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印顺法师-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生有漏的身命财,都是无常不坚固的。身有老病死苦;寿命有一期的分限;
财物是五家所共的。所以维摩经说,应修三坚法,涅槃经也有此意。今先明因舍
不坚身而得如来常住法身。“舍身者,生死后际等”。生死后际等,可作二种解
释:一、过去无量无边的生死为生死前际,未来直至成佛为生死后际。后际等,
即尽未来际的意思。菩萨舍身,是穷生死尽未来际的,如说:地狱未空,誓不成
佛,这约事说。二、约理说:生死,即众生的生死;后际,即涅槃。二乘舍生死
而证涅槃,这是不平等的。菩萨达诸法毕竟空寂,知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
生死涅槃,平等平等。菩萨这样的达生死涅槃平等,而尽未来际,为度众生而舍
身,即能“离老病死”;这是一般众生身的三大病──有老、有病、有死。菩萨
摄受正法而成佛,所以离老病死。法华经也说:‘消除诸病,不老不死’。离无
常老病死身,即“得不坏常住无有变易不可思议功德如来法身”。坏即浮脆不坚
固义;离老病死,所以得不坏身;经中每称佛身为
金刚身或坚固身。不为老病死所坏,即是常住。常住,所以是无变易的。常
身的功德无边,不可以心思口议,故名不思议功德。有此不坏常住无变易不可思
议功德的,即是如来法身。依法成身,名为法身。如唯识三十论说:‘不思议,
善,常,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
‘舍命者,生死后际等,毕竟离死,得无边常住不可思议功德,通达一切甚
深佛法。’
“舍命”能尽“生死后际等”。成佛时,能“毕竟离死”,寿命的存续,或
几十年几百年,或远至八万大劫,总是有分限的,难逃一死。菩萨舍无常命,所
以能离死而“得无边常住不可思议功德”的常命。边,即边限;佛所得的功德,
是竖穷三际而没有边限的,所以称无边。常命是无边的,不像众生无常命的有限。
不可思议功德,如上说。常身,为如来法身;常命是慧命,所以能“通达一切甚
深佛法”。众生的命,因无明起业感果而延续。佛得一切种智,即以通达一切甚
深佛法的智慧为命。
‘舍财者,生死后际等,得不共一切众生无尽无减毕竟常住不可思议具足功
德;得一切众生殊胜供养。’
“舍财”的,成佛时能“得不共一切众生无尽无减毕竟常住不可思议具足功
德”。世间的财物,是共其他众生的,如说五家所共──劫贼、水、火、恶王、
恶子孙。今佛得常住法财,自证所得,是不共一切众生的。世间财物,是愈用愈
减,是有尽的;佛的法财是圆满究竟,无尽无减的。不可思议具足功德的具足,
即圆满的旧译。佛所得财可为二种:一内财,二外财。上来别约内证功德法财说。
“得一切众生殊胜供养”,约外财说。这句话应读作:得殊胜一切众生供养。凡
是众生,都能享用一些财分,财分的享用,即可说供养。说佛得胜过一切众生的
供养,即佛住净土的受用。常说佛的受用身,于严净土中,受用净土的妙境。
坚实而常住的身命财,只有成佛,才能到达圆满究竟的。菩萨为了摄受正法,
而舍不坚固的三分;即能获得佛果的坚实常住的法身、慧命、与净财。但
这里,不是说如来果德,是约菩萨修因,以远明此常德的可得。
癸三赞行人‘世尊!如是舍三分善男子善女人摄受正法,常为一切诸佛所记,
一切众生之所瞻仰。’
胜鬘赞叹说:像上面所说“舍三分”的“善男子善女人”,即是“摄受正法”。
这摄受正法者,“常为一切诸佛所”共赞叹,共授“记”。又为“一切众生”
“所瞻仰”。因为菩萨为利益众生而难行能行,为一切众生的领导者,自然为一
切众生所推重了。因此,摄受正法的菩萨名为大。
壬二化他诤讼以护持正法癸一明护法行‘世尊!又善男子善女人摄受正法者,
法欲灭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朋党诤讼,破坏离散,以不谄曲,
不欺诳,不幻伪,爱乐正法,摄受正法,入法朋中。’
胜鬘次说:“善男子善女人摄受正法者”,在“法欲灭时”,是特别精进的。
佛法常住,但约佛法住世间说,即显然的,因释迦牟尼佛出世而有佛法的产生;
有产生,将来就有灭亡。佛法将灭亡的时候,有一显著的现象,是佛弟子的腐败。
佛弟子中,“比丘、比丘尼”,是出家的。比丘,此云乞士。尼为女声,即出家
的女众。出家者以乞化为生,所以称比丘。“优婆塞、优婆夷”,是在家二众。
梵语优婆塞、优婆夷,此云近事,即亲近承事三宝而修学佛法的。夷,也是女声。
佛弟子本有七众,此外有沙弥、沙弥尼,和式叉摩那。但这三众,是初入佛法的,
对于佛法的衰灭,不起大作用,所以这里不说。正法住世的慧命,即寄于比丘等
四众。但法将灭时,他们是“朋党诤讼”,四众弟子,互相结党,不能如水乳合。
党同伐异,互相水火。由相诤而相讼,由诤讼两“破坏离散”。佛法因见地的多
少差异而聚讼纷纭,而宗派纷纭,已不尽合佛意。后来,已不是为法而诤讼,是
为了寺庙财产的主权与享用,与一般俗人同样的吵闹,以至于聚讼公庭。寺庙财
物,本是公有的,现在要据为私有;再
渗杂地方、派系、眷属观念,完全成为一争权夺利的非法朋党。出家者利用
在家二众的权位势力,诤讼不休。有些在家二众,因曾经布施或利用自己的名望
势力,也争取发言与支配权。这样的诤讼成风,即使寺庙多,出家众,在家信佛
的人也不少,佛法也必日趋衰灭。摄受正法的菩萨,不以为这是末法的时候,推
为劫运而不问。发大精进心,本著“不谄曲,不欺诳,不幻伪”的立场来护法。
不谄曲,即心住质直,不行谄曲,若存谄曲心,即离佛法,这是菩萨的意业净。
不欺诳,这是口业净。菩萨以如实语为众生说,不作诳诈说。如众生不遵正法而
行,菩萨即以正法去说服他。不幻伪,是身业净。幻是变幻,伪是虚假。菩萨无
论做什么事,都脚踏实地,不玩花样,不耍手段。以这样的质直,诚实,光明,
使四众弟子能“爱乐正法”,于真理自由有爱乐欣求心;能“摄受正法”,有摄
取领受的意愿与实行。这才能使远离正法的四众弟子,回复到正法中来,“入法
朋中”。从前是朋党诤讼破坏离散,现在是安住于纯正的正法中,而成为正法的
集团。学佛的人,如为名闻利养而出家,觉得庙产不保
,于是舍道返俗。到了这步田地,佛法怎能不亡!佛在世时,随佛出家的弟
子,都是为正法的感召而来。佛没有供给衣食住;也没有名位权利可得。只是
“导之以法,齐之以律”。四众弟子,就是这样的在正法中结合起来;佛是以正
法来摄取于僧的。要护持佛法,要有为正法的心,爱乐正法,摄受正法的真实行
愿!
癸二赞叹行人‘入法朋者,必为诸佛之所授记。’
四众弟子,为菩萨导入正法中,都成为伟大的,难得的,发菩提心的佛种姓,
所以为诸佛所记别。
庚四证说辛一胜鬘推佛‘世尊!我见摄受正法如是大力,佛为实眼实智,为
法根本,为通达法,为正法依,亦悉知见。’
菩萨在佛前说法,理应请佛印证。所以胜鬘先总结说:“我见摄受正法如是
大力”──舍身命财,建立正法。次即仰推如来说:“佛为实眼实智”,眼能见,
智能知,佛的知见,是究竟圆满的。所以称佛眼为如实眼,佛智为如实智;实眼
即佛眼,实智即一切种智。佛“为法”的“根本”。“为”能究竟“通达法”的,
所以“为正法依”。一切一切的法,佛“悉知”悉“见”。佛有实眼实智,所以
能通达一切法;因为通达一切法,所以为法根本,为正法依。胜鬘的意思是说:
佛知见一切法,如我上面所说的,对或不对,佛是知道的。
辛二如来赞成壬一随喜‘尔时,世尊于胜鬘所说摄受正法大精进力,起随喜
心。’
当胜鬘推赞佛“时”,“世尊”对“于胜鬘所说”的“摄受正法大精进力,
起随喜心”。随喜,就是随顺她所说的,而起同情心,欢喜心。
壬二赞叹
‘如是胜鬘!如汝所说摄受正法大精进力,如大力士,少触身分,生大苦痛。
如是胜鬘,少摄受正法,令魔苦恼;我不见余一善法令魔忧苦,如少摄受正法。’
此下以三喻赞叹:第一大力士喻。佛印可说:“如是胜鬘”!确乎“如汝所
说”的“摄受正法大精进力”那样。这确是伟大的,极难得的。“如大力士”,
如有人“少触”他的“身分”,就会“生大苦痛”,忍受不了!这如菩萨“少摄
受正法”,即能“令魔”王生大“苦恼”。魔,是恶者,是能障碍我们行善法者。
障碍善法的领导者,称魔王;其他障碍善法的,为魔子孙。摄受正法,为一切善
法的根本。因为菩萨摄受正法,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善法,都从此出生。所以障善
的魔,就是见了少少的摄受正法,也生大恐怖。学人天,学二乘,至多不过是个
人证解脱。而菩萨摄受正法,就要度尽一切众生,所以佛说:“我不见”其“余”
的某“一善法,令魔忧苦,如少”少“摄受正法”那样。
‘又如牛王,形色无比,胜一切牛。如是大乘少摄受正法,胜于一切二乘善
根,以
广大故。’
二、牛王喻。大力士喻,以菩萨摄受正法,对一切善法说,此牛王喻,是以
摄受正法──大乘法,对二乘法说。印度的牧牛者,在牛群中,选一高大雄壮的
为牛王,头上身上都饰以严具。所以牛王的“形色无比”。形态高大,毛色纯净,
“胜一切牛”。“如是,大乘少摄受正法”,如牛王一样。大乘法的自体、功德、
相用,都是伟大的,“胜于一切二乘善根”。二乘的善根,就和平常的牛一样。
大乘的所以殊胜,即因为是“广大”的。
‘又如须弥山王,端严殊特,胜于众山,如是大乘舍身命财,以摄取心摄受
正法,胜不舍身命财初住大乘一切善根,何况二乘?以广大故。’
三、须弥山王喻。这是以摄受正法的菩萨,对初学菩萨而说。“须弥山王”,
在四大部州中间,译义为妙高。在一切山中,须弥山出水八万四千由旬,最为高
显,所以称山王。不但极高,而又是众宝所成,“端严殊特”,“胜于”七金山
铁围山等“众山”。“如是,大乘舍身命财,以摄取心摄受正法”的
菩萨功德,犹如山王;“胜”于“不舍身命财初住大乘”的“一切善根”。
初住大乘,即初于大乘中发心修学。摄受正法的根本义,即以般若证得正法──
实相。闻思修习,不过是开始摄受正法的学习。真能了达身命财的毕竟空寂──
舍身命财,比起初住大乘的菩萨,以有漏心著相修行,这当然超胜得多。初学菩
萨都不能相比。更“何况二乘”!金刚经说:释迦牟尼在然灯佛所得无生法忍,
胜前所行一切功德。大乘初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