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传承诸师修心语录选集-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此为基。'
六、章嘉第二世,与昂旺绛巴大师互相学法。 一日章嘉对大众说:'汝等勿谓昂旺绛巴大师灌顶未尝开示密义,当知开示菩提道次第发心之法,即是大乘无上密法心要。'此如《华严经》说:'菩提心者,乃一切佛法之种子,是成佛不共因。'
七、二;得佛子名:如《入行论》说:'三界牢狱诸有情,发菩提心即佛子。'
八、颇公说:'发起菩提心,即称佛子。最上依教授,能真实生起菩提心;次则虽未如量,然能生起相似菩提心(尚未到任运生起程度,以造作而生起。)亦为必须。最低限度,于心中生起轮廓,能串习不忘,末世菩提心不入耳者,即熏习不盛,宿世善根薄弱,故今生能串习,则后世易学易修。'
九、三;超声缘德:《弥勒解脱经》释说:'此特指以种姓映夺,谓初发心菩萨,即能映蔽。经说,如转轮圣王子,即元老重臣,亦环绕俯伏而拜,故初发心菩萨非以空慧等映夺声缘,乃以佛种姓而高贵。'
十、又《解脱经》中说:'善男子:所谓金刚宝者,虽已破碎,胜出金等庄严,映蔽一切,亦不失金刚宝之名,一切贫乏亦能遮止。善男子:如是若发一切种智心之金刚宝,纵离修行,亦映蔽一切声闻、独觉功德之金庄严,亦不失菩萨之名,一切世间贫乏,亦能遮止也。'此金刚宝喻亦可说为经教,亦可说为上师要诀。
十一、又经说:'声闻住加行暖位,如菖蒲之多,顶位如绿草之多,忍位如甘蔗之多,世第一如绿竹之多,见道如禾稼之多,修道如菜子之多,而不及大乘一刹那菩提心者功德大。'如舍利弗常住空性定中,然尚不及已发菩提心者·刹那间缘于空性,广积资忏罪,亦超胜彼。故菩提心较空慧尤重。
十二、(四)成胜供田:《华严经》说:'礼拜佛子之功德,如礼拜诸佛《礼拜初月之功德,亦如礼拜满月,其功德无差故。礼我(佛)但得礼佛功德一分,如礼初发心菩萨,既有礼拜之功德(将来必成佛故)—复有礼并菩提心之功德”以此为二分也,初发心菩萨,即于我(佛)头嬉戏,亦无不可,如父爱子…此言不但人天供养,佛亦如是赞叹,欢喜加持。
十三、(五)圆满福资:甘丹派大德叶炯蒙巴如是说:'此(指菩提心)若发生,福亦依此圆,慧亦依此圆,无记行(如睡食行),嬉戏(放逸)皆成为成佛福德资粮,如注一滴水于大海,大海水不尽,不能说此一滴水尽。'
十四、(六)速除罪障:如《入行论》说:'纵犯金刚戒,发菩提心即摧毁,虽入极苦无间狱,刹那烧尽如劫灰。'
十五、(七)能成义利:如《明灯颂》摄经义说:'菩提心为如意树,又如最胜如意实,有情依此获义利,密咒依此得成就。'
十六、(八)灾害不侵:如经中说:'转轮圣王乃世间福威最大者,常有一千药叉持金刚而守护之,初发心菩萨倍之,故非人等皆不能侵。此有情所住处,吉祥常现,兵灾饥馑,皆不常现,因梵天帝释常来视之,诸善神亦随来。'
十七、(九)速得佛位:如佛经中说:'诸佛历劫深思,何为速得成佛之方便,唯见菩提心最要,能速得地道果功德。'
十八、(十)有情乐果:菩提心为有情乐果,如经中说:'若无菩提苗,则无有情安乐果。'
十九、《聚经法句》中亦说:'若无菩提心之苗,则世间出世间安乐,如帝释、梵天、声缘等之安乐,若茎、若叶、若花、若果皆无由生。'
二十、《宝曼论》说:'欲趣入佛果,其根为菩提心。'
二十一、《入行论》说:'声缘皆由佛所生,佛由菩提心所生。'又说:'如是大实菩提心,初生即胜于往昔,如此善生何处有,如此福报何处有。'培福之大者,无遇菩提心。
拾柒 三、大乘命根
二十二、诸佛本尊告阿底峡尊者说:'善男子:希成正觉,应速发起菩提心,速修速修菩提心,欲见本尊勿妄想,菩提心即汝本尊,汝须生起大悲心,大悲观音是本尊。'
二十三、宗喀佛说:'于身心中何时生起菩提心,虽其他功德未生,亦得住入大乘,若何时与菩提心舍离,纵通达空性等功德,亦堕小乘,退失大乘。是故大乘以韭菩提心之有无,而作进退。'
二十四、恩师昂旺朗嘉(因事称名)开示说:'是否大乘,不依法而依人,此为宗喀精要。西藏大德常以此自勉观人,人未入大乘,但修大乘法,芥子许之佛果,皆不可得。如人欲往四川,返至牧区边地。吾人应知本末,纵欲修密,亦当知以菩提心为本。末世各地皆然,类皆舍本逐末,颇公常以此义,纠正一般人士。'
第二科 此心如何发起
(此中摄'七因果教授'及'自他相换'两种法门。)
二十五、《现观庄严论》说,,'发心为利他,希正等菩提;此二者说明菩提心之总相。
二十六、颇公说:'二乘但缘知母、念恩、报恩、慈心而起悲,不能以增上意乐缘知母等,但有悲、呼号、悲戚,而无猛勇大力,如舍利弗不能救竹签外道师,反为其弟子所杀。'
二十七、恩师开示口诀说:'余昔于大德称勒格西座前'学性相时,师谓发心,乃生起广大心,吾人平时常生起新心,为现世乐者,求名求利,皆思明年后年,或较今年为好,彼所计或月或年;有大心者,不但为此生计,乃求后世人天果,其心较前为大矣;又有人以人天为不究竟,而思出离者,其心尤为广大;又有不以自解脱为足,思解脱其他一切有情,令住圆满菩提二刚前所发,皆不及此之广大,过此尤广大者已不可得,故发心乃发广大心;此为上师口诀,将甚深教义,以浅喻令吾人易摄持于掌中,宗喀之恩,亦在总摄一切经教心要法门,令吾人便于修习。
拾捌 由七因果教授之门生起菩提心法
(一)平等舍心修法
二十八、关于怨亲等舍:如《胜月女问经》说:'我昔曾经杀汝等,我亦曾被汝等截,彼此一切是仇杀,汝等何为起贪心。'《亲友书》亦说:'父母妻子皆无定。'
二十九、宗喀佛说:'若于平等舍之基础上,种植慈悲种子,获果必富饶。'
(二)知母修法
三十、知母修法中依教如经中说''任于何处,未见我未生处。任见何有情,未见未为我母及师友者。'又《集经句》中亦说:'若一有情欲依佛道而成佛者,须于一一有情,作父母想,求饶益之。'以一 一有情,无一未作父母者,故我当为之作饶益。
三十一、依理如《因明量》中有颂要义说:'欲寻一从前未生过有情之处无有,换言之,即寻一新生有情之处所无有也。'又说:'欲寻一不依前心之后心无有。'故无过去心,即无现在心,亦无未来心也。故知无一新生有情(无不街接过去)。各别有情,断无不具等流心识,今日之心,乃昨日之等流,追溯而前,出眙之心,乃住胎之心识等流,再追溯此生心,乃前生心之等流,推之一刚前(乃至无始,不可以前生不能见闻,遂谓为无,明日、后月、后年,皆不能见闻,不能谓无。)莫不皆然。外道说:'身从各支分具足而生,不须前生之心。'此但承认四大等共因(如水土日光),而不许等流心识(如种子)之邪见也。
三十二、颇公说:'即以人类而言,生生有母,即以大地土,搓之为丸,如芥子许,尤不能计母之数,推之獐狍兔鹿等,莫不皆然,母数岂可计极?虚空无边,世界无边,众生界无尽,佛世界亦无尽,若谓我曾于此处,此类受生,未于彼处彼类受生,虽以佛智,亦不能指数也。有作是想我今生为西藏人,死复为人为畜,亦在此西藏,此不决定,业为牵引,较之电光尤速,心量不必作如是狭隘之想。'
(三)念恩修法
三十三、如《明灯颂》摄菩提道次第要义作颂说:'启请顶上师本尊,加持生起念恩心,观想前面今生母,亦即多生之母亲,多生恩德思难尽,今生入胎至堕地,起居饮食备众苦,生后提携保抱恩,鞠育顾护不禅劳,饥寒疾苦等自受,大好暇满闻修身,皆由母恩长养来,如是思修至觉时,心生决定应勤励,何时觉悟生决定,念恩之心油然生。'
(四)报恩修法
三十四、报恩修法中,如《弟子书》说:'亲入生死大海中,分明如堕深流内,生死不识而弃彼,但自解脱无此耻;'
三十五、又如《集学论》说:'烦恼疯痴盲,于多险峨中,步步颠蹶走,此他常忧事,诸众生苦同。'此言如母有情,为烦恼狂癫,又无正见之眼,多行于三途险路,我为子者不急往救,复望谁救!
(五)大悲修法
三十六、大悲修法中,颇公说:二一乘但缘知母、念恩、慈心等而起悲(以证神通力,尤能缘知母等而起悲。)惟不能以“增上意乐'以缘知母等,故无大勇大力,故不能发起菩提心力。大乘人亦有于戒定慧一二学修证中,而生悲者,尤为速发菩提心之因。'
(六)慈心修法
三十七、修慈心之胜利,如《三摩地王经》说:'俱胝由他频婆罗佛刹,尽其供养众多无量数,于诸胜生以彼常供养,犹其不及慈心数与分。'此谓慈心之胜利,远胜以实物常行供养于究竟之田(无量佛刹诸佛前),其福尤大。
(七)增上意乐修法
三十八、增上意乐修法中,如《明灯颂》摄菩提道次第要义作颂说:'启请顶上师本尊,加持生起增上心,前安有情于佛土,仅为一种所缘境,如是重担我愿负,是为增上之意乐,报恩安置母有情,犹如购物方议价,增上圆满利他心,则如操券而取物,恳切宣誓从今起,一己负责无旁贷,如是母尽置佛土,思修至觉应励力,务令生起增上心,师佛尊前祈加持。'
(八)菩提心修法
三十九、《入行论》中说:'空性、大悲、修求菩提,皆初业有情相似菩提心,若修到不待造作,任运生起者,方是真实菩提心。'修谓串习,求谓欲得,其欲得菩提之心,尚须串习,犹不是殊胜菩提心,故称相似。
四十、宗喀大师依《修次初编》以己任运生起菩提心,而缘念有情义利,愿自成佛,始能称'愿菩提',非但以过去善根,师宝加持,念利有情,愿得成佛,即可称为'愿菩提';虽生起菩提心,然尚未入佛子行,须任运生起菩提心,依学处入于六度万行也。(行菩提)
拾玖 由自他相换之门生起菩提心法此一法门前四种与前七种因果教授同。从第五编如下:
(五)自他平等心修法
四十一、《集学论》说:'修自他平等,谓于自乐欲求,于自苦欲去,于他苦乐亦尔。'
四十二、自他平等心修法中,颇公说:'自他乎等,人人皆知,无可多谈。所谓希求离苦得乐之心,自他相同而平等,此喜自安乐,他方不喜,无有是处。自不愿苦(痛苦),他亦不愿。此种心理,彼此反复皆同,我所愿他亦愿,我所不愿他亦不愿,无有差别,知此则自他平等之心稍起。'
(六)爱执自我之过患
四十三、爱执自我之过,如《入行论》说:'举世一切苦,皆从我爱生。'
四十四、《修心铠护轮论》中说:'吾人心不趣善道,善行日益退损,以自爱执故,但为现前安乐诱惑,不希后世利乐,遂不勤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