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金刚经解读 >

第29章

金刚经解读-第29章

小说: 金刚经解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无有障碍,所以光是研究佛学就不能在修持上得受用。大家把三藏十二部的教理,没
有融会贯通,没有到达理极,所以我相、人相仍在。像佛说的身体被人家残害,而只有
慈悲心,不动嗔念,到达忍受没有痛苦的境界,这是理的境界,智慧的成就。

    忍辱的功夫

  说到功夫的成就,就要提到南北朝时候禅宗的二祖,他尽管是接了达摩的衣钵,最
后还是受报;多生多世欠的命债,最后还是要还。佛法的基础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有一个祖师在被杀头的时候,写了一个偈子:
    四大原无我  五蕴本来空
    将头临白刃  犹似斩春风
  他很慷慨的把头伸出来,砍吧!此外像印度禅宗的祖师师子尊者,也是还债,头砍
下来没有血,脖子里冲出来像牛奶一样,数尺高。这证明经过修持,色身已经转化,再
进一步白血化掉,他身体变成空的,杀头也杀不了啦!
  在色身还没有变空以前,受报被杀了,像杀头、受伤害,不流血只流白乳的情况,
并没有痛的感觉,所以那个不算忍辱。忍辱的时候有痛的感觉,有非常痛苦的感受,而
心念把痛苦拿掉,转化成慈悲,这才是忍辱波罗密。到达没有痛的感觉,那是功夫境界,
不能说是忍辱波罗密的功德。尽管功夫到达这一步很不容易,但是这个功夫不稀奇,等
于我们上了麻醉药,开刀不会痛,那不能说你本事好不痛啊!如果没有上麻醉药,极痛
而能不痛,那是你真正的智慧成就,你当场就可以把五蕴里的受蕴与想蕴,都拿开而解
脱了;学佛也是要学解脱,这个道理我们必须要加以说明。
  所以菩萨道的忍辱是有形象的,痛苦是痛苦,烦恼是烦恼;能够把烦恼、痛苦观空
而转化了,就是道德的行为,心理上的心性,这才是菩萨的功德。因此我们学佛的人注
意!别人态度不好,或一句话不中听,马上起计较心,乃至起嗔恨心,你所有的功夫、
修道,都垮掉了。青年同学们注意,不要听了金刚经讲忍辱,就万事不做,自以为那是
忍辱;要入世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才是修菩萨道的基本精神。菩萨是积极的,
不管自我,只有做利他的事,而入世利他是非常痛苦的,也是非常烦恼的。要处处牺牲
自我,必须要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境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
不能行,才是真正大乘道的忍辱精神。譬如说,佛为什么让人家砍他的身体?他是为了
证明给世人,修证佛法确有其事,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晓得。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他再告诉须菩提,回想过去五百生以前,专修忍辱。他说那一生的修行,专做忍辱
功夫,的确达到了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不著相。所以他强调一句话,怎么样
学佛?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就是学佛的精神,换句话说,不要被一切现象骗了,或迷惑了。有个庙子,有个
房子,有件衣服,有个地方,这些都是相;此心不要被佛堂、房子、财产、或名誉所迷
恋了。所以前面曾说,要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大乘菩萨走大乘的路,应该离一切相,
发起求大彻大悟菩提之心。

    无所住的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学佛做功夫的人,大家就要注意了,我们在做功夫学佛,好像就在这色、声、香、
味、触、法六样里面滚,就在这六根六尘之中打转。你千万记住,「不应住色生心」,
一切境界,一切现象都不是,那是我们后天的,心理上、生理上、精神上的幻化。「不
应住声生心」,听到声音当成佛菩萨对你说话,耳朵里最容易发起声音,走上这个路子,
佛都救不了你。你看戒律的部分,佛在世时,很多走上这个路子,佛只好放弃。所以不
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一句话就是重点。要学佛的人,离一切相,「应生
无所住心」,要随时观察自己,观心,要使此心无所住。如果心心念念住在某一种东西
上,或住在某一种习气上,始终不能解脱,已经是走入魔道了。佛法初进中国时是
「磨」字,意思是折磨你的。后来齐梁时代改成魔鬼的魔,因为讲魔鬼大家会害怕小心
一些,所以千万千万注意,离一切相,应生无所住心。
  接著下去,我们很多学静坐,及观心法门的同学要注意了,「若心有住,即为非
住」。你们做观心的功夫,做静坐的功夫,心境上有一个清净在,你心住在清净,已经
不清净了;至少那个清净是非常狭小的。还有些人觉得空了,他那个空啊,不过是水桶
那么大,也许比水桶还小一点,都是你意识上一个境界,不是真正的空。这就是心住相;
著相,著在一个空的现相上,有所住。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错误的,错误
的空观,错误的住心法门。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
个有相的,水桶那么大的空,或者清净就是道,那不是你骗了道,就是道骗了你,也许
你骗了释迦牟尼佛。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如何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下子又跳到布施来了呢?就是今天讲课一开始跟大家提醒的,金
刚经布施、持戒、忍辱,是一贯连下来的,不像现在的文章条理化、科学化,过去的文
学行云流水,看起来漫无次序,好似一个不规律的排列,但是却构成不规律的美。所以
说,「菩萨不应住色布施」,就是不应著相,住色法的布施是有形的,非常著相。用白
话文来讲,就是一切受物理、环境影响的东西,都要把它放掉,万缘放下,就是不住色
布施。

【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
切众生。即非众生。】

  佛再三的告诉须菩提,佛法大乘菩萨道的精神,就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有所作为,
一切一切的作为,都是处处牺牲自我,成就他人;应如是布施,应万缘放下,利益他人
的身心。为什么人放不下呢?因为不肯真正布施,因为众生著相。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
譬如我们人最著相的,是希望自己多活几年,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寿者相。但是生命
留得住吗?一切诸相,即是非相。这些现象,不是你要留就能够留的;它本身留不住,
本来无住,本来不可著相的。凡夫众生之所以为凡夫众生,是明明知道这个道理,尤其
是学佛的人,都非常清楚,但他心中仍在想:留不住的都是他们,我大概能留得住吧!
总觉得自己不同一点,比不知的不学佛还可怜。所以我经常提到我那袁老师的诗,「五
蕴明明幻,诸缘处处痴」。说学佛的人,明明知道五蕴皆空,但是啊,自己到处痴迷重
重。这就是因为行不到的原故,行不到就不是修行人。修行是行,行为上的行。
  所以佛「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有些年轻人,自以为有了大乘的精神,又不肯自修,我就常常劝他们,你先求自修啊,
自修好了,再来度人,你连自修都没有修好,怎么去度人呢!这也是我经常感叹自己的,
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自己都没有学好,度个什么人啊!只怕你自己不成佛,不怕
你没有众生度。众生愈来愈多,有的是事需要你去作的,自己修行没有基础,何必急急
忙忙去度人呢?
  彻底的说,众生不要你度,个个自己会度,有些菩萨们度众生,决不是说法,反而
加重众生的苦头,等他吃够了苦头,受不了,他自会回头的;这也是一个度人的法门,
并不一定要教他打坐学佛。
  因为有些年轻的同学们,心心念念在学佛,而且发疯一样的想成佛,成佛干什么?
要度众生;众生自己会度,不要你度!「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你要晓得佛法的理,
一切众生皆是佛,你去度佛干什么?每个众生都是自性自度。所以六祖悟道以后,对他
的师父讲:迷时师度,悟后自度。众生都是自性自度,在佛教早晚功课中要念到,自性
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都是自性自度中。

    佛怎么说话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一共五种语,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
就说什么样子。实语、真语,都容易了解,但什么是如语呢?不可说不可说,闭口不言,
其声如雷,这个就是如语。如者如同实相般若,生命的本来毕竟清净,清净到无言语可
说,就是如语,所以佛是如语者。
  全部的金刚经说的就是如语,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了半天,他又说他说法四十九年,
一个字都没有说,这就是如语,是不可说不可说。
  不诳语,是不打诳语,不异语是没有说过两样的话。我们把三藏十二部大小乘经典
拿来看,两样话都非常多。但是再仔细研究,他只说过一个东西,没有说过两样,这一
个东西说了四十九年还说不清楚。所以佛说他没有说过一句话,这是如语。在这部经典,
佛为什么要像赌咒一样,怕人们不相信,说他从来没有说过不老实的话呢?这是教我们
信心清净,要切实相信,切实相信一个真正的佛法。这个佛法是什么样子?

    无实亦无虚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真正的佛法就是这一句话,佛把彻底的消息都告诉我们了。有一个东西可得吗?得
到个什么?如果买一个萝卜,买一个南瓜,还有个东西可以带回来;但是得道得一个什
么都没有!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
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由布施、持戒、忍辱到
般若的成就,告诉你真正佛法的修持,不住、不著相、不执著,放下万缘。
  放下就对了吗?放下的也不对!所以马祖告诉弟子们,放不下就提起来!提起来,
心有所住;心有住,即为非住,提也提不起来。
  大家用功的人,也都是提也提不起,放也放不下。有一个同学来问:老师啊,我现
在提也提不起,放也放不下。我说:那你不是成佛了吗?我要向你磕头了,你已经到了
无实无虚嘛!这个情形不是提不起放不下,他那是闹情绪,闷在那里,那就不对了。真
懂得提也提不起,放也放不下,懂得了无实无虚,换句话说,到这个时候,要提起就用,
不提起就放下,就是这样简单。所以真正的佛法是「此法无实无虚」,佛讲这一句好严
重!他先向我们赌了一个咒:我一辈子没有说过谎话,我说的都是老实话,你们要相信
啊!你们听我的啊!我告诉你,此法无实无虚。你懂了就是你的,不懂还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