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金刚经解读 >

第11章

金刚经解读-第11章

小说: 金刚经解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一还没有画动以前,天地没有,宇宙还是空的,伏羲画卦以后,天地开辟了。羲皇以
上是讲形而上道,万法本来空的,既是空就不必去用功夫求了。我们现在很可怜,大家
学佛拚命去求空,这岂不是背道而驰吗?既然空,你求得到吗?能求到的就不是空了。
所以说羲皇以上一无无,什么都没有。
  「剧怜多少修途客」,剧怜,是最可怜,多少在修行路上走的这些人,都在求寿者
相,多活几年,修个果位,都在四相里头滚,自己还以为是在修道。
  「寿我迷人犹讳愚」,自己在四相里头滚,自欺欺人,还以为高明得很,别人都不
行,看不通,只有自己看通了。其实,自己那么笨,还忌讳自己的愚蠢,自认为最聪明
在修行学佛呢!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
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
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
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
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一等和次等

  昭明太子的标题叫做妙行无住分。妙行无住的行不是走路,是讲修行,妙行修佛法
的意思。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
布施。】

  这就是我们上一次讲的布施,也是内在的用功。大致上布施分内布施、外布施。我
们中国禅宗后来流行一句话──放下,这个话就是布施,一切丢开。人生最难的就是丢
开,真丢开了就是真放下,放下就是内布施。作到了内布施就可以成就,就可以成道。
这里佛告诉须菩提内布施的法门,复次,白话文就是其次的,次一等的告诉你。第一等
的,佛怎么说我们还记得吧?须菩提问如何住?如何降服其心?佛就告诉他,就是这样
住,就是这样降服其心。等于没有说,这是第一义。
  第一义很难懂,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唐僧取经,唐僧到了西天,见到了佛,佛就把大
徒弟迦叶尊者找来,说他们从东方震旦中国来的,很辛苦啦,功德圆满,你把书库打开,
把最上等的佛经给他们带回去。当唐僧带领三个徒弟到图书馆门口取经的时候,守门的
说:拿红包来。孙悟空气得拿起棍子就想打。唐僧说:你不要动粗了,这是最后一步,
不然我们那么辛苦,不是白费了吗?我们没有钱却有一件袈裟,拿到当□里当了,给他
红包。孙悟空又气又骂的,迦叶尊者很难为情,所以庙子里塑的迦叶尊者,都是歪著脖
子缩著头。其实西游记只是小说,最后拿到了经典到了山门口,孙悟空跟师父吵,说那
个老和尚靠不住,还要我们红包,要把经打开看看,结果发现佛经上一个字都没有,只
是白纸。孙悟空立刻大吵大闹,被佛听见了,就叫迦叶尊者来问,迦叶尊者说:你老人
家吩咐,给他们最上品的经嘛!我就拿最上等的给他们。佛说:唉呀!那些众生不懂
啦!没有文字的经他们看不懂,你还是拿有字的给他换一下,拿那个差一点的。所以复
次是差一点的,有字的经。真正的经典啊,一个字都不须要,本来空嘛!应如是住,如
是降服其心,这个是第一义,就是一张白纸。既然第一等的不懂,现在复次只好讲差一
点的。

    无所住

  佛告诉须菩提:我告诉你,一个真正修行的人怎么修?「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就
是这一句话。
  此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如果你此心随时在空的境界上,那已经错了,因为你住
在空上;如说此心住在光明上,或住在气脉上,都错了,因为那不是无所住。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什么叫修行?念念皆空,随时丢,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就算做了一件好事,做完了就没有了,心中不存。连好事都不存在心中,坏事当然不会
去做了,处处行于布施,随时随地无所住。
  譬如今天,有人批评你,骂你两句,你气得三天都睡不著觉,那你早住在那个气上。
今天有一个人瞪你一眼,害你夜里失眠,你早住在人家那个眼睛上了。任何境界都无所
住,我们看这一边,那一边就如梦一样过去了,没有了;回头看另一边,这一边做梦一
样就过去了。但是我们作不到无所住,我们永远放不下,小狗没有喂啦!老爷没有回来
啦……这一切都不要去管它,无所住行于布施,布施就是统统放下。下面告诉我们所谓
不住色的布施。

    不住色

  什么是色?色法在佛学里,分为有表色、无表色、极微色、极迥色。
  「有表色」指世界上的光色,青、黄、蓝、白、黑,以及长、短、高、矮等,是可
以表示出来的。就连我们地、水、火、风,物质世界的东西,包括我们肉体,都可以表
示出来。
  「无表色」是属于精神方面的,是抽象的,没有办法表示。譬如说,我们大家都晓
得原子能,那个能是什么东西?老实讲,除了正式学物理、科学的以外,一般人并不清
楚。能的本身是空的,因为空,它的能力无比的大,甚至最后在科学仪器上都看不出来,
只知道是这么一个东西,但却是无法表达的,称为无表色。
  「极微色」,等于现在讲原子、核子,微小到几乎看不见的程度,经由科学仪器还
可以看得出来,故称为极微色。
  「极迥色」,远大的很,延伸到银河系统那一边的,包括了整个宇宙中间的这一些
东西,称之为极迥色。
  这些就是色法,简单的说,色就是地、水、火、风四大,也就是我们这个身体。所
谓「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
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
布施。学佛的人帮助人、救助人,应该不觉得有对象,有对象的观念要丢掉,不要留一
念在心中。
  布施善行的福德,叫做人天福德,是小果报,并不是学佛的大福报。福德跟功德大
有差别,金刚经专讲福德,重点在福德,不在功德。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福德?悟道,成
道。智慧是人生最大的福报,所谓智慧的成就,指的并不是普通的知识。
  再说我们在身上做功夫,闭著眼睛坐在那里,心里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念咒子也
好,都在那里住色布施。嘴里说要放下,放下,结果什么都放不下,两个腿在那里发麻,
受不了。为什么两腿发麻受不了?因为他住在色法上,念头住在色身上。如果念头不住
在色身上,感觉就可以空掉,感觉空了,两腿两脚发麻你也不会感觉了。所以一切众生
都在住色修持,而菩萨所谓「不住色布施」,是不住于这个色身上面,一切都放下,身
体也放下。


    不住声香味

  「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有些同学们,用功好一点时,听到念佛念咒的声音,然
后自己觉得得道了,最后道没有得,得了个神经。真的,好几个就是那么就走了,走到
阴国去了,因为他不懂不住声的道理。有些人打坐,在座好多同学都有经验,坐得好的
时候,突然一阵檀香味来了,其实并无檀香味,可是他的确闻到了。香味那里来的?是
你内在定境到了极点,人体内部清净光明就会发出香味来。实际上每个人都不臭的,真
的健康的人,口液口水也都不臭的,只有另外一股人味;像西游记上说的,一闻就知道
这里有人味,妖怪非要吃不可了。也像我们到猪栏一闻,就知道那里有猪味,狗窝里一
闻,就知道那里有狗味。那些神仙到我们这个楼上一闻,唉呀!都是人味,受不了。
  这个经验我也有过,在高山顶上住了三年,一下来离都市还有五六里,就受不了那
个人味了。其实我也是人啊!只因为在那个山顶,四顾无人的地方住惯了,下来以后觉
得人味扑鼻,受不了,要隔很久很久才能习惯。学医学的就晓得,人体内部并不脏,但
是身体内部的东西,一接触到外面的空气,与细菌一碰,马上就有味道了。当我们坐得
好,内部发出一种香的时候,如果自认功德无量,闻到菩萨的香味,那你就住香了,那
就不对!要应无所住,赶快放下。

    内触妙乐的菩萨

  「香味触」这个触很重要,尤其在座有些用功的朋友,真坐得好的时候,不愿下坐。
你们初学的两腿发麻难过,坐得好的人,功夫够了,两个腿发舒服快乐,快乐得你决不
愿意把腿放下来。这叫菩萨内触妙乐,身体内在奇妙的接触到从未有过的快乐。菩萨的
戒律,不准入这种定,因为耽著这种禅定,就不肯去度众生了!谁都愿意享受内触妙乐,
哪个人还愿意跑来站在这里讲课啊!所以说,菩萨境界是内触妙乐,触是身体的感受,
但是一个真正学大乘佛法的人,是不应该住于内触妙乐的境界,是要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法」是意识境界,是属于观念、思想、精神方面。如果你心里还有个空空洞洞清
清净净,就已经落在法上。所以说,把身体外面的一切丢完空完了,再把意识方面的也
丢下了,这才叫做学佛,也就是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佛说要这个样子才
对。
  讲到这里,佛又叫了一声,须菩提呀!我告诉你呀!你看这个老人家对弟子多亲切,
他意思是说孩子啊,下面我再给你讲。

    雁过长空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
量。】

  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
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我们拿中国的文学形容它,就是:
「风来竹面,雁过长空」。等于风吹过竹林子,竹林子煞……一阵响风过了,风绝对不
停留在那个树叶子上,风早过去了;修行人的胸襟应该也是这样。又像天上的飞鸟,鸟
在空中飞,是绝对不留一点痕迹的,雁过长空,飞过去了就飞过去了。修行要有胸襟,
要有这个境界,这叫做内布施,苏东坡有一首名诗,也是由佛学里头来的: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雪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他说人生一辈子像什么?像下雪天那个鸟,在雪地上站了一下,留一个爪印,飞走
了以后,雪又下来,把那个印子又盖住了。雪上偶然留一个爪印,那个鸟一飞了以后,
早把东南西北一起跑掉了,那个爪印啊也就不留了。
  人生一辈子说要成家立业,子子孙孙,等到你两眼一闭,两手一张,鸿飞那复计东
西啊?什么都没有了。这是苏东坡的名句,也就是风来竹面,雁过长空的道理,就是说
菩萨应不住于相。
  年轻的同学要特别注意啊!最近我发现年轻的同学特别喜欢学佛修道,我都有些担
心,我常常跟年轻的同学们谈,你年纪轻轻,学这个干什么?我这个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