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印顺法师 >

第22章

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印顺法师-第22章

小说: 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谛。

  庚二明圣谛义辛一总说二圣谛壬一标‘何等为说二圣谛义?谓说作圣谛义,
说无作圣谛义。’

  所说的二圣谛义,到底“为说”那“二”种?即:一、“说作圣谛义”,二、
“说无作圣谛义”。作圣谛,又名有量四谛;无作圣谛,又名无量四谛。天台宗
依此立四教四谛:藏教是生灭四谛,通教是无生灭四谛,别教是无量四谛,圆教
是无作四谛。然依本经说,只有二种四谛:一约声闻缘觉智境说,即作圣谛,或
名有量圣谛;一约如来智境说,即无作圣谛,或名无量圣谛。作,是功勋、加行,
约修行说,依四谛修行──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二乘名作圣谛,由于四谛
事还未究竟,还有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佛于

  四谛事圆满究竟了,不须再作功行,所以名无作圣谛。

  壬二释癸一作圣谛‘说作圣谛义者,是说有量四圣谛义。何以故?非因他能
知一切苦,断一切集。证一切灭,修一切道。是故世尊!有为生死,无为生死,
涅槃亦如是,有余及无余。’

  “说作圣谛义”,就“是说有量”的“四圣谛义”。有量是有限的意思,即
但得一部分,如知少分苦,修少分道。“何以”说这是作的有量的呢?因为,
“非因他能知一切苦”,非因他能“断一切集”,非因他能“证一切灭”,非因
他能“修一切道”的。二乘,不是自力的,是依佛的。因佛说四谛,修四谛行;
说十二因缘,修因缘行。依他而修的二乘,智慧狭劣,决不能知一切苦,证一切
灭。“是故”,生死有两种,一是“有为生死”,一是“无为生死”。有为生死
即分段生死,无为生死即变易生死。一般说来,二乘已证入无为了

  ,无为是不生灭的;二乘得无为,而有变易生死,这似乎是矛盾。其实,二
乘虽证入无为而不尽;证入无为而还有有为的生死。如大力菩萨,已证得法性,
也还有‘法性所生身’。虽是悲愿无漏力起,而也还是生死身。生死有此二种,
“涅槃亦如是”:一是“有余”涅槃,一是“无余”涅槃。有余是二乘所证的,
无余是佛所证的。有量四谛中,所说断生死,证涅槃,实不过约断有为生死,证
有余涅槃而说。

  此中经文,依宝性论所引,文句略不同。唐译只有‘涅槃亦如是’一句;宝
性论作‘有有为涅槃,有无为涅槃’。

  癸二无作圣谛‘说无作圣谛义者,说无量四圣谛义。何以故?能以自力知一
切受苦,断一切受集,证一切受灭,修一切受灭道。’

  “说无作圣谛义”,就是“说无量”的“四圣谛义”。无量是无有限量的,
即究竟圆满义。有量与无量,不是对立的,有量是含摄在无量中的。如有量

  的苦谛,是分段生死苦;无量的苦谛,即分段与变易的二生死苦;有量的集
谛,是四住烦恼;无量的集谛,即四住地与无明住地;有量的灭谛,是有余涅槃;
无量的灭谛,即有余与无余的二涅槃;有量的道谛,是少分的净智道;无量的道
谛,即一切的无漏道。“何以”佛谛是无作无量的呢?因如来“能以自力知一切
受苦,断一切受集,证一切受灭,修一切受灭道”,所以是无量的。究竟圆满,
所以无作。进一步说,苦有无量相,如老苦,即有种种不同;集灭道亦如此。二
乘不但不知变易生死苦,就是分段生死苦,也不能尽知。如涅槃经说:‘分别苦
等有无量种,非声闻缘觉所知,我于彼经竟不说之’。此中四谛,都说一受字。
受即新译的取。有漏生死苦,都是因受──取而生与取不相离的,名受苦。受即
烦恼本,名受集。知离一切取,即证涅槃,名受灭。修灭受的道,名受灭道。取
为生死要因,离取为证入涅槃的宗要,所以经中常说不可取等。

  壬三结

  ‘如是八圣谛,如来说四圣谛。’

  上说二圣谛义,每一圣谛有四圣谛,“如是”即有“八圣谛”,而“如来”
实只“说”一“四圣谛”。约圆满及部分的不同,所以分为二圣谛,分别为作四
谛,无作四谛。其实,只是四谛而己。

  辛二别说四圣谛壬一二乘不尽‘如是无作四圣谛义,唯如来应等正觉事究竟,
非阿罗汉辟支佛事究竟,何以故?非下中上法得涅槃。’

  虽说二圣谛,而实唯一四圣谛。“如是”,此唯一的“无作四圣谛义”,即
“唯如来应等正觉”,于知苦、断集、证灭、修道的四“事”,能得“究竟,非
阿罗汉辟支佛”二乘人,于此四“事”能得“究竟”。“何以”呢?圣谛是究竟
圆满的;一极不二的:而二乘是渐次证悟的,由下而中而上的。无下中上的涅槃,
悟则顿悟,得则顿得,所以“非”有“下中上法”的二乘,能“得

  ”究竟“涅槃”。二乘不过是向涅槃界,向菩提道。

  壬二如来究竟癸一略说四谛‘何以故如来应等正觉,于无作四圣谛义事究竟?
以一切如来应等正觉,知一切未来苦,断一切烦恼上烦恼所摄受一切集,灭一切
意生身,除一切苦灭作证。’

  论如来于圣谛事得究竟,先问起,“何以”“如来应等正觉于无作四圣谛义
事”得“究竟”呢?“以一切如来应等正觉”,能“知一切”的“未来苦”。诸
佛实是遍知三世苦的,但重要在知未来苦毕竟不生。佛能“断一切烦恼上烦恼所
摄受”的“一切集”,烦恼即根本烦恼,上烦恼即随烦恼,总摄一切烦恼为集。
不但分段身,而且“灭一切意生身”。“除一切苦”而得于“灭作证”。本经文
不具足,依唐译,此二句即灭道二谛;‘能证一切意生身蕴所有苦灭,及修一切
苦灭之道’。

  癸二特明灭谛

  子一因果相即‘世尊!非坏法故,名为苦灭,所言苦灭者,名无始无作,无
起无尽,离尽常住,自性清净,离一切烦恼藏。世尊,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
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来法身。’

  佛所证的圣谛,是如来藏法身,也即是灭谛。苦与集是生死有漏法,道也是
有为有功用法,都不是常住法。修学佛法的究竟目的,是证灭谛。苦如病,集如
病因,道如治病的药,灭如无病的健康。治病,要知病,知病因,服药,但目的
在无病的健康。为治众生生死病,佛说四谛教,而目的在灭圣谛。因此,本经扩
四谛的量而说无量四谛;而于中特明灭圣谛。

  声闻学者,如经部说等:灭谛无为,是非实有法,如火灭、衣烧一样。一切
有部等,虽说择灭无为实有,而无余涅槃中,身智都泯。大乘法不如此。病除了,
应有健康;除龌龊,应有清净。所以批评他们说:‘灭尚非真,三谛焉是’?佛
法真义,“非”是灭“坏”烦恼业苦“法”,就“名为苦灭”谛,这

  如革命的决非止于破坏一样。佛“所言”的“苦灭”谛,是不可思议的微妙
的实在。是“无始无作”的:无始,所以无作;若有所作性,即有始起可说。涅
槃──灭非作法,也非始有,因此,灭谛“无”有生“起”,也“无”有灭“尽”,
为不生不灭的无为法,不像烦恼业苦,无漏圣道的有起有灭。涅槃,是得而非新
起,未得而不失的。此涅槃为“离”,即离一切烦恼。其实众生的如来藏性,与
烦恼从来没有打成一片。如来藏与烦恼,如水与油、虽同器而始终是相离的。
“尽”即是灭,经中每说涅槃为断、离、灭。是离是尽的涅槃,是“常住”法,
“自性清净”。一切杂染法,在自性涅槃中,从来就不相关涉。灭如日光,生死
法如黑暗。光是光,暗是暗。光力不强时,似与黑暗相合,其实光明还是离黑暗
的。此离尽常住而自性清净的灭谛,如“离一切烦恼藏”,而“过于恒”河“沙”
数的“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的“佛法”都“成就”了,即“说”为“如
来法身”。烦恼与灭──如来藏性,是离是尽的;而无边功德性,与灭谛是不分
离,不脱开,无差别,是无二无别,混然一体的。

  自性清净的常住涅槃,如太阳,所摄持的十力、四无所畏、大慈大悲的不思
议功德,如光明;光与太阳不离,有光即有太阳,有太阳即有光。众生虽本来摄
持这些功德,而离障显现,一切功德成就,即名为如来法身。法身,也就是大功
德法聚,就是果地圆满显发的灭谛──大般涅槃。

  ‘世尊!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

  佛所圆证的常住灭谛,非作非始,众生也就本来具有了。所以说:“如是如
来法身”,在凡夫位,为烦恼所缠,“不离烦恼藏”,但“名如来藏”,不名法
身。如来藏即因地的自性涅槃。如来藏虽还没有成就不思议佛法,但也能摄持过
于恒沙功德。如来藏与法身,本质是一样的,仅是离缠与在缠,如日处重云而隐
暗,与日出重云而大明而已。因名如来藏,果名法身,无二无别。在四谛中,即
灭谛。上面说如来藏处说有圣谛,甚深难知,即指无作圣谛中的灭谛而说。

  子二理智一如

  丑一标宗‘世尊!如来藏智,是如来空智。世尊!如来藏者,一切阿罗汉辟
支佛大力菩萨,本所不见,本所不得。’

  证智与谛理,也不是隔别的,先立理智一如义说:“如来藏智”,即“是如
来空智”。如来藏,约众生本依的一切法空性说。如如法性中,摄得无边功德性;
无边功德中,主要的是般若。般若智性,与如来藏不二,众生虽本有而还不曾显
发大用。要到修道成就,圆满显发,即如来空智。因地的如来藏智,与果证的如
来空智,相即不二。说到如来空智,一般总以为如来智不但知空,也知不空;有
空智也有不空智。然依本经,如来智即是空(性)智。如来智究竟证入平等法空
性,也能究竟了知无边法相。通达种种法相智,也是从不离空智,即空智所起的
方便用。一样的离相,一样的无所得,一样的无漏出世间,所以如来智同名空智。
这如见镜中的影像,见明净的镜相;而明净中,什么事相都呈现出来。见镜的明
净,与见镜的影像,可说为二,而实都是不离镜相的

  明净性的。这理智一如的“如来藏”,是“一切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本”
来“所不见,本”来“所不”曾证“得”的,因为这唯是如来智的境界。

  丑二释义‘世尊!有二种如来藏空智;世尊:空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
烦恼藏;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

  综合如来藏智与如来空智的理智一如,名为“如来藏空智”,这无论从谛理
说,或证智说,都是“有二种”的。然证智约契证谛理而得的,所以约谛理来说
明。这如来藏空智,约总体说:约别义说,分为二类,即如来藏空与不空。如来
藏空智,何以名为“空如来藏”?如来藏。从无始来,即为一切烦恼垢所缠缚,
虽为烦恼所缠,但并不因此而与烦恼合一。约如来藏的“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
藏”说,称为如来藏空。所以起信论说:‘空者,一切烦恼无始以来不相应故’。
如来藏空,不是如来藏无体。如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