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

第3章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第3章

小说: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穴咒曰太上元君常居其左制之三魂诵之三遍次呼三魂名爽灵胎光幽精诵之三遍次想青龙于穴下刺之可以同身寸之三分留 
三呼可徐徐出针亲令人按气于口中腹中鸣者可治之 
次刺肝之俞 
在背第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用毫针着身温之左手按穴咒曰太微帝君元英制魂真元及本令入青云又呼三魂名如前三遍 
刺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三呼次进二分留三呼复取针至三分留一呼徐徐出即气及而复活 
人病心虚又遇君相二火司天失守感而三虚 
又或汗出于心即致神魂逆于上入泥丸也 
遇火不及黑尸鬼犯之令人暴亡 
不出一时可救之四肢冷气虽闭绝不变色舌如不卯者可救目中神彩不变者可刺之也 
可刺手少阳之所过 
手少阳之所过阳池穴也在手表腕 陷者中手少阳之原也用毫针人身温暖以手按穴咒曰太一帝君泥丸总神丹无黑气 
来复其真诵之三遍想赤凤于穴下刺入二分留七呼次进一分留三呼复退留一呼徐徐手扪其穴即令复活也复刺心俞 
在背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用毫针着身温暖以手按穴咒曰丹房守灵五帝上青阳和布体来复黄庭诵之三遍刺可同身寸 
之七分留一分次进一分留一呼退至二分留一呼徐徐而出针以手扪其穴也 
人脾病又遇太阴司天失守感而三虚重虚而汗出于脾因而三虚智意二神游于上位故曰失守 
又遇土不及青尸鬼邪犯之于人令人暴亡不出一时可救之也四肢冷而身温唇温者可活之矣口中无诞即名尸厥 
可刺足阳明之所过 
足阳明之所过冲阳穴也在足跗上骨间动脉去陷谷三寸足阳明之原也用毫针着人身温暖以手按穴咒曰常在魂庭始清太 
宁元和布气六甲及真诵之三遍先想黄庭于穴下刺入三分留三呼次进二分留一呼徐徐退而以手扪之者也复刺脾之俞 
在背第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用毫针以手按之咒曰太始定位总统坤元黄庭真气来复游全诵之三遍刺之三分留二呼进 
至二分动气至徐徐出针 
人肺病遇阳明司天失守感而三虚 
人虚天虚又汗出于肺因而三虚即魂游于上故曰失守之也 
又过金不及有赤尸鬼干人令人暴亡 
不出一时可救之虽无气手足冷者心腹温鼻微温目中神彩不转口中无涎舌卵不缩者皆可刺活也 
可刺手阳明之所过 
手阳明之所过合谷穴也在手大指次指间手阳明之原也用毫针着人体温暖先以手按穴咒曰青气真全帝符日元七魄归右 
今复本田诵之三遍想白气于穴下刺入三分留三呼次进针至五分留三呼复退一分留一呼徐徐出针以手扪其穴复活也 
复刺肺俞 
肺俞在背第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用毫针着体温暖先以手按穴咒曰左元真人六合气宾天符帝力来入其司诵之三遍针入 
一寸半留三呼次进二分留一呼徐徐出针以手扪其穴也 
人肾病又遇太阳司天失守感而三虚人虚天虚又感出汗于肾感而三虚即肾神退游于黄庭虽不离体神光不聚故失守也 
又遇水运不及之年有黄尸鬼干犯人正气吸人神魂致暴亡 
气绝四肢厥冷心腹微温眼色不易唇口及舌不变口中无涎即可救也 
可刺足太阳之所过足太阳之所过京骨穴也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者中是足太阳之原也用毫针着人身温暖以手按 
穴咒曰元阳育婴五老及真泥丸玄华补精长存想黑气于穴下刺入二分半留三呼乃进至三分留一呼徐徐出针以手扪其穴也 
刺足少阳之俞 
在背第十椎下两旁各一寸半用毫针先以手按穴咒曰天玄日晶太和昆灵真元内守持入始青诵之三遍刺之三分留三呼次 
又进五分留三呼徐徐出针以手扪之 
黄帝问曰十二藏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圆恐邪干犯治之可刺愿闻其要五神失守以明刺法又言十二神之妙用也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至理道真宗此非圣帝焉究斯源是谓气神合道契符上天人气动合司天神气相合由乎盛衰也心 
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任治于物故为君主之官故心从形有神托心斯存是故心者神之舍也即真心失守虚而神不守位即妄游诸室五神不安而乃 
令虚也 
手少阴之源者即是兑骨穴也此是真心之源在掌后兑骨之端陷者中一名中都用长针口中温暖刺入三分留三呼进一分留 
一呼徐徐出针以手扪其穴复苏也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 
位高为君故官为相传主行荣卫故治节由之喘息而自然有多语失节饮冷形寒悲怆是以肺神不守位即虚也 
可刺手太阴之源 
肺之源出于太渊在掌后大筋一寸五分间陷者中手太阴之所过用长针以口中温针以手按穴刺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三呼动 
气至而徐徐出针以手扪穴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勇而能断故曰将军潜发未萌故曰谋虑出焉怒而气上遇气交不前因而神失守神光不聚可用前法刺之全神守者也 
可刺足厥阴之源 
穴刺可入三分留三呼进二分留二呼徐徐出针以手扪之也 
胆者中正之官诀断出焉 
刚正果诀故官为中正直而不疑故诀断出焉交动而卒怒怒而不息气上而不守位使人中正不利欲成膈噎神光不聚未有邪 
干先可以刺治之者也 
可刺足少阳之源 
足少阳之源丘墟穴也在足外踝下如前陷者中去临泣穴五寸足少阳之所过也用长针于口内温针先以左手按穴刺可同身 
寸之三分留三呼进至五分留二呼 
徐徐出针以手扪之也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膻中者在胸两乳间为气海手厥阴包络之所居此作相火位故言臣使主其喜乐中及惊喜怒思恐即神失守位使人如失志恍 
恍然神光不聚邪来干之可用刺法治之正神和也 
可刺心包络所流 
劳宫穴也在手掌中央动脉手心主之所流也用长针于口中温先以左手按穴刺可同身寸之三分留二呼徐徐出针以手扪其 
穴也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中出焉谓之智智周万事皆从意智也故知周出焉意有所着欲念生他想劳意不已智有所存神游失守则 
神元不聚可预治之者也 
可刺脾之源 
脾之源在足内侧核骨下陷者中是足太阴之所过为源用长针于口内温针先以左手按穴刺可入三分留五呼进至三分留五 
呼即可徐徐而退针以手扪之 
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包容五谷是谓仓廪之官劳养四旁故云五味出焉饮食饱甚汗出食饱房室即气留滞注神游失守邪干未至可以预治全真 
刺胃之源 
左手按穴刺可入三分留三呼进至二分徐徐出针以手扪其穴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传道为传不洁之道变化谓变化物之形故云传道之官变化出焉男子有反之过故失守位邪非干之以刺法治之即令反却苏 
也 
分留一呼徐徐出之也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承奉胃司受盛糟粕受元复化传入大肠 
故云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受而有异非合不合神失守可刺全真者 
可刺小肠之源 
小肠之源腕骨穴也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者中手太阳之所过也用长针于口中温针先以左手按穴刺 
可入三分留三呼进二分留一呼徐徐出针次以手扪其穴也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强于作用故曰作强造化形容故曰伎巧在女则当伎巧在男正曰作强人强作过失动合于三元八正之日故神失守位也故预 
刺而可全真者也 
刺其肾之源 
肾之源出于太溪在足内踝下跟骨之前陷者中足少阴之所过为源用长针于口中温针先以左手按穴刺入三分留一呼进一 
分留一呼徐徐出针以手扪其穴也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引道阴阳开通闭塞故官司决渎水道出焉决渎者如四渎入大海不离其水百川入海只江河淮济入海不变其道故曰四渎也 
三焦决渎即精与水道不相合也故曰三焦者上中下上焦者主内而不出或非内而即内故不守中焦者主腐熟水谷或情动于中人 
或非动而动是谓孤动者神失守位下焦者主出而不内或当出而不出者故曰神失守位也 
刺三焦之源 
三焦之源阳池穴也在手表腕上陷者中手少阳脉之所过也用长针于口中温针先以左手按穴刺可入三分留三呼进一分留 
一呼徐徐出针以手扪之也 
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位当孤府故曰都官居下内空故藏精液若得气海之气施化则溲便注泄气海之不 
足则 隐不通故曰气化则能出矣人若滞便而合气注膀胱故精泄气通水道不宣通故神失守位即可以刺法全真者方知此法大 
妙也 
刺膀胱之源 
膀胱之源京骨穴也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者中足太阳之所过用长针于口中温针先以左手按穴刺可入三分留三呼 
进二分留三呼徐徐而出针以手扪其穴也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失则灾害至故不得相失失之则神光不聚故有邪干犯之即害天命宜先刺以全真也 
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 
神为主养之宗故作先也 
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内三宝即神气精一失其位三者皆伤三者同守故曰元和也 
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全真 
神如去即死矣然虽在其体身中而未去者亦非守位而全真也 
人神不守非达至真 
神不守即光明不足故要守真而聚神光而可以修真真勿令泄人为知道 
至真之要在乎天玄 
人在母腹先通天玄之息是谓玄牝名曰谷神之门一名神HT 一名上部之地户一名人中之岳一名胎息之门一名通天之 
要 
人能忘嗜欲定喜怒又所动随天玄牝之息绝其想念如在母腹中之时命曰返天息而归命回入寂灭反太初还元胎息之道者也 
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 
人有诸疾守位之神可入玄中之息而归命之真全神之道可久觊也 



卷之四

本病论

属性:黄帝问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愿闻气交 
何名失守 
六气升降上下交位以五脏配天地之常岐伯曰谓其上下升降迁正退位各有经论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 
天元玉册云六气常有三气在天三气在地也即一气升天作左间气一气入地作右间气一气迁正作司天一气迁正作在泉一 
气退位作天左间气一气退位作地右间气气交有合常得位所在至当时即天地交乃变而方泰也天地不交乃作病也 
是故气交失易位气交乃变变易非常即四时失序万化不安变民病也 
于是六气有升不得其升者欲降而不得其降者有当迁正而不得迁正者自当其位而不得位故有如此之分则天地失其常故 
万民不安也 
帝曰升降不前愿闻其故气交有变何以明知 
再问穷源用也 
岐伯曰昭乎问哉明乎道矣气交有变是谓天地机 
本欲升上见天柱窒二火欲升上见天蓬窒土欲升上见天冲窒金欲升上见天英窒水欲升上见天内窒是故天窒所胜而不前 
者 
但欲降而不得降者地窒刑之木欲降而地 窒刑之火欲降而地玄窒刑之土欲降而地苍窒刑之金欲降而地彤窒刑之水欲 
降而地阜窒刑之地九窒法天之象本胜之气故不降也 
又有五运太过而先天而至者即交不前运逢阳年于有司之至也至后交胜而不遇 
见金运胜之二火欲升而中见水运胜之土欲升而中见木运胜之金欲升而中见火运胜之水欲升而中见土运胜之者皆遇运太过 
早至其中而先于气交而抑之不前者也 
但欲降而不得其降中运抑之 
然五运逢太过而先至其中故降而不下中运刑之抑之不前也 
于是有升之不前降之不下者有降之不下升而至天者有升降俱不前作如此之分别即气交之变变之有异常各各不同灾有 
微甚者也 
是故上下天地之升降交气有天窒地窒之胜克中运抑伏浅深是故民病微甚异尔也 
帝曰愿闻气交遇会胜抑之由变成民病轻重何如 
欲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