 后陷中。针五分。铜人经云治风痹。手臂
不举
肩中热痛。西方子云。主颔痛引耳嘈嘈。耳鸣无所闻。头不可以顾(外台灸三壮)(小肠)。
x天宗二穴x 在秉风后。大骨下陷中。灸三壮。针五分。留三呼。铜人经云。手太
阳脉气所发。治肩胛痛。臂肘外后廉痛。颊颔肿痛。西方子云。主肩重臂痛(小肠)。
x 俞二穴x 在肩 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针八分。灸三壮。素问云。在肩 后
举臂取之。铜人经云。手足太阳阳维跷脉之会。治寒热肩肿引胛中痛。臂酸无力。(又)
x秉风二穴x 在肩上小 后。举臂有空。灸五壮。针五分。铜人经云。在小KT 后手
太阳阳明手足少阳之会。治肩重不能举。西方子云。侠天 外灸三壮。(又)
x曲垣二穴x 在肩中央。曲胛陷中。按之应手痛。灸三壮。针五分。明堂经云。九
分。铜人经云。主治肩痛。周痹。气注肩胛。拘急疼闷。西方子云。灸十壮。(又)
x肩外俞二穴x 在肩胛上廉。去脊骨三寸陷中。针六分。灸三壮(明堂上经云一壮)
铜人经云。治肩胛痛热而寒至肘。西方子云。主寒热引项急强。左右不能顾。(又)
x肩中俞二穴x 在肩胛骨内廉。去脊二寸陷中。针三分。留七呼。灸十壮。铜人经
云
治寒热。目视不明。咳嗽上气。唾血。西方子云。主小儿奶 。目不明。灸三壮。(又)
卷六针灸门
穴
属性:(外接脊附脊中穴内)
x大椎一穴x(一作 ) 在第一椎上陷者宛宛中。针五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以年
为壮
明堂经云。日灸七壮。至七七壮。甲乙经云。大椎下至尾 骨二十一椎。长三尺折量取
穴。铜人经云。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疗五劳七伤。温疟 疟。气疰背 拘急。颈项不得回顾
风劳食气。针入五分。留三呼。泻五吸。若灸以年为壮。凡度周身孔穴。远近分寸。以男
左女右。取中指属性为一寸。素问云。同身寸是也。又多用绳度量孔穴。绳多出缩。取穴不
准。今以薄竹片点量分寸。疗病准的。西方子云。灸一壮至四十九壮。主伤寒热盛。烦呕。
明堂经云。背膊中闷。久疟不愈(针五分灸随年壮)(督)。资生经云。既曰大椎。又曰在第一
椎上陷中。必是二穴。非二穴则不言在第一椎上矣。此大椎第一椎所以异也。但铜人经云。
大椎在第一椎上陷中。诸经皆同。惟明堂下经云。在第一椎下。但陶道穴既在第一椎下。不
应大椎亦在第一椎下。必是下经误写。上字作下字也。考之下经。亦言陶道穴在大椎节。不
与铜人经合。足见其误写上字作下无疑矣。
x陶道一穴x 在大椎节下间。俯而取之陷中。灸五壮。针五分。铜人经云。督脉足
太阳
之会。治头重目瞑。洒浙寒热。脊强汗不出。西方子云。主头痛项如拔。不可左右顾。目不
明如脱。(又)
x身柱一穴x 在三椎节下间宛宛中。针五分。灸七七壮。明堂经云。五壮。下云三
壮。
铜人经云。督脉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